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最佳关联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关联性,语境,认知,理论,亚当,读者,教学设计。
最佳关联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学津[1](2018)在《最佳关联性视角下的英语隐喻汉译——以廖美珍教授译作《在亚当之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即暗喻,它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认知方式乃至行为方式的一种体现。如何恰当地翻译英语隐喻再现原文的意思呢?从简要介绍隐喻入手,从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性角度解析廖美珍译作《在亚当之前》英语隐喻汉译。(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宗嘉慧[2](2016)在《最佳关联性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巨大变化。许多高校学子,虽然置身于大学自由开放,包容博闻的环境中,却没有安安心心、看看闲书的习惯。这一现象愈来愈普遍,也引起了央视着名新闻人——白岩松的关注。本文以白岩松的演讲——“看书,是在书中寻找自己”为汉英交替传译案例。演讲人谈及许多知名作家和作品,细致描述了当年大学里的读书风气,这对译员的认知环境和处理信息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因此,本文围绕认知环境和语篇两个方面的难点,分析了最佳关联原则视角下,如何灵活运用口译策略为目的语听众实现最佳关联。针对因认知环境差异导致的难点,作者提出了直译、音译加解释、上义词概括、直接口译、解释含义等策略。对于语篇方面的难点,作者认为可采用减译和补足暗含信息的方法,以达到最佳关联。实践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口译质量,为目的语听众实现最佳关联,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6-06-01)
钟振华[3](2016)在《最佳关联性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联理论是语用学的创新也是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的完善。它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观点:最大关联性与最佳关联性。最佳关联性不仅在我们日常交际中随处可见,而且在教学中也应用广泛。教学尽管由教师指导,但是却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教学的成败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学设计,与此同时最佳关联性在教学设计中又是必不可少一个的因素。例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通过分析学生的特征和学习需求,教师能制定出有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这些都与最佳关联性息息相关。本篇论文由叁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最佳关联性与阅读教学设计,第二部分主要讨论最佳关联性在学习者分析,学习需求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与教学内容分析中的应用,第叁部分为总结。(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6年09期)
卢奕宏[4](2014)在《最佳关联性在英汉口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在完成2013年秋季苹果新品发布会英译汉实践基础上所做的实践报告。产品发布会尤其是高科技电子产品涉及大量的科技术语以及专业知识,在其口译过程中应用最佳关联性原则能将现场的宣传效果最佳的传达给听众。译者通过引用口译实践中的实例,分析了科技宣传文本中使用最佳关联性原则指导下策略的应用及如何应用。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人类的交际过程,认为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创建了一条通用性的关于言语交际的理论。为了理解并再现说话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译员必须选择恰当的语境,将说话人的信息和自身的认知环境相结合,推理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在译语产出阶段,要考虑听众的认知语境,以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译语表达原语说话人的意图。本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任务描述、任务过程、案例分析与结论。论文的前两部分是对口译实践过程的整体描述。案例分析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研究了在口译实践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口译策略以及翻译技巧的应用。最后,作者根据已介绍的关联理论,总结并提出了适用于产品发布会的口译技巧策略,旨在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口译的本质,进行最佳译语选择,以便用于实践。(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4-06-01)
王爱琴[5](2007)在《最佳关联性:旅游资料文化信息英译的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性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关联翻译理论的基本论点就是最佳关联性。在旅游资料文化信息的英译过程中,译者应力求通过增删、改写、调整等寻求最佳关联,获得足够语境效果,使译文最大限度地趋同于原文,以实现旅游资料的功能。(本文来源于《湖北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10期)
蔡瑞珍[6](2006)在《最佳关联性语境与意义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中词义的选择要根据语境进行推理,受到关联性语境的制约,同时要在关联性语境中得到体现和印证,符合最佳关联性语境融合。(本文来源于《叁明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林莹[7](2005)在《最佳关联性:译者的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联理论正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应用于翻译领域的研究。时至今日,翻译理论的研究不再局限于静态的对等,而更多的是讲究功能上的动态的对等。本文试图用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性解释翻译活动,说明译者如何与读者之间的交际达到最佳关联程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对等。(本文来源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林莹[8](2005)在《最佳关联性——译者的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联理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应用于翻译领域的研究。时至今日,翻译理论的研究不再局限于静态的对等,而更多的是讲究功能上的动态的对等。本文试图用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性解释翻译活动,说明译者如何与读者之间的交际达到最佳关联程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对等。(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周英莉[9](2004)在《最佳关联性的传递》一文中研究指出陶渊明是继屈原之后,唐朝李白和杜甫之前最伟大的诗人,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诗坛上均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的诗歌“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诚”,因此引无数译家竞折腰。他的田园诗数量虽不多,却最有特色,成就也最高。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曾将其翻译成英文。 陶渊明的田园诗清新质朴,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崇尚自然,安贫乐道的精神气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再现这种风格便成为关键所在。尽管诗歌的风格虚无缥缈,难以把握,但并不是不可知的,因为任何一首诗的风格设计都首先考虑如何将它赋形于语言这种符号体系,风格必然被语言符号化。风格不仅仅体现在内容方面,还更明显地体现在表现内容的形式上,比如音律、形式、句法、词语、修辞等形式标记方面。并且,风格还有其内在神韵、风骨、气势、情调等“风格的非形式符号”特征,主要体现在表现方法、作品内在素质、作家精神气质和接受者的视野融合等方面。在诗歌翻译中,译者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如何保持译文对原文的适应性(adaptation),也就是实现原文在译文中的风格再现,因为忽视对原作风格的分析,就谈不上对原作的全部意义的把握。 作者认为,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大多数风格标记,包括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是可以转换的,可以在双语转换中达到比较理想的契合,因为人类情感的相通性和人类语言所具有的表感功能的共性也是可以传达的。至于如何传达则涉及一个标准问题。本文运用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相关原则,即在交际行为中,每一个话语刺激都假定具有最佳关联性,使接受者在付出必要努力或是最小努力的前提下能够获得适当的语境效果来阐述如何实现风格再现。在这个标准的衡量下,文章从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的各个层面剖析了如何运用归化和异化手法创造相关语境,传递最佳关联性从而达到风格再现的目地。 当然作为认知语用学这一较为复杂学科的研究成果,最佳关联性因不能准确地进行量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佳”只能是一个相对概念:从语境效果方面而言,读者获得的信息应是原作者想要表达的充分信息——要么产生新的语义示,要么证实或消除读者原有的假设;同时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时,读者无须付出不必要的努力。从这一角度讲,最佳关联性也可以说是译者努力的一个方向。 总而言之,本文的论证旨在说明风格再现是可以较为科学地得以实现的,诗歌并不是在翻译中失掉的东西,相反是通过译者和翻译所得到的东西。(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4-04-01)
孟建钢[10](2002)在《最佳关联性对话语交际的解释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概念对话语交际的解释力 ;分析了话语的连贯性涉及听话者在交际过程中的认知推理和心理运算 ,它产生于交际参与者对话语关联性的寻求。文章还论证了话语理解过程是演绎推理过程(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02年02期)
最佳关联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巨大变化。许多高校学子,虽然置身于大学自由开放,包容博闻的环境中,却没有安安心心、看看闲书的习惯。这一现象愈来愈普遍,也引起了央视着名新闻人——白岩松的关注。本文以白岩松的演讲——“看书,是在书中寻找自己”为汉英交替传译案例。演讲人谈及许多知名作家和作品,细致描述了当年大学里的读书风气,这对译员的认知环境和处理信息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因此,本文围绕认知环境和语篇两个方面的难点,分析了最佳关联原则视角下,如何灵活运用口译策略为目的语听众实现最佳关联。针对因认知环境差异导致的难点,作者提出了直译、音译加解释、上义词概括、直接口译、解释含义等策略。对于语篇方面的难点,作者认为可采用减译和补足暗含信息的方法,以达到最佳关联。实践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口译质量,为目的语听众实现最佳关联,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佳关联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学津.最佳关联性视角下的英语隐喻汉译——以廖美珍教授译作《在亚当之前》为例[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2].宗嘉慧.最佳关联性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6
[3].钟振华.最佳关联性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明日风尚.2016
[4].卢奕宏.最佳关联性在英汉口译中的应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4
[5].王爱琴.最佳关联性:旅游资料文化信息英译的追求[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
[6].蔡瑞珍.最佳关联性语境与意义选择[J].叁明学院学报.2006
[7].林莹.最佳关联性:译者的追求[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
[8].林莹.最佳关联性——译者的追求[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
[9].周英莉.最佳关联性的传递[D].河北师范大学.2004
[10].孟建钢.最佳关联性对话语交际的解释力[J].外语学刊.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