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蜂鸣器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蜂鸣器,包括壳体、一组限位板、PCB板、焊锡接口、PCB端子、引线通孔、中空蜂鸣器主体安装壳、限位圈、内螺纹连接圈、蜂鸣器主体定位块、蜂鸣器主体限位凹槽、手持部、若干个声音通孔、蜂鸣器主体、导线连接板和导线。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稳定性蜂鸣器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设计合理,能对预警信号进行快速、精准的反应,起到高效、稳定的预警目的,且导线内置安装,起到一定的防破坏作用,安全系数高,同时整体结构组装便捷、易维护。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高稳定性蜂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一组限位板(2),及设置在一组限位板(2)之间的PCB板(4),及设置在PCB板(4)一端的焊锡接口(5),及设置在PCB板(4)另一端的PCB端子(7),及设置在壳体(1)一端内的引线通孔(8),及设置在壳体(1)一端的中空蜂鸣器主体安装壳(9),及设置在中空蜂鸣器主体安装壳(9)一面内壁的限位圈(10),及设置在中空蜂鸣器主体安装壳(9)另一面内壁的内螺纹连接圈(15),及与内螺纹连接圈(15)连接的蜂鸣器主体定位块(16),及设置在蜂鸣器主体定位块(16)一面内的蜂鸣器主体限位凹槽(17),及设置在蜂鸣器主体定位块(16)另一面的手持部(19),及设置在蜂鸣器主体定位块(16)内的若干个声音通孔(18),及设置在中空蜂鸣器主体安装壳(9)内且位于限位圈(10)、蜂鸣器主体限位凹槽(17)之间的蜂鸣器主体(11),及设置在蜂鸣器主体(11)上的导线连接板(12),及两端分别与PCB端子(7)、导线连接板(12)连接的导线(13)。
设计方案
1.一种高稳定性蜂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一组限位板(2),及设置在一组限位板(2)之间的PCB板(4),及设置在PCB板(4)一端的焊锡接口(5),及设置在PCB板(4)另一端的PCB端子(7),及设置在壳体(1)一端内的引线通孔(8),及设置在壳体(1)一端的中空蜂鸣器主体安装壳(9),及设置在中空蜂鸣器主体安装壳(9)一面内壁的限位圈(10),及设置在中空蜂鸣器主体安装壳(9)另一面内壁的内螺纹连接圈(15),及与内螺纹连接圈(15)连接的蜂鸣器主体定位块(16),及设置在蜂鸣器主体定位块(16)一面内的蜂鸣器主体限位凹槽(17),及设置在蜂鸣器主体定位块(16)另一面的手持部(19),及设置在蜂鸣器主体定位块(16)内的若干个声音通孔(18),及设置在中空蜂鸣器主体安装壳(9)内且位于限位圈(10)、蜂鸣器主体限位凹槽(17)之间的蜂鸣器主体(11),及设置在蜂鸣器主体(11)上的导线连接板(12),及两端分别与PCB端子(7)、导线连接板(12)连接的导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蜂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限位板(2)为柔性可弯曲板,且限位板(2)相对于面内设置限位凹槽(3),其中,PCB板(4)两面分别设置有与限位凹槽(3)相配合使用的限位凸起(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蜂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稳定性蜂鸣器,还包括设置在中空蜂鸣器主体安装壳(9)外壁的若干个防滑凸条(14)。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蜂鸣器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稳定性蜂鸣器。
背景技术
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蜂鸣器在电路中用字母“H”或“HA”(旧标准用“FM”、“ZZG”、“LB”、“JD”等)表示。
在蜂鸣器的工作中,其需要对超出预定存储信息的动作进行迅速的预警反应即发出警示声,以便使用者作出正确、快速的处理,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防外力破坏的功能等。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稳定性蜂鸣器。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稳定性蜂鸣器,其设计合理,能对预警信号进行快速、精准的反应,起到高效、稳定的预警目的,且导线内置安装,起到一定的防破坏作用,安全系数高,同时整体结构组装便捷、易维护。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稳定性蜂鸣器,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一组限位板,及设置在一组限位板之间的PCB板,及设置在PCB板一端的焊锡接口,及设置在PCB板另一端的PCB端子,及设置在壳体一端内的引线通孔,及设置在壳体一端的中空蜂鸣器主体安装壳,及设置在中空蜂鸣器主体安装壳一面内壁的限位圈,及设置在中空蜂鸣器主体安装壳另一面内壁的内螺纹连接圈,及与内螺纹连接圈连接的蜂鸣器主体定位块,及设置在蜂鸣器主体定位块一面内的蜂鸣器主体限位凹槽,及设置在蜂鸣器主体定位块另一面的手持部,及设置在蜂鸣器主体定位块内的若干个声音通孔,及设置在中空蜂鸣器主体安装壳内且位于限位圈、蜂鸣器主体限位凹槽之间的蜂鸣器主体,及设置在蜂鸣器主体上的导线连接板,及两端分别与PCB端子、导线连接板连接的导线。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一组限位板为柔性可弯曲板,且限位板相对于面内设置限位凹槽,其中,PCB板两面分别设置有与限位凹槽相配合使用的限位凸起。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高稳定性蜂鸣器,还包括设置在中空蜂鸣器主体安装壳外壁的若干个防滑凸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稳定性蜂鸣器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设计合理,能对预警信号进行快速、精准的反应,起到高效、稳定的预警目的,且导线内置安装,起到一定的防破坏作用,安全系数高,同时整体结构组装便捷、易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稳定性蜂鸣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稳定性蜂鸣器的左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稳定性蜂鸣器的右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高稳定性蜂鸣器,包括壳体1,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一组限位板2,及设置在一组限位板2之间的PCB板4,及设置在PCB 板4一端的焊锡接口5,及设置在PCB板4另一端的PCB端子7,及设置在壳体 1一端内的引线通孔8,及设置在壳体1一端的中空蜂鸣器主体安装壳9,及设置在中空蜂鸣器主体安装壳9一面内壁的限位圈10,及设置在中空蜂鸣器主体安装壳9另一面内壁的内螺纹连接圈15,及与内螺纹连接圈15连接的蜂鸣器主体定位块16,及设置在蜂鸣器主体定位块16一面内的蜂鸣器主体限位凹槽 17,及设置在蜂鸣器主体定位块16另一面的手持部19,及设置在蜂鸣器主体定位块16内的若干个声音通孔18,及设置在中空蜂鸣器主体安装壳9内且位于限位圈10、蜂鸣器主体限位凹槽17之间的蜂鸣器主体11,及设置在蜂鸣器主体11上的导线连接板12,及两端分别与PCB端子7、导线连接板12连接的导线13。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高稳定性蜂鸣器,包括壳体1,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一组限位板2,及设置在一组限位板2之间的PCB板4,及设置在PCB 板4一端的焊锡接口5,及设置在PCB板4另一端的PCB端子7,及设置在壳体 1一端内的引线通孔8,及设置在壳体1一端的中空蜂鸣器主体安装壳9,及设置在中空蜂鸣器主体安装壳9一面内壁的限位圈10,及设置在中空蜂鸣器主体安装壳9另一面内壁的内螺纹连接圈15,及与内螺纹连接圈15连接的蜂鸣器主体定位块16,及设置在蜂鸣器主体定位块16一面内的蜂鸣器主体限位凹槽 17,及设置在蜂鸣器主体定位块16另一面的手持部19,及设置在蜂鸣器主体定位块16内的若干个声音通孔18,及设置在中空蜂鸣器主体安装壳9内且位于限位圈10、蜂鸣器主体限位凹槽17之间的蜂鸣器主体11,及设置在蜂鸣器主体11上的导线连接板12,及两端分别与PCB端子7、导线连接板12连接的导线13,及所述一组限位板2为柔性可弯曲板,且限位板2相对于面内设置限位凹槽3,其中,PCB板4两面分别设置有与限位凹槽3相配合使用的限位凸起 6,便于对PCB板4进行快速、精准的组装。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高稳定性蜂鸣器,还包括设置在中空蜂鸣器主体安装壳9外壁的若干个防滑凸条14,起到手持组装或装配的防滑作用。
本结构的高稳定性蜂鸣器,其设计合理,能对预警信号作出快速、精准的反应,起到高效、稳定的预警目的,且导线内置安装,起到一定的防破坏作用,安全系数高,同时整体结构组装便捷、易维护。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8017.4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571224U
授权时间:20191101
主分类号:G10K 9/12
专利分类号:G10K9/12
范畴分类:15K;15J;33C;
申请人:江苏华能电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江苏华能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25714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陈堡镇工业集中区
发明人:张长华
第一发明人:张长华
当前权利人:江苏华能电子有限公司
代理人:贺翔
代理机构:32237
代理机构编号: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