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课程定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课程,政治理论,物理化学,教学改革,本科,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课程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束仁龙[1](2019)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定位与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存在目标模糊不清、内容涵盖不够、方法陈旧不新、考核传统不变和师资质量不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课程教学质量。重新定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公共教育学课程,要考虑教师教育专业的双专业性、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办学定位和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为此,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必须进行教学改革:重构课程目标,调整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考核制度与提升教师水平。(本文来源于《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戴国梁,刘家辉,钱蕙[2](2019)在《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物理化学课程定位与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地方性本科高校仍处于向应用型大学发展的转型期,该类学校办学定位调整为"地方性、应用型"。学校办学定位的变化要求学校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做相应的调整。其中,课程体系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效果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保证。课程体系是有若干课程构成,一般包括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36期)
商希雪[3](2019)在《《网络法学》课程定位与教学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快速推进,开设《网络法学》课程已成为全国越来越多法学院校的共识,网络法学作为学界近几年一直以来的科研热点,也逐渐在对学生的教学安排中推广与普及。《网络法学》的教学思路及其课程安排,需要从网络法学的学科定位、研究范围、实务需求叁个角度进行解析。《网络法学》,作为一门法学学科与法学专业课程,与传统部门法相比较,在内容与结构上存在显着差异。《网络法学》课程对法学人才培养的时代意义为《网络法学》课程的开创及系统化安排提供了现实依据:一方面,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将《网络法学》课程设置为法学专业课尤为必要;另一方面,从部门法学与领域法学的分类对比角度来看,《网络法学》作为法学教育必备培养方案至关重要。在《网络法学》的教学设置中,尽管目前已经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厘清,例如《网络法学》的独立学科地位、《网络法学》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网络法学》的授课内容、《网络法学》的实践教学等。本文结合中国政法大学的通识选修课程《网络空间治理》的开设现状,并基于笔者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对《网络法学》课程设置中的一些问题展开详细探讨,进而为全国各法学院校的《网络法学》课程的设计思路提供可能的借鉴和参考,以此推动与完善我国网络法学人才的专业培养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陈昉健,王晨飞[4](2019)在《浅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课程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顺应工程教育认证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提高《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深入分析了目前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了解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真实态度和个人诉求,收集就业信息和考研深造数据了解行业、社会、个人发展对专业英语技能的需求。根据调研数据,分析讨论了学生意愿与社会需求对课程定位的影响,对课程的定位和调整提出了具体建议。(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23期)
刘悦珍[5](2019)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定位与教材体系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面临增长动能,全球发展模式,经济全球化,经济治理体系四方面的深刻转变[1]。这就要求我国要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增强和培养人适应创新及变革的能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发挥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丰富、国内市场巨大等综合优势,改革创新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大力培育专业精神,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由此,在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刻不容缓。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培养未来职(本文来源于《中国培训》期刊2019年08期)
陈秉公[6](2019)在《认准课程定位,掌握思政课教学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并指出,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学生,铸魂育人。(2)学习习近平讲话,最重要的是认准思政课的课程定位,掌握教学规律,提升教学质量。(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陈晶晶[7](2019)在《基于数字化条件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发展,数字化社会也在逐步进步,所以普通高中教育必须加强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发展。本文基于数字化条件下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定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希冀有效促进普通高中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与综合能力。(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55期)
阎萍[8](2019)在《日本文化概论的课程定位与教学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文化概论课是对日语专业学生进行异国文化教育的主要课程,要充分发挥文化概论课的作用,首先要明确为其课程定位、确定教学视角,施之以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基础文化的构建,文化价值的判断及多国文化的比较。同时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程自身的人文内涵。以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比较文化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17期)
陆忠婷[9](2019)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的高校建筑法规课程定位及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的建筑法规教学都存在诸多问题。在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建筑法规课程应定位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胜任该门课程的教师应该是同时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教学应结合学科特点实行学历教育与执业资格考试的双联动,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段世红,姚琳,何杰,万亚东,齐悦[10](2019)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定位的探索和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目前存在学不致用的问题,文章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定位,以一个真正有用的程序为主要课程目标,并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和重组,围绕目标选择合适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学习软件开发过程中"真正"使用的开发技术和开发流程,最终对面向对象的各种技术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教育》期刊2019年05期)
课程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地方性本科高校仍处于向应用型大学发展的转型期,该类学校办学定位调整为"地方性、应用型"。学校办学定位的变化要求学校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做相应的调整。其中,课程体系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效果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保证。课程体系是有若干课程构成,一般包括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课程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1].束仁龙.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定位与教学改革[J].池州学院学报.2019
[2].戴国梁,刘家辉,钱蕙.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物理化学课程定位与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9
[3].商希雪.《网络法学》课程定位与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9
[4].陈昉健,王晨飞.浅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课程定位[J].才智.2019
[5].刘悦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定位与教材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培训.2019
[6].陈秉公.认准课程定位,掌握思政课教学规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7].陈晶晶.基于数字化条件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考试周刊.2019
[8].阎萍.日本文化概论的课程定位与教学创新[J].长江丛刊.2019
[9].陆忠婷.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的高校建筑法规课程定位及教学改革[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10].段世红,姚琳,何杰,万亚东,齐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定位的探索和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