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压法论文-李伟

先压法论文-李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先压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路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监测

先压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伟[1](2007)在《先压法拉压双作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施工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压法拉压双作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国内目前仍处在试制推行阶段。本文以花辰公路油墩港桥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法对30CrMnSi钢管材质和预压管系统平衡稳定性进行验证;实测分析了梁体反拱度和侧向挠曲变形的发展趋势;运用现代测试技术实施监测,梁体的主要控制截面应力和桥梁实测刚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双船抬吊配合锚缆平衡牵移体系”的水上吊装方案确定与施工控制,为水上吊装施工提供一些经验数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验证了桥梁用30CrMnSi热处理高强度合金钢管的建议设计指标的适用性,进一步验证了预压管系统平衡稳定性。2.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梁反拱度产生的原因,实测分析并绘制了“瞬时拱、徐变拱”的发展曲线,使反拱度发展与有效预应力的建立相互印证。分析了梁体施加预应力时侧向挠曲变形的成因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修正了设计张拉程序,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施工方法。3.采用应变片法和钢弦式应变传感器法相结合的施工监测方法,主梁主要控制截面应力(包括有效预应力和主要恒载应力)与设计计算值基本一致,实际梁体有效预应力满足设计要求。4.采用超低频高精度拾振器和相应的配套二次仪表间接评价了桥梁的实际刚度。通过实测值与设计值对比,桥梁实际刚度满足设计要求。5.“双船抬吊配合锚缆平衡牵移体系”的水上吊装施工,利用试吊模具探寻出合理的航行轨迹,增设简便实用的梁体横向抗扭措施,以策安全。研究成果对加深先压法拉压双作用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认识,提高施工组织管理水平和预防不利工况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期刊2007-08-01)

刘猛[2](2006)在《先压法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静载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在混凝土构件的受压区施加预拉应力,受拉区施加预压应力的复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于拉、压双预应力的作用,不仅减少了使用阶段混凝土受拉区的拉应力,并且改善混凝土受压区过高的压应力,大大改善了混凝土截面的受力性能,可以使混凝土控制截面上的应力在理论上达到“零应力”状态,从而提高了构件的受弯承载能力,由于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以有效的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增大跨度,所以在桥梁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探讨了大柔度钢管的顶压稳定性,进行了先压法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施工工艺的研究,总结了先压法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施工要点。2.制作了四根模型梁,验证了压管—拉筋双作用预应力系统建立的可行性,进行了放张预压钢管和张拉钢绞线过程中构件反拱值的控制研究,以及顶压钢管预应力损失的研究,验证了预压钢管提供给混凝土梁预拉力的有效性。3.对四根先压法双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抗弯能力的试验,量测分析了模型梁的挠度、梁端转角、截面混凝土的应变、预压钢管与混凝土的协调变形情况,分析研究了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和刚度。4.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双作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做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先压法双预应力混凝土梁中的预压钢管能够提供给混凝土有效的预拉应力,承载能力明显优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不同的预应力水平在弹性阶段及开裂以后的变形性能有较大的区别,预应力水平高的要明显优于预应力水平低的;双预应力混凝土梁在破坏试验结束后卸载,梁体裂缝回缩,残余挠度很小,呈现出良好的弹性性能;模型梁直至破坏预压钢管与混凝土的锚固牢固可靠。(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06-11-01)

吕仁杰[3](2002)在《先压法双作用预应力梁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压法拉压双作用预应力是混凝土结构的一个突破,它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压杆一拉筋系统的后屈曲平衡理论;同时采用的先压法大柔度预压应力筋,解决了几十年来先压法无法实际运用的难题;并在世界上首次将高跨比为1/30的先压法双作用预应力简支梁应用于工程实体中。(本文来源于《上海公路》期刊2002年03期)

梁丰,邬妙年[4](2002)在《先压法双作用预应力梁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压法拉压双作用预应力是混凝土结构的一个突破,它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压杆-拉筋系统的后屈曲平衡理论;同时采用的先压法大柔度预压应力筋,解决了几十年来先压法无法实际运用的难题:并在世界上首次将高跨比为1/30的先压法双作用预应力简支梁应用于工程实体中.(本文来源于《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期刊2002-05-01)

邬妙年[5](2001)在《先压法大柔度预应力筋效果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先压法大柔度预应力钢筋对混凝土作用的预拉力效果。大柔度预应力钢筋预加力大于临界力,在加力以后、固定以前,钢筋处于后屈曲平衡。试验结构采用预期不开裂的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柱。试验结果证明,埋入结构的先压法大柔度钢筋对混凝土作用的预拉力好象普通钢筋拔出试验,可按线弹性的结构分析。光面预压筋对混凝土的预拉力从受荷端开始由小到大,到达锚固传递长度后趋向均匀,预拉应变与计算值吻合。静力加载时光面钢筋与混凝土锚固可靠。为防止钢筋末端与混凝土相对滑动,可在钢筋末端附加措施。(本文来源于《上海公路》期刊2001年S1期)

贺章安[6](2001)在《先压法拉压双作用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介绍了先张法拉压双作用预压力的基本概念,重点介绍了该项新工艺在实际工程应用当中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同时通过与普通T梁在技术经济方面的对比分析了该项新工艺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对今后的推广应用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公路》期刊2001年02期)

徐撮洪[7](1999)在《黄坡大桥先压法拉压预应力砼简支梁的设计与施工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道325线吴川市西段以黄坡大桥为例,介绍先压法拉压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设计及有关施工工艺。该结构具有梁高低,制作简单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广东公路交通》期刊1999年01期)

邬妙年[8](1998)在《先压法大柔度预压应力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 采用先压法预压应力筋对混凝土施加预拉力的想法,早在50年代就已经提出。 1950年英国凯·贝伶格(K·BILLIG)提出在专门的加力台座上把几节互相顶紧的有内加劲环的钢管穿入钢丝绳预压,然后浇筑在混凝土内,混凝土结硬后,放松钢管内的钢丝绳,使混凝土产生预拉应力。1952年德国马德尔(F·W·Madr)提出用一根直的空腹型钢充当预压元件,在混凝土梁的受压和受拉区分别设置预拉和预压型钢。1989年同济大学又提出将高强度粗钢筋穿入直径略大的高强度钢管中,张拉粗钢筋,利(本文来源于《上海公路》期刊1998年S1期)

邬妙年,陈科昌[9](1997)在《先压法拉压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介绍拉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概念和原理,先压法预压应力筋构造,以及先压法拉压预应力混凝土试验的设计、施工、检验等情况。(本文来源于《上海公路》期刊1997年01期)

印定安[10](1995)在《预拉应力混凝土先压法钢管压锚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前人关于预拉应力混凝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先压法钢管压锚系统。并介绍了压锚系统试验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该试验结果表明,其预压钢管不仅可以较好地发挥减小混凝土应力的作用,而且施工简便,不需增加特殊套管与千斤顶等设备,受压钢管与周围混凝土具有足够的粘结力等结论。该法既节省钢材又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宜吸收采用。(本文来源于《华东公路》期刊1995年01期)

先压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在混凝土构件的受压区施加预拉应力,受拉区施加预压应力的复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于拉、压双预应力的作用,不仅减少了使用阶段混凝土受拉区的拉应力,并且改善混凝土受压区过高的压应力,大大改善了混凝土截面的受力性能,可以使混凝土控制截面上的应力在理论上达到“零应力”状态,从而提高了构件的受弯承载能力,由于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以有效的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增大跨度,所以在桥梁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探讨了大柔度钢管的顶压稳定性,进行了先压法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施工工艺的研究,总结了先压法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施工要点。2.制作了四根模型梁,验证了压管—拉筋双作用预应力系统建立的可行性,进行了放张预压钢管和张拉钢绞线过程中构件反拱值的控制研究,以及顶压钢管预应力损失的研究,验证了预压钢管提供给混凝土梁预拉力的有效性。3.对四根先压法双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抗弯能力的试验,量测分析了模型梁的挠度、梁端转角、截面混凝土的应变、预压钢管与混凝土的协调变形情况,分析研究了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和刚度。4.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双作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做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先压法双预应力混凝土梁中的预压钢管能够提供给混凝土有效的预拉应力,承载能力明显优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不同的预应力水平在弹性阶段及开裂以后的变形性能有较大的区别,预应力水平高的要明显优于预应力水平低的;双预应力混凝土梁在破坏试验结束后卸载,梁体裂缝回缩,残余挠度很小,呈现出良好的弹性性能;模型梁直至破坏预压钢管与混凝土的锚固牢固可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先压法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伟.先压法拉压双作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施工控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7

[2].刘猛.先压法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静载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

[3].吕仁杰.先压法双作用预应力梁的研究与实践[J].上海公路.2002

[4].梁丰,邬妙年.先压法双作用预应力梁的研究与实践[C].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2002

[5].邬妙年.先压法大柔度预应力筋效果的试验研究[J].上海公路.2001

[6].贺章安.先压法拉压双作用预应力技术的应用[J].上海公路.2001

[7].徐撮洪.黄坡大桥先压法拉压预应力砼简支梁的设计与施工工艺[J].广东公路交通.1999

[8].邬妙年.先压法大柔度预压应力筋研究[J].上海公路.1998

[9].邬妙年,陈科昌.先压法拉压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J].上海公路.1997

[10].印定安.预拉应力混凝土先压法钢管压锚的试验研究[J].华东公路.1995

标签:;  ;  ;  ;  

先压法论文-李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