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计算机为中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计算机,中介,焦虑,英语,时计,模态,系统。
计算机为中介论文文献综述
肖峰[1](2018)在《以游戏为中介——让学生爱上计算机课堂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我们都处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素养是必不可缺的素质。目前小学阶段已经普遍开展计算机教学,因小学又处于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此阶段学习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小学生将来的学习态度和水平,由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很容易受外界干扰,此阶段的他们主要以兴趣为主,所以在小学阶段开展计算机课堂教学时,应巧妙的运用游戏,巧妙的将技能和兴趣合二为一,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读写算》期刊2018年01期)
吕茂丽,关丽萍,唐建敏[2](2016)在《同步计算机中介交流模态下外语学习者焦虑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比了外语学习者在同步计算机中介交流和面对面交流模态下的焦虑情况。61名大学英语学习者根据其英语水平被分为高级水平组和中低水平两组。受试在参与了面对面和计算机两种交流模态下的英语互动活动后,分别接受了有关焦虑程度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同步计算机中介交流模态下学习者的焦虑程度显着低于其面对面交流模态。在同步计算机中介交流模态下高水平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其面对面模态,而中低水平组不存在此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郭曦[3](2015)在《基于计算机中介交流的高职英语教学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中介交流是信息化教学手段之一。作者利用批改网这一网络平台,对高职学生实施了英语写作项目的教学实践活动。相关的教学反馈数据表明,通过网上批改、同伴互批、教师批改等手段,计算机中介交流教学手段的运用对高职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升大有帮助。(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5年85期)
刘欧[4](2015)在《生态符担理论视角下的异时计算机中介交际中的外语学习焦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探究在异时计算机中介交际(Asynchronous CMC)中外语学习焦虑的来源和程度,以及环境中被感知的符担性资源与外语学习焦虑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为126名英语中等水平学生,完成基于voxopop的语音学习任务。实验证明,在语音环境下,学习者的焦虑程度为中等偏弱。焦虑来源主要来自同伴间的比较,学习者对语音和语法的关注程度较高。此外,外语学习焦虑与总体符担性之间的相关性较弱,而部分个体符担性与外语学习焦虑之间相关性较强,原因是部分个体符担性与外语学习焦虑之间存在正向和负向的相关性。这也反映了环境对有感知的学习行为既有发挥其潜力的作用也有阻碍其行为的一面。本研究为未来的Asynchronous CMC环境与外语学习焦虑研究相关性研究开辟了新的渠道。(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研究》期刊2015年04期)
梁国玲[5](2015)在《计算机网络建设中介布式系统的网络安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网络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在进行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对中介布式系统的网络安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更好的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加以改进和完善。主要对计算机网络建设中局域网的连接以及防火墙的安全防范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说明,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5年21期)
陈真真[6](2015)在《计算机中介写作同伴互评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伴互评是写作教学和研究中的一大热点,而互评中介对于同伴互评的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影响。通过一项为期一学期的计算机中介写作同伴互评活动,对以Microsoft Word和博客为中介的同伴互评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学生对于基于计算机中介的写作互评活动普遍持积极态度,但相对而言,学生更喜欢Microsoft Word中介环境下的同伴互评活动,互评评语的质量和数量也要高于博客中介互评。整体上,博客中介互评更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交际性,而Microsoft Word中介互评则更具私密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胡春阳[7](2015)在《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人际传播理论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传播(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CMC)成为人类越来越普遍的经验。新技术深刻而全面地影响着人际传播的模式,并成为人际关系建立、发展和维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对实践过程的观察和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5-06-17)
孟诗[8](2015)在《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在CALL学习绩效表现中的中介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是现代语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基于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系统日益完善,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成为当前外语教学界的研究热点。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对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高校中的使用情况做了调查和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从宏观的角度探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而作为重要媒介,计算机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以及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情感认知和接受程度却极少涉及。高校在大规模推进此教学模式时,也极少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及喜好。现有研究发现,学习者的计算机焦虑和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有性别和专业上的差异,并且与感知有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感知有用性则通过影响学习者行为影响其绩效表现。因此,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叁个问题展开:在当前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环境下,1)英语学习者的计算机焦虑和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有无性别和专业差异?为2)计算机焦虑、计算机自我效能感以及感知有用性之间有什么关系?3)感知有用性是否影响学习者的绩效表现?如果是,感知有用性通过何种方式影响学习者绩效?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对所在高校的340名大学英语学习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在309份有效问卷中,105份来自男生,204份来自女生。按照专业将其分为文科、理工科以及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数分别为98,104和107。问卷量表在Heinssen et al.(1987),Saade和Kira(2009)以及Davis(1989)分别为研究计算机焦虑、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和感知有用性所设计量表的基础上,参考杨艳霞、李萌涛在2010年调查大学生计算机使用态度时所用的中文问卷修改而成,再加上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相关情况调查,成为了本研究的研究工具。通过对量表的信效度检验,验证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数据分析的过程是在SPSS 16.0上进行的,共采取了叁个步骤。首先对计算机焦虑和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性别、专业差异进行差异性分析。然后,根据中介效应检验模型,运用回归分析验证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在计算机焦虑和感知有用性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检验感知有用性与绩效表现之间的关系。调查数据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如下: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环境下,1)英语学习者的计算机焦虑和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没有显着的性别或专业差异。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和在高校中的广泛应用,男女学习者及不同专业学习者的计算机经验普遍增加,再加上社会期望的平等化和英语学习任务的一致性,学习者对计算机的情感认知并无明显差异。因此,在当前环境下,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模式适合在高校中大范围的推广以更好的促进英语学习。2)a.计算机焦虑和感知有用性呈显着负相关;b.计算机焦虑和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呈显着负相关;c.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和感知有用性呈显着正相关,且在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下,计算机焦虑和感知有用性之间的负相关性明显减弱。以上结果说明计算机自我效能感起到了不完全中介效应,即虽然计算机焦虑对感知有用性的作用不完全通过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实现,但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可以减少学习者由于焦虑而对该系统产生的负面感知。因此,教育者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来增加其对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系统的正面感知。3)研究表明感知有用性和学习者绩效表现之间有间接的联系,感知有用性通过影响学习者行为选择间接影响学习者的绩效表现。该研究发现感知有用性与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选择呈正相关,与英语成绩却无明显相关性。这一方面说明虽然感知有用性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不是学习者英语成绩提高的直接决定因素。明确的学习目标、充足的学习时间和有效的学习策略等,也是影响学习者英语成绩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也暗示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系统只是英语学习的辅助工具,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其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在当前学习环境下,教师课程的合理设计及学习者自身的努力对英语成绩提高仍然必不可少。本文从学习者的情感认知角度出发,主要探讨了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感知有用性对学习者学习行为和成绩的影响。此研究丰富了社会认知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环境下的应用,并且从学习者角度对计算机相关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对更好的发挥计算机的媒介作用,指导大学英语教师及英语学习者合理有效使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系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5-06-01)
王子晗,张苏[9](2015)在《国外同步计算机中介交流应用研究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计算机技术在SLA领域SCMC技术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并且受到很多二语习得研究者的重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常常处于理想的英语学习语境,而CMC技术可以帮助解决这个困境[1]。它可以为语言学习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沟通平台,由此增加与其他学习者以及本族语使用者交流的机会。理论上这对二语学习者的熟练度应该有相当程度的提升作用。在近十几年的SLA研究中,很多研究者进行(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5年05期)
关博[10](2014)在《教师的中介作用分析——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模式的变革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型。以Feuerstein、Williams、Vygotsky等学者关于"中介理论"的研究为依据,分析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中介作用,旨在帮助英语教师有效介入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发展个性,最终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4年12期)
计算机为中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比了外语学习者在同步计算机中介交流和面对面交流模态下的焦虑情况。61名大学英语学习者根据其英语水平被分为高级水平组和中低水平两组。受试在参与了面对面和计算机两种交流模态下的英语互动活动后,分别接受了有关焦虑程度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同步计算机中介交流模态下学习者的焦虑程度显着低于其面对面交流模态。在同步计算机中介交流模态下高水平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其面对面模态,而中低水平组不存在此显着性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计算机为中介论文参考文献
[1].肖峰.以游戏为中介——让学生爱上计算机课堂教学[J].读写算.2018
[2].吕茂丽,关丽萍,唐建敏.同步计算机中介交流模态下外语学习者焦虑的实证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
[3].郭曦.基于计算机中介交流的高职英语教学案例[J].考试周刊.2015
[4].刘欧.生态符担理论视角下的异时计算机中介交际中的外语学习焦虑研究[J].外国语文研究.2015
[5].梁国玲.计算机网络建设中介布式系统的网络安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
[6].陈真真.计算机中介写作同伴互评的对比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7].胡春阳.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人际传播理论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
[8].孟诗.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在CALL学习绩效表现中的中介效应[D].江南大学.2015
[9].王子晗,张苏.国外同步计算机中介交流应用研究评介[J].文学教育(下).2015
[10].关博.教师的中介作用分析——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