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机架;设于机架内的太阳轮组件,该太阳轮组件包括太阳轮支架以及设于太阳轮支架上的太阳轮;以及与太阳轮的外周相啮合的至少两组行星周转式载具,其中,太阳轮的正上方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与其同步转动的抛光液收集盘及行星架,行星架在其周向方向上依次布置有上下料工位以及至少一个抛光工位,行星周转式载具安装于行星架之上,行星周转式载具的数目等于上下料工位与所述抛光工位的数目之和,每个所述抛光工位处的行星周转式载具的正上方均设有与行星周转式载具相对的抛光机构。根据本实用新型,其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能够提高3D曲面玻璃的表面质量。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机架(5);设于机架(5)内的太阳轮组件(3),该太阳轮组件(3)包括太阳轮支架(31)以及设于太阳轮支架(31)上的太阳轮(34);以及与太阳轮(34)的外周相啮合的至少两组行星周转式载具(2),其中,太阳轮(34)的正上方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与其同步转动的抛光液收集盘(4)及行星架(33),行星架(33)在其周向方向上依次布置有上下料工位(331)以及至少一个抛光工位,行星周转式载具(2)安装于行星架(33)之上,行星周转式载具(2)的数目等于上下料工位(331)与所述抛光工位的数目之和,每个所述抛光工位处的行星周转式载具(2)的正上方均设有与行星周转式载具(2)相对的抛光机构(1)。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部中空的机架(5);
设于机架(5)内的太阳轮组件(3),该太阳轮组件(3)包括太阳轮支架(31)以及设于太阳轮支架(31)上的太阳轮(34);以及
与太阳轮(34)的外周相啮合的至少两组行星周转式载具(2),其中,太阳轮(34)的正上方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与其同步转动的抛光液收集盘(4)及行星架(33),行星架(33)在其周向方向上依次布置有上下料工位(331)以及至少一个抛光工位,行星周转式载具(2)安装于行星架(33)之上,行星周转式载具(2)的数目等于上下料工位(331)与所述抛光工位的数目之和,每个所述抛光工位处的行星周转式载具(2)的正上方均设有与行星周转式载具(2)相对的抛光机构(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抛光机构(1)包括:
X向导轨(111),其沿水平方向延伸;
Z向导轨(18),其位于X相导轨(111)的下方且沿竖直方向延伸;
与X向导轨(111)滑动配接的抛光安装架(11);以及
设于抛光安装架(11)正下方的传动转向器(13),
其中,传动转向器(13)的外侧与Z向导轨(18)滑动连接,传动转向器(13)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有抛光驱动电机(15),传动转向器(13)的动力输出端(131)传动连接有抛光组件(14),该抛光组件(14)位于载盘容纳室(24)的正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抛光驱动电机(15)位于传动转向器(13)的旁侧,抛光组件(14)位于传动转向器(13)的正下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抛光安装架(11)的上表面安装有升降驱动器(12),升降驱动器(12)的动力输出端穿过抛光安装架(11)后与传动转向器(13)相连。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抛光组件(14)上罩设有防护组件(17),该防护组件(17)包括防护安装架(171)与防护裙(173),防护裙(173)固接于防护安装架(171)的外周并且从该防护安装架(171)的外周向下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抛光组件(14)包括:
与传动转向器(13)的动力输出端(131)传动连接的抛光盘(141);以及
从内至外设于抛光盘(141)上表面的内拦液圈(143)与外拦液圈(142),
其中,内拦液圈(143)与外拦液圈(142)关于传动转向器(13)的动力输出端(131)同心设置,抛光盘(141)上、内拦液圈(143)内开设有至少三个内排液通孔,抛光盘(141)上、内拦液圈(143)与外拦液圈(142)之间开设有至少两个外排液通孔,所述内排液通孔的数量大于所述外排液孔的数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抛光液收集盘(4)包括底板(43)及裙壁(41),裙壁(41)一体式地结合于底板(43)的外周并且沿着该底板(43)的外周向上延伸,其中,底板(43)上形成有突出于底板(43)所在平面的抛光液导流台(42),抛光液导流台(42)的外周与裙壁(41)间形成有一圈抛光液导流槽(43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抛光液导流台(42)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载具安装通孔(422),行星周转式载具(2)的顶部从载具安装通孔(422)中露出。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抛光液导流槽(431)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两个连通外界的抛光液回收管(432)。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行星周转式载具(2)包括:
载盘容纳室(24),该载盘容纳室(24)在其顶部敞开;
载盘(21),该载盘(21)设于载盘容纳室(24)内;
至少两个子行星载盘(23),该行星载盘(23)设于载盘(21)之上;以及
传动组件(22),该传动组件(22)设于载盘容纳室(24)的正下方,该传动组件(22)包括:
纵向延伸的传动主轴(221);
从上至下依次套设于传动主轴(221)上的传动齿轮(222)与主行星齿轮(223);以及
与传动齿轮(222)的外周相啮合的至少两个子行星齿轮(224),
其中,子行星齿轮(224)的上端面中心处固接有纵向延伸的子传动轴(225),传动齿轮(222)与传动主轴(221)相固接,主行星齿轮(223)与传动主轴(221)转动连接,主行星齿轮(223)与太阳轮(34)的外周相啮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子行星齿轮(224)的数目与子行星载盘(23)的数目相对应,子传动轴(225)从下往上依次穿过载盘容纳室(24)及载盘(21)后与行星载盘(23)的底部相固接,以使得行星载盘(23)悬浮于载盘(21)的上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载盘容纳室(24)包括底壁(241)及裙部(243),裙部(243)结合于底壁(241)的外周并且沿着该底壁(241)的外周向上延伸,传动主轴(221)从载盘容纳室(24)的底部穿入后与载盘(21)的底部相固接,以使得载盘(21)悬浮于底壁(241)的上表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壁(241)与水平面间成夹角α,所述夹角α的角度大小为5°~15°,底壁(241)的最低处开设有连通载盘容纳室(24)内外的排屑口(242)。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载盘(21)的上表面形成有位于子行星载盘(23)正下方的排屑斜面(211),以使得子行星载盘(23)的厚度从内之外呈逐渐变小之势,抛光液导流台(42)的上表面形成有位于载盘容纳室(24)下方的导流斜面(421),以使得抛光液导流台(42)的厚度从内之外呈逐渐变小之势。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主轴(221)上套设有离合受力片(226),该离合受力片(226)设于主行星齿轮(223)的正下方且与传动主轴(221)相固接,离合受力片(226)的外周开设有向其内部凹陷的离心受力槽。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下料工位(331)处设有至少一组位于太阳轮(34)所在平面之下的离心组件(25)。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离心组件(25)包括:
位于太阳轮(34)所在平面之下的离合支架(251);
设于离合支架(251)上的离合驱动器(252);以及
与离合驱动器(252)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的离合动力片(253),
其中,离合动力片(253)沿水平方向延伸并插入至所述离合受力槽之中,该离合动力片(253)在离合驱动器(252)的驱动下选择性地上下移动,以使得离合受力片(226)与主行星齿轮(223)选择性卡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曲面玻璃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智能终端产品显示器上使用的玻璃盖板可分为:2D玻璃、2.5D玻璃及3D曲面玻璃,其中,2D玻璃即普通的纯平面玻璃,没有任何弧形设计;2.5D玻璃则中间是平面设计,边缘采用弧形设计;3D曲面玻璃则中间和边缘部分都可以设计成弯曲的弧形。3D曲面玻璃主要使用热弯机进行弯曲而成,可以达到更高的弯曲弧度,3D曲面玻璃的一些物理特性明显优于2D和2.5D玻璃。3D曲面玻璃具有轻薄、透明洁净、抗指纹、防眩光、坚硬、耐刮伤、耐候性佳等优点,不仅可以提升智能终端产品的外观新颖性,还可以带来出色的触控手感,带来更好的显示及触控体验。
目前3D曲面玻璃的生产工序主要有:开料、CNC、棱抛、热弯、研磨抛光、镀膜等,其中,在热弯加工后的研磨抛光尤为重要,在整个工序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最终3D曲面玻璃良品率的高低。而在研磨抛光工序中,往往需要用到对3D曲面玻璃半成品进行周期性转动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
3D曲面玻璃由于其自身结构的特异性,即其表面的曲面弧度较多,因此,在研磨抛光工序中需要时时将3D曲面玻璃进行转动,以使得其表面抛光侵入尺寸均匀,满足设计要求,当3D曲面玻璃转动到指定位置时,需要对持续转动的行星齿轮组件进行刹车,并在该位置停止运转一定时间,现有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载具的转动角度及速度不容易控制,且载具上承载的多个3D曲面玻璃的转动幅度也难以统一控制,这就导致3D曲面玻璃的抛光侵入尺寸难以控制,最终导致抛光不均匀,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其次,制动反馈存在延迟现象,以至于3D曲面玻璃的定位位置存在偏差较大,影响抛光质量;再次,制动后,齿轮无法在短期内刹停,导致3D曲面玻璃的定位偏差的进一步加大,最终导致抛光误差较大,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又一次,研磨抛光过程中产生的抛光屑体积及比重较小,容易沾染于载具中不易排出,进而影响设备散热及抛光精度;由于3D曲面玻璃的外表面平整度不一,现有的抛光盘上的抛光毛刷很难深入到3D曲面玻璃,这就导致3D曲面玻璃被抛光的尺寸不一,造成抛光不均匀,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最后,现有的抛光机构无法实施调整抛光时抛光盘施加于3D曲面玻璃上的压力,容易导致抛光侵入尺寸不足或抛光过度等现象。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通过时时控制抛光盘进行上下左右平移来使得抛光盘上的毛刷与3D曲面玻璃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抛光均匀性,同时,通过时时控制抛光盘施加于3D曲面玻璃上的压力,来避免抛光不足或抛光过度的问题,依次来提高3D曲面玻璃的表面质量,其采用主行星齿轮围绕太阳轮作行星转动的同时,子行星齿轮围绕主行星齿轮作行星转动,从而使得子行星齿轮上承载的3D曲面玻璃在围绕主行星齿轮转动的同时,还能够围绕太阳轮转动,从而在抛光过程中不仅保证每个3D曲面玻璃的转动角度及幅度统一,提高了抛光均匀性,还能够使得3D曲面玻璃在各个工位间来回切换,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及抛光效率,还能够将抛光过程中产生的抛光屑及时排出,对其中的抛光液进行回收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满足环保要求。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包括:
内部中空的机架;
设于机架内的太阳轮组件,该太阳轮组件包括太阳轮支架以及设于太阳轮支架上的太阳轮;以及
与太阳轮的外周相啮合的至少两组行星周转式载具,其中,太阳轮的正上方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与其同步转动的抛光液收集盘及行星架,行星架在其周向方向上依次布置有上下料工位以及至少一个抛光工位,行星周转式载具安装于行星架之上,行星周转式载具的数目等于上下料工位与所述抛光工位的数目之和,每个所述抛光工位处的行星周转式载具的正上方均设有与行星周转式载具相对的抛光机构。
优选的是,抛光机构包括:
X向导轨,其沿水平方向延伸;
Z向导轨,其位于X相导轨的下方且沿竖直方向延伸;
与X向导轨滑动配接的抛光安装架;以及
设于抛光安装架正下方的传动转向器,
其中,传动转向器的外侧与Z向导轨滑动连接,传动转向器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有抛光驱动电机,传动转向器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有抛光组件,该抛光组件位于载盘容纳室的正上方。
优选的是,抛光驱动电机位于传动转向器的旁侧,抛光组件位于传动转向器的正下方。
优选的是,抛光安装架的上表面安装有升降驱动器,升降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穿过抛光安装架后与传动转向器相连。
优选的是,抛光组件上罩设有防护组件,该防护组件包括防护安装架与防护裙,防护裙固接于防护安装架的外周并且从该防护安装架的外周向下延伸。
优选的是,抛光组件包括:
与传动转向器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的抛光盘;以及
从内至外设于抛光盘上表面的内拦液圈与外拦液圈,
其中,内拦液圈与外拦液圈关于传动转向器的动力输出端同心设置,抛光盘上、内拦液圈内开设有至少三个内排液通孔,抛光盘上、内拦液圈与外拦液圈之间开设有至少两个外排液通孔,所述内排液通孔的数量大于所述外排液孔的数量。
优选的是,抛光液收集盘包括底板及裙壁,裙壁一体式地结合于底板的外周并且沿着该底板的外周向上延伸,其中,底板上形成有突出于底板所在平面的抛光液导流台,抛光液导流台的外周与裙壁间形成有一圈抛光液导流槽。
优选的是,抛光液导流台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载具安装通孔,行星周转式载具的顶部从载具安装通孔中露出。
优选的是,抛光液导流槽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两个连通外界的抛光液回收管。
优选的是,行星周转式载具包括:
载盘容纳室,该载盘容纳室在其顶部敞开;
载盘,该载盘设于载盘容纳室内;
至少两个子行星载盘,该行星载盘设于载盘之上;以及
传动组件,该传动组件设于载盘容纳室的正下方,该传动组件包括:
纵向延伸的传动主轴;
从上至下依次套设于传动主轴上的传动齿轮与主行星齿轮;以及
与传动齿轮的外周相啮合的至少两个子行星齿轮,
其中,子行星齿轮的上端面中心处固接有纵向延伸的子传动轴,传动齿轮与传动主轴相固接,主行星齿轮与传动主轴转动连接,主行星齿轮与太阳轮的外周相啮合。
优选的是,子行星齿轮的数目与子行星载盘的数目相对应,子传动轴从下往上依次穿过载盘容纳室及载盘后与行星载盘的底部相固接,以使得行星载盘悬浮于载盘的上表面。
优选的是,载盘容纳室包括底壁及裙部,裙部结合于底壁的外周并且沿着该底壁的外周向上延伸,传动主轴从载盘容纳室的底部穿入后与载盘的底部相固接,以使得载盘悬浮于底壁的上表面。
优选的是,底壁与水平面间成夹角α,所述夹角α的角度大小为5°~15°,底壁的最低处开设有连通载盘容纳室内外的排屑口。
优选的是,载盘的上表面形成有位于子行星载盘正下方的排屑斜面,以使得子行星载盘的厚度从内之外呈逐渐变小之势,抛光液导流台的上表面形成有位于载盘容纳室下方的导流斜面,以使得抛光液导流台的厚度从内之外呈逐渐变小之势。
优选的是,传动主轴上套设有离心受力片,该离心受力片设于主行星齿轮的正下方且与传动主轴相固接,离心受力片的外周开设有向其内部凹陷的离心受力槽。
优选的是,上下料工位处设有至少一组位于太阳轮所在平面之下的离心组件。
优选的是,离心组件包括:
位于太阳轮所在平面之下的离合支架;
设于离合支架上的离合驱动器;以及
与离合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的离合动力片,
其中,离合动力片沿水平方向延伸并插入至所述离合受力槽之中,该离合动力片在离合驱动器的驱动下选择性地上下移动,以使得离合受力片与主行星齿轮选择性卡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通过时时控制抛光盘进行上下左右平移来使得抛光盘上的毛刷与3D曲面玻璃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抛光均匀性,同时,通过时时控制抛光盘施加于3D曲面玻璃上的压力,来避免抛光不足或抛光过度的问题,依次来提高3D曲面玻璃的表面质量,其采用主行星齿轮围绕太阳轮作行星转动的同时,子行星齿轮围绕主行星齿轮作行星转动,从而使得子行星齿轮上承载的3D曲面玻璃在围绕主行星齿轮转动的同时,还能够围绕太阳轮转动,从而在抛光过程中不仅保证每个3D曲面玻璃的转动角度及幅度统一,提高了抛光均匀性,还能够使得3D曲面玻璃在各个工位间来回切换,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及抛光效率,还能够将抛光过程中产生的抛光屑及时排出,对其中的抛光液进行回收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满足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的俯视图位;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中隐藏了机架后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中抛光机构与行星周转式载具相配合时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中抛光机构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中抛光机构的内部结构视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中隐藏了机架及抛光机构后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中隐藏了机架及抛光机构后的右视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中隐藏了机架、抛光机构及行星周转式载具后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中隐藏了机架、抛光机构后的内部结构视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中隐藏了机架、抛光机构后的内部结构正视图;
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中隐藏了机架、抛光机构后的仰视图;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中太阳轮组件的三维机构视图;
图1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中行星周转式载具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1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中行星周转式载具的正视图;
图1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中行星周转式载具的仰视图;
图1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中行星周转式载具隐藏了载盘容纳室后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1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中载盘与传动组件相配合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1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中载盘与传动组件相配合的正视图;
图2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中离心组件与行星齿轮组件相配合时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2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中离心组件与行星齿轮组件相配合时的正视图。
图2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中离心组件与行星齿轮组件相配合时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参照图1~图6,用于3D曲面玻璃的全自动抛光装置包括:
内部中空的机架5;
设于机架5内的太阳轮组件3,该太阳轮组件3包括太阳轮支架31以及设于太阳轮支架31上的太阳轮34;以及
与太阳轮34的外周相啮合的至少两组行星周转式载具2,其中,太阳轮34的正上方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与其同步转动的抛光液收集盘4及行星架33,行星架33在其周向方向上依次布置有上下料工位331以及至少一个抛光工位,行星周转式载具2安装于行星架33之上,行星周转式载具2的数目等于上下料工位331与所述抛光工位的数目之和,每个所述抛光工位处的行星周转式载具2的正上方均设有与行星周转式载具2相对的抛光机构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机架5的旁侧设有抛光液供给系统6,该抛光液供给系统6的供液导管61通往机架5的内部。
参照图5及图6,抛光机构1包括:
X向导轨111,其沿水平方向延伸;
Z向导轨18,其位于X相导轨111的下方且沿竖直方向延伸;
与X向导轨111滑动配接的抛光安装架11;以及
设于抛光安装架11正下方的传动转向器13,
其中,传动转向器13的外侧与Z向导轨18滑动连接,传动转向器13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有抛光驱动电机15,传动转向器13的动力输出端131传动连接有抛光组件14,该抛光组件14位于载盘容纳室24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抛光驱动电机15位于传动转向器13的旁侧,抛光组件14位于传动转向器13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抛光安装架11的上表面安装有升降驱动器12,升降驱动器12的动力输出端穿过抛光安装架11后与传动转向器13相连。
进一步地,抛光组件14上罩设有防护组件17,该防护组件17包括防护安装架171与防护裙173,防护裙173固接于防护安装架171的外周并且从该防护安装架171的外周向下延伸。
进一步地,抛光组件14包括:
与传动转向器13的动力输出端131传动连接的抛光盘141;以及
从内至外设于抛光盘141上表面的内拦液圈143与外拦液圈142,
其中,内拦液圈143与外拦液圈142关于传动转向器13的动力输出端131同心设置,抛光盘141上、内拦液圈143内开设有至少三个内排液通孔,抛光盘141上、内拦液圈143与外拦液圈142之间开设有至少两个外排液通孔,所述内排液通孔的数量大于所述外排液孔的数量。
参照图9,抛光液收集盘4包括底板43及裙壁41,裙壁41一体式地结合于底板43的外周并且沿着该底板43的外周向上延伸,其中,底板43上形成有突出于底板43所在平面的抛光液导流台42,抛光液导流台42的外周与裙壁41间形成有一圈抛光液导流槽431。
进一步地,抛光液导流台42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载具安装通孔422,行星周转式载具2的顶部从载具安装通孔422中露出。
进一步地,抛光液导流槽431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两个连通外界的抛光液回收管432。
参照图12~图22,行星周转式载具2包括:
载盘容纳室24,该载盘容纳室24在其顶部敞开;
载盘21,该载盘21设于载盘容纳室24内;
至少两个子行星载盘23,该行星载盘23设于载盘21之上;以及
传动组件22,该传动组件22设于载盘容纳室24的正下方,该传动组件22包括:
纵向延伸的传动主轴221;
从上至下依次套设于传动主轴221上的传动齿轮222与主行星齿轮223;以及
与传动齿轮222的外周相啮合的至少两个子行星齿轮224,
其中,子行星齿轮224的上端面中心处固接有纵向延伸的子传动轴225,传动齿轮222与传动主轴221相固接,主行星齿轮223与传动主轴221转动连接,主行星齿轮223与太阳轮34的外周相啮合。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主行星齿轮223与传动主轴221之间设有转动套设于传动主轴221之上的转动轴承2231。
进一步地,子行星齿轮224的数目与子行星载盘23的数目相对应,子传动轴225从下往上依次穿过载盘容纳室24及载盘21后与行星载盘23的底部相固接,以使得行星载盘23悬浮于载盘21的上表面。从而使得行星载盘23相对于载盘21做转动运动时,行星载盘23的转动不会受到载盘21的干涉。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子行星齿轮224及子行星载盘23均设有3个。
参照图14,载盘容纳室24包括底壁241及裙部243,裙部243结合于底壁241的外周并且沿着该底壁241的外周向上延伸。
进一步地,传动主轴221从载盘容纳室24的底部穿入后与载盘21的底部相固接,以使得载盘21悬浮于底壁241的上表面。从而使得载盘21的转动不会受到底壁241的干涉影响,同时,载盘21与底壁241之间形成有足够的排屑空间,便于抛光过程中产生的抛光屑及时排出。
参照图15,底壁241与水平面间成夹角α,所述夹角α的角度大小为5°~15°。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夹角α的角度大小为5°;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夹角α的角度大小为1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夹角α的角度大小为8°。
进一步地,底壁241的最低处开设有连通载盘容纳室24内外的排屑口242。从而使得抛光屑落于底壁241上后,能够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底壁241最终经排屑口242排出收集。
进一步地,载盘21的外周与裙部243的内侧间的间距为2mm~20mm。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间距为2mm;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间距为20mm;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间距为12mm。
参照图17及图18,载盘21的上表面形成有位于子行星载盘23正下方的排屑斜面211,以使得子行星载盘23的厚度从内之外呈逐渐变小之势。从而使得抛光过程中落于载盘21上的抛光屑能够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顺着排屑斜面211顺滑地排入底壁241上,并最终经排屑口242排出收集。
参照图7及图9,抛光液导流台42的上表面形成有位于载盘容纳室24下方的导流斜面421,以使得抛光液导流台42的厚度从内之外呈逐渐变小之势。从而使得抛光过程中落于载盘21上的抛光液与抛光屑的混合溶液能够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顺着导流斜面421顺滑地排入抛光液导流槽431中,并最终经抛光液回收管432排出收集。
进一步地,排屑斜面211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大小为10°~3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排屑斜面211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大小为28°。
参照图15,传动主轴221上套设有主行星齿轮223,该主行星齿轮223位于传动齿轮222的正下方且与传动主轴221转动连接。工作时,主行星齿轮223受到来自驱动器的动力后,带动传动主轴221绕其轴线旋转,进而带动传动齿轮222旋转,而与传动齿轮222相啮合的子行星齿轮224则绕着传动齿轮222做圆周运动式的行星运动,子行星齿轮224在作行星运动的过程中,则带到与子传动轴225相连的子行星载盘23转动,从而使得载盘21与子行星载盘23绕其各自中心转动,两者的转动速度比受到传动齿轮222与子行星齿轮224的传动比所限定。如此则实现了对子行星载盘23上承载的3D曲面玻璃半成品的均匀转动,从而提高了抛光的打磨均匀度。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传动主轴221上转动套设有固接板25,固接板25设于载盘21与传动齿轮222之间,同时,子传动轴225穿过固接板25后进入到载盘容纳室24之中,且子传动轴225与固接板25转动连接。固接板25能够提高子行星齿轮224与传动齿轮222相啮合时的稳定性。
参照图20~图22,传动齿轮222与主行星齿轮223之间设有套设于传动主轴221上的定位套2212。
进一步地,传动主轴221上套设有离合受力片226,该离合受力片226设于主行星齿轮223的正下方,离合受力片226与传动主轴221间设有套设于传动主轴221上的直线轴承2261,从而使得离合受力片226随着传动主轴221转动的同时还能沿着传动主轴221上下滑移。
进一步地,离合受力片226与主行星齿轮223选择性卡接。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离合受力片226顶面设有向上延伸的柱销,主行星齿轮223的底面固接有与所述柱销选择性配接的铜套。
进一步地,上下料工位331处设有至少一组位于太阳轮34所在平面之下的离心组件25。
参照图21~图22,离心组件25包括:
位于太阳轮34所在平面之下的离合驱动器252;以及
与离合驱动器252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的离合动力片253,
其中,离合受力片226在其外周开设有离合受力槽,离合动力片253沿水平方向延伸并插入至离合受力片226的离合受力槽中,该离合动力片253在离合驱动器252的驱动下选择性地上下移动,以使得离合受力片226与主行星齿轮223选择性卡接。
进一步地,当所述柱钉在随离合受力片226向下移动时,所述柱销与主行星齿轮223上的所述铜套相脱离,主行星齿轮223与离合动力片226相分离,不再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离合动力片226的柱销向上移动时,所述柱销与主行星齿轮223上的所述铜套相卡接,使得主行星齿轮223与离合动力片226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离合组件25相对地设有两组。通过相对设置两组离合组件25,能够使得竖直向下施加于刹车片226上的力矩能够平衡,防止刹车片出现单侧磨损严重的问题,减小摩擦损耗,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传动主轴221的底端上形成有一圈水平向外延伸限位板2211,限位板2211与离合受力板226之间设有顶升复位弹簧227,用于辅助离合受力板226上的柱销重新顶入主行星齿轮223的铜套中。
参照图12及图13,太阳轮支架31上设有用于驱动太阳轮34周期性旋转的太阳轮驱动电机32,所述抛光工位设有三个,分别为在行星架33的周向方向上依次布置的粗抛光工位332、精抛光工位333及细抛光工位334,其中,粗抛光工位332、精抛光工位333及细抛光工位334的布置方向与太阳轮34的转动方向相一致。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57937.3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793348U
授权时间:20191217
主分类号:B24B13/00
专利分类号:B24B13/00;B24B57/00
范畴分类:26F;
申请人: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浒关镇浒莲路68号
发明人:吴加富;缪磊;蔡建明;王炫铭;李鹏
第一发明人:吴加富
当前权利人: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韩飞
代理机构:11369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