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层状介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层状,介质,网格,数值,导波,曲线,弹性。
层状介质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花,王清振,王艳冬[1](2019)在《基于层状介质反射率法的迭前弹性波反演技术在海上宽频地震资料反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海上宽频地震处理通过压制电缆端和震源端鬼波,提升低频信号能量,拓宽地震频带,在中浅层获得了较好地应用效果。但是对于中深层,由于地层对高频信号的吸收衰减,以及宽频处理对低频能量的提升,使得低频能量更加突出,中高频迅速衰减,地震资料主频较低,常规反演结果主要反映厚层信息,分辨能力较低。本文研究了基于层状介质反射率法的迭前弹性波反演方法,结合广义S变换,针对海上宽频地震资料提出了分频逐级融合迭前反演理念,大幅度提升了宽频地震资料的反演分辨能力,尤其是中深层较薄储层的识别能力。本文方法用于海上宽频资料中深层反演,对照常规商业软件反演结果,古近系储层的反演精度和识别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7)
丁玮,陈灿,聂田[2](2019)在《层状介质中瑞利波动力响应及传播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均匀半空间介质中,当地表面存在一个竖向振源时,可能产生两种波:体波、面波。体波包括横波和纵波,面波分为瑞利波和拉夫波。当瑞利波垂直自由表面向下传播时,最多只能传播到一个波长的深度,其中大部分能量都集中在1/2波长深度范围之内,由此可利用不同波长的瑞利波来探测不同深度的地层。以瑞利波勘探为代表的浅层地质勘探方法,操作简单,经济高效,对于研究复杂地层条件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文中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轴对称层状介质模型,并模拟瞬态点或面区域荷载作用下土层的动力响应,同时在计算模型的侧边和底边设置粘滞边界可有效减少反射波的能量。并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采用二维傅里叶变换做频率波数域分析,再现了瑞利波在近地表的传播状态。(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27期)
郭亮腾[3](2019)在《磁—电—弹层状介质中准静态与非准静态导波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压电/压磁/磁电复合层状介质中的导波弥散(传播与衰减)特性对于这些材料及结构的性能表针、结构与功能优化、器件开发、材料性质的有效识别和无损检测等具有直接的理论指导意义,也可以为新型复合材料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对压电/压磁/磁电复合层状介质的经典准静态弹性波理论做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非准静态下的电磁-弹性耦合波理论。首先,本文回顾并推导了材料为任意各向异性的一般性情况下,压电/压磁/磁电复合层状介质的准静态弹性波理论。该理论基于准静态假设,将电场与磁场近似为无旋的相互不耦合静态场,从而在降低控制方程复杂度的同时简化了推导过程。所推导的理论能适用于传统弹性波的频率范围,且具有列式统一、效率高、物理意义明确等优势。基于该理论,本文编制了FORTRAN语言程序计算了压磁/压电/磁电复合层状介质中的慢度曲线,分析了介质中导波的传播速度随传播方向的变化规律。然后,本文摒弃准静态假设,将电场与磁场视为相互感应的动态场,引入麦克斯韦方程组建立非准静态下复合层状介质中的电磁-弹性耦合波理论。这样推导的理论不仅适用于传统弹性波低频区段,而且也适用于电磁波高频范围。在该耦合理论的推导过程中,对系统中的每层介质,详细讨论了简谐波情况下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冗余性及冗余方程的消除、电磁-弹性耦合波的基于状态空间列式的控制方程的确定、控制方程的无量纲化处理和控制方程的求解。对多层复合介质系统,进一步引入回传射线矩阵法推导电磁-弹性耦合波的弥散方程。基于推导的列式,编制FORTRAN语言程序计算了非准静态下压电、压磁、磁电复合多层介质中电磁-弹性耦合波的弥散曲线,并将计算结果与准静态近似时的相应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探讨电场与磁场的感应耦合作用对压电、压磁、磁电复合层状介质中导波传播特性的影响。结合算例,还分析了边界条件对各种复合介质中导波传播和衰减特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3-01)
黄磊,刘中宪[4](2018)在《叁维饱和层状介质弹性波散射新型IBIEM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叁维流体饱和层状介质弹性波动问题,本文发展了一种新型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IBIEM)。在饱和理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斜面圆盘荷载和流体源在多孔弹性层状半空间中的作用。本文方法通过在虚拟波源面上施加均布面载和流体源构造散射(辐射)波场,虚拟荷载和流体源的大小可由交界面上的位移和应力连续条件确定。虚拟波源可直接设于边界上,从而避免了传统方法需要确定最优波源点数及波源半径问题。同时通过利用层状半空间集中荷载动力格林函数,可精确实现半无限层状介质中波的辐射条件,同时可大幅度降低计算内存。并且解决了当接收点和源点接近同一水平面情况下积分计算上限高,收敛慢的问题。在精度检验基础上,以几类典型饱和层状场地对地震波的散射为例,展示了本文方法对计算层状饱和介质问题的简便性和有效性,可为实际抗震工程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鲁雁翔,白超英[5](2019)在《起伏层状介质中曲线交错网格有限差分弹性波逆时偏移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法描述复杂起伏地形(或不规则波阻抗界面)时,波场正演中可以避免因阶梯近似导致的虚假散射,进而波场逆时偏移可对起伏地表模型进行准确成像.文中以弹性波逆时偏移理论为基础,求解一阶速度-应力方程,推导出了弹性波正向传播和逆时传播的曲线网格差分格式,使用完全匹配吸收边界压制边界反射,采用互相关成像条件,实现了起伏层状介质中的波场逆时偏移.叁层起伏、尖灭模型,以及起伏地表条件下的部分盐丘模型结果表明: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法逆时偏移法是一种高效、准确的逆时偏移法.(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9年02期)
张云,白超英[6](2019)在《基于MFMM正演和Subspace反演下2D起伏层状介质中多震相走时同时反演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分区多步快速行进法(Multistage FMM)正演算法和子空间(Subspace)反演算法,形成了一种新的多震相走时同时反演成像技术(简称:FMM+Subspace).为了避免不规则界面叁角网格更新后,还需重新剖分的问题,正演算法中采用不等距上行差分公式进行界面上走时的计算;同时为了避免反演未知速度参数过多,导致反演效率低下等问题,文中采用"双重网格"策略进行正、反演.为了验证所提反演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文中与其他反演方法(正演:分区多步不规则最短路径算法;反演:共轭梯度求解带约束的阻尼最小二乘问题:简称:ISPM+DMNCLS_CG)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反演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井间检验板联合反演和深地震测深联合反演、同时反演数值模拟表明:FMM+Subspace反演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走时同时反演方法技术.(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陆万顺,郭玉彬,马旭,田彦山[7](2018)在《功能梯度压电层状介质中反平面运动裂纹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功能梯度压电层状介质中反平面运动裂纹问题,在渗透型电边界条件下,应用积分变换技术将混合边值问题转化成对偶积分方程,然后化为第二类Fredholm积分方程,最后给出应力强度因子的表达式.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裂纹的运动速度、梯度参数和几何比率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郭超,高永涛,吴顺川,成子桥,张诗淮[8](2019)在《基于叁维快速扫描算法与到时差数据库技术的层状介质震源定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定位算法是微震监测的核心,而速度模型是影响微震定位算法精度的主要因素。快速扫描法(fast sweeping method,FSM)是一种基于复杂速度模型利用求解程函方程(eikonal equation)计算地震波初至到时的算法,已广泛应用于地震定位及地球物理勘探等领域。将该方法引入岩土工程稳定性监测与评价领域,提出一种针对层状速度模型的震源快速定位方法。建立笛卡尔坐标系下叁维FSM算法,分别在单一速度模型和水平分层速度模型中采用FSM算法计算点震源初至波走时,与理论解对比分析算法精度及其误差分布特征;进而针对层状速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FSM算法的到时差数据库微地震震源快速定位方法;与基于简化地质模型的传统定位算法进行对比,研究该方法定位精度和计算效率。结果表明,相比较于传统定位方法,提出的基于FSM算法建立的到时差数据库震源定位方法对于层状地质模型微地震事件位置精度具有显着提升,且大大缩减了定位耗时。该算法可为层状地层震源定位、微震监测及室内声发射监测等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3期)
李京京,刘争平,奉建军,黄云,肖薄[9](2019)在《层状介质瑞利面波速度频散特征的二维物理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厚度小于传播波的第一菲涅尔带半径的二维模型,采用超声波物理实验方法,研究不同覆盖层厚的两层层状介质的瑞利面波的速度频散特征和影响因素.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瑞利面波物理模拟实验中,以厚度小于第一菲涅耳带半径的薄板模型为二维物理模型是可信和可行的.相较于常规模拟走向无限延伸的,但具有叁维尺度的拟二维模型,薄板二维模型具有远为更高的建模效率和更低的建模成本.对于低速覆盖模型,由于折射横波的能量较强,在依据最大能量拾取速度频散曲线时,地质模型的约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折射横波与瑞利面波的干涉效应,可导致面波能量频散分布出现局部不连续特征.对于高速覆盖模型,反射横波对瑞利面波速度频散特征影响不大,主要表现为对瑞利面波频散曲线的光滑性或连续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9年02期)
高翔,李鉴,师芳芳,马军,王文[10](2018)在《时间反转和逆时偏移混合法用于层状介质中目标检测和定位的声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时间反转和逆时偏移混合方法用于分层介质中目标的声学检测和定位的原理,本文对分层介质中目标检测和定位的声场进行了数值分析。首先给出了声场分布数值仿真的方法和步骤,进一步采用单发多收和多发多收两种方式对单个目标和多个目标计算出其声场分布。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可以较好地实现对目标的检测和定位。比较发现,单发单收方式和多发多收方式都得到较好的结果,但多发多收方式计算耗时过多,因此不宜采用。另外,对多个目标的探测提出了改进方法。(本文来源于《声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层状介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均匀半空间介质中,当地表面存在一个竖向振源时,可能产生两种波:体波、面波。体波包括横波和纵波,面波分为瑞利波和拉夫波。当瑞利波垂直自由表面向下传播时,最多只能传播到一个波长的深度,其中大部分能量都集中在1/2波长深度范围之内,由此可利用不同波长的瑞利波来探测不同深度的地层。以瑞利波勘探为代表的浅层地质勘探方法,操作简单,经济高效,对于研究复杂地层条件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文中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轴对称层状介质模型,并模拟瞬态点或面区域荷载作用下土层的动力响应,同时在计算模型的侧边和底边设置粘滞边界可有效减少反射波的能量。并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采用二维傅里叶变换做频率波数域分析,再现了瑞利波在近地表的传播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层状介质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建花,王清振,王艳冬.基于层状介质反射率法的迭前弹性波反演技术在海上宽频地震资料反演中的应用[C].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丁玮,陈灿,聂田.层状介质中瑞利波动力响应及传播特性分析[J].价值工程.2019
[3].郭亮腾.磁—电—弹层状介质中准静态与非准静态导波理论分析[D].兰州大学.2019
[4].黄磊,刘中宪.叁维饱和层状介质弹性波散射新型IBIEM方法[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5].鲁雁翔,白超英.起伏层状介质中曲线交错网格有限差分弹性波逆时偏移成像[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9
[6].张云,白超英.基于MFMM正演和Subspace反演下2D起伏层状介质中多震相走时同时反演成像[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9
[7].陆万顺,郭玉彬,马旭,田彦山.功能梯度压电层状介质中反平面运动裂纹问题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郭超,高永涛,吴顺川,成子桥,张诗淮.基于叁维快速扫描算法与到时差数据库技术的层状介质震源定位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19
[9].李京京,刘争平,奉建军,黄云,肖薄.层状介质瑞利面波速度频散特征的二维物理模拟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9
[10].高翔,李鉴,师芳芳,马军,王文.时间反转和逆时偏移混合法用于层状介质中目标检测和定位的声场分析[J].声学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