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时滞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限时间滤波,线性矩阵不等式,平均驻留时间,事件触发
时滞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振璧,贾汉坤,李学洋[1](2019)在《切换奇异时滞系统事件触发机制的有限时间H_∞滤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避免通信网络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提出了一种事件触发作为采样方案,研究了一类切换奇异时滞系统在事件触发机制下的有限时间滤波问题。由于信号传输途中会出现延迟,导致系统性能不理想,主要是通过事件触发方案,设计一个滤波器,使得滤波误差系统不仅是有限时间稳定的,而且还满足一定的性能指标。利用Lyapunov函数和平均驻留时间(average dwell time,ADT)技术,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形式推导出了事件触时发机制下滤波有限时间稳定的充分条件,保证系统是有限时间稳定且满足一定的性能指标,最后用实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3期)
王晓珍,邹鸿辉[2](2018)在《产业政策对风电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分析——基于时滞和区域创新环境的考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产业政策作用于微观企业创新绩效的传导效果是当前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以2006—2015年我国部委及以上级别部门发布的181项风电产业政策为研究对象,具体探讨了产业政策对风电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对风电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企业研发投入在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时,区域创新环境在上述影响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且在不同作用路径上调节效应差异明显.引入时滞后的实证分析表明:风电产业政策存在显着的滞后效应,产业政策实施的当年对风电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而滞后1~2年则对两者均产生抑制作用,我国风电产业政策实施前期更多表现为政策的促进效应,政策实施的后期更多表现为"挤出"效应.最后,本文探讨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风电产业政策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提供有益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研究与发展管理》期刊2018年02期)
汪林[3](2016)在《社交网络上具有时滞效应和连贯机制的知识传播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通过社交网络进行沟通与交流的用户规模越来越庞大,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进行沟通、交流、学习的一个重要渠道。此外,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以及“互联网+”的兴起,基于社交网络的非正式学习机制也越来越受到教育专家的关注。虽然通过社交网络传播知识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以及可行性,但社交网络的用户体量庞大,并且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都是针对信息在社交网络上传播的可控性研究,对具有时滞效应以及连贯机制的知识传播研究相对比较少。因此本论文研究了知识在社交网络上的传播机理和演化过程,探索知识在社交网络上的传播规律,这对我国在线教育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知识是一种抽象性资源,人们只能通过知识载体来辨识知识的存在。知识传播的最小单位是知识单元,其在社交网络上的传播过程是通过人们之间的接触进行的,这与病毒在人群中的扩散过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论文基于传染病的研究方法并结合知识的特殊属性以及社交网络的网络结构特征对知识传播过程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了社交网络上知识传播的特点即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和社交网络的无标度特性,结合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在SIR模型基础上提出用潜伏节点、超级传播节点,分别表示接触到知识但还没有完全吸收的学习者和连接度非常大的知识掌握者,提出了适用于社交网络的知识传播SEIJR模型。(2)应用数学工具推导出社交网络上知识传播模型的动力学演化方程组。(3)使用MATLAB工具对推导出的动力学方程组进行仿真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引入潜伏-免疫者,用来表征接触知识后但还没有完全吸收便受免疫者影响放弃吸收过程的这一类个体,这一类学习者的知识体系并没有形成,会影响其后续的学习进程。在仿真过程中,设定几组不同的参数分析了知识传播率、吸收率和超级传播机制对知识传播过程中免疫者和潜伏-免疫者的影响。最后,将SEIJR模型与SEIR和SIJR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王关平[4](2016)在《复杂时滞耦合系统的同步诱发机理及调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步是复杂系统运动的典型表现形式之一,对神经系统来说,就是指系统中的不同神经元个体同步调放电,或者其放电节律之间保持强烈的相关性或呈现某种聚类行为。已有充分证据表明神经系统的感觉、认知、记忆等都与神经元网络的同步放电行为有着强烈内在联系,因此,耦合神经系统的同步振荡问题是研究神经系统信息处理的关键所在。本研究的工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神经元的自突触耦合模型,研究了时滞信号的线性反馈和非线性反馈对单神经元放电模式的影响,发现突触自反馈使得神经元的放电峰峰间期序列较基本神经元要复杂得多,许多新的放电模态出现,在非线性时滞反馈作用下,系统发放模式的转迁速度进一步加快;在神经元传输特性研究中发现,适宜强度的弱噪声背景下,适度的正弦激励频率和振幅均有利于神经信息的高效传输。(2)在非对称结构耦合神经元系统的同步特性研究中,发现非对称时滞耦合下,系统同步的时滞范围与耦合强度之间呈现正相关性,时滞差异并未使得两个耦合神经元各自的峰峰间期分岔图明显不同,因此,非对称时滞反馈的系统同步动力学外在差异并不明显。非对称电流激励下的非对称电耦合系统中,系统只能几乎完全同步于耦合前单个模型神经元各自激励电流所决定的发放模态所在区间的特定区域,但是,时滞信号的介入并在耦合强度变化的配合下,不仅可以使系统几乎完全同步于耦合前单个神经元所在区间的任何区域,而且可以几乎完全同步于耦合前单个神经元所在区域之外。(3)基于稳定性理论的基本原理和Lyapunov函数法,理论上推导了实现化学突触耦合神经元系统完全同步的条件。首先,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证明了该模型解的有界性,然后,根据系统同步流形处的误差微分方程简化模型所构造的Lyapunov函数对时间偏导数二次型的负定条件,得到了化学突触耦合神经元系统完全同步的充分条件。(4)研究了噪声影响下的神经元系统完全同步问题,发现当环境噪声强度足够大时,两个具有不同初始状态的孤立神经元系统可以达到完全同步,并且,诱发至完全同步状态的最小临界噪声强度随着钙离子反转电动势的减小而减小。采用相似函数研究了两个电耦合神经元系统的同步特性,结果显示,即使在非常弱的耦合强度下,系统也能达到完全同步,这也证明噪声可以增强系统的完全同步;从总体趋势来看,能够诱发耦合系统完全同步的最小临界噪声强度却随着钙离子反转电动势的增大而减小,这一点与非耦合系统的噪声诱导同步完全相反,这说明钙离子反转电动势的增大总体上也能够增强耦合神经元系统的同步。(5)通过电耦合小世界神经元网络同步模态决策与转迁机制的研究,发现系统的同步状态完全由其自身所受外界激励决定,与耦合强度和连接概率并无直接关系;在两种幅度电流激励作用下,系统只能达到近似完全同步,且其稳定同步运行模式位于单神经元分别对应的这两种电流发放模态之间,具体的近似完全同步模式与被这两种电流激励的神经元数量占比有关。本文研究成果将深化对同步放电在神经元网络信息传递和处理中功能的认识,进一步揭示时滞和噪声对神经元网络同步的作用机理以及探索高级脑功能及其病变的数理机理,从而为神经生理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其所得结论对机械系统的振动控制也具有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6-04-13)
苗杨,李庆华,蒋毅[5](2015)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与时滞》一文中研究指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和时滞关系着央行货币政策的使用方向与力度等方面。本文以价格错迭机制的动态产出模型为基础,给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并以1992年1月至2014年3月我国GDP和M1月度数据为依据,估出该模型。模型显示:我国M1增加1个百分点以后4个月才对GDP有大约0.2740个百分点的影响,而且M1对GDP影响的平均滞后长度为6个月。并且得出现实经济中货币具有非中性的结论。(本文来源于《财经问题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杜绩玮[6](2013)在《时滞对小世界神经网络同步和共振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科学中的同步和共振对神经网络中信号的传播与处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最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科学家广泛地研究。神经网络的同步是指神经网络中全部神经元同时放电或者放电呈一个固定的时间间隔的现象,而随机共振则是指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在噪声环境中对外加弱信号刺激产生一个最优输出信噪比的现象。临床证据表明一些神经疾病,例如帕金森症、癫痫和不自主颤栗等是由神经网络的异常同步导致的。因此,本文以Rulkov提出的二维映射模型为基础构建小世界神经网络,通过数学仿真来研究不同的网络参数,例如耦合强度,时间延迟和重连概率等对小世界神经网络同步和随机共振的影响,为深入理解神经网络中的信号传播与处理及神经疾病的致病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分别研究了在电兴奋性和电抑制性突触耦合下的小世界神经网络的同步,并详细地区分了小世界神经网络的局部同步和全局同步。仿真结果表明,时间延迟即可以促进网络的同步又可以抑制网络的同步,即同向同步区域和反向同步区域交替出现。网路的重连概率对小世界网络的同步具有复杂的影响,无论是在电兴奋性突触还是在电抑制性突触耦合下,局部同步几乎不受重连概率变化的影响,而重连概率主要对小世界神经网络的全局同步有重要影响,即在特定的时间延迟下,随着重连概率的增大,也就是神经网络越接近随机网络,越容易引起神经网络的全局同向同步。研究发现神经网络随机共振的发生与起搏器的引起位置无关,与同步类似,时间延迟即可以促进也可以抑制小世界神经网络的随机共振,且随机共振依次出现在时间延迟等于起搏器振荡周期的整数倍上。此外,小世界的拓扑结构,即重连概率对网络的随机共振也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在较小的时间延迟下,增大重连概率可以大大地提高起搏器驱动的随机共振的效率。因此,时间延迟和重连概率对小世界神经网络的同步和随机共振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3-12-01)
申建伟[7](2013)在《受噪声和时滞作用的MicroRNA调控网络的动力学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噪声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时滞作用又是生物反馈网络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本报告主要把我们最近在研究时滞和噪声作用下反应扩散方程的相关动力学理论结果应用于microRNA调控网络中,研究microRNA在噪声和时滞作用远离平衡态时的各种动力学分岔行为及其控制方法,给出这些分岔行为产生的条件及其控制这些行为的方法,进而把分岔的(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07-26)
张仲华,孟庆勋,锁要红[8](2013)在《一类具有病菌信息交流机制的时滞模型的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病菌的群体感应机理建立了一类人体免疫细胞与病菌竞争的时滞微观动力学模型,并综合运用Liapunov稳定性理论、中心流形定理及规范型理论等,讨论了无菌平衡点的局部及全局渐近稳定性,正平衡点的存在性、全局渐近稳定性无菌平衡点在奇异条件下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青年课题组,李高元[9](2013)在《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路径和时滞——基于中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的数据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是从长期来看,还是从短期来看,虽然人民币汇率升值能够抑制物价上涨,但其对物价的传递效应比较弱。引言汇率传递是国际经济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将汇率传递(exchange pass-through)定义为"进口价格对汇率变化反应的程度",也就是商品进口国(本文来源于《甘肃金融》期刊2013年01期)
陈炳瑞,冯夏庭,明华军,周辉,曾雄辉[10](2012)在《深埋隧洞岩爆孕育规律与机制:时滞型岩爆》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锦屏II级水电站引水隧洞现场岩爆发生机制,提出时滞型岩爆概念,并对时滞型岩爆进行系统研究,发现:(1)时滞型岩爆一般发生在隧洞掌子面开挖应力调整扰动范围之外,是岩爆区开挖应力调整与外界扰动联合作用的结果。80%的时滞型岩爆时间上滞后该区开挖时间6~30 d,空间上在距离掌子面80 m的范围内。(2)时滞型岩爆区,一般节理、裂隙、夹层等原生结构面比较丰富,结构面类型以与洞轴线成小夹角的隐性结构面为主。(3)时滞型岩爆区开挖时,应力调整剧烈,围岩的破裂活动较频繁,微震事件时间上持续增加,空间上位置集中;视体积持续增加,有突增趋势;能量指数持续高位,有下降趋势;岩爆发生前夕,微震事件较少,存在一个明显的"平静期",且岩爆发生时视体积和能量指数变化不明显。(4)时滞型岩爆区开挖卸荷后,初期微震事件以拉伸、剪切及拉剪混合型破坏为主;接着,以沿破坏面扩展的拉伸破坏为主;随后,有一个明显的"平静期";最后岩爆发生时,以剪切破坏为主导。根据时滞型岩爆的特征、演化规律与机制,建议时滞型岩爆应采取"减少扰动,先喷,再锚,紧挂网,紧复喷"的联防策略。(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时滞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产业政策作用于微观企业创新绩效的传导效果是当前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以2006—2015年我国部委及以上级别部门发布的181项风电产业政策为研究对象,具体探讨了产业政策对风电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对风电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企业研发投入在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时,区域创新环境在上述影响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且在不同作用路径上调节效应差异明显.引入时滞后的实证分析表明:风电产业政策存在显着的滞后效应,产业政策实施的当年对风电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而滞后1~2年则对两者均产生抑制作用,我国风电产业政策实施前期更多表现为政策的促进效应,政策实施的后期更多表现为"挤出"效应.最后,本文探讨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风电产业政策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提供有益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滞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李振璧,贾汉坤,李学洋.切换奇异时滞系统事件触发机制的有限时间H_∞滤波[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2].王晓珍,邹鸿辉.产业政策对风电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分析——基于时滞和区域创新环境的考量[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8
[3].汪林.社交网络上具有时滞效应和连贯机制的知识传播模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4].王关平.复杂时滞耦合系统的同步诱发机理及调控机制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6
[5].苗杨,李庆华,蒋毅.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与时滞[J].财经问题研究.2015
[6].杜绩玮.时滞对小世界神经网络同步和共振的作用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3
[7].申建伟.受噪声和时滞作用的MicroRNA调控网络的动力学机制的研究[C].第七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3
[8].张仲华,孟庆勋,锁要红.一类具有病菌信息交流机制的时滞模型的稳定性[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9].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青年课题组,李高元.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路径和时滞——基于中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的数据实证[J].甘肃金融.2013
[10].陈炳瑞,冯夏庭,明华军,周辉,曾雄辉.深埋隧洞岩爆孕育规律与机制:时滞型岩爆[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