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氮营养诊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营养,玉米,氮素,氮肥,光谱,棉花,特征值。
氮营养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傅嘉敏,耿琦,王梦荷,张丽霞,黄晓琴[1](2019)在《基于电子鼻和分光测色仪技术的茶树叶片氮营养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电子鼻和分光测色仪建立一套快速检测茶树叶片氮含量的无损伤检测方法。【方法】供试样品为茶树顶芽向下第3~4片无损伤叶片。在预实验中优化了气体收集瓶体积、顶空预热温度和顶空时间等参数。采用电子鼻自带Winmuster软件将经过优化后的传感器响应特征值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线性判别法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和负荷加载分析(loadings analysis,LA),筛选出灵敏性最好的传感器。同时用分光色差仪对茶树叶片色度值进行测定。样品的测量部位是叶肉区,每组20次重复。色度值主要包括L (表示黑白或者亮暗)、a (表示红绿)、b (表示黄蓝)值。采用Origin 8.0软件对测色仪L、a、b值分别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利用SPSS 16.0软件采用LSD法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并进行t检验。对分光测色仪中色差指标进行筛选,以获得相关系数最高的参数。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茶叶总氮含量。正式试验第二步是以不同氮含量下的电子鼻和分光测色检测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气味、颜色、气味结合颜色的3种氮含量预测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预备试验,建立了气体收集器体积为50 mL、顶空预热温度为30℃、顶空时间为30 min的电子鼻检测体系。正式试验第一步确定了以对氮氧化合物灵敏(S2),对甲烷灵敏(S6),对无机硫化物灵敏(S7),对醇类、醛类、酮类物质灵敏(S8),对有机硫化物灵敏(S9)的传感器为主要传感器。根据L、a、b表色系统,b值与叶片缺氮程度呈线性相关。正式试验第二步利用气味、颜色、气味结合颜色建立的3个氮含量预测模型都具有可行性,其中气味结合颜色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率最高,达到90%。【结论】用气味结合颜色的预测模型预测茶树叶片氮含量准确度较高,可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运用。(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李鹏程,郑苍松,孙淼,王国平,董合林[2](2019)在《国内棉花氮营养诊断和推荐施氮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国内棉花氮营养诊断和推荐施氮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土壤矿质氮测定、叶绿素仪速测、叶柄硝态氮测定、数字图像分析、遥感与光谱分析、氮临界浓度稀释模型等。新疆棉区的文献报道居多,但此类研究缺乏持续性和协同性,有待加强协同攻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2019年06期)
安志超,黄玉芳,汪洋,赵亚南,岳松华[3](2019)在《不同氮效率夏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与氮营养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豫中地区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比较不同氮素利用率玉米品种模型差异,探讨基于此的氮营养指数用于诊断、评价玉米氮素营养的可靠性,为实现玉米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伟科702和中单909两个不同氮利用效率的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连续叁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共设5个氮肥水平(0、120、180、240和360 kg/hm~2),分析不同施氮量对两个玉米品种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收获期干物质的影响,基于不同时期干物质和植株氮浓度建立两个品种临界氮稀释曲线,分析不同氮利用率品种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模型的差异和氮营养指数及其与相对地上部生物量和相对产量的关系。【结果】中单909的氮利用率显着高于伟科702。在各生育时期,两个玉米品种地上部生物量随施氮量变化表现为N0 <N120 <N180≈N240≈N360。随施氮量的增加,两个品种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可分为限氮和非限氮两部分,依此建立的两个品种的临界氮稀释曲线模型(伟科702 Nc=35.638DM~(–0.341),中单909 Nc=30.801DM~(–0.370))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相比中单909的模型参数,伟科702的参数a提高了15.70%,参数b降低了7.84%,且参数a变化值大于参数b。同一时期两个品种基于此模型的氮营养指数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施氮量低于180 kg/hm~2时,随着玉米生育时期的推进,氮营养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当施氮量超过240 kg/hm~2时,氮营养指数一直升高。氮营养指数与相对地上部生物量、相对产量相关性均达到显着水平。【结论】本文建立的豫中地区的两个品种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模型及氮营养指数,可以很好地诊断和评价玉米植株氮素营养状况。不同氮利用率品种间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参数存在差异,氮高效的品种具有较低的单位生物量氮浓度和较高的曲线斜率,其各时期临界氮浓度低于氮利用率低的品种。(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袁媛,陈雷,李淼,高会议[4](2016)在《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黄瓜缺氮营养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节节瓜和日本小黄瓜2个品种为试验对象,设计田间不同氮肥处理试验研究数字图像技术对于黄瓜缺氮无损诊断的可行性。每隔3d利用数码相机和叶绿素仪获取固定叶位的叶片图像和叶绿素测量(SPAD)值,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取叶片的颜色特征参数,分析这些参数和SPAD值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红光标准化值(NRI)、色调(H)、深绿色指数(DGCI)和SPAD值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86、0.70和0.65。利用数码相机和数字图像技术进行黄瓜氮素营养状况诊断具有快速、无损、易于操作的特点,易于在生产实际应用中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向友珍,张富仓,范军亮,强生才,邹海洋[5](2016)在《基于临界氮浓度模型的日光温室甜椒氮营养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是诊断作物氮营养状况的有效手段。该研究基于2 a温室小区试验,以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0)为基准,设置4个灌溉水平(105%ET0、90%ET0、75%ET0、60%ET0)和4个氮素水平(300、225、150、75 kg/hm2),构建和验证基于地上部生物量的甜椒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经验模型。结果表明,植株氮素吸收量、地上部生物量、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随灌水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灌溉水平75%ET0和90%ET0下,最优施氮量差异较小,且可获得较高经济产量和WUE,但经济产量和WUE不能同时达到最佳。75%ET0灌溉水平可获得高于90%ET0灌溉水平约11%的水分利用效率,且经济产量仅降低约3%,鉴于研究区水资源较短缺,灌水量75%ET0施氮量190 kg/hm2左右为最佳策略。该研究可为西北地区温室甜椒实时精准灌水施氮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可为西北地区温室甜椒实时精准灌水施氮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17期)
林娜[6](2016)在《利用SPAD值进行作物氮营养诊断及追肥量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作物在缺氮时一般会表现出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导致的叶色变浅,而氮素过多,叶色颜色变深等一些明显的症状。因此,可以通过植物叶片含氮量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密切相关性及变化相似性来监测植物的氮素状况。而作物叶片光反射特性与叶色深浅存在定量关系,并且植物在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主要受叶绿素的影响,根据这一原理日本已经开发了手持式叶绿素计(SPAD502)来进行作物氮营养诊断及指导施肥,并且在大田作物如玉米、小麦、大豆及水稻上均有应用。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与室内生化测定相结合的方式,田间测定玉米水稻叶片SPAD值,实验室测定叶片氮含量及拷种,根据试验与调查结果,明确在不同条件下SPAD值与玉米、水稻氮素营养间的关系,以便用户可根据实际栽培条件,确定合适的追肥量和追肥时间,同时为以后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结论如下:(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现先增加而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呈现出二次函数曲线,经计算得到当施氮量为170kg N/ha时产量最高能达到7078kg/ha。(2)水稻不同SPAD值条件下追肥效果不同,但是SPAD值动态监测趋势基本一致,施氮量较低时穗肥施用后效果明显好于施氮量较高时的效果。(3)水稻叶片SPAD值出现40、38时3天之内追施氮肥最优,而最迟不能超过15天,同时测定日期应该控制在扬花期以前。(4)当水稻叶片SPAD值为40,总体施氮量为180kg N/ha,分为基肥(占总施氮量的40%)、拔节肥(占总施氮量的30%)和穗肥(占总施氮量的30%)3次分别施入时水稻氮素利用率最高。(5)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叶片SPAD值明显升高,在整个监测期间玉米叶片SPAD值有一个明显的升高阶段,后期玉米叶片SPAD值基本上趋于平衡状态。(6)玉米叶片叶基部到叶尖不同位置SPAD值符合二次函数曲线变化,从叶基部开始40%~70%的区域测定值变异最小,平均测定值为58.5。因此用叶绿素仪测定叶片SPAD值时应从叶中间位置开始沿叶尖方向每隔1厘米连续测定5-8点取其均值为宜。(7)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呈现出先增加而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呈现出二次函数曲线,经计算得到当施氮量为181kg N/ha时产量最高能达到13800kg/ha。(8)通过对玉米SPAD值的连续测定,叶片SPAD值为52时开始追肥为玉米追肥的最佳时期。在不正常年份应该适当在玉米拔节期追施少量氮肥以提高产量。(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刘茂成[7](2016)在《玉米光谱氮营养诊断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快速便携诊断玉米氮营养状况,本文概述了氮营养诊断的方法,光谱技术因其诸多优点,其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多。文章介绍了植物光谱诊断的理论基础及测量原理,着重评述了其在营养诊断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文章指出氮素与光谱之间存在敏感波段,而其他微量元素与光谱之间有无敏感波段,尚不明确。本文就当前现状,提出几个问题。光谱诊断技术前景很广阔。(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胡应超[8](2016)在《玉米光谱氮营养诊断模型的建立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在我国粮食作物中占重要部分,由于对大量土壤和作物样品进行氮素分析花费很大,因此造成了以土壤和作物分析为基础进行土壤氮素精准管理的成本很高。利用手持式主动遥感光谱仪GreenSeeker和叶绿素仪SPAD-502对作物信息的获取所需时间和费用均较低,因此这一方法的应用能推动大田作物的氮素精准管理。本文通过应用GreenSeeker和叶绿素仪SPAD-502对玉米不同氮素水平下生育期的冠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叶片SPAD值和地上部氮素营养状况进行测试,探讨了玉米四个生育期内NDVI值、SPAD值、含氮量的动态变化,NDVI和SPAD的相关性及与叶片含氮量和产量的关系,通过对玉米体内营养状况和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无损诊断,确定植株体内养分的丰缺程度,以不同氮素水平下测得的玉米NDVI值来确定最优追肥模型参数,为玉米的无损监测和精确诊断奠定了基础,并以此作为玉米施肥决策的依据,为合理施用氮肥及氮肥精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实现变量追肥。本文主要是针对农民盲目过量施肥,在依据玉米在生育期内的需肥特点及吸氮规律的前提下,利用玉米冠层光谱氮营养诊断技术,进行对冠层光谱信息的获取,分别对玉米生育期中的四个时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进行NDVI、SPAD、含氮量的测定,开展氮营养实时诊断技术,为实现合理施肥、变量施肥的要求。为此,做了如下方面的研究工作:(1)本试验1通过玉米各生育时期冠层NDVI与植株吸氮量之间均显着正相关,指数函数拟合效果要优于线性函数,决定系数在0.726—0.874之间,其中拔节期相关性最高,达到0.874,说明选用拔节期NDVI值与玉米植株含氮量的关系应用在模型中是可行的。无论在基肥条件还是追肥条件下,籽粒、秸秆的含氮量均以最高施氮量N4处理时达到最大值,随着施用氮肥的增加而增大,成熟期玉米籽粒、秸秆含氮量与施肥量均为正相关关系。在追肥条件下,均比基肥下的高,籽粒含氮量分别增加了3.54%、9.11%、5.22%,秸秆含氮量分别增加了5.53%、3.73%、6.28%;同时,籽粒含氮量高于秸秆含氮量,说明完熟期植株氮素大多向籽粒转移,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2)本试验2通过2015年模型的验证氮肥的施入明显增加了玉米地上部的总吸氮量,但是随着施氮量超出玉米最佳施氮量后,氮肥利用率却随之降低。与对照相比,减少氮肥用量能够同步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玉米追氮调控技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3)依据各小区间作物氮营养状况的差异,结合冠层光谱特征值进行玉米变量施肥,在生长旺盛的区域多施肥,在长势较差的区域少施肥,其最终施肥的结果和目标产量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从而更好的指导施肥,优化施氮。(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6-03-01)
陈敏,郑曙峰,刘小玲,徐道青,王维[9](2015)在《基于数码图像识别的棉花氮营养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氮素营养诊断和氮肥推荐施肥都是以田间采集植株样品、实验室植株全氮、叶绿素含量、硝酸盐含量等常规分析为基础,虽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存在取样、测定方面耗费人力、物力、时效性差等问题,不利于推广使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营养诊断方法正由传统方法向无损自动化诊断方向发展。便携式叶绿素仪(SPAD-502)作为快速测量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各类作物营养诊断和监测的研究,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测量面积较小,仅有6 mm,所以必须进行大量重复测量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近年来,图像处理及机器视觉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方面应用愈加广泛,已成为实现多种农业生产自动化必不可少的技术,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通过图像的外观特征进行分类识别应用,是一种及时便捷、切实有效的方法。在冬小麦、水稻等作物上,利用数码相机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并同植株土壤测试相结合,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推荐施肥技术体系,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但迄今为止,直接将数码影像技术应用于棉花氮营养诊断的研究尚未见到报道。因此,本文对应用数字图像技术在田间直接获取棉花叶片图像,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棉花不同位置叶片的色彩特征值与相应的棉花花铃期作物营养状况进行相关分析,试图建立棉花快速氮营养诊断的标准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数码相机获取的棉花不同叶位图像,分析了施肥处理下不同叶片的图像色彩参数与硝态氮含量、SPAD值、叶绿素含量等营养指标间的相关性,研宄发现,不同叶位的氮素营养指标与不同的颜色参数相关性不同,通过分析,(1)对于硝态氮含量,倒3叶硝态氮含量与NRI的相关性最好,拟合的方程为二次曲线方程y=0.0976x~2-0.3973x+0.7216,正相关关系(R~2=0.8754)。功能叶倒4叶的硝态氮含量与NRI叶有着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二次曲线方程为y=0.1733x~2-0.6289x+0.8859(R~2=0.8013)。(2)对于SPAD读数,除倒1叶外,其他叶位SPAD读数与数字化指标之间均有着良好的相关性。倒2叶的SPAD读数与NGI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9591,二次曲线正相关,拟合的曲线方程为y=-0.0002x~2+0.0094x+0.3676。其次,倒3叶,倒4叶均与NBI有着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同为0.9528。(3)对于叶绿素含量,倒1叶叶绿素含量与B值为曲线相关,相关性最好,二次曲线方程为y=16.522x~2-83.286x+121.74(R~2=0.9444)。其次为倒3叶、倒4叶,叶绿素含量均与NBI曲线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4、0.931。综上所述,在进行棉花不同叶位氮素营养诊断时,基本选择上部叶位(倒1叶、倒2叶、倒3叶、倒4叶)。选择的色彩参数基本上为B值、NBI值、NRI值。(本文来源于《中国作物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9)
赵明家[10](2015)在《东北春玉米冠层光谱特征与氮营养诊断依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使其高产量、高品质和高效益是摆在当前农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玉米施肥过程中普遍存在氮肥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如用量逐年增加、利用率较低等,严重污染玉米田间生态环境;因此为实时掌握玉米田间氮素的盈缺状况,进而实现东北春玉米氮肥使用最优化;本文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用ASDFieldSpec波谱仪测定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及不同施氮水平(N1~N6)下的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确定了不同生育期玉米冠层叶片光谱特征,明确了冠层叶片光谱响应的敏感区域及最佳波长,建立了氮含量检测光谱参数及预测模型,使用优化NDVI指数反演了喇叭口期叶片氮含量,研究结果为东北春玉米氮营养无损检测提供新的方法依据,为研制低成本、高精度的田间光谱传感器提供数据支撑。全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植株氮和叶片氮含量随着玉米生育期推进逐渐降低,拔节期植株氮含量和吐丝期叶片氮含量与施氮量均呈二次曲线;叶绿素含量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喇叭口期叶绿素含量与施氮量呈指数曲线,达到显着水平。(2)东北春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区随着施氮量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红外光谱区呈现上升趋势;吐丝期光谱反射率在整个测定波段明显高于喇叭口期;不同玉米品种在相同条件下冠层光谱反射率不同;正常施氮量和减施氮量条件下,12个玉米品种冠层光谱反射率聚类分析反映的聚类程度不同。(3)东北春玉米喇叭口期和吐丝期,冠层叶片光谱反射率及一阶导数(可部分消除线型背景噪声光谱)与植株氮、叶片氮和叶绿素含量在可见光区呈现负相关,在可见光波范围内相关系数有两个峰值,在红外及远红外光谱区呈正相关。植株氮、叶片氮及叶绿素光谱敏感波段主要集中在绿光区、红光区和近红外区;玉米营养指标含量对玉米冠层近红外光谱反射率的影响较小,敏感波段的确定为玉米氮营养光谱指数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4)分别构建东北春玉米喇叭口期和吐丝期玉米氮(x)及其光谱指数(y)预测模型,确定不同生育期玉米氮含量最佳光谱预测指数,其中喇叭口期植株氮含量的光谱指数中差值植被指数R760-R718、吐丝期归一化植被指数(R765-R548)/(R765+R548)预测精度和准确度较高;喇叭口期叶片氮含量的光谱指数中归一化植被指数(R711-R553)/(R711+R553)和吐丝期差值植被指数R715-R548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准确度,可以用于反演玉米叶片氮含量。(5)分别构建东北春玉米喇叭口期和吐丝期叶绿素(x)及其光谱指数(y)估算模型,确定了玉米叶绿素最佳光谱预测指数;喇叭口期叶绿素含量的光谱指数中比值植被指数R749/R712和归一化植被指数(R749-R551)/(R749+R551)及吐丝期归一化植被指数(R755-R711)/(R755+R711)预测精度和准确度最高,可以用于反演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6)NDVI测定值和NDVI计算值随施氮量增加增加,均能用于反演玉米叶片氮含量,NDVI测定值反演叶片氮含量的相关性小于NDVI计算值;近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最大值和红光波段光谱反射率最小值构建优化NDVI值与NDVI测定值显着相关,与玉米叶片氮含量显着线性相关,能较好的反演喇叭口期玉米叶片氮含量;780nm和670nm波长和850nm和660nm波长构建的NDVI值与NDVI测定值显着相关,与玉米叶片氮含量显着线性相关,能较好的反演喇叭口期玉米叶片氮含量,这一结果为研发以不同波段构建NDVI植被指数的光电传感器,为应用其实时精准诊断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氮营养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述了国内棉花氮营养诊断和推荐施氮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土壤矿质氮测定、叶绿素仪速测、叶柄硝态氮测定、数字图像分析、遥感与光谱分析、氮临界浓度稀释模型等。新疆棉区的文献报道居多,但此类研究缺乏持续性和协同性,有待加强协同攻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营养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1].傅嘉敏,耿琦,王梦荷,张丽霞,黄晓琴.基于电子鼻和分光测色仪技术的茶树叶片氮营养诊断[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2].李鹏程,郑苍松,孙淼,王国平,董合林.国内棉花氮营养诊断和推荐施氮研究进展[J].中国棉花.2019
[3].安志超,黄玉芳,汪洋,赵亚南,岳松华.不同氮效率夏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与氮营养诊断[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4].袁媛,陈雷,李淼,高会议.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黄瓜缺氮营养诊断[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
[5].向友珍,张富仓,范军亮,强生才,邹海洋.基于临界氮浓度模型的日光温室甜椒氮营养诊断[J].农业工程学报.2016
[6].林娜.利用SPAD值进行作物氮营养诊断及追肥量的确定[D].吉林农业大学.2016
[7].刘茂成.玉米光谱氮营养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与技术.2016
[8].胡应超.玉米光谱氮营养诊断模型的建立及验证[D].吉林农业大学.2016
[9].陈敏,郑曙峰,刘小玲,徐道青,王维.基于数码图像识别的棉花氮营养诊断研究[C].中国作物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5
[10].赵明家.东北春玉米冠层光谱特征与氮营养诊断依据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