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筋膜论文_方桂婷,陈伟健,袁安娜,钟兴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腿筋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筋膜,综合征,小腿,软组织,声区,腓骨,硬化剂。

小腿筋膜论文文献综述

方桂婷,陈伟健,袁安娜,钟兴[1](2019)在《超声诊断小腿坏死性筋膜炎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57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3年,加重10 d入院。既往有糖尿病、慢性肾衰竭、肝硬化、高血压病、痛风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7.2℃,心率82次/min,呼吸频率14次/min,收缩压134 mm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83 mm Hg,意识清楚,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左侧较右侧明显,左侧膝关节红肿,伴皮温升高,有轻微压痛,无波动感。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29×10-9/L,肌酐228μmol/L,葡萄糖16.1 mmol/L,C反应蛋白68.73 mg/L。患者入院后行血液透析治疗5 d后双下肢水肿减轻,但左侧膝关节及小腿持续肿痛,行左侧膝关节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左侧小腿后外侧皮下脂肪层增厚肿胀,内见条状无回声,皮下脂肪层与肌层间见片状低回声区,部分低回声区内探(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丛美玲[2](2019)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小腿筋膜室综合征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小腿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8例小腿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用切开减压并行VSD治疗,总结有效护理经验。结果:本组28例患者经过5~10 d VSD治疗,残余创面无明显水肿,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给予取同侧股部皮肤游离植皮,皮肤成活良好。随访6~18个月,2例患者因胫神经功能恢复不全,造成患肢功能欠佳,其余26例患者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VSD治疗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可促进患者恢复,配合有效护理能够保证疗效,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齐鲁护理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穆世民,苏攀,赵鹏,娄磊,王志远[3](2019)在《改良单切口筋膜切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的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改良单切口筋膜切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的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采用改良单切口筋膜切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的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8~60岁,中位数45岁。胫腓骨骨折均为闭合性,其中左侧7例、右侧9例。骨折AO分型,41-A2型2例、41-B3型4例、42-A2型2例、42-B2型2例、42-C1型4例、43-B2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18 h,中位数11 h。记录筋膜切开时间及切口长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患肢疼痛程度,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筋膜切开时间40~60 min,中位数55 min。切口长度18~25 cm,中位数21. 5 cm。患肢疼痛VAS评分,术前9分3例、8分9例、7分4例;术后2 d,4分2例、3分12例、2分2例。术后7 d,4例肢体肿胀减轻,切口直接缝合; 12例肢体肿胀,切口无法直接缝合,继续用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7 d后10例切口直接缝合、2例切口无法直接缝合而行植皮术。切口均愈合,愈合时间2~4周,中位数3周。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中位数11个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马蹄足畸形或足趾畸形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单切口筋膜切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的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创伤相对小、手术时间相对短,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医正骨》期刊2019年03期)

唐建洪[4](2019)在《筋膜下穿通静脉断离术与泡沫硬化剂联合治疗小腿溃疡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腿溃疡主要是由下肢静脉曲张、回流障碍引起的一种溃疡性皮肤病,具有反复发作、不易痊愈等特点,常见于中老年人和久立的劳作者[1-2]。以往,临床上采用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小腿溃疡,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3]。而随着近年来的不断深入研究,作为有效、微创的新治疗理念,筋膜下穿通静脉断离(本文来源于《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丁春雷,邓建龙[5](2019)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05—2016-12应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小腿足踝软组织缺损42例,评价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5(6~24)个月。40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质地优良耐用、外观满意,无慢性溃疡;1例因足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远距离转移发生静脉回流障碍致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植皮均愈合,1例术后3 d浅层血管栓塞浅层部分坏死,游离植皮愈合。结论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其皮瓣具有质地良好、厚薄适中、耐用、切取简单、血运良好、成活率高的优点。(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马坪楠,邓永上,温文星,熊胜文,周卓[6](2018)在《不同年龄段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年龄段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的临床资料。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46例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研究,均采用远端蒂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进行修复,根据患者年龄段将其分为儿童组(小于15岁)18例和成人组(大于15岁)28例。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比较2组皮瓣修复效果、皮瓣存活情况、并发症影响因素以及供区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修复效果、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与成人组皮瓣完全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部分坏死和边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比例、旋转点位置和近端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创面部位位于小腿下段前方的比例低于成人组,位于跟腱及踝区的比例高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轮辐伤的构成比高于成人组,而砸压伤、运动伤的比例低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受伤至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色素沉着和感觉麻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皮肤瘙痒和瘢痕的发生率高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均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和存活情况,但儿童皮瓣供区发生皮肤瘙痒和瘢痕的概率更高。(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程超,李梓瑞,刘海波,刘攀[7](2018)在《小腿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腿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5月-2015年1月,采用小腿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2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面积3.5 cm×5.0 cm~7.0 cm×15.0 cm,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腱或骨骼外露。带胫后动脉穿支的小腿内侧筋膜蒂皮瓣7例,带腓动脉外踝后上穿支的筋膜蒂皮瓣4例,带胫后动脉穿支的小腿内侧筋膜蒂皮瓣及带腓动脉外踝后上穿支的筋膜蒂皮瓣1例。结果术后12例皮瓣均成活,其中2例皮瓣皮缘远端少许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8.9个月;皮瓣血运良好,无臃肿,外形满意,供区愈合良好;患肢功能良好。结论小腿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是修复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实用手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王文兰[8](2018)在《早期护理干预用于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用于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对200例于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各100例,试验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早期护理干预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治愈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42期)

安敏[9](2018)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创面及后遗症的序贯治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创面及后遗症的序贯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年内收治的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筋膜切开减压术及常规药物治疗,其中10例患者接受创面清理,并且创面愈合后存在严重后遗症的患者作为此次序贯治疗的对象,展开此次研究。结果 10例患者经过序贯治疗,经过多次清创处理,10例患者创面均有效恢复,且创面愈合状况良好。经过PIP关节切除、矫形支具佩戴、Ilizarov外架以及防溃疡鞋垫等畸形矫正技术的应用和治疗,后期配以合理常规的药物治疗,10例患者出院之后,2~5年随访记录中,10例患者均能够完全负重行走。结论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创面处理及后遗症的预防治疗尤为重要,本次序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创面愈合良好,畸形得以有效矫正,最终患者均可完全负重行走。(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13期)

隋杰,刘针[10](2018)在《单切口与双切口减压联合负压吸引治疗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单切口和双切口切开减压联合负压吸引治疗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9—2016-08间在长葛市人民医院接受切开减压联合负压吸引治疗的31例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将采取单切口的16例患者作为单切口组,将采取双切口的15例患者作为双切口组。比较2组皮肤粘连、跟腱粘连、植皮情况、感染情况、切口愈合时间及肿胀消退时间。结果本组患者症状均显着改善,均未发生皮肤溃疡、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及复发。双切口组患者的肿胀消退时间虽然短于单切口组,但皮肤粘连例数多于单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切口愈合时间、植皮例数及跟腱粘连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切口减压治疗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虽然患者的肿胀消退时间长于双切口减压,但其创伤小,且未显着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河南外科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小腿筋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小腿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8例小腿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用切开减压并行VSD治疗,总结有效护理经验。结果:本组28例患者经过5~10 d VSD治疗,残余创面无明显水肿,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给予取同侧股部皮肤游离植皮,皮肤成活良好。随访6~18个月,2例患者因胫神经功能恢复不全,造成患肢功能欠佳,其余26例患者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VSD治疗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可促进患者恢复,配合有效护理能够保证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腿筋膜论文参考文献

[1].方桂婷,陈伟健,袁安娜,钟兴.超声诊断小腿坏死性筋膜炎1例[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9

[2].丛美玲.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小腿筋膜室综合征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19

[3].穆世民,苏攀,赵鹏,娄磊,王志远.改良单切口筋膜切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的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J].中医正骨.2019

[4].唐建洪.筋膜下穿通静脉断离术与泡沫硬化剂联合治疗小腿溃疡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5].丁春雷,邓建龙.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6].马坪楠,邓永上,温文星,熊胜文,周卓.不同年龄段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

[7].程超,李梓瑞,刘海波,刘攀.小腿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8

[8].王文兰.早期护理干预用于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9].安敏.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创面及后遗症的序贯治疗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10].隋杰,刘针.单切口与双切口减压联合负压吸引治疗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效果比较[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对侧小腿筋膜皮瓣桥式转移:A,术前...正常成人小腿筋膜室压力折线图同侧小腿局部随意筋膜皮瓣:A、术前:B、...解压不完全MRI图像对侧小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桥式转移:八、...术后X线片

标签:;  ;  ;  ;  ;  ;  ;  

小腿筋膜论文_方桂婷,陈伟健,袁安娜,钟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