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侯诊断论文_杨勇,丁曙晴,丁义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医证侯诊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医,门静脉,胰岛,功能,肝硬化,相关性,冠心病。

中医证侯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杨勇,丁曙晴,丁义江[1](2019)在《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诊断的量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提高功能性便秘证候辨证水平。方法:将南京市中医院盆底中心智慧医疗多功能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中截止2018年6月,第一诊断为功能性便秘的所有数据导出,采用判别分析,筛选对区分功能性便秘证候有显着贡献的症状变量;根据筛选的症状变量,建立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诊断函数模型。使用回代法和刀切法,对所建立证候诊断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筛选出12个显着贡献的症状,建立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的函数模型:肝脾不调证=-2.634-神疲×0.464+乏力×0.154-气短×0.568+善太息×0.705+胁肋胀×0.270+腹胀×1.245+腰膝酸软×0.683+五心烦热×0.098+畏寒怕冷×0.178-四肢不温×0.070+咽部异物感×0.594+心悸×0.046;肺脾气虚证=-2.987+神疲×0.515+乏力×0.956+气短×0.281-善太息×0.296-胁肋胀×0.599+腹胀×0.279+腰膝酸软×0.089-五心烦热×0.281+畏寒怕冷×0.134-四肢不温×0.068-咽部异物感×0.269+心悸×0.302;肝肾阴虚证=-11.141-神疲×0.930+乏力×0.891-气短×0.689-善太息×0.197-胁肋胀×0.316+腹胀×0.655+腰膝酸软×1.531+五心烦热×7.545-畏寒怕冷×0.158+四肢不温×0.489+咽部异物感×0.238+心悸×0.681;脾肾阳虚证=-6.862-神疲×0.509+乏力×0.836-气短×0.809+善太息×0.448-胁肋胀×0.942+腹胀×0.677+腰膝酸软×0.241-五心烦热×0.161+畏寒怕冷×1.868+四肢不温×3.168-咽部异物感×0.811-心悸×0.273。对所建立证候诊断函数模型进行验证,逐一回代法和刀切法的总体符合率分别为88.6%、86.9%。结论:通过对功能性便秘四诊症状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初步得到了功能性便秘证候量化诊断的数理模型,且符合中医理论。(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罗姣姣,吴锦洪,姚丽萍[2](2019)在《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增生类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增生类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乳腺增生症749例患者,均在入院后治疗前接受高频超声扫查,并接受穿刺活检或手术术后病理学明确诊断,同时在中医辨证理论支持下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分析乳腺增生类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749例乳腺增生患者中,肝郁气滞证405例(54.07%)、痰瘀互结证136例(18.16%)、冲任失调证208例(27.77%)。两两比较肝郁气滞证、痰瘀互结证及冲任失调证患者年龄及病程,月经异常发生率、生育史、人工流产率、孕次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增生肝郁气滞证中以单纯小叶增生比例最高(73.33%),痰瘀互结证以囊性小叶所占比例最高55.88%,而冲任失调证则多见腺性小叶增生(53.85%)。两两比较不同中医证型分组不同乳腺增生类型的比例、增生病灶邻近区域血流信号检出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超声在乳腺增生诊断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价值,乳腺增生肝郁气滞证以单纯小叶增生最常见,乳腺增生中医证型中以肝郁气滞证最常见;经高频超声了解乳腺增生类型,并在中医辨证理论支持下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有助于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计划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9年10期)

李斯,冯婧,李萍[3](2019)在《组织学GPC-3联合AFP对肝癌的诊断价值及GPC-3在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GPC-3在肝细胞癌、结节性肝硬化、慢性肝炎(慢性乙肝、丙肝)患者肝组织的表达差异;GPC-3联合AFP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探讨GPC-3在不同中医证型肝癌患者的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86例肝细胞癌患者、34例结节性肝硬化患者,及19例慢性肝炎(慢性乙肝、丙肝)患者的术后肝脏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比较GPC-3在这叁组患者的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收集肝癌患者血清,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AFP含量,并分析GPC-3、AFP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收集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症候及中医四诊资料,将入组肝细胞癌患者分成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胆湿热、肝肾阴虚证四种中医证型,并比较GPC-3在这四种中医证型的肝细胞癌患者肝组织的表达差异。结果:肝细胞癌患者肝组织GPC-3阳性率58%,明显高于结节性肝硬化组(5.9%)和慢性肝炎(慢性乙肝、丙肝)组(0%),χ~2=41.57,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PC-3诊断HC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772,95%置信区间(95%CI):0.693~0.839,诊断灵敏度:58.14%,特异度96.23%;AFP诊断HC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766,95%置信区间(95%CI):0.687~0.834,诊断灵敏度56.98%,特异度:96.23%;联合GPC-3与AFP诊断HC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902,95%置信区间(95%CI):0.840~0.946,诊断灵敏度:86.05%,特异度:94.34%。GPC-3在四种中医证型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胆湿热、肝肾阴虚证的肝细胞癌患者肝组织的分布情况比较:χ~2=7.892,P=0.048<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气滞血瘀与肝肾阴虚证型比较,χ~2=5.632,P=0.018;气滞血瘀与肝胆湿热证型比较,χ~2=4.027,P=0.045,这两组比较结果:,P值均小于0.05,提示此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肝胆湿热与肝肾阴虚证比较,χ~2=0.047,P=0.828;肝气郁结与肝肾阴虚证比较,χ~2=3.242,P=0.072;肝气郁结与气滞血瘀证比较,χ~2=0.122,P=0.727;肝气郁结与肝胆湿热证比较,χ~2=2.258,P=0.133。这四组比较结果:P值均大于0.05,提示此无统计学差异。AFP在四种中医证型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胆湿热、肝肾阴虚证的分布情况比较,运用χ~2检验,χ~2=2.484,P=0.47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PC-3在四种不同中医证型肝细胞癌患者的肝组织学的阳性表达分别为:肝肾阴虚型70.9%,肝胆湿热型68.1%,肝气郁结型42.8%,气滞血瘀型36.8%,肝肾阴虚证、肝胆湿热证较肝气郁结证、气滞血郁证的肝组织学GPC-3的阳性表达率高。Child-Pugh分级(A级、B级、C级)与各中医证型间关系比较,χ~2=5.11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PC-3在四种中医证型中的阳性表达比较,χ~2=7.89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PC-3联合AFP对肝细胞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单用GPC-3、AF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对HCC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更高;GPC-3在四种中医证型的表达比较:χ~2=7.8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肝肾阴虚证、肝胆湿热证较肝气郁结证、气滞血瘀证的肝细胞癌患者肝组织学GPC-3的阳性表达率高。(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暨201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0)

谢梅娟,徐国良,朱翠英,严婕华[4](2019)在《彩超诊断非酒精脂肪肝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彩超诊断非酒精脂肪肝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3例非酒精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彩超检查,观察彩超诊断分级结果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郁脾虚型患者超声诊断分级主要以轻度为主,占62.5%;脾虚湿滞型患者超声诊断分级轻度占53.7%,中度占29.3%,重度占17.1%;湿热困脾型患者超声诊断分级主要以重度为主,占39.3%。不同中医证型与超声诊断分级结果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湿热困脾型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明显高于脾虚湿滞型和肝郁脾虚型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非酒精脂肪肝的彩超诊断分级结果与中医分型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对于指导中医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胡天翔[5](2019)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肝硬化中医证型诊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肝硬化中医证型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本次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2例,进一步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滞瘀阻型组和其他类型组,各36例。2组均采取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方法进行诊断,进一步比较2组诊断效果。结果在峰值延长时间上,气滞瘀阻型组明显长于其他证型组,2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脏最大密度差值上,气滞瘀阻型组明显大于其他证型组,2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静脉分支积分与轮廓边缘积分方面,气滞瘀阻型组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组,2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静脉灌注量、肝脏动脉灌注量、总肝灌注量叁项指标水平方面,气滞瘀阻型组与其他证型组比较均明显更低,2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肝硬化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方法诊断,能够对患者不同的中医证型情况反映出来,从而为进一步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参考凭据;因此,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方法值得采纳及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9年12期)

赵紫薇[6](2019)在《重症肌无力中医证候要素诊断量表条目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循证医学原理和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按照证候量表研制要求,通过文献调研,德尔菲专家问卷法,研究《重症肌无力中医证候要素诊断量表》条目的筛选,以期为诊断量表的构建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方法:检索大型电子图书《中华医典》,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2018年4月),万方数据库(1979年-2018年4月),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2918年4月),PubMed(1966年-2018年4月),EMbase(1978年-2018年4月)数据库,两轮专家咨询问卷,收集整理证素及四诊信息,通过频数,频次,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筛选条目。结果:1通过本研究方法共收集四诊信息条目246条纳入病位、病性证素;2纳入证素脾的四诊信息有:神疲,倦怠,面色萎黄,畏寒,恶心,休息后缓解,声音嘶哑,上睑下垂,乏力,头晕,食少,朝轻暮重,咀嚼无力及困难,咳嗽无力,舌质淡红,神清,吞咽困难,气喘,口干等;3纳入证素胃的四诊信息有:面色萎黄,恶心,休息后缓解,声音嘶哑,上睑下垂,心烦,耳鸣,口干,面色晄白等;4纳入证素肝的四诊信息有:神疲,心烦,气喘,腰膝酸软,睁眼困难,眼球活动受限,大便溏等;5纳入肾证的四诊信息有:声音嘶哑,休息后缓解,上睑下垂,神疲,心烦,盗汗,饮水反呛,视物模糊,食少,颈软,腰膝酸软,呼吸困难,失眠等;6纳入证素气虚的四诊信息有:眼睑下垂,晨轻暮重,少气懒言,气短,失眠,声音嘶哑,形体消瘦,乏力,胸闷,饮水反呛,四肢萎软,恶心,小便黄,大便溏,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等;7纳入证素气陷的四诊信息有:精神不振,抬颈无力,构音困难,气喘,声音嘶哑,眼裂小,吞咽困难,失眠,睁眼困难,畏寒,倦怠,胸闷,大便溏,舌质淡,脉细弱等。8纳入证素阳虚的四诊信息有:声音嘶哑,自汗,畏寒,行走困难,恶心,休息后缓解,眼裂小,构音困难,面色无华,朝轻暮重,脉弦细等;9纳入证素阴虚的四诊信息有:上睑下垂,声音嘶哑,眼球活动受限,形体消瘦,休息后缓解,大便干结,苔少,盗汗,脉弦细等。结论:1重症肌无力的病位要素为脾、肾、胃、肝。病性证素为气虚、阳虚、阴虚、气陷;2基于古今文献研究,通过两轮专家问卷调查,进一步明确了重症肌无力的证候要素分布及其特征,初步建立了该病常见证候要素的判定条目,为证候诊断量表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赵康[7](2019)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差异性表达及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与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传染病,而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至肝硬化的前期过渡阶段。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控制、甚至逆转向肝硬化发展的进程。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作为一种有创检测,临床上受到限制。本研究以肝穿病理为对照,研究临床常用无创诊断检测指标在不同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敏感性及诊断价值,同时分析各指标与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构建以多临床检测指标为变量的无创诊断模型,并探讨该模型对慢乙肝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在肝病不同阶段患者血清中某些蛋白及糖链发生特异性变化,与肝病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寻找与肝纤维化相关的血清蛋白质标志物成为研究的新热点之一。本研究利用iTRAQ联合LC-MS定量技术,以期望寻找与乙肝肝纤维化分级相关的蛋白质血清标志物。研究目的:(1)以受试者肝组织病理学为对照,探讨血清学指标、血清多花紫藤凝集素阳性Mac-2结合蛋白(WFA~+-M2BP)、APRI指数、脾脏厚度、肝脏弹性指数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筛选构建适用于乙肝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模型,并验证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2)根据中医证型进行分类,探讨血清学指标、WFA~+-M2BP、APRI指数、脾脏厚度、肝脏弹性指数与各证型的相关性及其分布情况。(3)基于iTRAQ联合LC-MS定量技术,筛选出与诊断乙肝肝纤维化分级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研究方法:(1)收集2016-2018年我院行肝穿刺活检术、脾脏切除、肝移植术收集组织的慢乙肝患者共36例,同时收集健康人群10例。慢乙肝患者根据病理诊断分为四组:无肝纤维化组(S0-S1)12例、明显肝纤维化组(S2)9例、显着肝纤维化组(S3)8例、早期肝硬化组(≥S4)7例。研究各组常规血清检查、肝纤四项、WFA~+-M2BP、APRI指数、肝弹指数、脾厚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评估其灵敏度、特异度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ROC)。结合上诉指标相关性和诊断价值,筛选出S指数、ASPRI指数及FSM指数叁种模型,并评估对肝纤维化不同分期的诊断效能。(2)根据中医证型分叁类:肝胆湿热型13例、肝郁脾虚型11例、瘀血阻络型12例,分析常规指标、肝纤四项、WFA~+-M2BP、APRI指数、肝弹指数、脾厚与不同证型的相关性。(3)基于iTRAQ联合LC-MS定量技术,对正常组和慢乙肝患者血清进行组间和组内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质。研究结果:1.PLT、WBC、中性粒细胞计数、PT%、FIB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而TBIL、DBIL、PT、APTT、HA、PIIINP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WFA~+-M2BP、脾厚、弹性指数和APRI指数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着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APRI指数、弹性指数、脾脏厚度、HA和PIIINP在判断显着肝纤维化AUROC值分别为0.968、0.922、0.954、0.854、0.971,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血清多花紫藤凝集素Mac-2结合蛋白在诊断显着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AUROC值分别为0.765、0.973,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更高。4.S指数、ASPRI及FSM诊断模型对显着肝纤维化的AUROC分别为0.854、0.844、0.898;对早期肝硬化的AUROC分别为0.867、0.975、0.966,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较高,其中ASPRI及FSM诊断模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更为突出。5.血小板、透明质酸、PIIIP、WFA~+-M2BP、APRI指数、脾脏厚度、弹性指数在瘀血阻络型中水平明显高于肝胆湿热型和肝郁脾虚型;同时透明质酸、脾脏厚度、弹性指数、APRI指数在叁种中医证型中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1。6.(1)实验共鉴定到的蛋白质组(Protein Group)为762个。对正常对照组与不同分级肝纤维化组进行比较均存在大量差异蛋白。(2)筛选与乙肝肝纤维化不同分级密切相关的差异蛋白并对其中部分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发现ATXN2、TUFM、ZNF407蛋白表达水平随肝纤维化分级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1)ATXN2在纤维化不同分级(S0-1、S2、S3、S4)含量分别为1.109、0.682、0.455、0.179;(2)TUFM在纤维化不同分级(S0-1、S2、S3、S4)含量分别为0.641、0.449、0.099、0.118;(3)ZNF407在纤维化不同分级(S0-1、S2、S3、S4)含量分别为0.641、0.449、0.099、0.118。结论:1.透明质酸、Ⅲ型胶原氨端肽、WFA~+-M2BP、APRI指数、肝弹指数、脾脏厚度与乙肝肝纤维化分级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及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价值。2.血清WFA~+-M2BP在诊断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较高;S指数模型、ASPRI模型和FSM模型在慢性乙型肝炎显着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临床价值较大。3.HA、PIIIP、WFA~+-M2BP、APRI指数、脾脏厚度、肝弹指数与乙肝肝纤维化不同的中医证型存在显着相关性。4.基于iTRAQ联合LC-MS定量技术,ATXN2、TUFM、ZNF407蛋白有望成为诊断肝纤维化及分期的潜在蛋白质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30)

张思薇,王安琪,陈文娜,王柏山[8](2019)在《凝血指标联合心脏彩超对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的诊断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气虚血瘀、气滞血瘀与痰浊瘀阻3种常见证型间凝血指标以及心脏彩超的差异及意义,为临床冠心病中医分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收治至今的12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分为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和痰浊瘀阻组,检测各组患者凝血及心脏彩超指标,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PT活动度在3组患者间存在显着差异(P <0. 05),组间比较痰浊瘀阻组显着高于气虚血瘀组(P <0. 01)和气滞血瘀组(P <0. 05);左房前后径在3组患者间存在显着差异(P <0. 05),组间比较气滞血瘀组显着低于气虚血瘀组(P <0. 05)。其余指标在各组间存在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3种中医证型的冠心病患者中,痰浊血瘀组PT活动度最高,提示其形成血栓的风险高于其他两组。气滞血瘀组病人的左房内径最小,提示其心脏扩张程度略轻于其他两组。本研究结果提示,PT活动度与心脏左房前后径两个指标联合检测可以做为鉴别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的诊断依据。(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丹玮[9](2019)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证素与胰岛功能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调查新诊断T2DM患者一般情况、日常生活习惯及中医证素特点等;2.探求新诊断T2DM患者BMI水平及不同中医证素与胰岛功能之间的相关性;3.总结魏军平教授治疗新诊断T2DM临床经验。方法:1.临床调查研究: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方法,于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门诊患者进行研究调查,对纳入研究的132例新诊断T2DM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填写病例报告表,调查13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情况、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指标等,并计算患者BMI、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P)、血糖曲线下面积(G-AUC)、C肽曲线下面积(C-AUC),运用SPSS20.0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及相关性分析;2.经验总结:以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于魏军平教授门诊就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门诊处方为处方来源,统计门诊处方250时次,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3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BMI正常(18.5≤BMI<24kg/m2)36例(27.27%),超重(24≤BMI<28kg/m2)58例(43.94%),肥胖(BMI≥28kg/m2)38例(28.79%);男女比1.49:1,平均年龄为48.61岁;纳入104例有特殊饮食偏嗜(78.79%),70例(53.03%)较少运动;5例因酮症就诊,9例合并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2例(24.24%)合并高脂血症,30例(22.73%)有脂肪肝病史,29例(21.97%)合并患高血压病;63例(47.73%)无明确家族史,53例(40.15%)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92例(69.7%)患者未进行生活方式干预,40例进行生活方式干预,60%有效。2.纳入患者中111例(84.09%)以“口渴”作为主诉,85例(64.39%)觉“倦怠乏力”,53例(40.15%)舌黯红者,75例(56.82%)舌苔腻,脉细者69例(52.27%),脉滑者46例(34.85%),脉弦者35例(26.52%)。3.根据中医证素评分划分等级,合计509个中医证素等级,其中证素等级“Ⅰ级”290个(56.97%);根据中医证素判定结果,“阴虚”96例(72.73%),“湿”78例(59.09%),“热”54例(40.91%),“痰”42例(31.82%),“肝”36例(27.27%),“脾”24例(18.18%);5例无任何证素判定,17例具有单一病性证素,以“阴虚”和“湿”为主,110例(83.33%)同时具备多种病性证素。4.超重组/肥胖组证素“阴虚”、“肝”评分较正常组低(P<0.05),证素“脾”评分较正常组高(P<0.05);超重组/肥胖组与正常组相比,空腹血糖/C肽、HOMA-IR指数较高(P<0.05)。5.根据中医病性证素评分进行分组,实证76例,虚证54例,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虚实证素的分布无显着差异性(P>0.05),虚证组与实证组相比,HOMA-islet较低(P<0.05)。6.“湿”与BMI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71,“阴虚”与BMI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62。7.“湿”、BMI水平与HOMA-IR指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78、0.267,“阴虚”、“热”与HOMA-IR指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2、-0.19。8.魏军平教授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用药以甘、苦、寒为主,多归胃经、脾经,常用药物葛根、黄芩、鸡内金、黄连、知母、佩兰等,超过50%的处方中常见药物组合为:葛根-黄芩-黄连-鸡内金。9.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并经魏师指正后拟定5首新方:清热利湿方、燥润相挤方、芳香化湿方、醒脾降胃方、清补并施方。结论:1.新诊断2型糖尿病证素复杂多样,多种证素相兼,总体以阴虚为主,湿邪为患,兼有气虚、热盛、痰浊、瘀血;2.BMI水平与“湿”及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与“阴虚”呈负相关;“阴虚”、“热”与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湿”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3.魏军平教授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以葛根芩连加减方为基础方;4.生成5个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新处方:燥润相济方、清补并施方、芳香化湿方、醒脾降胃方、清热利湿方。(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先涛,周旋,方格,王彬,任琦[10](2019)在《中医证候诊断量表研究技术和方法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与建立中医证候诊断量表,课题组依托973计划项目基金的资助,以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诊断量表的可行性,初步证实:文献系统评价和临床调查是中医证候诊断量表本底资料的重要来源,德尔菲法是筛选中医证候诊断量表条目达成共识的有效方法,层次分析法定权重能实现中医证候量化诊断的目标,采用诊断性试验设计的敏感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的面积来评价中医证候诊断量表的效能,后续研究,证明了这些技术和方法是可行性的,供同行借鉴参考。(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期刊2019年02期)

中医证侯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增生类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乳腺增生症749例患者,均在入院后治疗前接受高频超声扫查,并接受穿刺活检或手术术后病理学明确诊断,同时在中医辨证理论支持下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分析乳腺增生类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749例乳腺增生患者中,肝郁气滞证405例(54.07%)、痰瘀互结证136例(18.16%)、冲任失调证208例(27.77%)。两两比较肝郁气滞证、痰瘀互结证及冲任失调证患者年龄及病程,月经异常发生率、生育史、人工流产率、孕次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增生肝郁气滞证中以单纯小叶增生比例最高(73.33%),痰瘀互结证以囊性小叶所占比例最高55.88%,而冲任失调证则多见腺性小叶增生(53.85%)。两两比较不同中医证型分组不同乳腺增生类型的比例、增生病灶邻近区域血流信号检出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超声在乳腺增生诊断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价值,乳腺增生肝郁气滞证以单纯小叶增生最常见,乳腺增生中医证型中以肝郁气滞证最常见;经高频超声了解乳腺增生类型,并在中医辨证理论支持下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有助于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计划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医证侯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1].杨勇,丁曙晴,丁义江.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诊断的量化研究[J].中医学报.2019

[2].罗姣姣,吴锦洪,姚丽萍.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增生类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J].新中医.2019

[3].李斯,冯婧,李萍.组织学GPC-3联合AFP对肝癌的诊断价值及GPC-3在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差异分析[C].第二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暨201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2019

[4].谢梅娟,徐国良,朱翠英,严婕华.彩超诊断非酒精脂肪肝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9

[5].胡天翔.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肝硬化中医证型诊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

[6].赵紫薇.重症肌无力中医证候要素诊断量表条目的筛选[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

[7].赵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差异性表达及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与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

[8].张思薇,王安琪,陈文娜,王柏山.凝血指标联合心脏彩超对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的诊断意义[J].辽宁中医杂志.2019

[9].王丹玮.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证素与胰岛功能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10].李先涛,周旋,方格,王彬,任琦.中医证候诊断量表研究技术和方法探索[J].天津中医药.2019

论文知识图

问诊单元主界面一3研究样本肺系疾病中医病种分布纳入中医诊断与疗效评价的分布情况证侯预测界面中医证侯人数百分比班秀文教授中医妇科带下病治疗医案手...

标签:;  ;  ;  ;  ;  ;  ;  

中医证侯诊断论文_杨勇,丁曙晴,丁义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