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81军集团军医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目的分析针刺伤的原因,探讨避免针刺伤的措施,做好职业防护,保证护理人员的工作安全。方法通过大量相关研究,分析针刺伤的原因,规范针刺伤后伤口的处理,制定预防针刺伤的安全防护措施,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结果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护理操作规程,改善工作条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加大职业防护的管理力度,避免针刺伤的发生。结论增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护方案,可大大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针刺伤;原因;防护
针刺伤是一种由医疗利器(如: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可导致受伤者损伤局部出血。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家,艾滋病在我国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由针刺伤而引发的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趋严重,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增强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强化防护技能,对护理人员减少职业性危害至关重要。
1针刺伤的原因
1.1护理人员对针刺伤认识不足,防范意识差41.0%的护士对针刺伤不重视或不太重视,44.0%的护士认为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感染上传染病的几率很小。由于缺乏规范、持续的防护教育,对在职护士培训工作开展的深度、广度都不够。研究表明,定期的在职教育,严格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可防止30.0%以上针刺伤的发生。
1.2不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技术不熟练,不注意安全防护,如加药操作后重套针帽、徒手分离针头徒手掰玻璃安瓿、拔针时处理不当、用后的针头未放于利器盒内或利器盒过满、手术中传递锐器尖端朝向接受者等,稍有不慎便可造成针刺伤。
1.3不良的环境因素勘萍等,调查结果显示有48.0%的护士认为,做各种操作时光线不理想是导致被针刺伤的客观原因,加上住院病人较多,医疗用房严重不足,环境较拥挤且吵闹,患者及家属催促,造成护士心情紧张、急躁、极易引起针刺伤。
1.4护士生理心理负担过重等,对医护人员针刺伤相关因素做回归分析认为,针刺伤与工作紧张程度、工作量、从事职业性质、身体状况、性格特征等因素明显相关。临床第一线工作的护士,常年在人员编制不足、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工作,每天完成大量的注射、采血、穿刺和输液等诊疗操作,难免劳累,身体疲乏,增加了针刺伤的频率和危险性。
2针刺伤后的处理
2.1护士在针刺伤后紧急局部处理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反复轻轻挤压伤口旁端,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伤口用70%酒精或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必要时需外科进行伤口处理。
2.2进行风险评估和医学观察确定暴露级别对于暴露源开展针刺伤后感染HBV、HCV、HIV等经血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对乙肝或丙肝阳性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h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对比,同时立即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HBIG)200~400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20μg),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肝疫苗(20μg)。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h内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按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拉米呋定。
2.3报告反馈制度针刺伤发生后启用针刺伤应急处理工作程序,逐级上报到相关部门,由院感办进行现场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给予指导、帮助和追访,可疑HIV感染时及时与当地CDC取得联系。
2.4心理干预积极关心安慰伤者,减轻其紧张恐慌心理,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补救措施,如有特殊情况,严格保密不得泄露。
3防护措施
3.1提高认识加强对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教育和宣传,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认清针刺伤引起的危害性,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强化“标准预防”是预防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重要手段,由专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对护士进行常用感染知识的培训,弥补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欠缺,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护校要增设护士职业暴露防护课程,上岗前必须进行医院感染、职业防护等岗前培训,工作后不间断地接受继续教育,强化安全防护意识,提高防护能力。
3.2大力倡导安全操作改变护士不安全行为,督导护士遵守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行为,熟练操作技术,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掌握锐器和废弃物的正确处理方法。安全处理针头。禁止双手回套针冒,针头用后及时放入利器盒,在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在手持针头或锐器时不要将锐利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患者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助,艾滋病患者用过的针头注射器不要分离,整副置于利器盒内,勿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掰安瓿时用护士小帮手或垫75%酒精小纱垫,以免手划伤。
3.3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医疗废物应在卫生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下在固定场所进行焚毁。一次性医疗废物应分类放置,锐器禁止与其他废物混放,用后必须稳妥安全地置入锐器容器中集中处理,减少发生刺伤医务人员的机会,严禁医疗垃圾流入社会
造成更大的危害。
3.4改善工作条件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保持光线充足,空间宽敞,操作区整洁,在工作繁忙或抢救病人时,要注意忙而不乱,不粗心、不违反操作规程,能大大减少针刺伤的危险性。实行弹性排班,减少护理人员职业紧张,避免在过度劳作下发生医疗事故及意外。如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等。常规化疗操作时,有相当数量的药物污染空气,并可能被操作者吸入。
3.5制定安全防护措施主动阻断针刺伤感染,使用合格且有安全保护装置的锐器,接触血性物质均应在操作前戴手套,特殊情况下考虑戴双层手套,当给意识不清的病人使用锐器时,应有助手协助,传递锐器应使用传递容器,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按照针刺伤应急预案与程序进行处理。
3.6加大职业防护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医护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职业危害暴露紧急处理流程,个人职业防护指导原则,根据接触频繁程度给予护士预防性注射疫苗,上岗前、在岗期间1年一次为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对于不慎被锐器刺伤后的员工进行登记、报告、管理和追访,特别要做好对高危科室、高危人群的防护措施,提供避免和预防针刺伤的用具。医院成立职业防护管理委员会,健全职业防护管理制度、处理程序、风险评估标准等,并把各项度及措施落到实处。领导应重视护士职业防护,推广和强化标准预防,积极改善工作条件,配备适当的防护用具,合理配置人力,减少非必要的注射治疗,减少护士因工作忙乱而引起的损伤,从而减少护士的职业危害。护士在抽血及输液时戴手套率只有7.7%,在刺伤发生后向上级汇报的只有10.2%。医护人员被锐器损伤后,每次都是自己
随便做点消毒处理就行了,面对职业暴露的危险,已经习惯“自己注意就行了”。所以医务人员面临严峻职业暴露的危险,医疗机构管理者对这些问题认识不到位,几乎无专门部门管理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更是寥寥无几。
4小结
随着社会健康文明的发展,职业安全健康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做好护理人员的防护工作,不仅保护了护士的身心健康,而且减少了护士在经济上的损失,保证了护理工作有效运行,促进了医院工作正常稳定地开展。
参考文献:
[1]王丽凤,温米琴.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针刺伤的现状及防护措施[J].宁夏医学杂志,2005,27(9):643-644.
[2]任小英,邓敏.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针刺伤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
[3]闫玉娟,渠武帅.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探讨[J].国际护理杂志,2007,26(11):1155-1157.
[2]朱会英,王艳,沈阿丹,等.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2933-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