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火、零火供电二合一电子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零火线取电电路和单火线取电电路,零火线取电电路包括阻容降压电路、整流电路和稳压电路,单火线取电电路包括关态取电电路和开态取电电路,关态取电电路中第二二极管作半波整流,降压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三稳压二极管,及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开态取电电路中,双向稳压电路由可控硅与第二稳压二级管和第五稳压二极管组成;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实现了单火、零火供电二合一的切换电路,解决目前各类电子开关与开关暗盒布线的适配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单火、零火供电二合一电子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并联,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的一端与中性线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整流桥的2脚连接,所述第二整流桥的3脚与第一整流桥的3脚连接,所述第一整流桥的2脚与第五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可控硅的3脚连接,所述可控硅的1脚与火线连接,所述可控硅的2脚与第五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火线分别与第一整流桥的3脚和第二整流桥的3脚连接,所述第五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还与继电器的5脚连接,所述继电器的3脚接公共静触点,所述第二整流桥的4脚分别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一极性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一极性电容的负极与第二整流桥的1脚连接,所述第一极性电容的正极与第一整流桥的4脚以及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极性电容的正极以及第四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极性电容的正极以及第四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继电器的1脚连接,所述第二极性电容的负极以及第四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继电器的2脚连接,所述继电器的1脚和2脚为继电器线圈的两端,继电器的3脚和5脚为输入端口,继电器的4脚为输出端口,所述第二极性电容的负极以及第四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还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4脚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负载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电阻的一端以及继电器的1脚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一整流桥的4脚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依次串联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至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之间,所述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之间接至第三稳压二极管的负极。
设计方案
1.一种单火、零火供电二合一电子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并联,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的一端与中性线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整流桥的2脚连接,所述第二整流桥的3脚与第一整流桥的3脚连接,所述第一整流桥的2脚与第五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可控硅的3脚连接,所述可控硅的1脚与火线连接,所述可控硅的2脚与第五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火线分别与第一整流桥的3脚和第二整流桥的3脚连接,所述第五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还与继电器的5脚连接,所述继电器的3脚接公共静触点,
所述第二整流桥的4脚分别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一极性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一极性电容的负极与第二整流桥的1脚连接,所述第一极性电容的正极与第一整流桥的4脚以及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极性电容的正极以及第四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极性电容的正极以及第四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继电器的1脚连接,所述第二极性电容的负极以及第四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继电器的2脚连接,所述继电器的1脚和2脚为继电器线圈的两端,继电器的3脚和5脚为输入端口,继电器的4脚为输出端口,所述第二极性电容的负极以及第四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还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
所述继电器的4脚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负载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电阻的一端以及继电器的1脚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一整流桥的4脚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依次串联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至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之间,所述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之间接至第三稳压二极管的负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火、零火供电二合一电子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整流桥的1脚、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第一极性电容的负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三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共同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火、零火供电二合一电子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和火线之间接有压敏电阻。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火、零火供电二合一电子开关电路。
背景技术
以国内建筑开关暗盒布线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主要有单火线和零火线两种,这两种情况或出于成本考虑,或出于其它因素考虑,但对传统机械开关都没有太大的影响,只要符合暗盒标准尺寸就不存在兼容性问题,但对电子开关却完全不同。
抛开电子开关单火取电的难度,目前电子开关厂商针对不同的布线推出不同的电子开关-单火线供电和零火线供电两类,看似一定程度上灵活地解决了实际问题,但对消费者来说,还需要了解家里的暗盒布线方式,然后进行适配选择,实际反而给非专业的消费者进行电子开关选择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特别是工程上电子开关使用数量一般都很多,一旦电子开关供电方式与工程现场实际布线不相符的话,就会导致需要退换货,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关键还严重影响了工程工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火、零火供电二合一电子开关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火、零火供电二合一电子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并联,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的一端与中性线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整流桥的2脚连接,所述第二整流桥的3脚与第一整流桥的3脚连接,所述第一整流桥的2脚与第五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可控硅的3脚连接,所述可控硅的1脚与火线连接,所述可控硅的2脚与第五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火线分别与第一整流桥的3脚和第二整流桥的3脚连接,所述第五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还与继电器的5脚连接,所述继电器的3脚接公共静触点,
所述第二整流桥的4脚分别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一极性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一极性电容的负极与第二整流桥的1脚连接,所述第一极性电容的正极与第一整流桥的4脚以及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极性电容的正极以及第四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极性电容的正极以及第四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继电器的1脚连接,所述第二极性电容的负极以及第四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继电器的2脚连接,所述继电器的1脚和2脚为继电器线圈的两端,继电器的3脚和5脚为输入端口,继电器的4脚为输出端口,所述第二极性电容的负极以及第四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还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
所述继电器的4脚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负载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电阻的一端以及继电器的1脚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一整流桥的4脚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依次串联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至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之间,所述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之间接至第三稳压二极管的负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整流桥的1脚、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第一极性电容的负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三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共同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负载和火线之间接有压敏电阻。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实现了单火、零火供电二合一的切换电路,解决目前各类电子开关与开关暗盒布线的适配问题;零火线取电电路包括阻容降压电路、整流电路和稳压电路,阻容降压电路与零线连接对交流电进行降压得到降压交流电,结构简单可靠;单火线取电电路分关态取电电路和开态取电电路,开态取电电路中,将续流稳压二极管和稳压电容结合使用,保证继电器的控制线圈两端的电压平稳,满足在负载功率较小、供电电路的电压不平稳时的工作需求,继电器开启时,不会因为用电电流大、电压不稳而断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LOAD负载、C公共静触点、LINE火线、NEUT中性线、L继电器
R1~8第一~第八电阻、C1第一电容、C2第一极性电容、C3第二极性电容、
DW1~5第一~第五稳压二极管、Q1~3第一~第三三极管、D1~2第一~第二二极管、
SR可控硅、J继电器、BD1第一整流桥、BD2第二整流桥、MOV压敏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火、零火供电二合一电子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如图1所示,它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并联,所述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中性线NEUT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二整流桥BD2的2脚连接,所述第二整流桥BD2的3脚与第一整流桥BD1的3脚连接,所述第一整流桥BD1的2脚与第五稳压二极管DW5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稳压二极管DW5的负极与第二稳压二极管DW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W2的正极与可控硅SR的3脚连接,所述可控硅SR的1脚与火线LINE连接,所述可控硅SR的2脚与第五稳压二极管DW5的正极连接,所述火线LINE分别与第一整流桥BD1的3脚和第二整流桥BD2的3脚连接,所述第五稳压二极管DW5的正极还与继电器J的5脚连接,所述继电器J的3脚接公共静触点C。
所述第二整流桥BD2的4脚分别与第一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和第一极性电容C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W1的正极和第一极性电容C2的负极与第二整流桥BD2的1脚连接,所述第一极性电容C2的正极与第一整流桥BD1的4脚以及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二极性电容C3的正极以及第四稳压二极管DW4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极性电容C3的正极以及第四稳压二极管DW4的负极与继电器J的1脚连接,所述第二极性电容C3的负极以及第四稳压二极管DW4的正极与继电器J的2脚连接,所述继电器J的1脚和2脚为继电器J线圈的两端,继电器J的3脚和5脚为输入端口,继电器J的4脚为输出端口,所述第二极性电容C3的负极以及第四稳压二极管DW4的正极还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
所述继电器J的4脚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负载LOAD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以及继电器J的1脚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第一整流桥BD1的4脚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依次串联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至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之间,所述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之间接至第三稳压二极管DW3的负极。
所述第二整流桥BD2的1脚、第一稳压二极管DW1的正极、第一极性电容C2的负极、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和第三稳压二极管DW3的正极共同接地,由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R5接地,避免外界出现的强干扰信号对第一三极管Q1形成干扰,避免第一三极管Q1错误导通。
零火线取电电路包括阻容降压电路、整流电路和稳压电路。
阻容降压电路与零线连接对交流电进行降压得到降压交流电,阻容降压电路由电阻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容C1连接形成。
所述第二整流桥BD2为零火线取电电路的桥式整流电路,第二整流桥BD2的一个交流输入端与第二电阻R2连接,第二整流桥BD2的的另一个交流输入端与火线LINE连接。
零火线取电电路采用第一稳压二极管DW1作稳压电路,第二整流桥BD2的正极与第一稳压二极管DW1的正极以及继电器控制电路中的电源+端连接,第二整流桥BD2的负极与第一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以及继电器控制电路的接地端连接。
单火线取电电路包括关态取电电路和开态取电电路。
单火线取电电路的关态取电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2作半波整流,单火线取电电路的降压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和第三稳压二极管DW3,及两个高压三极管: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
单火线取电的开态取电电路中,双向稳压电路由可控硅SR与第二稳压二级管DW2和第五稳压二极管DW5组成,第一整流桥BD作为单火线取电的整流电路,第一整流桥BD的正极与继电器J中的电源端连接,第一整流桥BD1的负极与继电器J控制电路的接地端连接。
继电器J控制电路由第一极性电容C2、第一二极管D1、第四稳压二极管DW4、第二极性电容C3和第一三极管Q1连接形成,第一极性电容C2作为供电电容,第四稳压二极管DW4用于稳压续流,第二极性电容C3作为稳压电容,第一极性电容C2与零火线取电电路以及单火线取电电路中的开态取电电路和关态取电电路的电源输出终端连接,为继电器J的控制电路供电,并通过第一二极管D1与继电器J连接。
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DW4和第二极性电容C3与继电器J的控制线圈并联,且第四稳压二极管DW4的正极以及第二极性电容C3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这样,在继电器J控制电路中利用第四稳压二极管DW4,在继电器J开通的瞬间,对加载到继电器J上的电压进行稳压;因为在负载LOAD功率较小时,供电电路的电压不平稳,继电器J开启时,会因为用电电流大、电压不稳而断开,故利用第二极性电容C3来保证继电器J的控制线圈两端的电压平稳。
优选地,所述负载LOAD和火线LINE之间接有压敏电阻MOV,起到过电压保护的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7724.X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593389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H03K 17/51
专利分类号:H03K17/51
范畴分类:38C;
申请人:飞雕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小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飞雕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614 上海市松江区港德路288号
发明人:徐益忠;王忠勇;陆永志;程晓华
第一发明人:徐益忠
当前权利人:飞雕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小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颖洁;王佳妮
代理机构:31320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