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国学论文_王帅

导读:本文包含了美国中国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国学,美国,国中,范式,史学,国货,中国。

美国中国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帅[1](2019)在《美国中国学:冷战的重要剖面》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内外冷战史研究不断向两个方向拓展:一是继续深化已有冷战政治和意识形态对抗叙事,并进行持续的反思和冷战史的史实重建;二是探讨冷战在国家层面和跨国层面产生的社会、文化效应,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立体的冷战图景。《冷战与学术:美国的中国学1949—1972(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0-17)

黄涛[2](2019)在《论费正清筹款才能与美国现代中国学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费正清是现代美国中国学巨擘,哈佛大学历史学终身教授。费正清对美国现代中国学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这门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得益于福特基金会等机构源源不断的经费支持。在筹款方面,费正清表现出不差于其学术研究的能力。他不同凡响的筹款才能对美国中国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促使了后世学者对其本身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动态》期刊2019年06期)

杨华[3](2019)在《近四十年来美国中国学理论、范式与方法对国内史学研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中国学研究自二战后至今,经历了几次重要的研究范式的变迁,主要包括,从"冲击—回应"到"中国中心观"、"后现代史学"转向和"全球史"转向等。40年来,美国中国学的理论、范式和方法对国内的史学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理论对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影响,"过密化"、"大分流"理论对经济史研究的影响,"施坚雅模式"对城市史研究的影响。那么,美国中国学研究为什么能在理论、范式和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运用美国中国学的理论、范式和方法进行研究的利与弊是什么?国内学者应如何面对属于西方话语体系的美国中国学的理论?如何构建本土学术话语体系?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本文来源于《史学理论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张鸿声,李明刚[4](2018)在《美国“中国学”的“地方”取向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区域问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由过去较为单一的文学内部研究,转向以"史"为重以及文学与史学、地学相结合考察的背后,既是对海外汉学尤其是美国史学界"中国学"研究的积极回应,也是学科面临外部压力的一种有效"突围",更是对学科研究自身的完善与重构。通过对中外学术史的对比、分析和对研究成果做专题剖析,本文旨在对这种学术趋向和学术效应进行客观的审视与把握。(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论丛》期刊2018年02期)

何飞,郭文亮[5](2018)在《历史·范式与意义:战后美国中国学研究省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研究历史、范式转换和研究意义等叁大方面试图从整体上对战后美国中国学研究进行再研究和述评。战后美国中国学研究历史大致可分为奠基时期、十年发展时期和全面发展时期叁大阶段,其间历经"西方中心观"到"中国中心观"再到"后现代主义"两次研究范式转换,预示着中国学研究视角和思维的两次重大跃变。美国中国学对中国认识中国自身具有启示和互鉴作用;对加强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参照作用;反哺和检验西方理论自身,有利于世界范围内社科共同体和一般性知识体系的存量式深化与增量式发展;有利于加深美国对中国的认识和研判,助益中美两国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做好"田野考察"和国际视野开拓的本土中国研究与海外中国学研究要积极对话交流互动,如是将会结出更富有学术生命力的果实。(本文来源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11期)

秋叶[6](2018)在《美国夏威夷大学的中国学教学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目前与中国学的教学与研究直接相关的院系及研究中心有:语言、语言学与文学学院(College of Languages,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的中文系与东亚语言文学系;太平洋与亚洲研究学院(School of Pacific and Asian Studies)的亚洲研究系;东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中国研究中心(本文来源于《国际汉学》期刊2018年03期)

李金正[7](2018)在《近现代“国货”观念与广告的民族主义致思*——基于美国“中国学”的批判性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中国学"学界认为,中国近现代国货广告是国货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导源于近人郑观应的"商战"思想,并与现代商品人类学高度契合,这种学说还从理论逻辑上确保了"国货"之名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国货"观念形成后迅速向商业广告领域广泛渗透,并被国货广告商提炼为对抗外来商品宣传的各种方法论策略。这些策略虽然一定程度上实效显着,但由于它很难厘清全球/地方、传统/现代之间的深层次矛盾,致使"作为方法的国货广告"及其背后的思想基础在逻辑上陷入了两难困境;基于这种自相矛盾的命题开展的所谓"国货运动",其实践后果不仅会一定程度上激化国内矛盾,而且有可能导致激进种族主义甚至法西斯主义。上述观点蕴含着明显的他者化和东方学思维,需要进行审慎细致的反思批判。(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李金正[8](2018)在《国际广告文化在中国的跨界旅行和接受变异——基于美国“中国学”的考察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国际广告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为视点,尝试探讨比较文学变异学作一种为文化阐释的可行性。为了搭建一个理想的试验场,本文将国际广告的中国化"旅行"导入美国"中国学"学界,通过他者的审视来延长行程路线,借此更为显着地放大可能的变异效果。美国中国学界以语言符号、形象、色彩、感知经验等作为研究对象,跨越国界、语言、文化、文明等多个分析单元,为变异学理论在大众文化场域中的解释效力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佐证和实例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外文化与文论》期刊2018年01期)

汪兵[9](2018)在《侯且岸与美国现代中国学问题研究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外文化和教育交流的逐步深入发展,国外中国学的研究日益引起了国内研究者们的重视。侯且岸关于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的贡献大致可归纳为:出版了第一部美国中国学研究专着、积极开设国外中国学(含美国中国学)研究的课程、培养了中国学研究的人才。这些都为进一步深化国内学界的美国中国学问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黑河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余倩虹[10](2017)在《《当代中国》与美国中国学的发展(1997-2016)》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大多数研究当代中国的西方学者们(包括美国在内)总是局限于区域研究,并深受所谓的19世纪欧洲汉学传统的影响。这种传统把中国视为一个孤立、唯一的个案,强调中国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忽视中国研究中的社会科学方法和比较视角。因此,老一辈汉学家们大多关注中国的历史和语言研究,而避免用综合性的方法分析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更不愿用社会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的中国研究开始融入社会科学学科,新一代学者们试图应用并发展新的研究方法、概念或范式研究中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初《当代中国》在美国创刊,它的出现填补了西方当代中国研究的空白。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西方的当代中国研究存在着"两张皮"的脱节问题,即传统汉学研究与现代社会科学研究脱节;关于中国的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脱节;西方的中国问题研究与中国的问题研究脱节。《当代中国》在这叁个脱节中,架起了结合的桥梁、沟通的金桥。本文主要以1997年至2016年《当代中国》所发表的研究成果为分析对象。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章介绍《当代中国》的概况,包括创办的学科背景、缘起和创刊目的;第二章从国别(地区)、行业部门、职业身份、职称、研究领域或专长五个维度,分析研究《当代中国》的作者群体,总结美国中国学研究队伍的构成与特点;第叁章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对《当代中国》1997至2016年发表的全部论文进行主题分类,通过对分类主题的数量、比例统计,对当前美国中国研究的特点和趋势作一概括,并对篇目最多的"中美关系"类主题作议题细分和内容浅析;第四章主要分析总结《当代中国》的研究特点及不足。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通过对1997至2016年《当代中国》文章目录、作者队伍以及重要文章的梳理解读,并结合特定的国际环境、学术背景以及中美两国的国情分析,可以管窥美国当代中国学的发展状况;第二,初步总结了美国当代中国学综合性、跨学科、关注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特点,展示了《当代中国》杂志的权威性和国际影响力;第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当代中国》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内容作分析解读,使国内学术界对这份杂志有更多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互鉴。(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5-04)

美国中国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费正清是现代美国中国学巨擘,哈佛大学历史学终身教授。费正清对美国现代中国学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这门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得益于福特基金会等机构源源不断的经费支持。在筹款方面,费正清表现出不差于其学术研究的能力。他不同凡响的筹款才能对美国中国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促使了后世学者对其本身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国中国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帅.美国中国学:冷战的重要剖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黄涛.论费正清筹款才能与美国现代中国学发展[J].社会科学动态.2019

[3].杨华.近四十年来美国中国学理论、范式与方法对国内史学研究的影响[J].史学理论研究.2019

[4].张鸿声,李明刚.美国“中国学”的“地方”取向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区域问题为例[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8

[5].何飞,郭文亮.历史·范式与意义:战后美国中国学研究省思[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6].秋叶.美国夏威夷大学的中国学教学与研究[J].国际汉学.2018

[7].李金正.近现代“国货”观念与广告的民族主义致思*——基于美国“中国学”的批判性视角[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

[8].李金正.国际广告文化在中国的跨界旅行和接受变异——基于美国“中国学”的考察视角[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8

[9].汪兵.侯且岸与美国现代中国学问题研究述略[J].黑河学刊.2018

[10].余倩虹.《当代中国》与美国中国学的发展(1997-2016)[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高层次人才培养附一 2006年度长江学者特聘...高层次人才培养附一 2006年度长江学者特聘...高层次人才培养附一 2006年度长江学者特聘...高层次人才培养附一 2006年度长江学者特聘...高层次人才培养附一 2006年度长江学者特聘...高层次人才培养附一 2006年度长江学者特聘...

标签:;  ;  ;  ;  ;  ;  ;  

美国中国学论文_王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