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生育期(特别是开花期)是影响大豆品种分布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大豆生育期调控基因的挖掘和研究,对选育生态适应性广的优良大豆品种至关重要。迄今,诸多调控大豆生育期的E系列基因已被克隆,它们的应用提高了育种效率和产量,但仍未完全解决育种问题。因此,本试验旨在图位克隆新的生育期基因,并进行功能分析,进一步为大豆适应性和产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Minsoy(Ele2e3E4)和Archer(elase2E3E4)杂交后构建的MA重组自交系进行长日照条件下开花期QTL检测。通过亲本重测序和MA群体SLAF-seq,共开发了 5,074个分子标记,构建出总长度为3,588.94cM的高密度遗传图谱。结合F6代和F8代MA群体的花期表型,检测到三个稳定遗传的花期QTL(TOF5、TOF6.和和TOF7),分别位于5号、6号和7号染色体上。其中TOF61与E1基因所在基因组位点重合,且E1在本群体中有分离,故TOF6.1可能是E1基因。TOF7对花期贡献率仅次于TOF6.1,其编码基因未见报道。所以,TOF7是一个新花期位点。2.利用MA群体的7号染色体遗传图谱和两年的花期数据,将TOF7粗定位在Chr7:3904858和Chr7:4936114之间,约1.03Mb内,并筛选到该区间的剩余片段杂合系(Residual heterozygous lines,RHLs),#13 和#131。通过对 RHLs#13和#131的花期和生育期鉴定,这2个家系F2后代均呈现出3:1的分离比例,且F3后代均符合1:2:1的分离比,表明TOF7位点由单基因控制。利用TOF7位点的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s,NILs),NIL-TOF7 植株比 NIL-tof7 的花期和生育期明显提前,说明TOF7基因控制早花早熟。进一步精细定位,TOF7位点缩小到约138kb区间内,并鉴定到TOF7的候选基因为一个拟南芥光周期调控开花途径中关键生物钟基因的同源基因。3.通过基因序列分析,TOF7基因CDS区在亲本间存在非同义碱基差异,且该碱基变异使编码蛋白N端核定信号区的第9位氨基酸发生置换。进而对目的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亲本Minsoy中TOF7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而亲本Archer中tof7蛋白则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拟南芥功能互补实验显示,亲本Minsoy中的TOF7可回补拟南芥同源基因突变体的早花早熟表型,而亲本Archer中的候选基因则不能。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将TOF7基因碱基缺失突变后,与野生型植株(Wild-Type,WT)相比,长日照条件下突变体明显推迟开花5-6天,生育期延长约15天。这些结果充分证明了 TOF7基因的非同义突变导致蛋白亚细胞定位变化而形成晚花和晚熟。此外,NIL-tof7和突变株tof7分别比NIL-TOF7和WT的单株产量高,这说明TOF7对育种的重要性。4.TOF7基因呈现24h生物钟节律表达,且主要在大豆三重复叶中表达。在大豆光周期调控花期的信号途径中,TOF7基因通过抑制El基因的表达,进而上调GmFT2a和GmFT5a基因的表达,致使开花提前。这些结果将补充大豆生物钟基因调控开花方面的研究。综上所述,本研究是以QTL定位为基础,图位克隆到一个新的、主要的花期调控基因TOF7。通过亚细胞定位、功能互补及突变体等多种方法,证明了TOF7控制早花早熟,并参与到大豆E1-E4构成的生育期调控网络中。本研究将促进大豆光周期调控生育期途径的深入认知,为大豆品种的适应性和分子育种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王飞飞
导师: 孔凡江
关键词: 花期,精细定位,功能分析,大豆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生物学,生物学,农作物
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分类号: S565.1;Q943.2
总页数: 114
文件大小: 9757K
下载量: 371
相关论文文献
- [1].玉米与大豆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3)
- [2].大豆生育期类型划分研究进展[J]. 北京农业 2015(08)
- [3].河南省气候变化对大豆生育期的影响研究[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5(02)
- [4].大豆生育期土壤硝态氮的动态变化[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9)
- [5].大豆生育期降水量与油分含量的相关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07)
- [6].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大豆生育期主基因的效应[J]. 作物学报 2008(07)
- [7].大豆生育期内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未来情景预估[J]. 气象科学 2014(04)
- [8].夏大豆生育期对光周期和主要气象要素的响应——以濉科国审豆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19)
- [9].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安达市大豆生育期归属[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10)
- [10].河北省大豆生育期划分初探[J]. 北京农业 2015(12)
- [11].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大豆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模拟[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7)
- [12].玉米大豆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J]. 农家参谋 2019(20)
- [13].华南三省区大豆生育期组划分的评价与研究[J]. 大豆科学 2015(04)
- [14].濉溪县夏大豆生育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 大豆科学 2012(05)
- [15].伏秋干旱对大豆生育期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09(11)
- [16].吉林春大豆生育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 中国农业气象 2018(11)
- [17].大豆生育期间土壤无机态氮与植株硝态氮变化规律的研究[J]. 土壤通报 2010(04)
- [18].大豆生育期性状的遗传及QTL定位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4)
- [19].大豆生育期性状QTL定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0(03)
- [20].基于元分析的大豆生育期QTL的整合[J]. 作物学报 2009(08)
- [21].大豆生育期降水量对产量的影响分析[J]. 生物技术世界 2012(12)
- [22].大豆生育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4)
- [23].农业科学[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07)
- [24].大豆生育期相关的QTL分析[J]. 大豆科学 2009(06)
- [25].几种有机肥对大豆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16(10)
- [26].东北地理所在调控大豆生育期及种子性状的基因方面取得进展[J]. 农药市场信息 2018(15)
- [27].大豆生育期主要病害及防治[J]. 农村科学实验 2011(06)
- [28].大豆生育期主要病害及防治[J]. 农村科技 2010(09)
- [29].滨海县大豆生育期间的农业气象及其栽培措施[J]. 农技服务 2008(11)
- [30].大豆生育期E1、E2、E3和E4基因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