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西地区论文_张永庶,周飞,王波,曾旭,张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柴西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干柴,碳酸盐,地区,同位素,天然气,湖盆。

柴西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张永庶,周飞,王波,曾旭,张静[1](2019)在《柴西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成藏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柴达木盆地西部凹陷区是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发育独特的古近系—新近系高原咸化湖相烃源岩。近年来,天然气勘探在南翼山、黄瓜峁、开特米里克、英中和扎哈泉等中深层获得了重要发现,发现多个天然气藏。但是该区的天然气来源存在较大争议,是否存在深层侏罗系煤型气的混入影响着对该地区天然气、成藏模式的认识以及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在综合分析大量天然气样品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研究柴西地区古近系—新近系与柴北缘侏罗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性,以及伴生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地质条件,取得以下3点认识:(1)与其他地区不同,乙烷碳同位素不能作为鉴别柴西地区高成熟咸化湖相天然气类型的主要指标;(2)柴西地区天然气主要来源于自身发育的下干柴沟组上段(E_3~2)和上干柴沟组(N_1)咸化湖相烃源岩,主要为油型气,几乎不存在侏罗系煤型气的混入;(3)柴西地区天然气成藏具有就近成藏的特点,横向短距离运移,垂向晚期调整。并指出烃源岩埋深大、成熟度高的区域,如英东、黄瓜峁—开特米里克和南翼山—油墩子地区,是今后重要的勘探领域。(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勘探》期刊2019年04期)

王会芳[2](2019)在《柴西地区昆北断阶带东段沉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昆北断阶带东段即东2井-芒崖-甘森地区勘探程度较低,钻井资料少,沉积研究的程度也比较低。本次研究主要根据构造地质背景及东2井、坪1井、黄2井、弯参1井等为数不多的井对该区第叁系作了框架性的、宏观的沉积特征研究。(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陈哲,张春生,王中鹏[3](2019)在《柴西地区古近系—新近系盐湖相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了解柴西地区古近系—新近系盐湖相烃源岩特征及其生烃模式,选取柴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干柴沟组以及上油砂山组泥质烃源岩样品进行了岩石热解、可溶组分分析以及生排烃模拟等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认为,所选样品有机质属于低熟—未成熟阶段,均显示出较好的生烃能力;氯仿沥青"A"、适度的含盐量和碳酸盐含量与累积液态烃产量之间均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柴西地区古近系—新近系盐湖相烃源岩的成烃高峰与传统模式相比明显提前,该结果明确了柴西地区古近系—新近系盐湖相烃源岩的生烃模式,对于指导柴西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矿产勘查》期刊2019年01期)

吴颜雄,薛建勤,杨智,施奇,李海鹏[4](2018)在《柴西地区扎哈泉致密油储层特征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柴西地区致密油储层内部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为了更高效地进行致密油勘探开发,利用岩芯薄片、X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CT扫描和物性分析等方法,对扎哈泉地区上干柴沟组开展致密储层特征及储层物性控制因素研究。研究表明,上干柴沟组为典型的致密储层,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填隙物含量较高,以原生孔隙为主,微米级孔隙是主要的储集空间,有效储层平均孔隙度为5. 9%,平均渗透率为0. 43 m D。储层内部孔隙分布较均匀,总体呈现微米级孔隙加纳米级喉道的特征,其中微米级孔隙基本呈片状分布,连通性好,纳米级孔隙则呈点孤立状分布。储层物性受原始沉积条件和后期成岩作用控制,坝砂泥质含量低,纯度高,物性较好。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使储层变差,硬石膏胶结对孔隙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晚成岩期的溶蚀作用对储层改善作用明显。研究区致密油有效储层可分为叁类,其中Ⅰ类有效储层为本区的"甜点"区,是下一步优先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块,Ⅱ-Ⅲ类有效储层则是重要的挖潜区,通过工程技术攻关可切实实现柴西地区的增产扩能。(本文来源于《世界地质》期刊2018年04期)

周飞,张永庶,王波,张小波,张静[5](2018)在《柴西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勘探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柴达木盆地西部凹陷区是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发育古-新近系咸化湖相烃源岩,在浅层新近系和深层古近系已发现多个油气藏。同时在南翼山、黄瓜峁、开特米里克、英中和扎哈泉中深层发现了气藏。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显示,δ~(13)C_1介于-28.1‰~-38.9‰,δ~(13)C_2介于-20‰~-28‰之间,导致在天然气来源和类型方面存在较大争议,一个观点认为是来源于古近系咸化烃源岩的煤型气,另一个观点认为柴西北区存在侏罗系煤型气的混入。为此,通过对新采样品开展同位素测试,并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和伴生原油地化特征,开展了于侏罗系天然气地化特征的对比研究。并认为,柴西北天然气主要来源于自身发育的E_3~2咸化湖相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属油型气,形成途径主要为干酪根裂解,局部存在原油二次裂解。最后根据天然气成藏具有横向短距离运移,垂向晚期调整的特征,指出源岩埋深大、成熟度较高的区域是今后重要勘探领域,比如扎哈泉凹陷,英中-英东,油泉子-开特米里克和南翼山-黄瓜梁一带。(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01地质勘探)》期刊2018-11-14)

王建功,张道伟,袁剑英,石亚军,徐丽[6](2018)在《柴西地区湖湘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特征与油气成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典型湖相碳酸盐岩的储集特征,本文采用大量岩心、岩石薄片、成像测井和地球化学等资料,系统对研究区干柴沟组(E32)的储集空间类型、成因机理及其含油气性进行分析。认为英西湖相碳酸盐岩形成盐间与盐下两套含油气组合,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晶间孔,另外还发育溶蚀孔洞、构造角砾孔洞以及裂缝;构造缝的发育对应于喜山期叁次幕式构造运动,多类型成岩缝由纹层状岩性差异成岩所形成,裂缝既是储层改造和油气运移的通道,同时与晶间孔和溶蚀孔洞又保证了油气藏的高产富集。研究结果表明:1)英西湖相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体类型是准同生成因的白云石晶间孔,晶体大小为1~2μm,孔径多分布在424~750nm,面孔率为5~8%。湖相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较弱,仅在白云石晶间孔基础上因有机酸微弱溶蚀形成扩溶孔,扩溶孔孔径一般小于1μm,大小多分布在540~990nm;2)研究区同时也发育一定规模的盐溶孔洞、构造角砾孔洞和裂缝。盐溶孔洞由大气淡水的淋滤作用形成,表现为盐层溶蚀和分散状石盐(石膏)颗粒溶蚀两种,主要分布在盐间含油组合。构造角砾孔主要分布于盐间滑脱断层带,由断层活动作用控制形成。裂缝非常发育;3)构造缝与成岩缝均大量发育,构造缝以小缝和中缝为主,宽度大多分布在2~3mm以内,成岩缝包括层间缝、收缩缝和缝合线等3种类型,缝宽大多为微米级,其中层间缝是湖湘碳酸盐岩源内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4)晶间孔普遍含油,是油气成藏的基础。扩溶孔、构造角砾孔和盐溶孔洞增加了储集空间类型,增强了储集性能。(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万传治,王鹏,薛建勤[7](2018)在《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古—新近系致密油勘探潜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烃源岩条件晚喜山以来,柴西地区纵向迭加2套优质烃源岩,分别是柴西地区下干柴沟组和柴西地区上干柴沟组烃源岩。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红狮凹陷、扎哈泉凹陷和茫崖凹陷3个主力生烃凹陷,埋藏深度为2500~4000m。岩性以暗色泥岩和泥晶灰岩为主,厚度为60~250m,面积为6000km2,有效烃源岩有机碳为0.8%~2.0%,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型为(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宋光永,夏志远,王艳清,朱超,田明智[8](2018)在《柴西地区渐新统膏盐岩的形成环境与发育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柴西地区渐新统膏盐岩的形成环境、成因及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油气勘探进展。利用沉积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研究膏盐岩岩石类型及特征、沉积时期水体性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发育模式。结果表明:柴西地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膏盐岩以层状石盐为主,其次为石膏岩和少许钙芒硝及芒硝,膏盐晶体自形程度高,为原生沉积作用形成;膏盐岩主要发育于水退浓缩沉积序列的晚期,古水体环境具有半咸化-咸化、还原、深水和低温等特征,表明湖水蒸发浓缩过饱和结晶是膏盐岩的形成机制。膏盐岩纵向分布受控于湖平面升降,发育6个集中成盐期;平面分布受控于湖底沉积古地貌,呈局限环带状分布且存在多个次级聚盐中心。根据柴西地区渐新统湖盆古水体的演化阶段,将膏盐岩发育模式分为咸化阶段晚期和广盐湖期2种。早期膏盐岩的平面分布相对局限,主要形成于洼陷区;晚期拓展至低隆起区,分布广泛。(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8年05期)

邵绪鹏,管树巍,靳久强,沈亚,孟庆洋[9](2018)在《柴西地区英雄岭构造带构造特征差异及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最新采集的地震、钻井等资料,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简称柴西地区)英雄岭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差异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柴西英雄岭构造带具有东西分段、南北分带、深浅分层的构造特征;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时期是英雄岭构造带构造变形的关键时期,受先存的古构造正断层的影响,在该时期沉积的暗色泥岩、膏岩盐等软弱岩层的不均衡分布是控制英雄岭构造带构造特征差异的因素。古近纪,阿尔金断裂开始活动,英雄岭构造带在弱伸展构造环境下发育正断层,控制暗色泥岩、膏岩盐等软弱岩层的发育;新近纪,东昆仑断裂开始活动,柴西英雄岭构造带在强挤压构造环境下形成现今的正反转构造特征。(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8年04期)

王建功,张道伟,易定红,袁剑英,石亚军[10](2018)在《柴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相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为一套含湖相碳酸盐岩地层,在狮子沟地区已发现了高产含油层系和多口日产千吨以上的高产井。为了进一步探索湖相碳酸盐岩油藏特征和分布规律,基于测井、地震以及岩心观察和储层分析化验资料,对湖相碳酸盐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构类型、沉积特征及沉积相展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柴西地区湖相碳酸盐岩为混合沉积成因,岩性主要为灰云岩和泥灰岩,其次为白云岩和灰岩;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以灰泥为主,其次为颗粒。碳酸盐岩沉积微相主要有泥灰坪和灰云坪,其次为藻滩和颗粒滩。其岩性组合受古地貌、古水介质和古气候的影响,发育有局限性湖泊、半封闭性湖泊与开阔性湖泊等3种碳酸盐岩沉积序列及沉积模式。(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8年04期)

柴西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昆北断阶带东段即东2井-芒崖-甘森地区勘探程度较低,钻井资料少,沉积研究的程度也比较低。本次研究主要根据构造地质背景及东2井、坪1井、黄2井、弯参1井等为数不多的井对该区第叁系作了框架性的、宏观的沉积特征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柴西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张永庶,周飞,王波,曾旭,张静.柴西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成藏规律[J].中国石油勘探.2019

[2].王会芳.柴西地区昆北断阶带东段沉积研究[J].内江科技.2019

[3].陈哲,张春生,王中鹏.柴西地区古近系—新近系盐湖相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模式[J].矿产勘查.2019

[4].吴颜雄,薛建勤,杨智,施奇,李海鹏.柴西地区扎哈泉致密油储层特征及评价[J].世界地质.2018

[5].周飞,张永庶,王波,张小波,张静.柴西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勘探潜力[C].2018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01地质勘探).2018

[6].王建功,张道伟,袁剑英,石亚军,徐丽.柴西地区湖湘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特征与油气成藏[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7].万传治,王鹏,薛建勤.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古—新近系致密油勘探潜力分析[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8].宋光永,夏志远,王艳清,朱超,田明智.柴西地区渐新统膏盐岩的形成环境与发育模式[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8

[9].邵绪鹏,管树巍,靳久强,沈亚,孟庆洋.柴西地区英雄岭构造带构造特征差异及控制因素[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8

[10].王建功,张道伟,易定红,袁剑英,石亚军.柴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相模式[J].岩性油气藏.2018

论文知识图

青藏高原北部不同活动块体之间的运动...柴西地区发育平行层面缝岩心、薄...柴西地区油气运聚模式柴西地区油田分布图柴达木盆地构造运动及柴西地区生...一9柴西地区构造单元划分图

标签:;  ;  ;  ;  ;  ;  ;  

柴西地区论文_张永庶,周飞,王波,曾旭,张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