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直隶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直隶,东正教,天津,永平,火神,财礼,俄国。
直隶省论文文献综述
杜凯月[1](2019)在《清直隶省城市火神庙空间分布探析——基于明清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神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一个重要神灵,火神庙遍布全国各地,但其分布却并非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循。城市火神庙广泛存于明清笔记文集和方志。以清代直隶省为例,我们发现在大的空间布局上,火神庙多沿河流道路分布;在具体的方位选址上,则多呈现出偏东偏西而建的规律。之所以如此,与传统民间信仰的功利性直接相关,是传统中国的阴阳五行与风水观念及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分析火神庙的空间分布和方位选址,可以对其背后丰富的文化信息有一清晰了解与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国地方志》期刊2019年01期)
[2](2018)在《加盖天津直隶省银行银元券伍拾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中国钱币》期刊2018年03期)
张欣[3](2017)在《北京政府时期的直隶省公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债,又称公共债务,是政府及政府所属机构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信用的方式向国内外筹集资金、取得收入的一种有偿形式。按债权人分,可分为外债(国外公债)和内债。按发行债券的政府不同级别划分,可分为中央公债和地方公债。公债作为政府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筹集资金、调节社会资源的作用。我国的公债发行始于晚清。近代以来,政府因为战争赔款、举办新政,需款甚多甚急,于是模仿西方发行公债。我国最早的公债是1894年的息借商款。直隶公债是我国最早的地方公债,1905年,直隶省因训练新军经费不足,在直隶总督袁世凯的主持下,发行了直隶公债。该公债章程条例详备,开历史之先河,对晚清、民国时期的公债有着重要的影响。之后的湖北公债、安徽公债以及直隶省此后发行的公债无不受其影响。民国初期,袁世凯控制着北京政府,直隶省也受其牢牢控制,供给中央,在袁世凯去世之前,直隶省未发行过地方公债。1916年,袁氏凯去世以后,军阀混战,政权更迭频繁。在此期间,地方政府权力上升,滥发公债。直隶省也于此时期发行了大量公债,然而因为信用不佳等原因,基本都没有取得应有的作用。直隶二次兴利公债,就是其中的典型范例,该公债原名直隶整理公债,计划对之前发行直隶五次公债等公债进行整理,最终却因为各方势力的角力被修改为直隶二次兴利公债。1926年,褚玉璞就任直隶省长,在其任上发行了直隶善后长、短公债以及直隶六次公债,发行数额大,发行间隔短。可以说,在此时期,直隶公债完全沦为褚玉璞聚敛军费的手段。(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20)
刘庆礼[4](2017)在《直隶省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一文中研究指出直隶省银行亦称直隶银行、直隶省总银行,清宣统二年(1910年)九月一日由北洋天津银号改组成立,创中国近代省地方银行之先河。该行开业之初资本总额为190万元,总行设在天津,在北京、保定、张家口、上海、汉口等地设有分行。主要业务为代理省库、发行纸币、应付政治经费支出等。民国二年(1913)3月,北洋政府为整理全国币制,成立督办全国各省银行办事处,简称督办处,派高凌霨、高松如为该行督会办,同年6月30(本文来源于《东方收藏》期刊2017年04期)
肖玉秋[5](2016)在《东正教在直隶省永平府地区的传播(1898~1917)》一文中研究指出1898年,第十八届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领班英诺肯提乙在北戴河金山嘴建立了东正教教堂。在遭受义和团运动的打击之后,1902年英诺肯提乙主教决定重振中国教务,并将永平府作为重点传教地区。中国籍神父米哈伊尔·唐等人奉命以永平府城为中心,在周边县城和乡村布道并培养骨干,并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办东正教学校,建造教堂。然而,由于传教士不足和经费短缺,加之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东正教在永平府地区的影响非常有限,教众规模较小,教务活动举步维艰。(本文来源于《世界近现代史研究》期刊2016年00期)
朱建路[6](2016)在《元代直隶省部地区铁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直隶省部地区冶铁机构可分为燕南的顺德等处和燕北的檀景等处,其机构设置有一个合并变化的过程。临水、沙窝、固镇3处冶场位于广平路。丰阳可能为綦阳之误,位于顺德路。左村可能为石村之误,位于彰德路林县。《元史·食货志》可能漏掉了景州叁冶,所列檀景等处采金铁冶都提举司七冶应该都位于檀州境内。新发现的武安县阳邑镇《重修寿圣寺碑》碑阴铁冶官题名,是研究元代基层冶场的珍贵资料。(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史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任吉东[7](2015)在《近代华北乡村市场中的包税制——以直隶省获鹿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买卖双方的中介机构,牙行在乡村市场自古有之,而到了近代,政府为满足自身攫取资源的需要,采用了包税制度,这种制度与乡村市场传统的抽用体系产生矛盾,使得维持村庄组织运行与乡地制度的基本保障与必要成本从根基上造成破坏,引发了乡村社会的多重危机。(本文来源于《安徽史学》期刊2015年03期)
祖伟,高丙雪[8](2014)在《清末民初民间订婚婚书习惯研究——基于东北地区与直隶省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订婚婚书不同于官方婚书,在清代被称为"私约"。清末民初,民间往往不遵循官婚书,甚至将官婚书与私约相混淆,将清代律例规定的"务要两家明白通知"的关于身体、身份内容的官婚书,逐渐演变成不同地区、不同形式、内容各异的订婚婚书。这种以凭媒妁、交割财礼为主要内容的订婚婚书,在民间百姓眼中被视为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媒证与婚书是双方发生纠纷,裁断财礼的退与还的主要证据。司法机关认定订婚婚书具有法律效力。对这一时期的订婚婚书深入研究,对当今订婚财礼纠纷返还机制的建立有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津法学》期刊2014年04期)
赵铁铸,谢明刚,张彤[9](2014)在《晚清直隶省两大城市保定与天津警政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直隶警政最先于省城保定试办警政,随后又在商埠天津办理。与保定警政相比,天津警政具有以下特点:在警察宗旨理解方面,天津南段巡警总局更为深刻;机构设置健全,分工进一步细化;警务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警察法规建设备受重视。(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4年32期)
刘宏[10](2014)在《“瀛山采药”:清末直隶省留日运动钩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午战后,中国开始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形成历史上罕见的留日运动。直隶省是清末向日本派遣留学生、游历官绅较多的省份,在北方各省中更是遥遥领先。这既得益于清政府的政策支持,直隶地方官员的积极响应,也是适应了直隶新政对人才的需求。留日人员归国后,为清末民初直隶新式教育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直隶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隶省论文参考文献
[1].杜凯月.清直隶省城市火神庙空间分布探析——基于明清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地方志.2019
[2]..加盖天津直隶省银行银元券伍拾圆[J].中国钱币.2018
[3].张欣.北京政府时期的直隶省公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4].刘庆礼.直隶省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J].东方收藏.2017
[5].肖玉秋.东正教在直隶省永平府地区的传播(1898~1917)[J].世界近现代史研究.2016
[6].朱建路.元代直隶省部地区铁冶研究[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6
[7].任吉东.近代华北乡村市场中的包税制——以直隶省获鹿县为例[J].安徽史学.2015
[8].祖伟,高丙雪.清末民初民间订婚婚书习惯研究——基于东北地区与直隶省的比较[J].天津法学.2014
[9].赵铁铸,谢明刚,张彤.晚清直隶省两大城市保定与天津警政比较[J].学理论.2014
[10].刘宏.“瀛山采药”:清末直隶省留日运动钩探[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