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印第安人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印第安人,美国,政策,印第安,美国政府,民族自决,文化。
印第安人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刘克东,刘仪[1](2018)在《从《皮草女王之吻》看北美印第安寄宿制学校对印第安人的同化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北美印第安寄宿制学校的背景,分析了加拿大印第安作家汤姆森·海威的长篇自传小说《皮草女王之吻》中寄宿制学校的同化教育对印第安人的影响。小说中,主人公杰里迈亚和加布里埃尔兄弟俩从小被送到寄宿制学校生活,在其中遭受到的悲惨经历对他们之后一生的命运发展影响深远。寄宿制学校的同化教育对印第安文化造成巨大伤害,损害了印第安学生的身心健康,并抑制了他们的个人潜能,更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普遍的身份认同危机。小说最后的悲剧结尾也昭示着,一味地实施同化教育,而不顾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只会给印第安人带来更多的苦难。(本文来源于《山东外语教学》期刊2018年05期)
马倩倩[2](2016)在《美国政府印第安人教育政策研究(20世纪40年代-60年代)》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美洲大陆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命途多舛,发展史充满坎坷,他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白人社会手中,社会地位在其教育发展史上表现地淋漓尽致。20世纪30年代以前联邦政府企图通过短期、快速的政策完成对印第安人的完全同化。30年代的“印第安人新政”第一次将印第安人教育引向自治的新方向。在二战这一外力作用下,印第安人教育政策曾出现短期的倒退,但最终向自治方向逐渐靠拢。本文主要研究二战及其结束后印第安人教育政策制定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并就教育政策的摇摆性进行深入研究,从中解析印第安人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民族自决意识的发展。本文第一章注重对20世纪40年代之前美国政府的印第安人教育政策进行回顾。20世纪40年代之前的印第安人教育政策主要分为3个时期:建国初期以平等伙伴身份对其进行的“文明开化”;19世纪末不顾印第安人利益而实行的“强制同化”;20世纪30年代科利尔尊重民族发展而领导的“印第安人新政”。不同时期实行的教育政策,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政府教育政策的不稳定性。政治是美国政府制定印第安人政策的风向标。总的来说20世纪40年代之前虽然出现过几次重大转变,但到40年代为止,美国政府的印第安人教育政策总体向自治方向发展,印第安人的教育不断进步。本文第二章介绍了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在二战影响下美国政府的印第安人教育政策出现的短暂倒退。二战的发生使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印第安人新政”逐渐终止,不得不为战争让步。战争结束后的印第安人教育并没有沿着战前自治方向发展,转而再次陷入同化。印第安人没有选择继续沉默下去,而是勇敢地进行抗争,民族自决意识不断增强。本文第叁章概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的印第安人教育政策。60年代年代的民权运动,将美国的民族歧视推到了风口浪尖。少数民族为争取自身合法权利与政府进行了坚决斗争。作为长期受害者,印第安人也加入了斗争行列。最终,经过短期倒退的印第安人教育,开始走向自治方向,印第安人的教育掌握在了自己手中。第四章注重评价与分析20世纪40-60年代美国政府的印第安人教育政策。教育作为政治的延伸,无时无刻不体现政治的发展走向。经历过政府教育政策的几次重大转变,印第安人开始学会反抗,希望通过自己的抗争获得应有的尊重与发展。20世纪40-60年代美国政府的印第安人教育政策最终向教育自决方向发展,奠定了之后印第安人教育的主旋律。(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4)
曹彤彤[3](2016)在《美国印第安人同化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865年内战结束后,美国政府为了把印第安人纳入美国现代文明的生活轨道,试图改变印第安人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模式,使他们在经济生活和谋生方式上趋同于白人,美国政府工作中将“解决印第安问题”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开始了对印第安人的全面同化——土地改革和教育改革。1887年《印第安人土地分配法》Dawes General Allotment Act(即《道斯法案》)的制订与施行是运动的高潮,它的出现几乎毁灭了印第安人的部落文化。也是实施印第安同化教育的一个重要背景。而寄宿学校更是这个时期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教育最显着的特征。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阐述了美国印第安人同化教育实施的背景,包括思想渊源、迁移政策和保留地制度的建立以及《道斯法案》等出台,揭示了这段时期美国印第安人同化教育实行的历史必然性。它反应了始终在美国白人意识形态中起主导作用的思想——欧洲白人文明是文明的高级形态而印第安文明是落后文明,需要被进步与先进文明彻底摧毁并取代。第二章,讨论了影响同化教育的联邦政府政策的制定与内容。分析了政府所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概述了同化教育的总体原则及内容要点,指出联邦政府和社会印第安人事务专家同化教育的宏大既定目标:通过印第安人同化教育将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知识、语言和生活方式全部灌输给印第安下一代,要他们变成白人,以期加快整个印第安民族的文明开化进程,最经济有效、最根本地解决印第安人问题,并为分地政策的贯彻执行和相关法律体系的有效推行提供根本保障。第叁章,论述了美国印第安人同化教育的实施内容。总结了教育的具体实施措施,包括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强制性教育,实行唯英语教育,大力发展印第安学校,其中重点分析了叁类寄宿学校的教育内容。第四章,剖析了以寄宿学校教育和唯英语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印第安人同化教育实施的结果以及分析。(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杨建国[4](2016)在《1783—1933年美国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教育与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美国近代史的较长时段内,印第安人基本上是个被压迫、被摧残的种族。此种悲惨命运与美国白人对印第安人持续推行方式和侧重点不同的教育和改造密切相关,不仅导致印第安人的人口数量急剧缩减,而且其种族生存和延续的精神支柱遭受严重冲击和腐蚀,彻底背离了人类文明多元化并存发展的历史大趋势,成为美国近代抹不掉的历史污点。(本文来源于《大庆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胡玉萍[5](2015)在《从同化到多元:二战后美国印第安人教育政策及其制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后,伴随着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政策的调整,印第安人教育政策也经历了由同化教育到教育自决、由主流文化教育到多元文化教育的转变。作为美国的土着居民,印第安人具有特殊的地位,这也使得美国印第安人教育政策具有特殊性和补偿性特征,这一时期美国印第安人教育管理权也经历了由"联邦-州-地方"之间的转变。(本文来源于《民族教育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甘永涛,安萍[6](2015)在《从“幽灵之舞”到“自决之路”——美国印第安人高等教育政策的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印第安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历史中,联邦在各时期通过的立法无疑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美国的相关立法贯穿了印第安争取高等教育平等权利的斗争历史,使美国的印第安人高等教育发生了从哭泣之路上的强制同化政策、印第安新政再到"自决之路",承认印第安高等教育权利平等的巨大变化。其政策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时空改变,有其自身的历史脉络,其政策制定的利益主体是交互影响的,政策在印第安传统文化问题上不停反复,政策制定也并非直线前进,而是多头并进的。(本文来源于《现代大学教育》期刊2015年05期)
陈巴特尔[7](2015)在《历史变迁中的加拿大印第安人教育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多元文化国家,原住民是加拿大最早的主人,由印第安人、梅蒂人和因纽特人构成,其中,印第安人被认为是第一民族。印第安人的命运和殖民主义的历史紧密关联。在西方殖民的历史过程中,印第安人从所居领土的主人沦为被同化的保留地村民,其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内容被当作"原始"、"落后"的东西而被强迫取缔,取而代之以西方殖民教育。起初通过宗教对其"文明教化",后来,建立远离原住民社区的寄宿学校,进行强制同化;二战后,随着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的提高和加拿大原住民政策的调整,印第安人掀起了"印第安控制印第安人教育"的自决运动;跨入新世纪,构建能力成为加拿大印第安人教育发展的新策略,从而开启了印第安民族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径。(本文来源于《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韦文华[8](2015)在《原始时期印第安人传统教育的内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勤劳朴实的印第安人用他们的心血与汗水辛勤浇灌着美洲这片广阔而富饶的土地,留下了璀璨夺目的古代文明。传统文化模式的建构,使得早期印第安人的教育得以滋养,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成为早期印第安人教育兴起的根基。其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存技能的教育、道德文化的教育、原始宗教的教育共叁个方面。(本文来源于《亚太教育》期刊2015年22期)
韦文华[9](2015)在《殖民地时期印第安人的初中等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殖民地时期,随着欧洲白人实力的日益强大,殖民者移植欧洲文化教育理念,强迫印第安人接受欧洲白人的政治、经济以及宗教文化。殖民者妄图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的改变,促使印第安人从家庭教育与部落教育的传统模式中分离,实现印第安人对白人文化的认同,以达到对印第安人进行思想控制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亚太教育》期刊2015年21期)
陈青[10](2015)在《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强制同化教育政策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强制同化印第安人,1970年美国政府开始对印第安人实施强制同化教育政策。通过在保留地内外建立寄宿学校和公立学校,对印第安人实行唯英语教育,以此来削弱印第安传统文化,推动印第安人融入白人主流社会。强制同化教育政策在客观上提高了印第安人的受教育水平,加速了对印第安人的同化进程,但由于其文化侵略和种族歧视的本质,该政策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印第安人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美洲大陆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命途多舛,发展史充满坎坷,他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白人社会手中,社会地位在其教育发展史上表现地淋漓尽致。20世纪30年代以前联邦政府企图通过短期、快速的政策完成对印第安人的完全同化。30年代的“印第安人新政”第一次将印第安人教育引向自治的新方向。在二战这一外力作用下,印第安人教育政策曾出现短期的倒退,但最终向自治方向逐渐靠拢。本文主要研究二战及其结束后印第安人教育政策制定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并就教育政策的摇摆性进行深入研究,从中解析印第安人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民族自决意识的发展。本文第一章注重对20世纪40年代之前美国政府的印第安人教育政策进行回顾。20世纪40年代之前的印第安人教育政策主要分为3个时期:建国初期以平等伙伴身份对其进行的“文明开化”;19世纪末不顾印第安人利益而实行的“强制同化”;20世纪30年代科利尔尊重民族发展而领导的“印第安人新政”。不同时期实行的教育政策,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政府教育政策的不稳定性。政治是美国政府制定印第安人政策的风向标。总的来说20世纪40年代之前虽然出现过几次重大转变,但到40年代为止,美国政府的印第安人教育政策总体向自治方向发展,印第安人的教育不断进步。本文第二章介绍了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在二战影响下美国政府的印第安人教育政策出现的短暂倒退。二战的发生使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印第安人新政”逐渐终止,不得不为战争让步。战争结束后的印第安人教育并没有沿着战前自治方向发展,转而再次陷入同化。印第安人没有选择继续沉默下去,而是勇敢地进行抗争,民族自决意识不断增强。本文第叁章概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的印第安人教育政策。60年代年代的民权运动,将美国的民族歧视推到了风口浪尖。少数民族为争取自身合法权利与政府进行了坚决斗争。作为长期受害者,印第安人也加入了斗争行列。最终,经过短期倒退的印第安人教育,开始走向自治方向,印第安人的教育掌握在了自己手中。第四章注重评价与分析20世纪40-60年代美国政府的印第安人教育政策。教育作为政治的延伸,无时无刻不体现政治的发展走向。经历过政府教育政策的几次重大转变,印第安人开始学会反抗,希望通过自己的抗争获得应有的尊重与发展。20世纪40-60年代美国政府的印第安人教育政策最终向教育自决方向发展,奠定了之后印第安人教育的主旋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印第安人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刘克东,刘仪.从《皮草女王之吻》看北美印第安寄宿制学校对印第安人的同化教育[J].山东外语教学.2018
[2].马倩倩.美国政府印第安人教育政策研究(20世纪40年代-60年代)[D].山东师范大学.2016
[3].曹彤彤.美国印第安人同化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4].杨建国.1783—1933年美国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教育与改造[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
[5].胡玉萍.从同化到多元:二战后美国印第安人教育政策及其制度特征[J].民族教育研究.2015
[6].甘永涛,安萍.从“幽灵之舞”到“自决之路”——美国印第安人高等教育政策的演进[J].现代大学教育.2015
[7].陈巴特尔.历史变迁中的加拿大印第安人教育的演变[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
[8].韦文华.原始时期印第安人传统教育的内容[J].亚太教育.2015
[9].韦文华.殖民地时期印第安人的初中等教育[J].亚太教育.2015
[10].陈青.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强制同化教育政策概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