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所罗门之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所罗门,之歌,莫里,黑人,小说,托尼,群体。
所罗门之歌论文文献综述
李伟[1](2019)在《论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生存之路——托尼·莫里森及其作品《所罗门之歌》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美国当代最受欢迎的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一生都致力于展示、修复、保存和弘扬黑人民族文化,她的作品向读者展现了大量优秀的黑人文化传统,并且探讨了美国黑人的生存现状和民族文化的未来发展。本文选取其作品《所罗门之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主题分析法,联系作家本人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探讨了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生存之路。(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50期)
刘芳[2](2019)在《从成长小说视角解读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一文中研究指出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非裔女作家,《所罗门之歌》是她创作的第叁部作品,讲述了主人公奶娃从困惑走向成熟的成长过程。本文致力于从成长小说视角对文本进行分析,以深化对文本的解读。(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3期)
吴金莲[3](2019)在《从双性同体视角解读《所罗门之歌》中派拉特的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主题是托妮·莫里森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她的第叁部作品《所罗门之歌》中同样透射出双性同体女性主义思想。小说中的派拉特是一个具有双性气质的女性人物。在她身上既有女性自然、母性、感性的特质,又兼具男性理性、独立、刚强、果敢的特质,实现了男性意识与女性意识的交流融合,美好的女性特质和理想的男性特质的和谐共生。通过塑造这样一个理想的女性,莫里森表达了她的性别文化理想。(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11期)
赵娟[4](2019)在《论莫里森《所罗门之歌》的叙事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第一位获得罗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莫里森一开始的文学创作作品就获得了评论界的赞誉,这充分印证了她在文学创作中的才华,懂得吸收兼容多个流派的创作手法,由此在不同的小说中呈现出多样化的叙事策略。本次以《所罗门之歌》为例,对于莫妮森在创作期间的叙事策略进行探究,充分探讨该作品的艺术奥秘所在。(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4期)
王颖[5](2019)在《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的魔幻现实主义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特点,从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应用,时空交错叙事方式的应用及超自然现象的体现,奇幻象征意象手法的应用叁方面分析了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的魔幻现实主义的体现,对于深入研读《所罗门之歌》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0期)
邓周[6](2019)在《论《所罗门之歌》的再现客体层与图式观相层》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当代着名的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主要的写作焦点主要聚焦于黑人种族、阶层、性别、非洲文化以及美国非裔传统文化等方面,《所罗门之歌》并不例外,作者在这部小说中深刻地反思了黑人族群的生存现状,探索了黑人自我建构精神家园的方法,以及最终获得身份认同与归属感的途径。本文以罗曼·英迦登的作品结构观为理论基础,分别从再现客体层与图式观相层对小说进行解读,具体剖析作品的内涵,彰显出作品独特的魅力,更加直观地反映了莫里森的审美意图与政治述求。(本文来源于《山西能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宋慧岩[7](2019)在《成长小说视野下的《所罗门之歌》——论反英雄式人物奶娃的自我成长》一文中研究指出《所罗门之歌》是美国当代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小麦肯(奶娃)是一反常规的英雄形象,虽已成年,但心智尚不成熟,没有独立的人格。在利益驱使下,奶娃南下寻找金子,开始了寻根之旅,经历了一系列变故后,最终找到了家族之根。本文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奶娃的寻根之旅,指出在此过程中奶娃最终自我意识觉醒,在心理上真正成长起来,意识到黑人群体在以白人文化为主流的西方社会中,必须坚持自己的文化。(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17期)
宋慧岩[8](2019)在《论《所罗门之歌》中权力的运作》一文中研究指出米歇尔·福柯被誉为"20世纪法兰西的尼采",其权力话语观影响深远。《所罗门之歌》是非裔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叁部长篇小说,展示了以麦肯·戴德家族为代表的美国黑人男性的成长历程。虽然老麦肯和麦肯二代人生经历截然不同,但他们在以白人文化为主流的西方社会中都处于"失声"状态。本文以福柯的权力话语观为理论支撑,解读老麦肯和麦肯二代的"失声"根源,旨在警醒美国黑人群体只有冲破白人文化规训的安逸牢笼,才能获得真正的话语权。(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05期)
陈玉烨[9](2019)在《《所罗门之歌》和《宠儿》中的性别和异质空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托尼·莫里森是非裔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文学奖获得者,其作品以种族、文化、身份等主题着称。其代表作《所罗门之歌》和最负盛名之作《宠儿》,充分呈现了性别和异质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本论文旨在探析在白人种族空间和男权空间的支配下,沦为边缘化的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以及这些人物通过性别操演,对种族化和性别化的一元空间进行解构的历程。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前言、叁个主体章节和结论。前言旨在阐述研究目的、理论构架和研究价值,并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第一章主要探究异质空间对性别的塑造。着重分析《所罗门之歌》中,为白人主导的文化空间所边缘化的戴德家族。同时专注于《宠儿》中,深受作为异时空间的奴隶制创伤记忆异化的代际女性人物。第二章着重探讨性别对异质空间的造就。着眼于《宠儿》中的男性人物西克索如何通过性别操演,解构白人种族空间,以及《所罗门之歌》的男权空间里,莉娜、科林斯和哈加尔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颠覆男权统治的性别操演活动。第叁章专注于作品中谋求多元空间和性别身份认同的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深入探寻《宠儿》中保罗D对其男性身份的建构,及其《所罗门之歌》中彼拉多对精神家园的求索。本文最后总结出性别和异质空间的关系,重审随着种族化和性别化的一元空间的颠覆,异质空间不可兼容性的显现,并强调维系多元空间与尊重性别身份的重要性。空间多元化和两性平等正是托尼·莫里森的诉求。(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吴蕾[10](2019)在《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所罗门之歌》是托尼·莫里森的伟大着作。本文从黑人女性与自然、融入自然和远离自然叁部分展开论述,探讨生态女性主义是如何在父权话语和种族歧视的前提下,在不同族裔、性别、人与自然之间建构和谐关系的。(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所罗门之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非裔女作家,《所罗门之歌》是她创作的第叁部作品,讲述了主人公奶娃从困惑走向成熟的成长过程。本文致力于从成长小说视角对文本进行分析,以深化对文本的解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所罗门之歌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伟.论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生存之路——托尼·莫里森及其作品《所罗门之歌》解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
[2].刘芳.从成长小说视角解读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J].青年文学家.2019
[3].吴金莲.从双性同体视角解读《所罗门之歌》中派拉特的形象[J].文学教育(上).2019
[4].赵娟.论莫里森《所罗门之歌》的叙事策略[J].智库时代.2019
[5].王颖.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的魔幻现实主义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9
[6].邓周.论《所罗门之歌》的再现客体层与图式观相层[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9
[7].宋慧岩.成长小说视野下的《所罗门之歌》——论反英雄式人物奶娃的自我成长[J].文教资料.2019
[8].宋慧岩.论《所罗门之歌》中权力的运作[J].文学教育(下).2019
[9].陈玉烨.《所罗门之歌》和《宠儿》中的性别和异质空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10].吴蕾.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文化学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