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生理论文-孙光伟,陈振国,王玉军,孙敬国,冯吉

组织生理论文-孙光伟,陈振国,王玉军,孙敬国,冯吉

导读:本文包含了组织生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上部叶,SPAD值,成熟度,多酚

组织生理论文文献综述

孙光伟,陈振国,王玉军,孙敬国,冯吉[1](2019)在《烤烟上部叶采收时SPAD值与鲜烟组织结构、生理指标及烤后烟叶内在质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进一步量化烤烟上部叶成熟度与烟叶质量的关系。【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应用叶绿素测定仪对上部叶成熟度进行分类,并对各类鲜烟组织结构、生理指标及烤后烟叶质量进行分析。【结果】①上部叶SPAD值均值在9~25范围内,与鲜烟叶的自由水/束缚水比值、蛋白质含量呈线性正相关,与海绵组织与栅栏组织比值呈负相关;与烤后叶片TSNAs含量呈线性正相关,与多酚、烟碱含量呈线性负相关;②SPAD值低于17时叶片衰老特征明显,碳氮代谢大幅下降,POD、S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显着增加,H_2O_2、MDA含量大幅增加。【结论】鄂西南烟区上部叶采收SPAD值适宜范围为13±1.5。(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郜伟,周文丽,崔瑞瑞,杨松林,高英[2](2019)在《组培复幼对珠美海棠生理及组织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珠美海棠是重要的绿化树种,也是苹果的重要砧木,并且耐盐性强。本试验以成龄珠美海棠为试材,通过组培使其复幼,探讨复幼过程珠美海棠的生理生化及组织结构变化。分别取0代、复幼后1、3、5、7代的健康叶片,进行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取茎段及叶片进行组织结构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复幼处理代数的增加,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且复幼至第5代时与初代中的含量相比具有极显着性差异;但叶片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则无太大的变化,0代与1、3、5代无显着性差异,直至复幼处理到第7代时可溶性蛋白与0代相比呈显着性差异。珠美海棠叶片随继代次数的增加,栅栏组织逐渐减少,上下表皮细胞增大,表皮细胞壁变薄,茎的木质部逐渐减少变薄。本试验表明,组培可以使珠美海棠复幼,继代次数的增加有利于复幼。(本文来源于《天津农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朱晓晗,黄正蔚[3](2019)在《小富亮氨酸蛋白聚糖家族在骨组织生理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及调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富亮氨酸蛋白聚糖家族(SLRPs)属于蛋白聚糖家族之一,是位于细胞外基质中的一类独特蛋白质,其主要特征是具有富亮氨酸重复序列。SLRPs定位于大多数骨骼区域,在骨形成的各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作用,并与多种骨组织疾病相关,受成骨相关信号通路调节。本文就SLRPs在骨组织生理学和病理学中的作用,及骨形成和骨重建调控进行讨论,以期为骨组织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应指导。(本文来源于《口腔生物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余慧,丁彦芬,卓启苗,朱贵珍[4](2019)在《欧洲卫矛愈伤组织分化及其生理生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欧洲卫矛生长健壮的叶片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不同激素配比筛选出适宜其分化的培养基,将愈伤组织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结果表明,适宜欧洲卫矛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为MS+1.0mg·L-16-BA+0.1mg·L-1NAA;欧洲卫矛愈伤组织适宜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生长周期为28d,28d后愈伤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褐化;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SOD和POD活性均出现2个峰值,可溶性蛋白变化趋势与POD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溶性蛋白在分化中起重要作用,且光照条件下,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均高于黑暗条件下,PPO在培养后期活性下降,可能与愈伤组织褐化有一定关系。(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潇[5](2019)在《高温环境下饲料维生素C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生理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高温环境下(33℃)饲料维生素C对花鲈幼鱼高温环境下饲料维生素C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生理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2.2±0.2 g)的花鲈随机分为六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以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2APP)为维生素C源,分别配制维生素C水平为0、40、80、160、320、640 mg/kg(实测值分别为:6.85、46.90、88.24、167.43、329.21和658.69 mg/kg,其中对照组为6.85 mg/kg)的6组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进行为期56 d的摄食生长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温环境下饲料维生素C对花鲈生长、体成分以及组织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饲料维生素C水平对花鲈生长性能没有产生显着影响(P>0.05)。饲料效率(FE)在46.9mg/kg组达到最大,显着高于329.21~658.69 mg/kg组(P<0.05)。当饲料维生素C水平为46.9mg/kg时,花鲈蛋白质效率(PER)和蛋白质沉积率(PRR)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饲料维生素C对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和肥满度(CF)没有显着影响(P>0.05)。体组成分析发现,各试验组花鲈全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均没有显着差异(P>0.05)。此外,花鲈肝脏和肌肉中维生素C含量随饲料维生素C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血清维生素C含量随饲料维生素C水平的升高在329.21 mg/kg组达到最大,之后维持不变。以花鲈血清维生素C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回归分析可得,高温环境下,花鲈对于饲料维生素C的需要量为194.5 mg/kg。(2)高温环境下饲料维生素C对花鲈免疫、抗氧化以及抗应激能力的影响随着饲料维生素C水平的升高,花鲈血清免疫力显着升高。血清C3水平在329.21 mg/kg组达到最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4水平和溶菌酶(LZM)活性在88.24 mg/kg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在658.69 mg/kg组达到最大值(P<0.05),而血清IgM水平在167.43mg/kg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并在658.69 mg/kg组达到最大值。对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分析发现,随着饲料维生素C水平的增加,花鲈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88.24 mg/kg维生素C组达到最大,之后维持稳定,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167.43 mg/kg组达到最大(P<0.05)。血红素氧合酶(HO-1)活性在46.9~167.43 mg/kg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维生素C组间肝脏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丙二醛(MDA)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通过组织学观察显示,各试验组花鲈肝脏组织形态没有明显不同。此外,肝脏炎性基因TNF-α、IL-1β、IL-10以及抗氧化基因Nrf2、HO-1、AP-1、NF-kβ的相对表达量均随维生素C水平的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且在88.24 mg/kg维生素C组达到最大值(P<0.05),而IL-4的相对表达量在不同维生素C水平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对花鲈抗应激指标的分析发现,各组血清皮质醇(Cortisol)含量无显着变化(P>0.05),而血清HSPs含量以及肝脏HSP70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随饲料维生素C水平的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且分别在88.24 mg/kg和329.21 mg/kg组达到最大值。分别以花鲈血清IgM含量、肝脏T-AOC以及肝脏CAT活性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回归分析可得,高温环境下,花鲈对于饲料维生素C的需要量分别为:152.45、94.64和68.05mg/kg。(3)饲料维生素C对急性降温后花鲈免疫、抗氧化以及抗应激能力的影响56 d养殖试验结束后,每缸选取8尾花鲈进行为期48 h的急性降温试验(从33℃水体转入27℃水体)。分别于急性降温24 h和48 h后取样,并分析血清免疫指标、抗应激指标以及肝脏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血清C3、C4、IgM和HSPs水平以及肝脏T-SOD活性、GSH和MDA含量均受维生素C和急性降温时间交互作用的极显着影响(P<0.001)。随着降温时间的增加,花鲈血清C3、IgM水平极显着高于0 h水平(P<0.001),而血清C4、HSPs水平和LZM活性则表现出相反趋势(P<0.001)。急性降温后,随着饲料维生素C水平的增加,C3水平在167.43和658.69 mg/kg组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C4水平、LZM活性在88.24~658.69mg/kg组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HSPs水平和IgM水平随饲料维生素C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且HSPs水平在88.24 mg/kg组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而IgM水平在46.9~167.43mg/kg组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对抗氧化指标的分析发现,肝脏T-SOD活性、GSH浓度在急性降温24 h后极显着高于0 h水平,在48 h后极显着低于0 h水平(P<0.001)。肝脏HO-1活性在降温24 h后无显着影响,在48 h后,显着高于0 h水平。但是,肝脏MDA浓度随急性降温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均极显着高于0 h水平(P<0.001)。急性降温后,随着饲料维生素C水平的增加,肝脏GSH浓度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肝脏MDA浓度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01),而肝脏T-SOD和HO-1活性不受维生素C水平的影响(P>0.05)。说明急性降温胁迫会导致花鲈产生应激反应,而饲料维生素C添加可提高花鲈应对急性降温应激的能力。(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期刊2019-05-08)

南玉玉[6](2019)在《不同质地苹果品种果实采后组织结构和生理变化的差异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苹果品种果实质地和贮藏性差异很大,果实采收后软化的速度是决定果实品质和货架期的关键。因此,本研究以软化速度差异明显的‘秦冠’(采后软化速度较快)和‘粉红女士’(采后软化速度缓慢)两个苹果品种果实为试材,通过测定这两个品种果实采后质地软化过程中的相关生理指标变化,并对果实采后质地软化期间组织结构及亚细胞结构变化进行定期观察比较,以期揭示影响软化速度不同苹果品种果实质地变化差异的主要生理因素,从而为探索不同苹果品种果实质地变化的内在调控因素和分子机制奠定基础,进一步为选育耐贮藏优良品种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采收当天,‘秦冠’和‘粉红女士’两个品种的果实硬度存在显着差异。在常温贮藏期间二者的硬度均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的幅度存在明显差异。‘秦冠’果实硬度下降的幅度显着快于粉红女士。贮藏至49 d时,‘秦冠’果实硬度下降的幅度为34%,而‘粉红女士’硬度下降的幅度仅为18%。此外,贮藏至84 d时,‘秦冠’果实的失重率显着高于‘粉红女士’。2.‘秦冠’和‘粉红女士’两个品种果实果皮表面均有一层角质层覆盖在表皮细胞的最外层细胞壁上,其上有不同厚度的非结晶蜡;采收当天,两个品种果实果皮表面均没有明显的微裂纹特征;贮藏期间,与‘粉红女士’相比,‘秦冠’果实果皮表面微裂纹数量明显增多,且变宽变深。3.采收当天,与‘秦冠’相比,‘粉红女士’果皮细胞的排列更紧密。贮藏过程中‘秦冠’果实表皮细胞、真皮细胞及胞间隙增大明显。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粉红女士’细胞的变化相对较小,表皮细胞和真皮细胞仍紧密排列;‘秦冠’的果肉细胞多数彼此分离,细胞间隙明显增大,而‘粉红女士’细胞间隙的变化相对较小。4.采收当天,两个品种果肉细胞超微结构相似,但贮藏至中期,‘秦冠’果肉细胞的细胞壁松弛,中胶层几乎全部降解,出现胞间裂痕,微纤丝结构松散排列,而‘粉红女士’果肉的细胞壁仍无明显变化;贮藏结束时,前者细胞壁的微纤丝结构已紊乱,而后者的细胞壁仍较完整。5.两个品种果实的呼吸速率在整个贮藏期间均呈现典型的跃变型果实特征,但二者间并无显着差异。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两个品种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均在贮藏至21d时达到高峰,但贮藏期间‘秦冠’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显着高于‘粉红女士’,前者乙烯峰值约高于后者5倍多。6.贮藏初期,‘秦冠’果实的淀粉含量及淀粉酶(AM)活性均显着高于‘粉红女士’;果实在采后14 d时AM活性出现高峰,淀粉迅速水解。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两个品种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粉红女士’果实的可滴定酸(TA)含量约为‘秦冠’的2倍,贮藏期间前者的TA含量降幅明显大于后者,但是贮藏结束时前者的TA含量仍显着高于后者。7.两个品种果实在贮藏中、后期,果胶酶(PG、PE、β-Gal)和纤维素酶(CEL)活性升高,促进了原果胶和纤维素的降解,原果胶和纤维素含量下降,可溶性果胶含量升高,其变化速率‘秦冠’显着快于‘粉红女士’。综上所述,苹果果实在贮藏期间的软化主要表现为硬度的下降。贮藏初期,即跃变期之前,果实硬度下降主要与果实采后呼吸强度的增加和乙烯生成量上升,淀粉酶活性迅速增加,淀粉水解成可溶性糖有关。之后的软化,与果肉胞壁结构物质果胶质、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相关水解酶活性上升,相应的大分子物质降解,导致细胞组织分离,结构松弛进而解体关系密切。‘秦冠’采后软化速度快于‘粉红女士’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支梦玲,金庆东,华雨,马艳[7](2019)在《俄罗斯桃叶卫矛组织培养苗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盆栽方法,以俄罗斯桃叶卫矛组织培养苗为材料,用不同浓度(0,40,80,120 mmol/L)的NaCl溶液进行处理,对盐胁迫下俄罗斯桃叶卫矛的形态表现和叶绿素含量、膜透性、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植物的株高生长量逐渐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膜透性、MDA、SOD、POD活性均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加;40—80 mmol/L的NaCl低浓度溶液胁迫后促进了俄罗斯桃叶卫矛根冠比的增加,而高浓度(120 mmol/L)NaCl溶液抑制了根冠比的增加。进一步酶活指标分析表明,在盐胁迫下,植株的叶片质膜结构受到一定的伤害,但MDA含量差异不明显,而SOD和POD活性随着盐浓度升高显着上升。研究认为,俄罗斯桃叶卫矛通过提高植株的抗氧化能力来抵抗盐胁迫造成的伤害,对盐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本文来源于《江苏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吴可心[8](2019)在《刺五加叶片生理代谢对UV-B辐射的组织特异性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Maxim.)Harms)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是我国传统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随着目前世界范围内环境状况的改变,近年来,地表接受到的UV-B辐射正在逐年增加。紫外线辐射作为诱导植物光胁迫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激活植物的防御系统并完成代谢响应,从而影响刺五加的生理代谢及其药用活性。叶片作为植物接受和响应UV-B辐射的重要器官,目前不同叶位对UV-B辐射的组织特异性响应的研究尚不全面。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刺五加施加不同强度的UV-B辐射,系统的研究了增强UV-B辐射对刺五加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主要药用活性成分和靶向酚类化合物等的影响,揭示刺五加叶片对UV-B辐射的组织特异性代谢响应,得到以下结论:(1)UV-B辐射对刺五加叶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随着UV-B辐射强度的增加,抑制了刺五加的株高及新叶面积的生长,降低了刺五加的光合活性,且上位叶受UV-B辐射影响最为显着。随着UV-B辐射强度的增加,刺五加各个叶位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中度处理>重度处理>对照组。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着受叶位因素的影响,而不同叶位的APX和POD活性无显着性差异。(2)UV-B辐射后刺五加皂苷表现出较强的组织特异性,中度胁迫下显着提升了各位叶中齐墩果酸的含量,以及上、下位叶中异嗪皮啶和金丝桃苷的含量;重度胁迫下各位叶中异嗪皮啶和金丝桃苷含量均上升,但齐墩果酸含量下降。通过主成分Q值分析,重度胁迫下各位叶的活性成分综合得分均显着提高。刺五加中5种药用活性成分均极显着(p<0.01)受到叶位或处理的单一因素以及叶位×处理复合因素的影响。(3)本文共测定了刺五加叶片中14种酚类化合物。UV-B辐射后上位叶中酚类化合物合成前体物质积累量升高,且随叶位递增;在受到中度胁迫后,C6C1型化合物在各个位叶的积累量均呈上升趋势;UV-B胁迫后,C6C3型化合物积累量整体呈下降趋势;UV-B胁迫后,黄酮类(C6C3C6型)化合物积累量普遍升高,且山奈酚最为明显。(4)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刺五加活性成分异嗪皮啶和金丝桃苷与部分C6C3型酚类化合物呈显着性负相关关系(p<0.05)。C6C1型化合物丁香酸、水杨酸,C6C3C6型化合物山奈酚、芦丁与抗氧化酶APX、CAT和POD均呈正相关关系。表示这些化合物可能与提高刺五加抗氧化能力相关。(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4-01)

闫永庆,殷媛,王馨,范倩雯,赵野[9](2019)在《西伯利亚白刺愈伤组织耐盐生理及外源Ca~(2+)的缓解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外源Ca~(2+)对盐生植物耐盐调控机理,以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Ca~(2+)对盐胁迫下白刺愈伤组织生长、膜质过氧化程度、抗氧化酶系统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浓度≤150 mmol·L~(-1)时,施加一定浓度Ca~(2+)(≤10 mmol·L~(-1))可增加白刺愈伤组织相对生长率,降低电解质外渗率,减少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同时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当Ca~(2+)浓度过高(>10 mmol·L~(-1))时,对白刺愈伤组织生理指标表现不同程度抑制,影响其正常代谢活动。说明一定浓度Ca~(2+)(≤10 mmol·L~(-1))可缓解盐胁迫(NaCl≤150 mmol·L~(-1))对白刺愈伤组织造成的伤害,盐胁迫浓度较高时,外施Ca~(2+)缓解作用较弱,有时表现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波,邬婷婷[10](2019)在《NaN_3诱变和盐碱胁迫对苜蓿愈伤组织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NaN_3诱变和盐碱胁迫对苜蓿愈伤组织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利用迭氮化钠(NaN_3)诱变和盐碱(NaCl、NaHCO_3、Na_2CO_3)胁迫处理"中苜1号"苜蓿愈伤组织,测定相关生长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NaN_3和盐碱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的存活率降低,在NaN_3浓度为3.0 mmol·L~(-1)(处理8 d),愈伤组织存活率为54.55%,此NaN_3浓度和处理时间为NaN_3诱变半致死浓度;在200 mmol·L~(-1)盐碱浓度胁迫下(胁迫12 d),愈伤组织存活率低于5%,此盐碱浓度和胁迫时间为各盐碱致死浓度;除低浓度NaCl胁迫组外,随着NaN_3和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生物量降低,NaN_3降低范围为60.85%~81.88%,NaCl胁迫组降低了13.90%~65.63%,NaHCO_3胁迫组降低了21.71%~67.37%,Na_2CO_3胁迫组降低了61.54%~73.20%,盐碱对愈伤组织生物量的影响为NaCl>NaHCO_3>Na_2CO_3。经NaN_3诱变和盐碱胁迫,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显着增加,MDA含量和电导率降低,NaN_3、NaN_3+NaCl、NaN_3+Na_2CO_3、NaN_3+NaHCO_3各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47.07%、53.57%、22.31%、47.69%,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24.79%、162.86%、58.36%、109.54%,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47.78%、162.86%、80.00%、107.25%,MDA含量分别降低了2.35%、11.17%、3.64%、5.54%,相对电导率分别降低了15.13%、17.96%、16.79%、17.28%。NaN_3诱变促进愈伤组织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降低膜的透性。(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组织生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珠美海棠是重要的绿化树种,也是苹果的重要砧木,并且耐盐性强。本试验以成龄珠美海棠为试材,通过组培使其复幼,探讨复幼过程珠美海棠的生理生化及组织结构变化。分别取0代、复幼后1、3、5、7代的健康叶片,进行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取茎段及叶片进行组织结构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复幼处理代数的增加,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且复幼至第5代时与初代中的含量相比具有极显着性差异;但叶片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则无太大的变化,0代与1、3、5代无显着性差异,直至复幼处理到第7代时可溶性蛋白与0代相比呈显着性差异。珠美海棠叶片随继代次数的增加,栅栏组织逐渐减少,上下表皮细胞增大,表皮细胞壁变薄,茎的木质部逐渐减少变薄。本试验表明,组培可以使珠美海棠复幼,继代次数的增加有利于复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织生理论文参考文献

[1].孙光伟,陈振国,王玉军,孙敬国,冯吉.烤烟上部叶采收时SPAD值与鲜烟组织结构、生理指标及烤后烟叶内在质量的关系[J].中国烟草学报.2019

[2].郜伟,周文丽,崔瑞瑞,杨松林,高英.组培复幼对珠美海棠生理及组织结构的影响[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9

[3].朱晓晗,黄正蔚.小富亮氨酸蛋白聚糖家族在骨组织生理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及调控研究进展[J].口腔生物医学.2019

[4].余慧,丁彦芬,卓启苗,朱贵珍.欧洲卫矛愈伤组织分化及其生理生化特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9

[5].李潇.高温环境下饲料维生素C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生理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D].集美大学.2019

[6].南玉玉.不同质地苹果品种果实采后组织结构和生理变化的差异比较[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7].支梦玲,金庆东,华雨,马艳.俄罗斯桃叶卫矛组织培养苗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J].江苏林业科技.2019

[8].吴可心.刺五加叶片生理代谢对UV-B辐射的组织特异性响应[D].东北林业大学.2019

[9].闫永庆,殷媛,王馨,范倩雯,赵野.西伯利亚白刺愈伤组织耐盐生理及外源Ca~(2+)的缓解效应[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9

[10].李波,邬婷婷.NaN_3诱变和盐碱胁迫对苜蓿愈伤组织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9

标签:;  ;  ;  ;  

组织生理论文-孙光伟,陈振国,王玉军,孙敬国,冯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