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设计论文_张海棠,王晓斐,职爱民,王亚楠,王自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原,免疫,疏水,颗粒,胡蜂,氨基甲酸酯,细胞。

抗原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棠,王晓斐,职爱民,王亚楠,王自良[1](2019)在《B族黄曲霉毒素抗原合成设计及特异性、广谱性抗体制备与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制备B族黄曲霉毒素(BGAFs)特异性强、广谱性好的抗体,本研究根据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分子结构和活性位点,采用肟化活泼酯法(OAE)、氨甲基化法(MOA)、混合酸酐法(MA)、半缩醛法(SA)、环氧化物法(EP)和烯醇醚衍生物法(EED)6种方法合成BGAFs人工抗原AFB_1-BSA,并通过UV和SDS-PAGE进行鉴定;采用AFB_1-BSA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AFB_1 pAb),间接ELISA检测AFB_1 pAb效价,间接竞争ELISA(icELISA)分析其敏感性,交叉反应试验(CR)分析其特异性和广谱性。结果表明,AFB_1-BSA合成成功,在BGAFs抗原合成的6种方法中OAE效果最好,AFB_1与BSA的分子结合比为8.46∶1;AFB_1 pAb的间接ELISA效价为1∶(1.28×10~4),IC_(50)为10.32μg·L~(-1),与AFB_2、AFG_1、AFG_2、AFM_1、AFM_2的CR分别为75.21%、44.13%、14.72%、16.36%、1.44%。本研究制备出了高效价、敏感、特异、广谱的AFB_1 pAb,为BGAFs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孔里程,王兆飞,孙建和[2](2019)在《猪链球菌保护性抗原表位串联亚单位疫苗设计及小鼠免疫保护效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和鉴定猪链球菌3个保护性抗原GAPDH、MRP、DLDH的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设计表位串联方案,研究重组串联表位蛋白(简称GMD蛋白)免疫小鼠后对猪链球菌攻击的免疫保护效力。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筛选,并将表位串联并构建重组质粒pET28a-GMD,诱导表达且纯化后将GMD蛋白配合弗氏佐剂免疫BALB/c小鼠,并评价该蛋白对2型猪链球菌的免疫保护效力。发现经SDS-PAGE鉴定该重组蛋白大小为43.3 kDa;小鼠免疫保护实验结果显示,免疫小鼠血清中针对猪链球菌HA9801菌株抗体效价最高可达1∶102 400,GMD蛋白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可达90%。上述结果表明面对猪链球菌HA9801菌株的攻击,GMD蛋白可以为机体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本研究结果为猪链球菌新型表位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李霞霞,崔南,曹立民,隋建新,林洪[3](2019)在《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半抗原的设计与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设计了一种针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半抗原的通用改造,制备了涕灭威和异丙威两种人工半抗原。通过分子模拟手段和制备鼠源多克隆抗体对半抗原改造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终涕灭威抗体效价为5.84×105,对涕灭威的IC50为0.225μg/m L,对涕灭威半抗原的交叉反应率为107.14%;异丙威抗体效价为4.1×105,对异丙威的IC50为0.4μg/m L,对异丙威半抗原的交叉反应率为105.26%。经该通用改造后的半抗原可以代替目标药物用于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18期)

徐冰[4](2019)在《基于前列腺膜抗原的肿瘤靶向喜树碱前药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其致病因素复杂、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化疗仍是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常规的化疗药大多存在靶向性差、毒副作用大、生物利用度低和耐药性的缺陷,从而导致临床疗效不佳且患者生存质量差。因此寻找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具有非常大的临床价值和意义。喜树碱是一种从中药喜树中分离得到的天然抗肿瘤生物碱,其在体内外对胃癌、结直肠癌和膀胱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效果,以喜树碱为母体开发了多种临床应用广泛的广谱抗癌药物,但该类药物靶向性差,在临床上常引起呕吐、腹泻、骨髓抑制以及出血性膀胱炎等一系列毒副反应,此外该类药物还存在水溶性差和稳定性差的缺陷。前列腺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是位于前列腺上皮细胞表面的Ⅱ型跨膜糖蛋白。研究表明其在前列腺组织和多种非前列腺实体瘤的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此外PSMA还具有叶酸水解酶(FOLH)、谷氨酸竣肽酶Ⅱ(GCPⅡ)及N-乙酰基化α-连接的酸性二肽酶(NAALA-Dase)等多种蛋白酶的活性,PSMA是目前肿瘤诊断和肿瘤抗血管治疗的良好靶点和研究热点。本研究在前药原理的指导下,首次以PSMA的特异性水解寡肽底物作为肿瘤靶向配体,设计并合成一系列肿瘤靶向喜树碱前药;利用体外肿瘤细胞模型、重组人PSMA和体内裸鼠移植瘤模型,系统地评价前药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靶向性和毒性,以期获得高效、低毒、靶向性强、作用机制明确且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喜树碱先导化合物,同时为其它细胞毒类药物的二次开发提供一个新的思路。研究内容:本研究在前药原理指导下,以PSMA的特异性水解底物Asp-Glua*Glu*Glu*Glu(WT-H)、Asp-Glu*Glu*Asp-Glu(HT-H)和Glu*Glu*Glu*Asp-Glu(HT-J)(“*”表示γ-谷酰基连接;“-”表示α-谷酰基连接)作为肿瘤靶向配体,将其与喜树碱20位羟基通过不同的连接片段连接,设计并合成12种全新的水溶性肿瘤靶向喜树碱前药CPT-X;同时为了更好地研究前药的PSMA靶向性,我们合成8种前药CPT-X的PSMA代谢产物CPT-MX;采用PSMA过表达的人前列腺癌LNCaP-FGC(PSMA+)细胞和多种PSMA阴性表达的肿瘤细胞(MCF-7、HepG2、Hela、PC-3和DU145)和人正常肝细胞(L02)评价CPT-X和CPT-MX的细胞毒活性和PSMA靶向性;采用流式细胞分析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一步验证前药CPT-W12的细胞毒选择性和PSMA靶向性;利用重组人PSMA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裸鼠移植瘤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评价前药CPT-W12的体外靶向释放和体内靶向分布特性;采用BALB/c小鼠评价前药CPT-W12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采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裸鼠移植瘤模型评价前药CPT-W12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采用免疫组化研究前药CPT-W12对肿瘤组织中Ki-67、Caspase-3、Bcl-2和MMP-2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成功设计并合成了 12种全新的水溶性肿瘤靶向喜树碱前药CPT-X和8种PSMA水解产物CPT-MX。(2)体外细胞毒活性和PSMA靶向性研究表明前药CPT-X对各种肿瘤细胞均表现出一定的增殖抑制活性,但活性显着低于原药CPT;大部分前药CPT-X对PSMA过表达的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FGC的增殖抑制活性显着强于PSMA阴性表达的肿瘤细胞MCF-7、PC-3、DU145、HepG2和Hela,同时对人正常肝细胞LO2毒性较低,表现出较好的细胞毒选择性和PSMA靶向性;流式细胞分析和激光共聚焦荧光观察进一步验证了前药CPT-W12良好的细胞毒选择性和PSMA靶向性,其能显着诱导LNCaP-FGC(PSMA+)细胞凋亡,而对HepG2(PSMA-)凋亡诱导活性较弱;同时CPT-W12能够有效地在LNCaP-FGC(PSMA+)细胞内聚集,而在HepG2(PSMA-)聚集较少。(3)体内外稳定性、靶向性和初步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前药CPT-W12具有较好的PSMA敏感性和缓冲盐稳定性,其能被rh PSMA特异性水解;CPT-W12还具有良好的体内靶向性,其能有效地在肿瘤部位聚集和滞留;与喜树碱相比,其体内半衰期显着延长。(4)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表明前药CPT-W12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裸鼠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剂量CPT-W12(110mg·kg-1)、中剂量CPT-W12(30mg·kg-1)和高剂量CPT-W12(60mg·kg-1)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51.67%、57.78%和65.00%,中剂量CPT-W12组抑瘤率和阳性药伊立替康组(10mg·kg-1)相当,高剂量CPT-W12组抑瘤率优于伊立替康组。血液生化和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前药CPT-W12能显着降低喜树碱的肾毒性,即使CPT-W12给药剂量达到伊立替康的6倍,仍未发现明显的系统毒性。(5)体内抗肿瘤机制研究表明前药CPT-W12可以有效降低Ki-67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此外CPT-W12还能通过降低MMP-2的表达,抑制肿瘤的转移和肿瘤血管的新生。研究结论:本论文以PSMA作为靶点,在前药原理的指导下,成功设计并合成了12种肿瘤靶向的水溶性喜树碱前药CPT-X;前药CPT-X在体外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选择性、PSMA靶向性和稳定性;同时CPT-X在体内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肿瘤靶向性和安全性,其能有效地在肿瘤部位聚集并发挥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活性与阳性药伊立替康相当,但是无明显的系统毒性;前药CPT-X成功克服喜树碱水溶性、稳定性及靶向性差的缺陷,同时显着延长了喜树碱的半衰期。本研究证明了基于PSMA的肿瘤靶向前药设计策略是有效、可行的,本研究有望为传统细胞毒药物的研发提供一个新思路,特别是中药中的一些难溶性的细胞毒药物;同时有望为临床乳腺癌等实体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分子靶向药物。(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左百乐,杨如,王向鹏,杨安钢[5](2019)在《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的分子设计及发展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疗法因其强大的治疗潜能及临床试验的确切疗效,已经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CAR-T疗法在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实体肿瘤中的治疗效果不太理想,同时伴随着细胞因子风暴、脱靶效应等风险。CAR-T疗法的改良策略有通过引入自杀基因系统、CAR-T激活信号控制系统、限制剂量等来提高安全性;增强CAR-T的归巢、增殖存活能力、突破免疫抑制微环境等来增强有效性。本文从CAR结构设计及CAR-T疗法的安全性、有效性改良策略方面展开综述。(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范双莉,任亚丽,赵志华[6](2018)在《肺癌抗原COX-2长肽疫苗的设计及免疫活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针对肺癌抗原环加氧酶2(COX-2)的长肽,并鉴定这些长肽的免疫活性。方法:通过Net CTL 1. 2、SYFPEITHI和IEDB软件预测打分来选取COX-2的HLA-A2限制性表位;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集中区域选取合适长度的长肽,通过体外活性实验验证长肽是否具有免疫活性。树突状细胞(DC)荷肽实验和ELISPOT检测荷长肽DC诱导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干扰素γ(IFN-γ)的释放;胞内因子染色检测表位肽诱导CTL的能力;乳酸脱氢酶(LDH)实验和CFSE法检测CTL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ELISPOT和胞内因子染色实验结果显示,长肽P315-338和P375-401诱导的CTL具有分泌IFN-γ的能力。CFSE和LDH细胞毒实验结果显示表位P315-338和P375-401对靶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结论:成功筛选并鉴定出针对肺癌抗原COX-2的2条长肽。这2条长肽具有用作免疫治疗疫苗的潜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李正军[7](2018)在《基于乙肝核心抗原病毒样颗粒及其衍生物颗粒性质的纯化和应用过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病毒样颗粒(Virus like particles,VLP)是多个蛋白质亚基组装而成的纳米颗粒,有望发展成为各种疫苗抗原、佐剂或药物载体,是近年来生物制药工程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以乙肝核心抗原病毒样颗粒(Hepatitis B core antigen virus-like particles,HBc-VLP)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的蛋白质研究方法之上,对其进行颗粒学研究,建立了适合其批量制备的纯化工艺,探索了其作为疫苗抗原和药物载体的应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了 HBc-VLP颗粒表面结构性质,利用其表面强疏水性的特点,建立了基于疏水层析的批量制备HBc-VLP的技术。以疏水层析纯化为核心,以60℃加热30min预处理为前级分离,以凝胶过滤层析为后级精制,从发酵培养后破菌上清液中分离纯化HBc-VLP,总收率41.92%,纯度大于99%,是迄今为止文献上报道的全套HBc-VLP分离纯化工艺。先后进行6批次发酵液的层析纯化,产品收率和纯度重现性良好。(2)根据结构同源性模拟计算了 HBc-VLP与叁种衍生物颗粒表面疏水值的差异,优化了疏水层析条件,采用(1)中建立的HBc-VLP纯化工艺,成功地从发酵后细胞破碎上清液中纯化出高纯度的M2e-HBc、NP-HBc和OVA-HBc。其中,叁种衍生物M2e-HBc、NP-HBc和OVA-HBc均以HBc-VLP为骨架,分别通过基因融合的方式插入了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2e、流感病毒核蛋白NP和模型抗原卵清蛋白OVA叁种抗原表位。(3)从颗粒变化的角度对纯化工艺中的前处理步骤进行了考察,发现当加热处理菌体破碎液沉淀宿主蛋白时,HBc-VLP在高于70℃处理后颗粒尺寸和分子量都有增加,而低于70℃处理就没有这种现象发生。仔细分析发现,HBc-VLP具有热敏可逆膨胀性,温度升高,亚基与亚基间孔道扩张,颗粒尺寸增大;但温度恢复常温后,尺寸也能复原。但是当温度大于70℃后,孔道扩张足够大,使得细胞破碎上清液中大量杂质蛋白能够通过孔道,而VLP是中空的颗粒,进入颗粒内部的杂质蛋白在颗粒内部积累,并在热处理后仍然驻留在颗粒内部,导致VLP尺寸增加和分子量增大。(4)建立了两步加热预处理的策略。第一步在60℃加热30min以沉淀去除菌体破碎上中大部分杂质蛋白,第二步升高到70℃加热30 min进一步沉淀残留的杂蛋白。两步加热的策略有效避免了一次升高到70℃出现的大量杂质进入颗粒的问题,HBc-VLP收率达到85.8%,纯度74.7%。耦合一步疏水层析精制使纯度达到99.0%,整个工艺收率77.7%。新工艺用于HBc-VLP的衍生物的纯化亦获得成功,M2e-HBc、NP-HBc和OVA-HBc的纯度都达到97%以上,收率均在50%以上。(5)根据上面HBc-VLP在高温下颗粒尺寸膨胀、亚基之间孔道加大的发现,设计了高温装载抗原的应用过程。将纯化后的M2e-HBc(表面融合流感基质蛋白M2e)作为流感疫苗的候选,通过加热法使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表位多肽(NP)进入到M2e-HBc颗粒中,构建了一种表面、内部都具有抗原的流感疫苗。免疫小鼠后,ELISA法检测针对M2e/NP的抗体,抗体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提升;A/FM/1/47(H1N1)流感病毒进行攻毒实验,内外双抗原流感疫苗保护率能够达到100%。(6)将加热装载法拓展到装载抗癌药物的应用上,以纯化的HBc-VLP为抗癌药物阿霉素(DOX)的载体,通过70℃加热90 min实现每个HBc-VLP分子装载4248个DOX,优于传统方法的装载效率。利用HBc-VLP多对二硫键对谷胱甘肽敏感的特性,实现阿霉素在肿瘤细胞内的控释。HBc-VLP表面化学修饰RGD靶向肽,达到特异性靶向的目的,取得了比传统给药更好的抑瘤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期刊2018-12-01)

夏菲,李梦思,刘红,曹敏杰,刘光明[8](2018)在《拟穴青蟹磷酸丙糖异构酶构象抗原表位定位及突变体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课题组前期成功构建的重组蛋白,即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为研究对象,对TIM抗原表位进行定位并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对其过敏原性进行改造。方法:通过噬菌体随机肽库展示技术结合蟹类过敏患者血清,淘选出TIM构象抗原表位并确定关键氨基酸为W_(168)、K_(237);通过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将TIM氨基酸序列中168位的Trp、237位的Lys均突变为Al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两个TIM突变体W168A和K237A;通过体外基因重组技术,借助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将以上两个突变基因分别转入大肠杆菌表达宿主BL21(DE3)中,获得突变体表达菌株;对预期序列结果一致的菌株进行诱导表达,利用IPTG对重组菌株进行诱导,采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对表达蛋白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通过镍柱纯化得到分子量约为28 ku的重组蛋白,该蛋白能够与兔抗拟穴青蟹TIM多克隆抗体、蟹类过敏患者血清产生阳性反应,后期会进一步探究比较TIM与其突变体的竞争关系、对效应细胞的激活能力及与蛋白构象变化分析。结论:通过对TIM的构象抗原表位进行定位,结合其关键氨基酸进行突变体设计与重组表达,为探究过敏原构象表位对影响其致敏性的重要作用及消减甲壳类水产过敏原致敏性研究鉴定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07)

刘亚茹,孙钰文,孙毓徽,陈萍,姚伟[9](2018)在《黑胸胡蜂毒素基因VT-1的克隆和减毒抗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黑胸胡蜂是秦巴山区胡蜂蜇伤的主要蜂种之一,严重危害该地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是目前缺乏对其毒素成分的认识,制约了胡蜂毒素抗毒血清的研发。方法:我们通过胡蜂毒腺组织的全转录组测序技术,构建了黑胸胡蜂毒腺组织cDNA的序列信息库;根据毒素蛋白质研究提供的一小段蛋白质序列,将本地Blast技术和分子克隆技术结合在一起,克隆得到一个黑胸胡蜂毒液蛋白磷脂酶A1的基因序列,命名为VT-1;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VT-1的蛋白质序列和叁级结构。结果:序列分析显示,VT-1蛋白质与己发现的磷脂酶A1蛋白同源,属于磷脂酶A1家族成员;结合VT-1和其它已经报道的磷脂酶A1序列,采用空间结构预测和序列比对方法发现:磷脂酶VT-1盖结构域中含有保守谷氨酸(E),在Ca2+存在下,可能增强VT-1的磷脂酶活性,提高毒性;根据磷脂酶VT-1盖结构域中谷氨酸(E)保守性,设计了两个VT-1的减毒抗原。结论:我们的工作为深入阐明黑胸胡蜂毒素磷脂酶A1的毒理机制提供依据,为靶向黑胸胡蜂磷脂酶A1的抗毒血清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2018全国中毒救治首都论坛-暨第十届全国中毒及危重症救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11-02)

张玲,司晋鸿,李金峰,黎诚耀[10](2018)在《一种高灵敏高特异性的用于抗原靶分子检测的新型侧流免疫分析信号放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信号放大系统(SAS)决定了免疫测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别是对快速检测,如侧流免疫测定(LFIA)。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SAS(nSAS),并将其应用于LFIA中,以快速检测血液中的抗原靶分子。方法在nSAS中,检测抗体与金纳米粒子结合,用生物素标记捕获抗体,靶向抗原是在样品溶液中形成树突状纳米粒子复合物的桥梁。在nSASLFIA中,nSAS复合物迁移并在试纸条上针对生物素的特异性mAbs的作用下固定在硝化纤维素(NC)膜的检测线上。这种nSAS极大地放大了信号强度,其信号强度与血液标本中的靶向抗原浓度呈正相关,用眼睛或条形扫描仪对信号强(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期刊2018-11-01)

抗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筛选和鉴定猪链球菌3个保护性抗原GAPDH、MRP、DLDH的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设计表位串联方案,研究重组串联表位蛋白(简称GMD蛋白)免疫小鼠后对猪链球菌攻击的免疫保护效力。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筛选,并将表位串联并构建重组质粒pET28a-GMD,诱导表达且纯化后将GMD蛋白配合弗氏佐剂免疫BALB/c小鼠,并评价该蛋白对2型猪链球菌的免疫保护效力。发现经SDS-PAGE鉴定该重组蛋白大小为43.3 kDa;小鼠免疫保护实验结果显示,免疫小鼠血清中针对猪链球菌HA9801菌株抗体效价最高可达1∶102 400,GMD蛋白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可达90%。上述结果表明面对猪链球菌HA9801菌株的攻击,GMD蛋白可以为机体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本研究结果为猪链球菌新型表位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原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张海棠,王晓斐,职爱民,王亚楠,王自良.B族黄曲霉毒素抗原合成设计及特异性、广谱性抗体制备与特性分析[J].核农学报.2019

[2].孔里程,王兆飞,孙建和.猪链球菌保护性抗原表位串联亚单位疫苗设计及小鼠免疫保护效力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9

[3].李霞霞,崔南,曹立民,隋建新,林洪.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半抗原的设计与改造[J].食品工业科技.2019

[4].徐冰.基于前列腺膜抗原的肿瘤靶向喜树碱前药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5].左百乐,杨如,王向鹏,杨安钢.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的分子设计及发展策略[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

[6].范双莉,任亚丽,赵志华.肺癌抗原COX-2长肽疫苗的设计及免疫活性检测[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8

[7].李正军.基于乙肝核心抗原病毒样颗粒及其衍生物颗粒性质的纯化和应用过程设计[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8

[8].夏菲,李梦思,刘红,曹敏杰,刘光明.拟穴青蟹磷酸丙糖异构酶构象抗原表位定位及突变体设计[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9].刘亚茹,孙钰文,孙毓徽,陈萍,姚伟.黑胸胡蜂毒素基因VT-1的克隆和减毒抗原设计[C].2018全国中毒救治首都论坛-暨第十届全国中毒及危重症救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10].张玲,司晋鸿,李金峰,黎诚耀.一种高灵敏高特异性的用于抗原靶分子检测的新型侧流免疫分析信号放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C].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2018

论文知识图

的胞膜蛋白Figure2-4TheEnvelopeP...抗原设计结果基于Eppin优势抗原表位的自组装纳米多...在HepG2.2.15细胞株上使用对HBsAg专一...与其他昆虫Orco蛋白质氨基酸序...1抗原设计及重组表达质粒pMT-...

标签:;  ;  ;  ;  ;  ;  ;  

抗原设计论文_张海棠,王晓斐,职爱民,王亚楠,王自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