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高盐发酵酸鱼乳酸菌菌群结构及强化发酵作用研究

传统高盐发酵酸鱼乳酸菌菌群结构及强化发酵作用研究

论文摘要

传统高盐发酵酸鱼是贵、湘、川等地悠久历史、风味独特的民族发酵鱼制品。目前,酸鱼仍延续传统的家庭式作坊自然发酵制作,存在发酵期长、易被杂菌污染、受季节和环境影响、产品不稳定等问题。本文以贵州6个不同地区的传统高盐发酵酸鱼为研究对象,研究该产品的微生物、理化特性,解析乳酸菌菌群结构及明确优势菌种,筛选出适宜接种发酵的优良菌株,将其投加至酸鱼中进行人工接种发酵。本文为挖掘贵州省本土宝贵优质乳酸菌资源,促进我国发酵鱼制品的工业化发展,推动民族食品经济,提高淡水鱼加工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如下:1.6组酸鱼样品中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含量分别为7.147.65 log CFU/g和6.216.54 log CFU/g,肠杆菌含量均低于检出限。pH值为4.144.77,蛋白质达到19.3728.38%,盐分明显降低,水分活度为0.790.85。SDS-聚丙烯凝胶电泳显示鱼肉的肌原纤维蛋白发生明显降解,TCA-可溶性肽为9011061 mg/酪氨酸kg,游离氨基酸和游离脂肪酸丰富。硫代巴比妥酸(TBARS)为1.974.26 mg/kg,生物胺(BA)总量为2634 mg/kg,远低于标准限。2.利用Illumina-HiSeq测序技术对不同地区的传统高盐酸鱼乳酸菌菌群结构进行探究,发现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四联球菌属(Tetragenococc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是各地区酸鱼样品的优势菌属。其中,乳杆菌属的平均丰度最高(53.99%),然而,含盐量最高的酸鱼B1的最高相对丰度是四联球菌属。3.采用最高稀释倍数法从6组酸鱼中分离得到42株优良乳酸菌,利用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42株菌为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消化乳杆菌、香肠乳杆菌、马里乳杆菌5种,植物乳杆菌占比57.14%。经产酸速率、抑菌性、氨基酸脱羧酶活性等菌种特性分析,筛选出6株产酸快、耐酸耐盐耐胆盐强、抑菌效果好、无氨基酸脱羧酶活性的具有开发成酸鱼发酵剂潜在价值的优良菌株,最后经模拟体系接种发酵获得产酸速率最快的植物乳杆菌B7。4.利用植物乳杆菌B7进行人工接种发酵酸鱼,同时以自然发酵酸鱼作为对照,检测酸鱼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理化、安全等指标的动态变化。与自然发酵酸鱼相比较,接种发酵酸鱼中乳酸菌迅速大量生长,在发酵第3天增至8.83 log CFU/g,产酸速率更快;酸鱼肌肉的持水力快速降低,在发酵第7天降至0.892。植物乳杆菌B7促进蛋白降解,非蛋白氮(NPN)、必需游离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明显增加;肠杆菌在发酵第7天低于检出限,TBARS为0.9mg/kg、TVB-N为20.89 mg/100g、BA总量为17.45 mg/kg,均显著低于接种组,安全性更高。因此,从传统高盐发酵酸鱼中筛选的优良菌株B7能够有效改善酸鱼产品的色泽、安全、营养等品质,为实现该传统民族食品产业化生产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立题背景
  •   1.2 国内外发酵鱼制品研究进展
  •   1.3 发酵鱼制品的品质特性
  •   1.4 发酵鱼制品中乳酸菌的菌群结构
  •   1.5 强化发酵研究进展
  •     1.5.1 乳酸菌在发酵鱼制品中的作用
  •     1.5.2 发酵鱼制品中乳酸菌的选育
  •     1.5.3 发酵鱼制品发酵剂
  •     1.5.4 发酵鱼制品接种发酵的研究进展
  •   1.6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传统高盐发酵酸鱼的微生物及理化性质
  •   2.1 材料与设备
  •     2.1.1 原材料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仪器设备
  •   2.2 方法
  •     2.2.1 微生物测定
  •     2.2.2 pH值和TA
  •     2.2.3 AW、粗脂肪、蛋白质、灰分、含盐量
  •     2.2.4 SDS-PAGE
  •     2.2.5 TCA-可溶性肽
  •     2.2.6 游离氨基酸
  •     2.2.7 游离脂肪酸
  •     2.2.8 TVB-N和 TBARS
  •     2.2.9 生物胺
  •     2.2.10 感官评价
  •     2.2.11 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酸鱼中各微生物群类数量
  •     2.3.2 pH值及总酸
  •     2.3.3 酸鱼的化学成分
  •     2.3.4 SDS-PAGE
  •     2.3.5 TCA-可溶性肽
  •     2.3.6 游离氨基酸
  •     2.3.7 游离脂肪酸
  •     2.3.8 TVB-N和 TBARS
  •     2.3.9 生物胺
  •     2.3.10 感官评价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传统高盐发酵酸鱼中乳酸菌菌群结构
  •   3.1 材料与设备
  •     3.1.1 实验材料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仪器设备
  •   3.2 方法
  •     3.2.1 样品总DNA的提取、PCR扩增及测序
  •     3.2.2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OUTs聚类和Alpha多样性指数统计
  •     3.3.2 酸鱼样品中细菌菌群结构分析
  •     3.3.3 Beta多样性分析
  •     3.3.4 微生物相关性分析
  •     3.3.5 微生物与品质相关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传统高盐发酵酸鱼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菌种特性
  •   4.1 材料与设备
  •     4.1.1 材料
  •     4.1.2 主要试剂
  •     4.1.3 仪器设备
  •   4.2 方法
  •     4.2.1 酸鱼中优势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     4.2.2 优势乳酸菌的初步鉴定
  •     4.2.3 优势乳酸菌的基因鉴定
  •     4.2.4 产酸速率实验
  •     4.2.5 耐酸性实验
  •     4.2.6 耐盐性实验
  •     4.2.7 耐胆盐性实验
  •     4.2.8 抑菌性实验
  •     4.2.9 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实验
  •     4.2.10 氨基酸脱羧酶活性实验
  •     4.2.11 优良菌株生长曲线测定
  •     4.2.12 优良菌株模拟体系发酵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优势乳酸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     4.3.2 优势乳酸菌的基因鉴定
  •     4.3.3 优良菌株菌种特性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乳酸菌强化发酵对酸鱼品质的影响
  •   5.1 材料与设备
  •     5.1.1 原材料
  •     5.1.2 试剂
  •     5.1.3 仪器设备
  •   5.2 方法
  •     5.2.1 接种发酵酸鱼的制备
  •     5.2.2微生物实验
  •     5.2.3 pH值和TA
  •     5.2.4 化学成分测定
  •     5.2.5 色度
  •     5.2.6 游离氨基酸
  •     5.2.7 TVB-N和TBARS
  •     5.2.8 生物胺
  •     5.2.9 感官评价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酸鱼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变化
  •     5.3.2 酸鱼发酵过程中的优势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     5.3.3 酸鱼发酵过程中p H值和TA的变化
  •     5.3.4 酸鱼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
  •     5.3.5 酸鱼发酵过程中色泽的变化
  •     5.3.6 酸鱼发酵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变化
  •     5.3.7 酸鱼发酵过程中TVB-N和 TBARS的变化
  •     5.3.8 酸鱼发酵过程中生物胺的变化
  •     5.3.9 感官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图版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林城杏

    导师: 朱秋劲,曾雪峰,马玲凤

    关键词: 高盐发酵酸鱼,乳酸菌,测序,菌种特性,强化发酵

    来源: 贵州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生物学,轻工业手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单位: 贵州大学

    分类号: TS201.3;TS254.4

    总页数: 91

    文件大小: 6299K

    下载量: 265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株具降胆固醇功能的海洋源植物乳杆菌的筛选及其益生性能分析[J]. 现代食品科技 2020(02)
    • [2].植物乳杆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的肝保护机制[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04)
    • [3].植物乳杆菌生理特性及益生功能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01)
    • [4].植物乳杆菌发酵苹果汁及菌体活性保持[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12)
    • [5].植物乳杆菌的研究进展[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7(06)
    • [6].植物乳杆菌的功能性及工业化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乳品工业 2018(03)
    • [7].植物乳杆菌对羊奶发酵品质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8(17)
    • [8].植物乳杆菌素合成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8(05)
    • [9].乳制品中选择性分离与计数植物乳杆菌的方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8(09)
    • [10].泡菜中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J]. 食品安全导刊 2017(Z2)
    • [11].德国苜蓿中植物乳杆菌包埋工艺及特性研究[J]. 食品工业 2016(11)
    • [12].植物乳杆菌发酵保藏三华李果坯工艺研究[J]. 轻工科技 2017(01)
    • [13].植物乳杆菌163产抗菌物质的发酵条件优化[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06)
    • [14].魔芋甘露寡糖对植物乳杆菌和粪肠球菌共培养时发酵行为的影响[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7(02)
    • [15].基于植物乳杆菌的发酵豆乳制品研究[J]. 食品工业 2017(07)
    • [16].胡萝卜片中富集植物乳杆菌的工艺优化[J]. 食品科学 2017(16)
    • [17].植物乳杆菌基因组研究进展[J]. 中国科技信息 2017(12)
    • [18].比较基因组学揭示植物乳杆菌ZJ316的生境适应性及潜在益生特性(英文)[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2016(08)
    • [19].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物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畜牧杂志 2014(23)
    • [20].植物乳杆菌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J]. 应用化工 2015(08)
    • [21].植物乳杆菌谷氨酸脱羧酶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17)
    • [22].娃哈哈推七大新品 主打营养和健康[J]. 中国食品 2016(23)
    • [23].植物乳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 科学养鱼 2013(12)
    • [24].植物乳杆菌在青梅汁中的生长及苹果酸乳酸发酵特性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13(12)
    • [25].不同生长因子对植物乳杆菌固体发酵的影响[J]. 当代化工 2020(01)
    • [26].不同植物乳杆菌发酵液抑菌活性及其主要有机酸组成比较(英文)[J]. 食品科学 2019(05)
    • [27].不同水平的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对肉鸡生长性能、粪微生物菌群及绒毛形态的影响[J]. 中国饲料 2019(04)
    • [28].植物乳杆菌在肉鸡生长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饲料博览 2019(05)
    • [29].新分离植物乳杆菌的药敏性和抑菌性试验[J]. 中国兽医科学 2019(07)
    • [30].一株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J]. 饲料研究 2019(09)

    标签:;  ;  ;  ;  ;  

    传统高盐发酵酸鱼乳酸菌菌群结构及强化发酵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