人工林湿地松论文-董凯丽,张国湘,王瑞辉,刘凯丽,赵苏亚

人工林湿地松论文-董凯丽,张国湘,王瑞辉,刘凯丽,赵苏亚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林湿地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湿地松,间伐强度,林分生长,林下植被

人工林湿地松论文文献综述

董凯丽,张国湘,王瑞辉,刘凯丽,赵苏亚[1](2019)在《抚育间伐对湿地松人工林生长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西省靖安县8a生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0%)、轻度间伐(L,15%)、中度间伐(M,35%)、重度间伐(H,55%)4种处理,观测抚育间伐对林木生长和林下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相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林木的径阶分布向右偏移,径阶分布L和M符合正态分布、C和H不符合正态分布;抚育间伐对林木胸径和蓄积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胸径年平均生长量C与H和M存在显着差异,蓄积年平均增长量C与H存在显着差异,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着;抚育间伐对林下植被种数的增加和植被层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指数的提高总体上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间伐后的前两年比较明显,后随着时间的延迟逐渐减弱。(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9年04期)

李学平,覃德文,何春[2](2019)在《广西湿地松人工林经济评估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西地区18年生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材料,根据湿地松生长数据和当地经济技术指标,采用序列分析、敏感性分析和静态盈亏分析等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动态和静态经济指标分析人工林项目盈利情况,探究湿地松人工林经济价值以及最大利润。结果表明,18年生湿地松人工林木材收入70 333元/hm~2,松脂收入为502 437元/hm~2,利润高达266 256.1元/hm~2;湿地松人工林投资项目受松脂价格影响最为敏感;湿地松内部收益率值在18 a期间处于不断攀升状态,湿地松人工林未达到木材数量成熟期,人工林项目利润仍未达最大化。湿地松人工林项目经济价值高、可塑性强,可在广西推广种植。(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李蝶[3](2019)在《施氮与凋落物处理对海岸沙地湿地松人工林土壤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世界第叁大氮沉降区,持续的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与结构造成了一系列复杂的生态效应。氮沉降、凋落物的变化是造成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碳氮输入变化的主要因子;土壤酶是土壤碳氮循环的重要参与者。因此,研究氮沉降和凋落物双因子处理对森林土壤酶活性的综合影响,对深入认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氮循环过程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湿地松是我国南方海岸沙地主要的优质针叶防护林树种之一,本研究采用野外模拟实验法,研究施氮、凋落物处理对湿地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施氮处理显着提高了湿地松人工林土壤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提高了土壤pH值,以及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有机碳等土壤养分含量;显着降低了土壤纤维素酶、脲酶与蔗糖酶活性(p<0.05),降低了土壤C/N。表明适当的施氮处理有利于提高湿地松人工林土壤中木质素的分解速率,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然而抑制了土壤中纤维素的分解速率;(2)各凋落物处理均显着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SA、SX处理显着提高了湿地松人工林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SA显着提高了土壤纤维素酶(p<0.05),而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影响不显着;提高了土壤pH值,且在实验后期显着增加了有机碳(p<0.05),由于分解周期短,而未对其余土壤指标产生显着的影响;(3)SALN提高了湿地松人工林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SALN与SMLN抑制了土壤蔗糖酶活性。在相同凋落物SM处理下,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施氮浓度增加而升高;在相同施氮水平HN处理下,土壤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SA处理较高。在相同凋落物处理下,土壤pH值、氨态氮、硝态氮、速效钾含量随施氮浓度增加而升高,速效磷、土壤C/N随施氮浓度增加而降低;在相同施氮处理下,土壤pH、硝态氮以SM处理较高,土壤全磷、全钾以SA处理较高。表明在施氮的背景下,SA处理较其他凋落物处理更有利于湿地松人工林土壤性质的改善;(4)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施氮处理极显着影响了湿地松人工林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p<0.01),仅在前期显着影响了土壤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p<0.05),在仅在中期显着影响了土壤蔗糖酶(p<0.05);凋落物处理显着影响了湿地松人工林土壤脲酶(p<0.05),仅在前期极显着影响土壤纤维素酶(p<0.01),在实验中后期显着影响多酚氧化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p<0.05)。施氮与凋落物处理的交互作用极显着影响了湿地松人工林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p<0.01);仅在前期极显着影响土壤多酚氧化酶(p<0.01),在中后期显着影响土壤蔗糖酶(p<0.05),对土壤纤维素酶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9-04-01)

严铭海[4](2019)在《湿地松人工林主要林业数表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地松是福建省重要造林树种,该树种具有速生性和适应性强的优良特性,木材利用途径多,同时也是亚热带地区大面积造林树种。为了对湿地松人工林的生长动态进行预估和为合理经营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考虑目前湿地松林业数表模型的研究较少,如果套用马尾松模型则易产生误差,有必要对湿地松进行单独的研究,对其主要林业数表进行重新编制。因此通过在福建省湿地松人工林适宜生长地区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研究其主要林业数表模型,并编制了湿地松人工林一元材积表、二元材积表、地径材积表、出材率表和收获表等。文章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收集多种前人建立的一元、二元、地径材积模型,根据5个模型评价指标以及TOPSIS分析法对模型进行优选得到:19个二元材积方程中最优方程为:V= 0.00004176D2H-0.00000001D3H-0.000004629D2Hlg D;6个一元材积方程中最优方程为:V=0.000128435D2.51921;7 个地径材积方程中最优方程为:V= 0.0007276D01/8632652。筛选出的最优一元、二元、地径材积模型均通过了适用性检验,用于编制一元材积表、二元材积表和地径材积表。(2)选择5种削度方程,利用5个评价指标以及TOPSIS分析法进行选优,对最优模型进行适用性检验。根据最优削度方程、去皮胸径模型、树高生长曲线方程以及各材种规格,结合计算机编程得到湿地松一元材种出材率表。(3)选用了湿地松人工林优势木平均高作为评价立地质量的指标,选择理查德方程作为导向曲线方程并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并建立了的树高标准差回归方程,再运用树高标准差调整法展开树高生长曲线簇,最后建立了湿地松人工林地位指数曲线图和地位指数表。(4)选用Richard方程拟合林分平均胸径和断面积,构建与立地质量有关的模型,再构建包含林分年龄、断面积、立地质量的蓄积量模型,最后编制了地位指数为13的湿地松人工林经验收获表。(5)建立了湿地松人工林林分密度指标方程,利用Richards方程构建立了包含林分密度和立地质量为变量的断面积生长方程,利用形高模型和新建立的断面积模型,按给定的林分密度指数、地位指数,可得到湿地松人工林的可变密度收获模型。(6)选用生长量修正法建立单木模型,利用相对直径作为竞争指标,通过湿地松优势木生长数据以及Korf方程建立潜在生长函数,再对模型进行修正,得到胸径生长量模型。(7)运用R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胸高处树皮厚度、任意高度处树皮厚度、相对树皮厚度和去皮直径这4类树皮厚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优选。本研究筛选出4个模型,分别用于拟合胸高处树皮厚度、任意高度处树皮厚度、相对树皮厚度和去皮直径。以上4个模型拟合精度高,均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且模型没有异方差或经过变量变换得到较好的修正。(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9-04-01)

唐孝甲,唐学君[5](2019)在《湿地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林下植被是人工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湿地松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及其与林分特征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湿地松人工林的郁闭度与生物量相关性显着,不同郁闭度下的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变化不显着;不同林龄阶段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20a后的林下植被比20a前有个突然增高的过程,呈现增加的趋势;可以通过调整林分密度、郁闭度等林分因子对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进行调控。(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王成军[6](2018)在《退化红壤区湿地松人工林树干CO_2释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分利用效率(WUE)是植物水分生理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叶片光合作用固定CO_2与蒸腾耗水之间的关系。树木作为森林生态系统水分传输的主体,其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水循环与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两者通过气孔行为密切联系在一起。本研究通过对退化红壤区湿地松人工林树干CO_2释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测定与分析,不仅可以了解湿地松对该地区碳收支的贡献,预测其在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的作用,还可以反映生态恢复过程中优势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及其对生境的适应对策,为该区域植被重建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3个径级湿地松树干CO_2释放速率与树干温度呈现一致的单峰型季节变化,生长季树干CO_2释放速率显着大于非生长季,且随着径级的增大,树干CO_2释放速率也随之增加。(2)3个径级湿地松树干CO_2释放速率和树干温度间存在良好的自然指数回归关系,树干温度能解释湿地松树干CO_2释放速率季节变化的88.9%~92.1%。中径级湿地松树干CO_2释放速率与树干温度指数相关性最高,大径级湿地松指数相关性最低。(3)在整个生长季,湿地松树干CO_2释放速率与水汽压差呈极显着的指数相关关系,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着的线性相关关系,与空气相对湿度不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在生长季,湿地松树干CO_2释放速率与土壤湿度呈显着的相关关系,而在非生长季两者关系不显着。(4)湿地松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为双峰型曲线,水分利用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生长季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或双峰型曲线,非生长季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显着大于生长季。(5)湿地松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蒸腾速率、空气温度、叶片温度、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均呈极显着或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其中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对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较大。(6)不同生长季湿地松树干CO_2释放速率与树干液流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在生长季两者间呈极显着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而在非生长季两者间不存在显着相关性。对不同生长季湿地松树干CO_2释放速率模拟值和实测值的比较结果表明,生长季湿地松树干CO_2释放速率的实测值是模拟值的85%,而非生长季湿地松树干CO_2释放速率的实测值是模拟值的96%。(本文来源于《南昌工程学院》期刊2018-12-01)

朱盈,陈志敏,李梓霖,刘泽琴,曹裕松[7](2018)在《井冈山大学校园湿地松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多样性对于区域生态平衡和生态功能的维护以及生物资源的可持续性有重要意义。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是我国南方丘陵区主要的造林树种,具有显着的经济效益,且发挥着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本试验对井冈山大学校园湿地松人工林的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人工林的植物物种有37种,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12.302±1.450)与江西省吉安县湿地松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指数相近,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0.444±0.219)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0.972±0.011)均低于相同气候区湿地松人工林植物多样性指数,说明试验区湿地松人工林群落结构单一,不利于植物群落的稳定和正常生态功能的发挥。应合理配置一些阔叶树种来形成异龄混交林结构,以提高植物多样性、系统稳定性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严铭海,方静仪,李睿宇,江希钿[8](2018)在《福州市湿地松人工林树皮厚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湿地松样木观测数据为基础,运用R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胸高处树皮厚度、任意高度处树皮厚度、相对树皮厚度和去皮直径这4类树皮厚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优选。结果表明:筛选出4个模型分别用于拟合胸高处树皮厚度、任意高度处树皮厚度、相对树皮厚度和去皮直径,模型表达式依次为BBT=0.372+0.049DBH、BT=0.964-0.676CR-0.055RH+0.034dob、RBT=0.095+0.902RD~(1.718)和dib=0.906dob~(0.995)。以上4个模型拟合精度高,均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且模型没有异方差或经过变量变换得到较好的修正。拟合模型所需的数据除了冠长率之外,其余数据在林业生产实践中具有易获取性。在树皮厚度模型中加入冠长率,对于湿地松而言,拟合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李亚芳,杜飞雁,王亮根,谷阳光,宁加佳[9](2018)在《基于生物性状分析方法的不同恢复阶段无瓣海桑人工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14年11月在深圳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裸滩、8年、9年、14年、16年和20年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人工林以及天然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红树林生物调查数据,通过"裸滩-人工林-天然红树林"对照分析,对不同恢复阶段无瓣海桑人工林大型底栖动物生物性状分布模式、功能多样性和功能冗余以及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裸滩、8至16年无瓣海桑人工林以及天然林和20年林龄人工林分别具不同的性状分布模式;其中栖息地结构越复杂和有机质含量越高,大型底栖动物中低迁移能力、较小个体和栖息方式为爬行/游泳型、幼虫为浮养幼虫以及食性为沉积食性和植食性的物种所占比例越大。功能多样性总体上随栖息地结构复杂性和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功能冗余则呈红树林样点远高于裸滩的趋势。总体而言,红树林栖息地结构复杂性的适量增加对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功能较为有益。(本文来源于《南方水产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王柯远[10](2018)在《滨海沙地木麻黄与湿地松人工林稳定碳氮同位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省东南沿海沙地,氮磷养分缺乏和季节性干旱是限制林木生长的关键因子之一,严重影响防护林树种的养分循环及其生态效益的发挥。稳定碳、氮同位素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在生物化学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天然示踪物的碳氮同位素为研究滨海沙地人工林木麻黄和湿地松碳氮循环效率、氮的饱和度、光合作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生态问题提供了重要手段。以福建省长乐大鹤国有防护林场(N:25°96';E:119°68,)营造的的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湿地松(Pinuselliottii)人工试验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两种人工林表层土壤碳氮含量和氮稳定同位素比率(δ15N)测定、不同叶龄(当年生新叶、老叶)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δ13C、δ15N)测定。并通过统计手段研究稳定碳氮同位素比率(δ13C、δ15N)与两个树种人工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季节动态、水分利用效率、土壤碳氮含量的相关程度。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木麻黄表层土壤的碳氮含量分别是4.415 g/kg和0.457 g/kg。湿地松表层土壤碳氮含量分别是2.462 g/kg和0.372 g/kg,木麻黄碳氮含量均高于湿地松,木麻黄的碳氮转化能力比湿地松要强。(2)湿地松当年生新叶氮稳定同位素比率变化范围为-3.98‰~-4.82‰,大于老叶氮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变化范围-4.29‰~-5.32‰;木麻黄当年生新叶氮稳定同位素比率变化范围为-2.239‰~-3.573‰,大于木麻黄老叶氮稳定同位素比率变化范围为-3.959‰~-4.946‰。(3)数据表明,木麻黄表层土壤的碳氮含量和稳定碳氮同位素比率均高于湿地松;即表明木麻黄在沿海沙地的固碳固氮能力优于湿地松。(4)木麻黄和湿地松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与δ13C数值呈现正相关。(5)木麻黄全年的叶绿素荧光变化较大,夏季的变动幅度最大,但是在光能转换效率方面,春冬两季达到峰值,秋季最低,光能潜在活性春季达到峰值。在参数Fm方面,夏季>春季>冬季>秋季;在参数Fo方面,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在Fv方面,夏季>春季>冬季>秋季。湿地松在参数Fm方面,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在参数Fo方面,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在Fv方面,夏季>冬季>春季>秋季。(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8-04-01)

人工林湿地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广西地区18年生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材料,根据湿地松生长数据和当地经济技术指标,采用序列分析、敏感性分析和静态盈亏分析等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动态和静态经济指标分析人工林项目盈利情况,探究湿地松人工林经济价值以及最大利润。结果表明,18年生湿地松人工林木材收入70 333元/hm~2,松脂收入为502 437元/hm~2,利润高达266 256.1元/hm~2;湿地松人工林投资项目受松脂价格影响最为敏感;湿地松内部收益率值在18 a期间处于不断攀升状态,湿地松人工林未达到木材数量成熟期,人工林项目利润仍未达最大化。湿地松人工林项目经济价值高、可塑性强,可在广西推广种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林湿地松论文参考文献

[1].董凯丽,张国湘,王瑞辉,刘凯丽,赵苏亚.抚育间伐对湿地松人工林生长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J].林业资源管理.2019

[2].李学平,覃德文,何春.广西湿地松人工林经济评估与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9

[3].李蝶.施氮与凋落物处理对海岸沙地湿地松人工林土壤性质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9

[4].严铭海.湿地松人工林主要林业数表模型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9

[5].唐孝甲,唐学君.湿地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特征[J].农业与技术.2019

[6].王成军.退化红壤区湿地松人工林树干CO_2释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D].南昌工程学院.2018

[7].朱盈,陈志敏,李梓霖,刘泽琴,曹裕松.井冈山大学校园湿地松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严铭海,方静仪,李睿宇,江希钿.福州市湿地松人工林树皮厚度模型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9].李亚芳,杜飞雁,王亮根,谷阳光,宁加佳.基于生物性状分析方法的不同恢复阶段无瓣海桑人工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功能研究[J].南方水产科学.2018

[10].王柯远.滨海沙地木麻黄与湿地松人工林稳定碳氮同位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

标签:;  ;  ;  ;  

人工林湿地松论文-董凯丽,张国湘,王瑞辉,刘凯丽,赵苏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