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解经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刘瑾,《诗传通释》,诗经学,元代
解经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刘镁硒[1](2015)在《刘瑾《诗传通释》的撰述体例与解经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元儒刘瑾的《诗传通释》以阐发朱熹《诗集传》为宗旨,广征博引前人成说与经典史料,将朱熹前后期诗学观的发展流变完整呈现并为之疏通,是元代辅翼《诗集传》着作的集大成者。《诗传通释》在关照整个诗经学史的基础上,往往能够破除门户之见,突破朱子学说藩篱,主要通过独特的撰述体例与解经方式得以完成,在诗经学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诗经研究丛刊》期刊2015年03期)
刘镁硒[2](2015)在《刘瑾《诗传通释》的撰述体例与解经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元儒刘瑾的《诗传通释》以阐发朱熹《诗集传》为宗旨,广征博引前人成说与经典史料,将朱熹前后期诗学观的发展流变完整呈现并为之疏通,是元代辅翼《诗集传》着作的集大成者。《诗传通释》在关照整个诗经学史的基础上,往往能够破除门户之见,突破朱子学说藩篱,主要通过独特的撰述体例与解经方式得以完成,在诗经学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八辑)》期刊2015-12-01)
于雪棠[3](2011)在《《韩诗外传》解经方式及其文学教育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韩诗外传》解经,不注重探求诗人的情志及诗之本义,也不注重诗作的表现手法,而特别关注诗所言说于研心者有何启示,其解经重在从《诗经》中寻求一种思想上的体悟与发现,激活研习者联想,富于启示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故事解说诗句,二是对同一节诗,做多角度解说。这种解经方式,具有文学教育意义。(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1年01期)
王初庆[4](2010)在《由训诂到义理——论《公羊传》解经之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厘清《公羊传》之解经由设论方式之训诂表层深入经义体系之径路。首先,将《公羊传》定位在先秦已有稿本流传,陆续演绎成今本。而然诸传之释《春秋》,不外训诂词文、述说物事、诠明理义叁个层次,物事与理义两个层次,皆系由训诂词文的表象上延伸出来。《公羊传》如何从"分文析字,繁言碎辞"的训诂中抽绎出孔门"典法"之精微要义?为本文之目标。经学训诂,既属依文立义,而《公羊传》依文立义之方法是由设问之形式入手,层层衍绎,借事以明义;往往直指《春秋》以注经。于是举例了解其训诂层次之特色以后,以传文直指《春秋》之二十六则资料为经,检索相关资料,属辞以比其事为纬,以观传文由训诂通向义理之迹。然后剥除训诂之表象,先分析《春秋》录史之态度及形式,再探索《春秋》之要旨。有以刺议表述者,有以讳言方式礼敬尊、亲、贤者,而尤重尊贤。于弑君,则申其讨贼与复雠之义。配合辞例与义例,《公羊传》的确存有孔门《春秋》学之精义,在片断答问的训诂表象之下,实际隐藏着一套圆融之经义系统。(本文来源于《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期刊2010-01-01)
解经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元儒刘瑾的《诗传通释》以阐发朱熹《诗集传》为宗旨,广征博引前人成说与经典史料,将朱熹前后期诗学观的发展流变完整呈现并为之疏通,是元代辅翼《诗集传》着作的集大成者。《诗传通释》在关照整个诗经学史的基础上,往往能够破除门户之见,突破朱子学说藩篱,主要通过独特的撰述体例与解经方式得以完成,在诗经学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解经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刘镁硒.刘瑾《诗传通释》的撰述体例与解经方式[J].诗经研究丛刊.2015
[2].刘镁硒.刘瑾《诗传通释》的撰述体例与解经方式[C].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八辑).2015
[3].于雪棠.《韩诗外传》解经方式及其文学教育意义[J].学术交流.2011
[4].王初庆.由训诂到义理——论《公羊传》解经之方式[C].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