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佛经论文_鞠彩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译佛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佛经,汉译,天竺,异文,药名,佛教,实词。

汉译佛经论文文献综述

鞠彩萍[1](2019)在《汉译佛经个体量词“众”的来源及其历史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译佛经个体量词"众"有两种用法:"众1"早在两汉时期就出现了。其来源与"众"表多数和表人语义有关。从句法结构看,"众"常处于"名+数+量"中量词位置,与前面数词联系紧密;从认知角度看,当焦点集中在"众"前大数时,"众"原有语义弱化,获得了量词的用法。"众2"的来源与"僧"有关。梵语为"僧",汉译为"众"。由于语义移植,"众"获得跟"僧"一样表个体名词的用法。"众僧"可指单个僧人。其前带上数词时,容易重新分析为"[数+众]+僧"结构,此时"众"可以理解为名词语素或量词,当"众"后接双音节名词时,"众2"就是完全成熟的量词了。(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丁庆刚[2](2019)在《中古律部汉译佛经异文考辨》一文中研究指出佛典异文对佛经文献语言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在不同藏经版本对勘的基础上,对中古律部汉译佛经中"卷-■""断-齘""赏-掌""簸-伐"等九则异文进行了分析,辨正异文是非,匡正刊刻谬误,释读疑难字词,为佛经语言研究和佛典文献释读提供准确可靠的语料。(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谷峰,李璠希[3](2019)在《汉译佛经让步条件句中“假使”类连词功能再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假使、正使、假令、设复"等连词在汉译佛经中既引导条件句,也引导让步条件句。过去认为这组连词兼有假设、让步两种功能,但同经异译和梵汉对勘资料不支持这种观点,"假使"类连词虽然可出现于让步句,但它们和让步语义没有固定关联,异译经比勘显示这组连词的语义跟假设连词"若"更接近,虽然它们有时也对应异译本中的"虽、纵",但数量极少,而且相关经本的时代普遍偏晚。汉译佛经中"假使"类连词只有表示虚拟假设一种基本功能。(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集刊》期刊2019年02期)

张毅捷,林雨颖,邓雅丽[4](2019)在《“塔”字早期汉译佛经引得》一文中研究指出"塔"是东汉时随佛教传入而创造的汉字,最早的"塔"字初现于二至叁世纪东汉末年的汉译佛经,本文全面汇总整理了唐以前(十世纪以前)包含"塔"字的汉译佛经。(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8)

花菊[5](2019)在《汉译佛经中“可”字的用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共时的角度出发,对魏晋汉译佛经中的"可"的用法进行了语法分类和语法分析,特别是对"可"的虚词用法进行了整理并对"可"的虚化用法进行了详细分析,说明"可"字在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并与现代汉语进行相应的对比。(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4期)

陈明[6](2019)在《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札记(八)》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利用梵汉对勘和比较的方法,讨论汉译佛经中的两组天竺药名——萨折罗娑(白胶香)和苜蓿,并简要辨析这些药物在印度佛教僧团医疗中的主要用法。(本文来源于《中医药文化》期刊2019年03期)

杨德春[7](2019)在《关于佛经汉译史的几个关键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佛经汉译史是中国佛教史研究的重要方面,而关于汉译佛经语言性质的研究是佛教研究和佛经汉译史研究的重要问题,关系到佛教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研究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故关于汉译佛经语言性质的研究絶不可等闲视之。这就必然要涉及佛教早期语言策略的研究。关于佛教早期语言策略的研究最直接的影响首先是佛经的形成时间问题,包括所谓的佛经编辑、佛经编辑次数、佛经编辑所使用的语言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其次是佛教早期(本文来源于《国学》期刊2019年01期)

张媛[8](2019)在《佛经汉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能在我国盛行千年并独立发展成儒道两教之外的又一大宗教,其背后的缘由实在值得细究与深思。从文化外译角度研究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佛经汉译,得出启示我国翻译界在世界经济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做好中国文化典籍的外译的翻译工作。(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9年05期)

真大成[9](2019)在《汉译佛经异文所反映的“一词多形”、“一形多词”现象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汉语字词关系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从研究现状来看,主要集中于利用甲骨文、金文及简帛文献考察先秦汉语字词关系。要构建完整的汉语字词关系史,还须尽可能地利用多时段、多类型的材料。汉译佛经数量庞大,文本形态多样,时代跨度大,其中所反映的字词关系现象纷繁复杂,因此是研究汉语字词关系的重要材料,应该充分重视。译经版本众多,具有数量极为庞大的异文,其中相当一部分体现了字与字的对应关系,而这种关系或者表现了一个词语具有多种书写形式("一词多形"),或者表现了一种书写形式记録了多个词语("一形多词"),因此可以利用异文来考察字词关系。本文即以译经版本异文为基本材料,结合相关文献,以例释的形式初步探讨字词关系中的"一词多形"和"一形多词"两种基本现象。(本文来源于《文史》期刊2019年02期)

陈明[10](2019)在《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札记(七)》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梵汉对勘和比较的方法,讨论了汉译佛经中的两组天竺药名——么覩笼誐药(枸橼果)和跋者(菖蒲),并辨析了这些药物在印度佛教僧团医疗中的主要用法。(本文来源于《中医药文化》期刊2019年02期)

汉译佛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佛典异文对佛经文献语言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在不同藏经版本对勘的基础上,对中古律部汉译佛经中"卷-■""断-齘""赏-掌""簸-伐"等九则异文进行了分析,辨正异文是非,匡正刊刻谬误,释读疑难字词,为佛经语言研究和佛典文献释读提供准确可靠的语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译佛经论文参考文献

[1].鞠彩萍.汉译佛经个体量词“众”的来源及其历史发展[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

[2].丁庆刚.中古律部汉译佛经异文考辨[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3].谷峰,李璠希.汉译佛经让步条件句中“假使”类连词功能再析[J].语言研究集刊.2019

[4].张毅捷,林雨颖,邓雅丽.“塔”字早期汉译佛经引得[C].2019年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5].花菊.汉译佛经中“可”字的用法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9

[6].陈明.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札记(八)[J].中医药文化.2019

[7].杨德春.关于佛经汉译史的几个关键问题[J].国学.2019

[8].张媛.佛经汉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

[9].真大成.汉译佛经异文所反映的“一词多形”、“一形多词”现象初探[J].文史.2019

[10].陈明.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札记(七)[J].中医药文化.2019

论文知识图

印度宿曜术与中土星历术之关系示意图炽盛光佛与五星图佛教宇宙模型中的苏迷卢山与铁围山飞天纹飞天纹本文结构示意图

标签:;  ;  ;  ;  ;  ;  ;  

汉译佛经论文_鞠彩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