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单宁论文_张倩,卢昊,秦志华,辛力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溶性单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可溶性,乙醇,木麻黄,脯氨酸,含量,柿饼,果胶。

可溶性单宁论文文献综述

张倩,卢昊,秦志华,辛力[1](2016)在《乙醇预脱涩对柿饼原料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单宁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个涩柿品种为试材,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无水乙醇对果实进行喷雾脱涩处理,密闭保持24、48、72、96 h后,测定柿果果实硬度和单宁含量。结果表明:处理24 h后,3个品种果实中可溶性单宁含量降至1%以下,所制柿饼无残留涩感,硬度保持在5 kg/cm~2以上,可以满足加工柿饼对原料硬度的要求。本试验为解决柿饼残留涩感问题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工艺方法。(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0期)

韩卫娟,李加茹,梁玉琴,李华威,李畅[2](2015)在《柿果实和叶片中可溶性单宁含量的年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掌握不同类型柿资源果与叶中可溶性单宁含量的年动态变化规律,以野生柿、完全涩柿(PCA)、完全甜柿(PCNA)和不完全甜柿(PVNA)4种类型11份样品为试材,采用Folin-Ciocalteu法在不同生长时期对其果实和叶片中可溶性单宁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柿果实和叶片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单宁,监测期内其含量分别在0~70.92 mg/g和5.99~65.49 mg/g波动;不同品种果实可溶性单宁含量均在生长初期最高,随着果的生长发育而逐渐降低,与果质量、纵径和横径值呈极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单宁细胞稀释效应可能是其脱涩的主要原因;不同品种柿叶可溶性单宁含量差异较小,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含量高峰时期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如以可溶性单宁为目标成分进行柿叶资源的开发利用,则应在此时集中采收。(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陈佩,李平,郝艳宾,齐建勋,戴圣杰[3](2012)在《柿果成熟过程中可溶性果胶和单宁含量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从柿中提取果胶和单宁的最适宜时期,本试验以磨盘柿和平核无为材料,采用咔唑比色法和folin-ciocaileu法,分析了不同取样时期2个柿品种果皮和果肉可溶性果胶和单宁含量变化。随着果实的成熟,柿果中可溶性果胶的含量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都是逐渐升高,且果肉高于果皮,平核无高于磨盘柿。各个取样时期,2个品种的柿中可溶性单宁也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逐渐下降,且果肉高于果皮,平核无高于磨盘柿。同时分析了不同时期榨汁的果汁随存放时间的延长,可溶性果胶和单宁变化。随着榨汁时间的不同,可溶性果胶的含量分别在果汁存放0、10和30d达到最大值,可溶性单宁的含量在果汁存放的20到30d含量最大;且平核无果汁可溶性单宁和果胶的含量高于磨盘柿。平核无比磨盘柿,果肉比果皮是更适宜作为提取可溶性果胶和单宁的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张鹏,李江阔,孟宪军,张平,冯晓元[4](2011)在《涩柿可溶性单宁的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无损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建立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与涩柿内部可溶性单宁之间的关系,以评价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在测量涩柿内部指标可溶性单宁的应用价值。在可见/近红外光谱区域(570~1 848 nm),实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数学建模算法、不同导数处理方法和不同散射及标准化处理的涩柿可溶性单宁定标模型。结果表明,应用改进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一阶导处理和去散射处理所建涩柿可溶性单宁定标模型的预测性能较优,其定标交互验证相关系数(RCV)和预测相关系数(R2p)分别为0.722 7和0.678 5,定标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148 4和0.176 3。研究表明,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涩柿可溶性单宁的快速无损检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模型精度有待提高。(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1年04期)

金光,周平,廖汝玉,郭瑞,杨凌[5](2010)在《不同脱涩处理对红柿果实可溶性单宁含量及ADH和PPO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红柿"早红"为试材,使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二氧化碳和乙醇对果实进行脱涩处理,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30%乙醇处理、40%乙醇处理和80%二氧化碳处理可使柿果中可溶性单宁含量在96 h内降到阀值之下,且乙醇处理较二氧化碳处理能更有效地降低果实中的可溶性单宁含量;同时,在此过程中,柿果中的乙醇脱氢酶ADH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则始终保持上升的趋势.(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12期)

张立华,林益明,叶功富[6](2010)在《施肥对短枝木麻黄幼苗总酚和可溶性缩合单宁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施用氮肥和磷肥对短枝木麻黄幼苗总酚(total phenolics,TP)和可溶性缩合单宁(extractable condensed tannin,ECT)含量的影响,探讨短枝木麻黄单宁形成的养分效应.结果表明:施加氮肥使短枝木麻黄幼苗小枝的TP和ECT含量显着降低,支持碳氮平衡假说和生长分化平衡假说,但对氮含量没有显着影响,从而导致TP/N和ECT/N降低;施加磷肥对TP和ECT含量没有显着影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短枝木麻黄幼苗小枝TP含量升高了9.91%~14.32%,而ECT含量降低了14.32%~298.88%;TP或ECT与有机物质含量的关系则相反,表明不同类型单宁的合成途径不同,但由于TP和ECT均与氮含量无显着相关性,故不支持蛋白质竞争模型;在贫瘠土壤条件下,TP/N和ECT/N的水平较高,有利于提高短枝木麻黄的防御水平,降低凋落物的分解率,减少养分损失,从而保持较高的生产力.(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0年08期)

张桂霞,王英超,魏欣,张晓磊[7](2009)在《柿果软化过程中单宁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柿果软化过程中单宁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我国主栽涩柿品种"磨盘柿"为试验材料,研究磨盘柿采后贮藏过程中单宁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肉硬度变化间的关系。[结果]随着柿果硬度的降低,可溶性单宁含量呈上升趋势,不溶性单宁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下降趋势。当试验结束时(硬度小于2.00 kg/cm2),可溶性单宁含量最低,为9.5 mg/L;不溶性单宁含量最大,为41.6 mg/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为14.8%。[结论]随着柿果的软化,果实涩味变淡,甜度下降。(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14期)

刘朝蓬,郑仲明,梁银娜,李宝[8](2008)在《柿树乙醇脱氢酶活性与可溶性单宁含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4种不同脱涩类型柿(Diospyros kaki Thunb.)果实和叶片中的可溶性单宁含量、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活性和ADH最适反应温度,以了解ADH在脱涩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完全甜柿和完全甜柿果实发育前期,可溶性单宁含量逐渐降低,ADH活性逐渐增高,到果实基本完成脱涩后,ADH活性又开始降低,在不完全甜柿中变化较大;涩柿和不完全涩柿在果实近熟期,可溶性单宁含量有所下降,但不能完成脱涩,且ADH活性较低。叶片发育过程中,可溶性单宁含量的变化与ADH没有相关性。ADH的最适反应温度在25℃左右。ADH与柿果实脱涩有一定关系。(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覃光球,严重玲,韦莉莉[9](2006)在《秋茄幼苗叶片单宁、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对Cd胁迫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温室条件下,采用土壤盆栽技术研究了红树植物秋茄的幼苗在不同浓度的Cd(0~50mg·kg-1)胁迫下叶片单宁、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变化。研究表明:秋茄幼苗叶片中的单宁、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随着Cd胁迫浓度的增加出现不同程度先升后降的趋势,这表明秋茄幼苗对低浓度的Cd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在高浓度的Cd胁迫下则受到伤害;单宁、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分别在土壤Cd处理浓度为30mg·kg-1、20mg·kg-1、40mg·kg-1时达到最高,相应地,单宁、可溶性糖和脯氨酸浓度最高分别达到66·2mg·g-1、105·0mg·g-1和12·22mg·g-1;Cd胁迫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极显着,因此可以作为秋茄对Cd污染的检测指标。(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6年10期)

可溶性单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掌握不同类型柿资源果与叶中可溶性单宁含量的年动态变化规律,以野生柿、完全涩柿(PCA)、完全甜柿(PCNA)和不完全甜柿(PVNA)4种类型11份样品为试材,采用Folin-Ciocalteu法在不同生长时期对其果实和叶片中可溶性单宁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柿果实和叶片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单宁,监测期内其含量分别在0~70.92 mg/g和5.99~65.49 mg/g波动;不同品种果实可溶性单宁含量均在生长初期最高,随着果的生长发育而逐渐降低,与果质量、纵径和横径值呈极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单宁细胞稀释效应可能是其脱涩的主要原因;不同品种柿叶可溶性单宁含量差异较小,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含量高峰时期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如以可溶性单宁为目标成分进行柿叶资源的开发利用,则应在此时集中采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溶性单宁论文参考文献

[1].张倩,卢昊,秦志华,辛力.乙醇预脱涩对柿饼原料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单宁含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6

[2].韩卫娟,李加茹,梁玉琴,李华威,李畅.柿果实和叶片中可溶性单宁含量的年变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陈佩,李平,郝艳宾,齐建勋,戴圣杰.柿果成熟过程中可溶性果胶和单宁含量的变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

[4].张鹏,李江阔,孟宪军,张平,冯晓元.涩柿可溶性单宁的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无损检测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

[5].金光,周平,廖汝玉,郭瑞,杨凌.不同脱涩处理对红柿果实可溶性单宁含量及ADH和PPO酶活性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6].张立华,林益明,叶功富.施肥对短枝木麻黄幼苗总酚和可溶性缩合单宁含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0

[7].张桂霞,王英超,魏欣,张晓磊.柿果软化过程中单宁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9

[8].刘朝蓬,郑仲明,梁银娜,李宝.柿树乙醇脱氢酶活性与可溶性单宁含量的关系[J].园艺学报.2008

[9].覃光球,严重玲,韦莉莉.秋茄幼苗叶片单宁、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对Cd胁迫的响应[J].生态学报.2006

论文知识图

不同频率下尖柿果实采后可溶性单宁不同处理条件下柿果可溶性单宁...冷藏条件下臭氧处理对磨盘柿可溶性不同浓度CO2脱涩过程中可溶性单宁不同方法贮藏过程中柿果可溶性单宁不同浓度CO2处理柿果的可溶性单宁

标签:;  ;  ;  ;  ;  ;  ;  

可溶性单宁论文_张倩,卢昊,秦志华,辛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