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韦伯命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韦伯,命题,儒教,伦理,新教,印度教,浙东。
韦伯命题论文文献综述
于萌[1](2019)在《中国传统社会理性的缺失抑或误解——基于韦伯命题的反思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文献研究法,从文化社会学视角梳理了传统中国社会的宗教发展脉络。以"韦伯命题"为切入口,围绕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儒教与道教》两本着作的观点,依托日本及中国史实,分析了韦伯对中国理性缺失的误解,探讨了中国理性缺失的宗教文化原因,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理性正名。提出宗法思想为理性缺失的根源。(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邱永辉[2](2019)在《印度教在中国:韦伯命题与云南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马克斯·韦伯提出"印度宗教在亚洲的角色和传播"的命题,学术界长期聚焦于佛教的研究,却欠缺对印度教的研究。本文在梳理韦伯命题的基础上,进行以南诏的"梵教"和当代白族本主信仰中的大黑天神为个案的初步探讨,认为处于"南方丝绸之路"要道上的云南各地,在历史上主要是受到印度教湿婆派的广泛影响,或推而广之,受到具有渊源关系的"湿婆-观音"神祇系统的持续影响。这些后来被夹杂在佛教和民间信仰中的印度教神祇,不仅以其长期实践诠释了韦伯命题,并且以宽容与接纳、融合与融入的云南经验,为中印宗教文化交流提供了意义深远的借鉴。(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9年03期)
曹心意,管哲[3](2019)在《韦伯错了?——重读《儒教与道教》,理解韦伯命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斯·韦伯是19世纪德国伟大的社会学家,也是现代社会学的叁大奠基人之一。他在宗教社会学领域的研究享有盛名。韦伯的着作《儒教与道教》涉及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包含了一个人文学者的很多深刻见解,但也有很多的曲解与误解。本文论述了中国本土宗教——儒教与道教,重温了韦伯对于中国本土宗教的观点态度,指出韦伯在理解儒教与道教上的偏差,重点阐述了韦伯命题的内涵、诠释方式及其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文化月刊》期刊2019年05期)
李北山[4](2019)在《中国何时能出现世界级的企业家?——从“韦伯命题”到“中国之问”》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近关于中国企业家,有两个事件颇耐人寻味。一个是2月26日《2019胡润全球富豪榜》发布,如果问你在这个榜单中谁是首富,你可能不知道,如果问你谁是中国首富,你也未必知道。英国人胡润自1999年推出中国第一份财富排行榜"百富榜"至今20年,从热议到漠视,中国人显然已经对"富豪榜"这一类的财富话题失去了兴趣。另一个事件,是3月5日91岁的褚时健去世——一个人生中有污点的企业家的去世却成为了热门话(本文来源于《齐鲁周刊》期刊2019年09期)
冷琳琳,邢佳妮[5](2018)在《马克思哲学视域下的“韦伯命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韦伯命题"是韦伯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他将资本主义的起源理解为一个伦理命题,认为加尔文新教改革中以天职观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为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观念上的支持。以马克思哲学的视域理解"韦伯命题","韦伯命题"可以看作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拓展,这有助于全面地把握"韦伯命题"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以及韦伯关于现代性危机等问题的研究。(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12期)
周敏[6](2018)在《从“韦伯命题”看文化自信》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德国着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从宗教伦理的角度,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精神的起源和演进进行了深刻探讨,并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出提出了"新教伦理催生资本主义精神"的理论。此后,他又通过研究东方的宗教文化,试图解释为什么自然条件更好的东方国度没有原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体制。通过将中国儒教与西方清教作多方面对比,他得到了一个有趣的结论:儒教不能促进资本主义在旧中国的产(本文来源于《中国水文化(2018年第3期 总第159期)》期刊2018-06-01)
董珊珊[7](2017)在《浙商的伦理禀赋及其当代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浙商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大地快速崛起的代表性商帮,造就了“浙江奇迹”的出现。从中国伦理文化与浙商兴起的关联分析,浙商的崛起及浙江经济繁荣发展的背后,源起于浙江的地域性伦理文化。抛开“韦伯命题”的正确与否,韦伯在书中却表达出了一个关于经济发展与伦理文化的一般性命题: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内蕴了某种伦理文化的支撑。倘若没有这种伦理文化作为支撑,任何形态的社会经济发展或许都难以解释。这不禁使我们考虑,使得当代浙江经济取得重大成就的伦理文化支撑因素,以及作为浙商主体的精神源泉。因此,探究浙商的伦理禀赋,以及在社会转型的现实境遇下,对浙商伦理进行当代建构,这对新时代浙商的持续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主要内容为:首先,总结了新教伦理的“韦伯命题”要旨,阐述了新教伦理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兴起的主要原因,进而将“韦伯命题”的伦理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维度指向浙商。本着并非机械式地套用韦伯在新教伦理中的逻辑进路,而先是分析了浙商生存与发展的现实条件与基本情况,包括浙商的地缘环境,地狭人稠状况下浙商产业的发展情况及历史中浙商的演变,浙商的群体特征等,为追溯浙商发展的伦理文化本源做好铺垫。其次,着重挖掘了浙商崛起的地方性伦理基础——浙东学派的伦理思想。主要通过探究浙东学派与理学家的伦理思想比较中,从哲学根源到人性论,再到实践论,层层剖析,体现出浙东学派独具特色的地方性伦理文化特质。重要的是,人性中追求财富等的合理性欲望得到道德上的认同,这同韦伯强调的新教伦理的要义如出一辙,进而揭示出浙东学派的伦理文化蕴含的浙商精神,对涵养浙商崛起发挥了主要作用。本章自始至终贯穿着浙东学派的伦理思想这一主线作为行文基础,具体思路为:第一步,追溯到浙商发展的哲学基础。“道不离器”是浙商事功思想的哲学根源,而浙商作为“人”,也是世间万物的一员,由此,“性情中和”是浙商发展的人性论根基。第二步,探究浙商的实践思想。浙商在哲学根基的保障下,在实践中,一方面,秉持经验世界里圣人之道的最终目的——进德修业;另一方面,坚守着实践生活的经商之道——义利并存。第叁步,总结了浙东学派的思想家所营造的社会氛围,将“经世致用”的教育理念和“工商皆本”的从政思想有效结合,进一步激发了浙商经商致富的活力。再次,分析了社会转型期浙商伦理的现实境遇,提出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路径对浙商伦理进行当代建构,以契合新时代发展的浙商伦理所涵养的浙商精神,指引浙商更好地发展。从中分析了日本“伦理法人会”的思想和实践活动,这对浙商伦理进行当代建构具有可借鉴性。进而,结合我国社会转型下浙商伦理的现实境遇,提出了当代浙商伦理建构的现实路径。最后,对“韦伯命题”进行回应。通过对浙商伦理的考察可看出,以浙东学派为主的儒家伦理为浙商发展提供了伦理文化的支撑,是浙商引领的浙江经济迅猛崛起的主要因素,这与“韦伯命题”强调的伦理文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关联观点如出一辙。(本文来源于《浙江财经大学》期刊2017-12-01)
王善英[8](2016)在《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从韦伯命题出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虽然民族文化最终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但是它对人类社会行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韦伯通过新教伦理、印度教伦理、儒教伦理与相应社会发展道路之间关系的考察、分析,证明了这一观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建设好与之相应的民族文化,而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它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厚资源,并汲取世界先进文化的精华。(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论衡》期刊2016年02期)
刘慧[9](2016)在《基于“文化”视角浅析“韦伯命题”与中国现代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斯·韦伯在西方思想史上曾经对经济理论观提出了独特的思想理论,通过宗教研究发现经济相关理论,韦伯思想中心内容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子是个体与个体形成的文化精神气质,通过对这一中心思想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实际情况,研究出一套完善的理论价值体系,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6年14期)
刘文娜[10](2016)在《宗教社会学视野中的“韦伯命题”——兼论韦伯宗教社会学研究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长久以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亲和性所生成的"韦伯命题"是韦伯宗教社会学的一个理论聚焦点,命题的生成是马克斯·韦伯与家庭、同时代学者及所处社会等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这一复杂交错的影响背后尤为体现了马克斯·韦伯长期以来有关"宗教-社会"的思考。在宗教社会学视野下,"韦伯命题"的生成亦使韦伯宗教社会学研究范式得以有迹可循,同时该命题促成的宗教社会学研究范式也为我国现阶段宗教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现实启示。(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韦伯命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马克斯·韦伯提出"印度宗教在亚洲的角色和传播"的命题,学术界长期聚焦于佛教的研究,却欠缺对印度教的研究。本文在梳理韦伯命题的基础上,进行以南诏的"梵教"和当代白族本主信仰中的大黑天神为个案的初步探讨,认为处于"南方丝绸之路"要道上的云南各地,在历史上主要是受到印度教湿婆派的广泛影响,或推而广之,受到具有渊源关系的"湿婆-观音"神祇系统的持续影响。这些后来被夹杂在佛教和民间信仰中的印度教神祇,不仅以其长期实践诠释了韦伯命题,并且以宽容与接纳、融合与融入的云南经验,为中印宗教文化交流提供了意义深远的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韦伯命题论文参考文献
[1].于萌.中国传统社会理性的缺失抑或误解——基于韦伯命题的反思性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邱永辉.印度教在中国:韦伯命题与云南经验[J].世界宗教文化.2019
[3].曹心意,管哲.韦伯错了?——重读《儒教与道教》,理解韦伯命题[J].文化月刊.2019
[4].李北山.中国何时能出现世界级的企业家?——从“韦伯命题”到“中国之问”[J].齐鲁周刊.2019
[5].冷琳琳,邢佳妮.马克思哲学视域下的“韦伯命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6].周敏.从“韦伯命题”看文化自信[C].中国水文化(2018年第3期总第159期).2018
[7].董珊珊.浙商的伦理禀赋及其当代建构[D].浙江财经大学.2017
[8].王善英.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从韦伯命题出发[J].中国文化论衡.2016
[9].刘慧.基于“文化”视角浅析“韦伯命题”与中国现代化[J].科技经济导刊.2016
[10].刘文娜.宗教社会学视野中的“韦伯命题”——兼论韦伯宗教社会学研究范式[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