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威登斯属细菌的重金属吸附行为及转录组测序分析

普罗威登斯属细菌的重金属吸附行为及转录组测序分析

论文摘要

目前,随着我国工农业化水平的提升,导致重金属污染土壤更加严重。由于微生物修复具有无二次污染、生长周期短、成本低且治理效果好的优势,因此利用微生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湖南省株洲市某冶炼厂周围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分离出一株新的耐受Mn(II)的细菌菌株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 sp.)。通过生物化学和分子技术手段证明了LLDRA6菌株具有高Mn(II)耐受性和生物吸附能力。再通过多种表征方法和等温模型研究了菌株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利用菌株液体对原始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生物淋洗,以验证菌株在实际使用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能力。通过转录组测序和分析,找出其差异表达的基因,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用于验证差异表达的基因,并鉴定其抗性基因。1、重金属耐性菌株的筛选与鉴定。从湖南株洲清水塘某冶炼厂周围重金属污染区采集土壤和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对Mn(II)具有较高耐受性的细菌菌株。目的菌株被鉴定为普罗威登斯菌属,并命名为Providencia sp.LLDRA6。其GenBank登录号为MH644827.1。2、目的菌株的生长曲线及表征。研究了目的菌株的生长曲线,测定其最适的pH和最适的生长温度分别为7,35℃。同时详细的研究了目的菌株对六种重金属的耐受性。结果显示Cd2+、Pb2+、Cu2+、Cr6+、Zn2+和Mn2+的最大抗性分别为2、4、4、10、200和500 mM,其中对Mn2+的抗性最大。SEM-EDS,TEM数据证实菌株对Mn2+具有表面吸附和胞内富集作用,FT-IR数据证实,在细胞表面上吸附锰之后,O-H,C-H,N-H,C-N,O-C-O和C-O的峰发生位移。XPS和XRD证实了LLDRA6菌株能够将Mn(II)氧化为Mn(III)和Mn(IV)。3、溶液的初始浓度(范围从25 mM到200 mM),pH和温度对Mn(II)的生物吸附的影响。根据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在最优条件下定量吸附Mn(II),其生物吸附最大容量为291.438mg/g。菌株吸附热力学分析表明,菌株吸附过程是非自发的和吸热的。从生物淋洗获得的数据显示,土壤中的Pb,Cr,Cd,Cu,Mn和Zn被去除了66.3%、49.1%、56%、62.7%、50.7%和45%。4、菌株的转录组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基因组大小为4,34Mb,共有3956个基因,而差异表达的基因数量为543个,其中上调基因257个,下调基因286个。并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GO功能注释和KEGG生物通路分类。从差异基因中精选出24个显著差异基因进行了RT-q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保持一致,证实了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准确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土壤重金属的来源与危害
  •     1.1.1 土壤重金属的来源
  •     1.1.2 土壤重金属的危害
  •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
  •     1.2.1 物理修复
  •     1.2.2 化学修复
  •     1.2.3 生物修复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创新点和研究意义
  •     1.3.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1.3.2 本课题的创新点
  •     1.3.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1.3.4 主要研究路线
  • 第二章 重金属耐性菌株的筛选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仪器设备
  •     2.2.2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
  •   2.3 抗、耐重金属菌株的分离
  •     2.3.1 重金属污染土样采集
  •     2.3.2 培养基的制备
  •     2.3.3 菌株的筛选与纯化
  •     2.3.4 耐高浓度重金属菌株的分离
  •   2.4 菌株的鉴定
  •     2.4.1 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
  •     2.4.2 细菌的分子系统学鉴定
  •   2.5 结果与分析
  •     2.5.1 重金属污染土样的采集
  •     2.5.2 抗、耐重金属菌株的分离
  •     2.5.3 耐高浓度重金属菌株的分离
  •     2.5.4 目的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
  •     2.5.5 目的菌株的分子系统学鉴定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目的菌株的生长曲线及其表征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仪器设备
  •     3.2.2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
  •   3.3 目的菌株生长曲线测定
  •     3.3.1 菌株随时间变化的生长曲线测定
  •     3.3.2 菌株随温度变化的生长曲线测定
  •     3.3.3 菌株随pH变化的生长曲线测定
  •     3.3.4 菌株对锰的生长曲线测定
  •     3.3.5 菌株对镉的生长曲线测定
  •     3.3.6 菌株对锌的生长曲线测定
  •     3.3.7 菌株对铅的生长曲线测定
  •     3.3.8 菌株对铬的生长曲线测定
  •     3.3.9 菌株对铜的生长曲线测定
  •   3.4 表征分析
  •     3.4.1 扫描电镜能谱和透射电镜样品制备
  •     3.4.2 红外光谱样品制备
  •     3.4.3 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样品制备
  •   3.5 结果与分析
  •     3.5.1 菌株的生长曲线测定结果
  •     3.5.2 菌株最适温度的测定结果
  •     3.5.3 菌株最适pH值的测定结果
  •     3.5.4 菌株17QA6的锰最低抑菌浓度(MIC)
  •     3.5.5 菌株17QA6的镉最低抑菌浓度(MIC)
  •     3.5.6 菌株17QA6的锌最低抑菌浓度(MIC)
  •     3.5.7 菌株17QA6的铅最低抑菌浓度(MIC)
  •     3.5.8 菌株17QA6的铬最低抑菌浓度(MIC)
  •     3.5.9 菌株17QA6的铜最低抑菌浓度(MIC)
  •     3.5.10 扫描电镜能谱和透射电镜分析
  •     3.5.11 红外光谱分析
  •     3.5.12 XRD和 XPS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重金属的吸附动力学分析和等温模型构建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仪器设备
  •     4.2.2 实验材料
  •   4.3 菌株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因素
  •     4.3.1 pH对菌株吸附重金属的影响
  •     4.3.2 初始重金属浓度对菌株吸附重金属的影响
  •   4.4 菌株对重金属的吸附试验
  •     4.4.1 菌株对重金属的吸附动力学曲线的测定
  •     4.4.2 菌株对重金属的吸附等温模型构建
  •     4.4.3 菌株对重金属吸附的热力学分析
  •     4.4.4 有毒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淋洗
  •   4.5 结果与分析
  •     4.5.1 pH对菌株吸附重金属的影响曲线
  •     4.5.2 初始重金属浓度对菌株吸附重金属的影响曲线
  •     4.5.3 菌株对重金属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     4.5.4 菌株对重金属的吸附等温曲线
  •     4.5.5 菌株对重金属吸附的热力学
  •     4.5.6 菌株对重金属吸附机理
  •     4.5.7 有毒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淋洗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菌株转录调控分子机理的初步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实验仪器和设备
  •     5.2.2 实验培养基及试剂
  •     5.2.3 菌株的转录组测序样品制备
  •     5.2.4 RT-qPCR验证实验操作步骤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菌株的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
  •     5.3.2 RT-qPCR验证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李如意

    导师: 汤建新,李丁

    关键词: 普罗威登斯菌属,生物吸附,等温模型,生物淋洗,转录组测序

    来源: 湖南工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生物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

    分类号: X172;X53;Q933

    总页数: 85

    文件大小: 4062K

    下载量: 258

    相关论文文献

    • [1].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技术解析[J]. 江西化工 2019(06)
    • [2].浅析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途径[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0(01)
    • [3].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02)
    • [4].高生物量经济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J]. 生物工程学报 2020(03)
    • [5].腐殖质改良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03)
    • [6].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效果评估方法分析[J]. 环境与发展 2020(02)
    • [7].矿物质钝化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益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0(05)
    • [8].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05)
    • [9].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果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 应用化工 2020(03)
    • [10].腐植酸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腐植酸 2020(02)
    • [11].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实践初探[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20(02)
    • [12].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固定修复研究进展[J]. 应用化工 2020(04)
    • [13].浅谈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理与注意事项[J]. 山西农经 2020(10)
    • [14].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对策探究[J]. 环境与发展 2020(03)
    • [15].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分析[J]. 低碳世界 2020(05)
    • [16].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修复实践分析[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0(05)
    • [17].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应用——以虹口区某地块为例[J]. 建材与装饰 2020(19)
    • [18].钝化剂联合有机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J]. 中国金属通报 2020(02)
    • [19].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修复实践[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0(07)
    • [20].不同类型矿物材料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J]. 科技视界 2020(21)
    • [21].农艺措施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J]. 农学学报 2020(08)
    • [22].金属矿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措施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15)
    • [23].生物炭改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理及潜在风险[J]. 广东蚕业 2020(05)
    • [24].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修复实践[J]. 中国金属通报 2018(12)
    • [25].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分析[J]. 环境与发展 2019(06)
    • [26].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9(08)
    • [27].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 2019(22)
    • [28].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J]. 农家参谋 2019(18)
    • [29].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对策探究[J]. 科技风 2019(34)
    • [30].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修复实践[J]. 区域治理 2019(27)

    标签:;  ;  ;  ;  ;  

    普罗威登斯属细菌的重金属吸附行为及转录组测序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