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横向动力学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机车,横向,转向架,车辆,可靠性,轴箱。
横向动力学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陈雷,吕可维,于卫东,王华胜[1](2009)在《提速货车横向动力学性能可靠性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可靠性分析方法,对环行线货车可靠性试验中提速货车的横向动力学性能进行系统研究。利用基于贝叶斯方法的车辆运行状态地面评估技术,对环行线货车可靠性试验中提速货车横向动力学性能进行失效评估,得到空、重货车横向动力学性能可靠性数据。针对货车可靠性数据具有随机截尾、数据量少、失效数据比例小或无失效数据等特点,采用叁参数威布尔分布统计分析方法,对空、重货车横向动力学性能可靠性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给出其可靠度、可靠寿命指标的点估计和置信限估计结果。结果表明:在置信度为90%时,提速空、重货车走行18万km后横向动力学性能可靠度置信下限分别为0.770和0.861;在可靠度为0.9时,提速空、重货车横向动力学性能的可靠寿命下限分别为6.0万和13.4万km。(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09年03期)
罗赟,黄勇明,李冠军,张红军,钟文生[2](2008)在《改善六轴提速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的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我国现有驱动装置刚性架悬方式的六轴提速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提出了在端轴电机端采用2个橡胶元件弹性悬挂的改造方案,给出了2种驱动装置止挡间隙方案。采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详细的2C0轴式弹性架悬机车动力学模型,通过比较叁轴转向架端轴驱动装置刚性悬挂与2种改造方案的机车动力学性能,说明改造方案可以显着改善机车的直线运行横向性能和大、中半径曲线通过横向性能,增强机车提速后对线路的适应性,降低其对参数的敏感性,同时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应当尽可能选取大的驱动装置止挡间隙。(本文来源于《机车电传动》期刊2008年03期)
倪平涛,王开文,陈健[3](2007)在《一系纵向定位间隙对磁流变耦合轮对车辆横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合理控制车辆轮对定位间隙,提高磁流变耦合轮对车辆在高速时的横向动力学性能,建立该车辆的空间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轮对纵向定位间隙对车辆临界速度和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得出了纵向定位间隙的增大能使磁流变耦合轮对车辆的临界速度急剧下降,轮对横移量和冲角、轮轨横向力和车体横移加速度快速增大;只有在小间隙的条件下,车辆在高速铁路上才具有较高的临界速度和较好的曲线通过性能。(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蒋海波,罗世辉,董仲美[4](2006)在《轴箱拉杆定位刚度对2C_0架悬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轴箱拉杆定位刚度与机车动力学性能密切相关,同时对机车的临界运行速度也有很大的影响。文章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一种完整的2C0架悬机车模型,通过在直线上的仿真计算,分析了轴箱拉杆横向定位刚度对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合理的轴箱拉杆横向定位刚度的设置可以大幅度改善2C0架悬机车的各项横向动力学性能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期刊2006年03期)
马卫华,王自力,罗世辉[5](2005)在《减振器安装刚度对径向转向架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通过仿真软件SIMPACK建立了一种2C0径向转向架机车模型,在该模型中,分别考虑了一系抗摇头减振器、二系横向减振器和二系抗蛇行减振器的端部安装刚度对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其中主要分析了上述3种减振器的端部安装刚度对机车横向平稳性、抗蛇行运动稳定性和机车的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铁道机车车辆》期刊2005年04期)
杨明辉[6](2005)在《半主动悬挂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铁路已连续5次实施提速,随着机车的运营速度不断提高,提速机车已暴露出一些新的动力学性能问题,已很难适应机车进一步提速要求。为改善提速机车的横向动力学性能、满足不同线路条件的运行和200km/h提速要求,研究既有机车(本论文选用SS7E型提速机车)采用主动或半主动悬挂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应用SIMPACK动力学仿真软件分别建立了42自由度的被动悬挂机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和基于天棚阻尼控制的二系横向半主动悬挂机车模型,进行半主动悬挂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研究。 分析了半主动悬对改善机车平稳性的有效性;通过对构架横向振动加速度、轮对横向力、脱轨系数等指标的分析,发现了机车二系横向半主动悬挂的弊端,即采用半主动悬挂技术会恶化构架及轮对的动力学性能。因此,被动悬挂机车在采用半主动悬挂技术时应该进行平稳性、构架及轮对动力学性能多指标综合优化,以达到运行标准。本论文优化了可控减振器的位置参数和高阻尼系数,得到了一组合理的悬挂参数。 对优化后的二系横向半主动悬挂机车进行稳定性、平稳性、曲线通过性能分析;同被动悬挂相比,半主动悬挂机车更趋于稳定,平稳性指标改善25%左右,曲线通过性能相差较小;半主动悬挂机车在美国Ⅴ级线路200km/h运行速度下,横向平稳性指标达到优等级,垂向平稳性指标、构架及轮对动力学性能指标、曲线通过性能指标均符合标准;同时,在中等级线路以上有较好的适应性。说明在不改变原机车参数的情况下,采用半主动悬挂技术后,改善了机车的横向动力学性能且使原设计最高时速为160km的机车的速度提高到200km/h,满足了不同线路条件运行和200km/h提速要求。 最后,建立了42自由度具有时滞环节的二系横向半主动悬挂机车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了高阻尼系数、运行速度和时滞对各动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在原半主动悬挂系统中加入时滞环节后运行200km/h,机车的轮对动力学性能超出相应的标准,说明时滞会恶化机车动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5-03-01)
张洪,孔军,程海涛[7](2003)在《SW—160型客车转向架横向动力学性能改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SW—160型客车转向架运用中横向动力学性能的现状,通过动力学计算分析提出了转向架悬挂参数的优化方案,并对采用新型小横向刚度空气弹簧的改造方案进行了室内现车动力学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横向刚度与横向阻尼的适当匹配可以有效提高转向架的横向动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铁道车辆》期刊2003年11期)
王开云,翟婉明,蔡成标[8](2003)在《机车车辆横向动力学性能仿真——车辆轨道耦合模型与传统车辆模型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经过大量线路实车运行试验验证的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软件TTISIM,对传统车辆动力学和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学两种类型模型的横向动力性能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车辆无论是在直线上运行还是通过曲线轨道和道岔时,采用传统模型计算所得的轮轨横向相互动作用力均较采用耦合模型计算的大;仿真计算车辆蛇行失稳临界速度时,采用前一模型得到的结果较后者偏高;而两者计算所得的车辆垂向与横向振动差别甚小.(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姚建伟,嘎尼[9](2002)在《采用主动悬挂技术是改善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主动控制振动技术在机车车辆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论文对主动控制技术做了系统的研究 ,并把这一技术应用于改善铁道机车车辆的横向振动性能。用ADAMS/RAIL软件建立了机车仿真模型和全主动悬挂动力学方程 ,推导出系统的状态方程。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 ,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并计算出最优反馈矩阵。将MATLAB软件与ADAMS/RAIL软件相结合进行仿真计算。通过对仿真计算结果的分析和研究 ,提出了全主动悬挂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机车车辆横向动力学性能的观点。本文还对半主动悬挂进行了仿真计算 ,研究表明半主动悬挂也可以比较有效地改善机车车辆横向动力学性能 ,但是比全主动悬挂的效果差一些 ,而由于半主动悬挂的结构简单 ,成本和维护费用较低 ,在机车车辆主动控制振动技术的应用研究中也应当给予一定的重视。(本文来源于《铁道机车车辆》期刊2002年S1期)
横向动力学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改善我国现有驱动装置刚性架悬方式的六轴提速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提出了在端轴电机端采用2个橡胶元件弹性悬挂的改造方案,给出了2种驱动装置止挡间隙方案。采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详细的2C0轴式弹性架悬机车动力学模型,通过比较叁轴转向架端轴驱动装置刚性悬挂与2种改造方案的机车动力学性能,说明改造方案可以显着改善机车的直线运行横向性能和大、中半径曲线通过横向性能,增强机车提速后对线路的适应性,降低其对参数的敏感性,同时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应当尽可能选取大的驱动装置止挡间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横向动力学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陈雷,吕可维,于卫东,王华胜.提速货车横向动力学性能可靠性分析方法[J].中国铁道科学.2009
[2].罗赟,黄勇明,李冠军,张红军,钟文生.改善六轴提速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的方案研究[J].机车电传动.2008
[3].倪平涛,王开文,陈健.一系纵向定位间隙对磁流变耦合轮对车辆横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
[4].蒋海波,罗世辉,董仲美.轴箱拉杆定位刚度对2C_0架悬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6
[5].马卫华,王自力,罗世辉.减振器安装刚度对径向转向架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J].铁道机车车辆.2005
[6].杨明辉.半主动悬挂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
[7].张洪,孔军,程海涛.SW—160型客车转向架横向动力学性能改进研究[J].铁道车辆.2003
[8].王开云,翟婉明,蔡成标.机车车辆横向动力学性能仿真——车辆轨道耦合模型与传统车辆模型的比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
[9].姚建伟,嘎尼.采用主动悬挂技术是改善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J].铁道机车车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