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超声,抗体,多普勒,氨酸,肌骨,激酶。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论文文献综述
杨勇,杨润润,王臻,王丁一,吕婷婷[1](2019)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不同部位动脉僵硬度的超声多普勒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对患者不同部位动脉僵硬度(AS)的影响,明确不同部位的AS是否发生了同等程度的改变,进一步明确哪些部位的大血管易受RA损害。方法纳入风湿免疫科首次诊断为RA的早期患者45例,同期纳入严格匹配的健康者对照组45例。采用超声多普勒技术测量受试者不同部位的区域性脉搏波传播速度(PWV),包括心-颈PWV、心-股PWV、肱-桡PWV、股-踝PWV以及颈-股PWV。结果 RA患者组平均年龄(42±8.55)岁,病程(7.5±3.95)个月。两组在年龄、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生化检查指标(血脂、血糖)方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RA患者的颈-股PWV及心-股PWV显着高于健康者对照组[(8.11±1.86vs 6.76±1.30)m/s;P<0.000 1]及[(6.62±1.76vs 5.52±1.24)m/s;P<0.000 1]。然而,肱-桡PWV、心-颈PWV及股-踝PWV测值与健康者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结论在RA患者中,不同部位的AS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心性的主动脉僵硬度明显增加,而外周动脉的僵硬度受疾病的影响相对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李文雪,刘芳,朱家安,刘芳,陈征[2](2019)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超声检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ACCP)抗体与超声检出的骨侵蚀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1987年RA分类标准的RA患者的双侧腕关节、第1~5掌指关节及第2~3近节指间关节进行常规灰阶超声和能量多普勒(power Doppler,PD)超声检查,观察关节骨侵蚀、滑膜增厚及PD血流信号情况,分析ACCP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骨侵蚀、滑膜增厚、PD血流信号评分之间的差异,并探讨ACCP、病程与骨侵蚀的关系。结果 RA患者101例,其中女性81例,ACCP抗体阳性患者75例,A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骨侵蚀总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9),而滑膜增厚及PD血流信号总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程> 3年的患者中,A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骨侵蚀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ACCP抗体阳性、病程> 3年的RA患者有较高的骨侵蚀评分。(本文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罗玲,李慧妍,林海雄[3](2019)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联合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并探讨抗CCP抗体、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实验室指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活动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0例正常体检者,83例RA患者,分别检测抗CCP抗体、RF、CRP、ESR,并根据临床检查与CRP计算RA患者的DAS28值。结果抗CCP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5.54%、75.90%,特异度分别为82.50%、78.75%。RF、CRP、ESR在RA低活动组与高活动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抗体对RA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与RF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灵敏度、特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F、CRP、ESR水平对RA的病情活动度评估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罗欣,徐艳,黎兵,杜朝阳[4](2019)在《肌骨超声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肌骨超声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纳入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到本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60例纳入对照组。两组均行肌骨超声检查,实验组予以药物治疗4周后再次行肌骨超声检查,比较实验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积液厚度、滑膜厚度、软骨厚度。结果实验组治疗前肘关节、膝关节的积液厚度、滑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软骨厚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肘关节、膝关节的积液厚度、滑膜厚度均低于治疗前,软骨厚度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骨超声可准确反映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膜厚度、滑囊积液及软骨厚度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4期)
曹芊,曹莹敏[5](2019)在《中药熏蒸联合艾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艾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寒湿痹阻证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胶囊和甲氨蝶呤片口服,适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和艾灸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疾病活动性评分,采用28个关节数的疾病活动度(DAS28)评价;检测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简化的疾病活动性指数(SDAI)评分;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8,P<0.05)。治疗后观察组疾病活动情况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8,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DAS28评分、SDAI评分明显下降,ESR、CRP和RF水平降低(P<0.01),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熏蒸联合艾灸进一步的减轻了活动期RA寒湿痹阻证患者的肿、疼痛等症状,减轻了炎性反应指标,抑制了疾病活动程度,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值得临床使用。(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9年12期)
刘茜,张翊一,李映雪,陈爱林[6](2019)在《川羌除痹汤联合西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免疫功能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川羌除痹汤联合西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免疫功能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川羌除痹汤治疗,疗程均为8周。记录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晨僵持续时间、关节压痛数与关节肿胀数、细胞免疫功能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显着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关节压痛数、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数明显降低,观察组以上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_3~+、CD_4~+、CD_4~+/CD_8~+均明显增加,CD_8~+明显降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明显降低,IL-4、IL-10明显增加,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羌除痹汤可显着改善RA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并改善细胞免疫功能,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其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疗法。(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19年12期)
王永玲,李汉高[7](2019)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选择性Janus激酶3抑制药peficitinib》一文中研究指出Peficitinib是日本安斯泰来制药公司开发的口服小分子选择性Janus激酶3抑制药,于2019年3月在日本获准用于治疗对传统药物反应不佳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成年患者。本文主要描述该药的药效学、药动学、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等信息,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9年12期)
李冀,李想,高彦宇[8](2019)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与进行性残疾、早逝和社会经济负担有关。主要病理改变是滑膜细胞增生,滑膜炎,软骨损伤,骨侵蚀。致残率高,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属难治之症。随着现代研究深入,医生运用中医药治疗RA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起到良好的效果。文章回顾近几年国内外文献,分析了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对其归纳总结并就其治疗机制机理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王莎莎,王涛,贾明玺,刘存,汤建新[9](2019)在《基于纳米药物靶向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全身性炎症疾病。传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治疗中,由于生物半衰期较短、生物利用度较差,患者需要高剂量和频繁给药,这些药物可能在关节外组织中引起严重的副作用。这些局限性推动了以纳米材料为基础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因此,对以纳米材料为基础的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最前沿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和治疗的各种靶向药物递送系统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赵倩倩[10](2019)在《院外运动康复训练联合疼痛干预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伴骨质疏松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经院外运动康复训练联合疼痛干预的效果。方法掷币法将8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伴骨质疏松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42例予常规干预,干预组43例联合院外运动康复训练和疼痛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疼痛。疲乏及骨密度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疲乏及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股骨颈及腰椎BMD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伴骨质疏松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加强其院外疼痛及运动康复锻炼等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并改善骨质疏松水平。(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3期)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ACCP)抗体与超声检出的骨侵蚀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1987年RA分类标准的RA患者的双侧腕关节、第1~5掌指关节及第2~3近节指间关节进行常规灰阶超声和能量多普勒(power Doppler,PD)超声检查,观察关节骨侵蚀、滑膜增厚及PD血流信号情况,分析ACCP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骨侵蚀、滑膜增厚、PD血流信号评分之间的差异,并探讨ACCP、病程与骨侵蚀的关系。结果 RA患者101例,其中女性81例,ACCP抗体阳性患者75例,A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骨侵蚀总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9),而滑膜增厚及PD血流信号总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程> 3年的患者中,A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骨侵蚀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ACCP抗体阳性、病程> 3年的RA患者有较高的骨侵蚀评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论文参考文献
[1].杨勇,杨润润,王臻,王丁一,吕婷婷.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不同部位动脉僵硬度的超声多普勒评价[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9
[2].李文雪,刘芳,朱家安,刘芳,陈征.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超声检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的相关性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
[3].罗玲,李慧妍,林海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4].罗欣,徐艳,黎兵,杜朝阳.肌骨超声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9
[5].曹芊,曹莹敏.中药熏蒸联合艾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
[6].刘茜,张翊一,李映雪,陈爱林.川羌除痹汤联合西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免疫功能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9
[7].王永玲,李汉高.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选择性Janus激酶3抑制药peficitinib[J].中国药师.2019
[8].李冀,李想,高彦宇.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9].王莎莎,王涛,贾明玺,刘存,汤建新.基于纳米药物靶向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9
[10].赵倩倩.院外运动康复训练联合疼痛干预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的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