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经》中的“五行”思想释论论文

《墨经》中的“五行”思想释论论文

《墨经》中的“五行”思想释论

王伟凯

(天津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 天津300191)

摘 要 :作为《墨子》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墨经》集中反应了墨家的社会认知和逻辑分析观。 《墨经》中提及了“五行”及“五种元素”的关系,如“五行毋常胜”、五行元素等,墨家认为“五行”之间并不根本是相生相克,而且五种元素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转化。

关键词: 《墨经》;五行思想;释论

作为《墨子》一书的组成部分,人们通常把经上下、经说上下四篇总称为《墨经》,“墨子书中有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四篇,经说是经的注释, 是经的附属品, 所以这四篇总称 《墨经》”[1]

关于《墨经》中的“五行”思想,许多学术大家和前辈都有过论述,如梁启超、吕思勉、顾颉刚等。 但《墨经》中的“五行”思想与《书经》(《今古文尚书》)中的“五行”思想有何关联、与思孟的“五行”思想是否同质以及与“五德”是否相承没有展开论述。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思想的完善和发展都是一个长期过程, 是在借鉴和吸收各种思想的基础上观察现实而形成的。 墨家是一个很重应用的学派, 胡适在谈及墨家的哲学时就总结说:“(墨子认为),无论什么理论,什么学说,须要能改良人生的行为,始可推尚,若不能增进人生的行为,便不值得推尚了。 ”[2]可见其对实用性的追求。

洪水暴发,河岸崩塌,河流两岸面目全非,水生动物们突然间失去原有的栖息地,小动物们嚎啕大哭,饱经沧桑的老乌龟却仰天长啸,笑逐颜开。

一、《墨经》中的“五行毋常胜”论

“五行”作为一种概念,是人们通过对自然万物观察后抽象出来的知识升华,“这种概念性知识告诉人们真理是可能的”[3]。 《墨经》中关于“五行”的词句主要有两处,第一处在《经下》篇中:“五行毋常胜,说在宜。 ”对这一“五行”的意指,有专家指出,这里的五行指的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本句话的意思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并没有一种固定的、经常的胜克顺序”[4]。 如果按这一思路理解,那么墨家认为“五行”的相生相克不是一种固定的规律,这显然与我们现在常说的“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的相生以及“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的相克有不一致的地方,就会出现“五行”乱生、乱克的状态,即金可以生水,也可以生火,也可以生土等等。

再说“说在宜”中的这个“宜”字,通常来说,“宜”的意思就是或然判断,也就是一种可能性认识的判断。 总结起来,“五行毋常胜,说在宜”就是说,我们所判断“五行”的相生相克并不是固定的规律。 如果这里的“五行”真是我们常说的“五种元素”的话,那么墨家就是对以前诸家认知的这种规律的反驳。 墨家之所以反驳这样的认知,可能在于墨家在百家中兴起较晚,为了获得人们对自己学说的关注, 不得不从另外角度切入。 正如梁启超所言:“墨子于九流之中较为晚出。其时儒、道、法三家,既已有中分天下之势,而百家言纷起并出,亦皆成一壁垒,据一方面,而墨子以后进崛起其间,非有坚固之理论,博捷之辩才,不足以排他说而申己义,故论理学(按即逻辑学)、格致学(按即自然科学)之应用最要焉,此《经上》《经下》《经说》《大取》《小取》诸篇所由立也。 ”[5]

如果是这样认识的话, 我们是否换一个思路——《墨经》中所提到的“五行”并非我们通常所说的 “五行”, 而是类似儒家 “五常” 的意思——去诠释。 之所以判断为类似儒家的 “五常”,一是因为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还是颇有力度;二是据说墨子最早也曾学儒,因为看到儒家的一些主张与社会有些不符,才另立门户,所谓“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以为其礼烦而不说,厚葬糜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8]。 如果真是类似“五常”(仁义礼智信)的涵义的话,那么这样的认识是否更接近本意一些。 但这又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五行”的内涵的多样性。实际上,《尚书》“甘誓”中说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这里的“五行”是不是也是类似“五常”的涵义,这样也才能说的通。如果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五行”的话,那么用梁启超的话来说:“金木水火土之五行, 何得言威侮,又何从而威侮者?窃疑此文应解为威侮五种应行之道,怠弃三种正义。 其何者为五,何者为三,固无可考,然与后世五行说绝不相蒙,盖无疑。 ”[9]

《墨经》中对“五行”的这种认识,应该说是基于墨家的认识论。 “墨家的认识论,是朴素的反映论。 ”[6]其承认事物的客观实在、人的意识就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 也就是说, 墨家承认“五行”存在的这一事实,但在认识上是不同于其他诸家的。因为在墨家看来,人的认识形成需要有诸多要素,“知,材也……知,接也”。《经说》上中亦云:“知材, 知也者所以知也, 而必知,……知,知也者以其知过物而能貌之,若见。知,知也者以其知论物,而其知也者著,若明。 ”[7]

二、《墨经》中的“五行”元素论

子思、孟子也谈到过“五行”,惟一之文本见于荀子“非十二子”篇,在评价“子思孟轲”时所言之“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对此,民国学者余杭章曾著《子思孟轲五行说》予以阐释。但思孟的“五行”一般指的是“五常”,而作为“金木水火土”内涵的“五行”,目前在孟氏的文本中尚未见到有所提及,所以有学者就指出:“战国之时,齐鲁之学以孟氏为宗,而阴阳五行之说盛倡于邹衍辈, 亦在齐鲁之间, 或与孟氏之学有关。 ”[14]

在这里,栾调甫提出了非常胜派的概念,也就是说墨家是从变化和发展的角度来认知“五种元素”之间的关系的,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抽象和具体的问题,火能克金,但必须是足够的火,如果火不够量,那肯定是克不了金的。如果我们承认这一前提, 那么墨家实际上也是吸收了五行之理论的。反过来,上文所提出的“五,合水土火火”句,就是墨家的“五行”观念。 墨家的这样表述很是符合“墨辩”的身份,也正是因为“辩”,墨家的逻辑学才有了自己的框架, 正如所言:“墨子著书,作辩经以立名本”[11]。所以我们可以说墨家的这一“五行元素”说,实际上是其逻辑分析的产物,

墨家的这种“五行元素”关系认知,反应了这一学派对物质的认识,而且我们也看到,墨家提出了“五”,但并没有“行”,也就是说,其没有把“五”和“行”联合起来运用。由此可见,阴阳家的“五行”思想的完善当是在此后,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是吸收了部分墨家思想元素的。“行”的古文字意思是运动,“五行”就是五种元素的运动。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五行”还可以有其他含义,“五行,通常是指水火木金土,有时更推及由之引申构造起来的五色、 五常等一大套五的体系”[12]。 墨家承认五种元素之间的运动,但对运动的结果作出了自己的判断, 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当是墨家对“五行”思想以及矛盾运动思想的贡献, 也即提出了必须量变才能发生质变的萌芽思想,“墨子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外部世界的描述, 使外部世界表现为一种可测度和可分析的认识对象, ……不会从臆想的神格,或臆想的联系中寻找根源,这使得认识活动更依靠于人的实践活动, 更注重于人的经验知识”[13]。 也正因为此,栾调甫认为墨子是五行变化的发明者。汉代曾有书《墨子五行变化记》,现已失传,所以一些学者更是提出了“丹家炉火之术出于墨子”的判断。 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么自秦汉至魏晋时期兴盛的炼丹术的鼻祖就是墨子。当然作这一判断的可能是道教人事,其是否有把墨子也拉进道教的圈内,也未尝可知。

通观上面的文字,虽然出现了“五种元素”,但并没有把“五”和“行”联合起来使用,如果说这里的“五”对应着《经》下“五行”的“五”,那么“行”是何涵义就值得探讨。 梁启超在注释本条时著称:“经说本条有伪夺,未敢强校。胜者贵也(指《经》下篇中的‘毋常胜’句),或以五行生克说解之, 非是。 生克说出邹衍以后, 墨子时无有。”对此,著名墨学大家栾调甫解释说,墨家谈五种元素,实际上是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五行” 生克原理的,“我以为古人的五行讲生克是原始最古的,不过这种学说中还有两个派别,应当分别言之, 一是常胜派, 这派自邹衍的阴阳家,一直到现在的医卜星相,几乎无一家不讲说的,这是尽人皆知,用不着细说。二是非常胜派,这派是反对常胜而产生为五行进一步的学说。我虽不敢断定这是墨子的创作, 或是为墨子以前所已有的,但我知道墨子是发明五行变化者,五行有变化,就是生克不常。……五行相遇固然不免相胜,但他相生却不是一定不移的,而且他们的相胜,因着种种机遇,且能生出变化来。 譬如常胜派所说的五行相胜是说火胜金的, 但火能烁金必非一星之火, 反过来说, 金也可以胜火, 这是金与火之间有一种当值之量; 金过此量,金能胜火,火过此量,火能胜金”[10]

“等等,你们在拿走金银之前,也要问问我的泥刀!”大胡子工匠立在桌旁,右手捏着泥刀,双脚扎起了弓步,他的三个兄弟也抽出泥刀跟在他身后,长安匠作门,泥水刀法,浑水摸鱼,砍头如砍砖,杀人如起楼,筑屋盖房用得着,争场打架也用得着的。做房子的时候用泥刀兢兢业业,打架的时候用泥刀,那是威风凛凛。

根据上述模糊判断的结果,通过加权平均法就可以得到最终的精确输出量,即在特定偏移条件下,支撑油缸应采取的液压缸压力差。

三、小结

《古文尚书》的“洪范”篇也谈到了“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従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従革作辛,稼穑作甘。 ”可见《尚书》的“五行”观与墨家的“五种元素”认识基本接近,且表述比墨家更为清晰, 在某种程度上当是阴阳家的理论基础或者也可以说是被阴阳家所发展的理论。

在《墨经》中关于“五行”内涵的相关词句的第二处在《经说》下:“五,合水土火火,虽然火烁金,火多也,金靡炭,金多也,合之府水,木离木,若识糜与鱼之数惟所利。 ”

就墨家的“五行”观而言,其内涵当时并非十分明确,有时指的是儒家的“五常”涵义,有时指的是“五种元素”,所以我们应该细而判之。就“五种元素”的认知而言,应该说墨家为我们的认识论发展提供了帮助, 其承认五种物质的关系是唯物论的前提。 邹衍虽然被视为阴阳家的开创者, 但邹氏的五行理论是为其五德理论服务的,所以一些学术前辈就指出:“邹衍的时代,正是帝制运动的时代, 邹衍的居地, 正是东帝(齐)和拟议中的北帝(燕)的国家,邹衍的思想,则是讲仁义礼乐的鲁文化和夸诞不经的齐文化的混合物。有了这三种环境,于是五德始终说就产生了! 五德始终说没有别的作用,只在说明如何才可有真命天子出来,真命天子的根据是些什么。 ”[15]如果这一判断成立的话,那么就可以说墨家才是真真正正的五行思想的提出和推广者。

《汉书》“五行志”认为弘扬“五行”思想的集大成者当为汉代的刘向、刘歆父子。“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刘向治谷梁春秋,数其祸福,传以洪范,与仲舒错,至向子歆……言五行传,又颇不同。”而若研读墨子,当知墨家提出的“五种元素”奠基了五行思想的发展。 墨家提倡“辩”,而“辩”的基础则是对现实的关注。“辩,争彼也。辩胜,当也。”也就是说,辩是对一对矛盾判断的争论, 争论胜利的原因, 就在于其合乎客观实际。 [16]正是因为墨家“重实、求实”,所以其提出的“五行”观念才有“大火克金”非大火难克金的概念。

总之,墨家通过对“五行因素”的分析,更加坚定了其对外部世界的独立认识, 也才能更加客观地分析客观世界的物质关系,“墨子关于物质质和量的认识, 从物体本身说明了物体自身的存在和变化,这对墨子的认识活动来说,规范了其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方向”[17]。所以从这一层面而言,墨家的理论贡献我们不能忽视。

嵌入式系统硬件可裁减,主要考虑功能、成本、可靠性,去除所有的冗余,因而在成本价格和易用性上有竞争实力。另外,嵌入式系统各行业的应用系统和产品短期内一般不会发生比较大的跳跃,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因而嵌入式系统软、硬件生命周期一般比较长,与通用的软、硬件系统比起来,具有价格便宜、发展稳定的特点。

参考文献:

[1][7]高亨.墨经校诠[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1,3.

[2]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138.

[3]李建华,周杰.苏格拉底“概念说”探析[J].云梦学刊,2018(4).

[4]赵岩,张忠义.《经下》“说在”条目献疑[A].墨子研究论丛:第8 辑[C].济南:齐鲁书社,2009:506.

[5]杨武金.墨经逻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3.

[6][16]陈孟麟.墨辩逻辑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6,12.

[8]刘安.淮南子:卷21[Z].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1242.

[9][10][14][15]顾颉刚.古史辩:第5 册[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222,223,229,243.

[11]谭介甫.墨辩发微[M].北京:中华书局,1964:03.

[12]庞朴.帛书五行篇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1980:71.

[13][17]邢兆良.墨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255.

On the Theory of "Five Elements" in The Book of Ink

WANG Weikai
(Institute of Philosophy,Tianji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Tianjin 300191,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ook Mozi,The Book of Ink《墨经》reflects the social cogni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of Mohist Schoo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ve elements" and the "five elements" was mentioned in The Book of Ink, such as "the five elements are not always won" and the five elements. Mohism indicates that mutual enhancement and inhibition, and mutual transformation co-exist between the five elements.

Key words :The Book of Ink;five elements thought;interpretation theory

中图分类号 :B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6365(2019)04-0077-04

收稿日期 :2019-06-16

作者简介 :王伟凯,男,河北威县人,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

[责任编辑 杨 捷]

标签:;  ;  ;  ;  

《墨经》中的“五行”思想释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