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蓄电池维修工尿铅值与工龄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邱炜,赵红宇,胡秀,陈莹[1](2014)在《云南某锌业公司职业铅中毒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某锌业公司在职员工尿铅超标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 420名职工晨尿,按照WS/T17-1996方法进行尿铅检测.参照GBZ37-2002《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尿铅≥0.07 mg/L为超标,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工作场所、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工作年限间尿铅超标率的差异,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3 420名职工尿铅水平范围在0.012.18 mg/L,几何均数为0.04 mg/L,尿铅检测超标31人,超标率为0.96%.不同性别、工作场所间超标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与工作年限间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铅超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段和文化程度.结论某锌业公司尿铅超标不明显;男性尿铅超标率高于女性;年龄轻和文化程度高者易发生尿铅超标.
朱文文[2](2014)在《蓄电池行业铅职业危害现况及防治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调查山东省内典型的铅酸蓄电池企业铅职业危害现况及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并探讨铅化合物对劳动者各种健康指标的影响。根据调查的山东省内铅酸蓄电池企业职业危害现状及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制定山东省内铅蓄电池企业职业危害防护对策,为山东省铅酸蓄电池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卫生监督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验等方法,收集铅蓄电池生产工艺中的数据资料,对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及评价;并根据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对铅蓄电池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总体指导思想下,根据对山东省铅蓄电池企业职业危害现况以及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结合近些年来对我省多家铅酸蓄电池企业的现场调查和走访所获取的信息,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制定。【研究结果】1铅蓄电池企业调查结果显示:铅尘、铅烟指标中分别有75%和78%超标;超标点主要分布在包片、涂片、分片、焊接及称片岗位中。2作业工人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显示:血铅水平达到400μg/L以上者占检测总人数的7.50%,而且男性工作者的血铅水平要比女性的高;尿铅水平达到70μg/L以上者占检测总人数的2.30%;结果还显示铅化合物只对女性铅作业者血清ALT产生影响(P<0.05),铅还可使心电图异常率升高(P<0.05);铅可以降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含量(P<0.05),影响能量代谢指标琥珀酸脱氢酶(uccinatedehydrogenase,SDH)的活性,且存在性别差异(P<0.05)。铅对该作业人群的血常规指标、尿常规异常率、血压水平、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及总ATP酶活性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建立了山东省铅蓄电池企业职业危害防护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本要求、生产工艺中的防护措施、防护设备的卫生要求、个人防护的卫生要求、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应急救援。【研究结论】1铅蓄电池企业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为铅烟、铅尘;包片、涂片、分片、焊接及称片岗位铅超标严重,而且焊接及包片岗位的工人血铅及尿铅超标严重,所以铅蓄电池生产工艺的关键控制点应设在焊接和包片岗位。2职业健康结果显示,在该人群中,可以显现出铅化合物对女性铅作业者血清ALT的影响,铅也可以导致心电图异常率升高,可以降低血清SOD的活性,但未显示出铅对血清MDA含量的影响,提示,铅还没有达到能够损伤质膜而产生MDA的浓度,SOD可以作为铅对机体造成氧化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本实验还提示,铅可以影响能量代谢指标SDH的活性,且具有性别差异。3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山东省铅酸蓄电池企业职业危害防护对策。
韦丽丽,石莉莉,朱国强,劳哲,何昭,江恩源[3](2012)在《某蓄电池厂355例铅作业工人尿铅测定结果》文中认为目的对某蓄电池厂355名铅作业工人进行尿铅检测,了解该蓄电池厂工人体内铅负荷情况,筛查观察对象,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WS/T 17-1996《尿中铅的双硫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进行尿中铅性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55份尿样检测结果中,尿中铅含量超标者共20人,超标率5.63%;男性超标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和不同工龄工人间超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蓄电池厂工人尿铅超标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应加强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测工作,并改善车间环境,同时提高工作人员在生产中自我防护意识,保护职工身体健康。
朱林根[4](2012)在《靖江地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及控制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靖江地区经济的发展,靖江已经发展为中国最大的造船中心之一,同时铸造、压力容器制造等也已经发展为靖江支柱产业之一。靖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职业卫生工作提出了挑战,许多电焊、打磨、喷砂、涂装作业场所,尤其是在密闭狭小场所进行电焊、打磨、喷砂和涂装等作业的职业危害非常严重,职业病与职业中毒呈现多发、群发趋势,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由于职业危害对人体的危害有时间滞后性,企业开展职业危害控制缺乏动力,存在被动性、一时性、应付性等情况;个人在作业时,对职业危害存在疑问、个人防护工作缺乏主动性、自觉性、科学性;地方政府对职业危害工作存在偏见,招商引资注重经济,忽略职业危害防护工作。如何从战略的角度,探讨科学的职业危害控制规划、实施规划目标的方案及提高方案执行力的各类体制、机制和技术措施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由于各类企业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状况不同,防护控制情况不同,为了准确评估靖江地区各企业职业危害状况和有效控制靖江地区的职业危害,对靖江地区职业危害状况进行了现况调查,并依据危害因素种类、现场逸散与蓄积情况进行风险评估与分级,应用目标差距分析法对防护工作开展进行分析与分级,并对职业病危害趋势进行了预测;结合目标原理等各类科学管理原理构架制定靖江地区职业危害控制规划,强化对靖江地区职业危害的控制,促进靖江经济健康发展。目的:1、摸清靖江地区职业危害因素分布及危害情况、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开展情况,发现主要职业病危害和存在问题。2、策划和设计一个科学的、有效的、可行的和易于实践的职业危害控制规划和方案,同时设计出能节约监管资源又能较好执行规划的工作体系与机制。方法:1、采用描述流行病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量化分级为方法,对靖江地区职业病危害状况进行分级与分析。具体方法是对靖江地区企业职业危害情况进行普查,结合历年申报资料、职业卫生档案、执法检查资料和健康监护体检和职业病病例个案调查,对重点企业现场调查和职业危害关键部位拍摄图片,对各企业职业危害进行风险评估和量化分级。分析职业危害因素分布情况及特点;并结合靖江地区产业布局调整规划,对靖江地区职业病危害态势作出预测与分析。2、采用目标差距分析法对辖区各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作了目标差距分析、原因分析和根源分析。3、应用职业病危害预防基础模型、目标管理、PDCA管理、关键点控制等各类科学管理原理,策划和构架靖江地区职业危害控制规划、实施方案及提高规划实施执行力的工作体系和机制。结果:1、建立了靖江地区3391生产企业职业危害基础数据库平台,并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分级,其中2123家企业(62.61%)企业职业危害属0级危害或轻度危害,995家企业(29.34%)属于Ⅱ级危害(中度职业危害),273家企业(8.05%)属于Ⅲ级危害(严重职业危害)主要集中在造船、铸造、压力容器制造等行业。2、作业人员接触职业危害严重程度情况。现有各类作业人员185966人,其中141265人员(75.96%)接触有毒有害因素一般不超过国家接触限值,44701人员(20.04%)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有超过国家接触限值现象,特别注意是有34662人(19.6%)在Ⅲ级危害(严重职业危害)工作环境工作,职业危害因素常常超过国家接触限值3-5倍以上,是职业病、职业相关病易发和高发人群;3、2000年以来职业中毒、职业病发病情况及分布。2000年以来,共诊断各类职业病45例,其中42例是尘肺,已经死亡3人;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8起,共有12人中毒,死亡5人。有15疑似尘肺病例没有进行职业病诊断,另外有许多工龄长的打磨、喷砂、电焊作业人员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得到健康监护体检及诊断,预计实际尘肺病人数应比现有统计数字多。4、通过研究,构架出较为科学和实用的靖江地区职业危害规划控制目标、目标考核体系及实施规划的各类方案;同时设计出提高方案执行力的体系与机制。结论与控制规划建议:1、靖江地区企业职业病危害分布广,接触危害因素人员多,主要危害因素是各类电焊烟尘与打磨粉尘。2、靖江地区职业危害防治形势严峻,职业病呈现上升趋势,出现多发、群发现象,目前的监管体系、模式和资源配置不能有效控制靖江地区职业病危害。3、采取职业危害分级管理和规划目标考核体系进行监督管理,有效落实镇、园区的属地监管责任;依据分级监督,强化对Ⅱ级危害(中度职业危害)和Ⅲ级危害(严重职业危害)企业执法检查和处罚力度,提高执法检查频次(Ⅱ级危害每年不低于1-2次)能有效落实企业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和持续改进机制,保证企业作业环境不断改善,才能保证企业职业卫生远期效应得到体现。
田月[5](2012)在《某铜冶炼厂车间环境空气污染特征研究及其防治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铜冶炼过程中,车间环境主要存在烟尘(铜、铅、镉、砷等)、SO2、硫酸雾等空气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通过呼吸、皮肤接触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危害。基于某铜冶炼厂的工程分析,找出污染物危害的关键控制点;结合现场监测与实验室分析,探讨各工段车间环境空气中重金属污染、SO2、硫酸雾等污染的特征;同时,收集职业人群年龄、工龄、岗位等信息,采集作业人员血、尿等生物样品,分析血铅、血镉和尿砷等参数;采用SPSS16.0、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探讨车间空气污染物的来源,综合评价车间空气污染物的分布特征以及对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工程分析和现场调查得出,熔炼车间主要污染物为熔炼过程中产生的含重金属的烟尘、SO2;硫酸车间污染程度相对较高,主要污染物为烟气中的SO2和硫酸雾;电解车间及阳极泥处理车间酸性溶液贮槽露天布置形成了无组织酸雾面源;阳极泥处理车间主要污染源是重金属烟尘、SO2;亚砷酸生产是湿法过程,主要的污染物是砷及其化合物和硫酸雾。(2)车间环境空气污染以重金属、SO2为主。车间环境空气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熔炼车间,其中铜的浓度范围是0.0010.268mg/m3,铅的浓度范围是0.0300.135mg/m3,镉的浓度范围是0.0200.630mg/m3,砷的浓度范围是0.0010.227mg/m3,浓度均值大于阳极泥处理车间;SO2污染分布比较广,熔炼车间的浓度范围是0.2515.51mg/m3,高于车间外环境,也高于其他车间;电解车间砷化氢污染较为严重,浓度范围是0.0300.214mg/m3;电解车间硫酸雾浓度范围是0.130.98mg/m3,均值高于其它车间。(3)铅污染对作业人群的危害较大。整体血铅浓度与年龄、工龄相关性不显着(P>0.05),但回转窑、金银电解工段职工血铅浓度与年龄相关性显着(P<0.05),回转窑工段血铅浓度与工龄相关性显着(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间血铅浓度差异有极显着性意义(P<0.01),男性组血铅水平显着高于女性组水平;血镉浓度与年龄、工龄相关性不显着(P>0.05);尿砷浓度与年龄、工龄的相关性不显着(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间尿砷浓度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4)冶炼厂采取了较为先进的环保措施,采取的管理措施在环境监管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王占成,郭孝鹏,官玉琴,许晶晶[6](2010)在《荆门市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尿铅检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某蓄电池厂415名铅作业工人进行尿铅检测分析,了解该蓄电池厂工人体内铅负荷情况,筛查观察对象,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15名铅作业工人晨尿,按照WS/T17-1996方法进行尿铅检测。参照GBZ37-2002《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尿铅≥0.07mg/L为超标(即观察对象限值),比较不同车间、性别、年龄段间尿铅超标率的差异。[结果]415名铅作业工人尿铅均数为(0.077±0.099)mg/L,超标人数92人,超标率为22.17%。合金车间、化成车间、制板车间、成品车间的工人尿铅超标率分别为37.50%、16.07%、16.25%、33.07%,其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9,P=0.001)。男女工人尿铅超标率分别为24.66%和16.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37,P=0.060)。年龄段越大,超标率越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09,P=0.072)。[结论]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尿铅超标明显;合金车间、成品车间工人的尿铅超标率较高;男性工人尿铅超标率高于女性;工人尿铅超标率有随年龄段增大而增高的趋势。
王化玲,韩忠敏,张遂柱[7](2008)在《某私营蓄电池厂铅危害调查》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某私营蓄电池厂铅污染状况及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场调查、临床体检以及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私营蓄电池厂作业工人铅危害进行横断面调查,项目包括车间空气中铅浓度、尿铅、尿δ-氨基-γ-酮戊酸(δ-ALA)、尿粪卟啉、血红蛋白,红细胞、碱粒红细胞、点彩红细胞计数等。[结果]生产环境空气中铅浓度除充电工组外皆超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86名工人中检出铅吸收11人,轻度铅中毒7人,中度铅中毒3人。[结论]该私营蓄电池厂铅污染严重,对工人健康已造成严重影响,卫生监督部门对较小规模的私营企业应加强监督管理。
徐雨虹,周建华[8](2007)在《太仓市某蓄电池厂铅污染情况的调查》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太仓市乡镇蓄电池企业的铅污染情况。方法对某蓄电池厂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现场进行铅烟、铅尘浓度测定,并对76名铅接触工人的尿铅定量。结果该厂作业场所铅烟(尘)浓度超标率为37.5%,最高超过国家限值11.4倍。76名工人的尿铅最低为0.08μmol/L,最高为5.75μmol/L,平均为0.71μmol/L;其中尿铅值≥0.34μmol/L共44人,尿铅超标检出率为57.9%。结论该蓄电池厂铅接触工人尿铅超标率严重,因此应加强对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
姚应水[9](2002)在《皖南地区中学生伤害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中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皖南地区五所中学的初、高中五个年级共38个班2135名学生进行一年的伤害流行病学研究。 结果 伤害的年发生率为67.03%,初中生伤害发生率高于高中生;男生的伤害高于女生;前五位伤害依次为:跌伤(39.02%)、碰伤(37.00%)、交通伤(30.02%)、刀割伤(24.22%)、烧烫伤(20.98%)。伤害的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和学校;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运动、骑车、玩耍及走路;发生形式以自伤为主,其次为他伤。且伤害发生率与其父母文化程度及是否独生子女有密切关系。 结论 应针对伤害的特点和发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中学生伤害的发生。
张翠玲,闫武新[10](2000)在《蓄电池维修工尿铅值与工龄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维修蓄电池时,产生大量的铅烟。而铅及其化合物对机体是有害的。为此,我们对煤矿灯房蓄电池维修女工进行了尿铅值的测定,结果如下。1 对象 在开滦煤矿选择维修蓄电池工龄1年以上、身体健康、无肝肾疾患的纯接铅女工166人为研究对象,其平均年龄为(340±70)岁。2 方法 ?..
二、蓄电池维修工尿铅值与工龄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蓄电池维修工尿铅值与工龄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某锌业公司职业铅中毒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采样及检验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基本情况 |
2.2 职工尿铅超标情况 |
2.3 尿铅超标职工性别分布情况 |
2.4 尿铅超标职工年龄分布情况 |
2.5 尿铅超标职工学历分布情况 |
2.6 尿铅超标职工工作年限分布情况 |
2.7 尿铅超标影响因素分析 |
3 讨论 |
(2)蓄电池行业铅职业危害现况及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生导师及课题指导小组成员简介 |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蓄电池行业铅职业危害现况的研究 |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材料 |
3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现场职业卫生调查结果 |
2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
3 职业健康体检结果 |
4 氧化损伤及能量代谢标志物检测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铅蓄电池行业职业危害防护对策的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结果 |
1 基本要求 |
2 生产工艺中的防护措施 |
3 防护设备的卫生要求 |
4 个人防护的卫生要求 |
5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 |
6 职业健康监护 |
7 职业卫生管理 |
8 应急救援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已(待)发表论文 |
致谢 |
(3)某蓄电池厂355例铅作业工人尿铅测定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采样及检验方法 |
1.3 诊断标准 |
1.4 统计分析 |
2 结 果 |
2.1 尿铅测定结果 |
2.2 不同工种工人尿铅结果比较 |
2.3 不同工龄工人尿铅结果比较 |
2.4 该厂近5 |
3 讨 论 |
4 结 论 |
(4)靖江地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及控制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靖江地区职业病危害现状与职业卫生工作现状调查 |
1 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调查方法 |
1.3 调查内容 |
1.4 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 |
1.5 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状况目标差距分析与分级方法 |
1.6 统计方法 |
2 调查结果 |
2.1 靖江地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 |
2.1.1 职业危害概况 |
2.1.2 职业危害风险分级与企业、从业人员及接触人群 |
2.1.3 职业危害风险分级与行业分布 |
2.1.4 职业危害因素种类与接触人群及特点 |
2.1.5 粉尘危害种类与接触人群及特点 |
2.1.6 靖江地区主要金属、类金属危害因素与接触人群及特点 |
2.1.7 常见有机溶剂种类与接触人群分布 |
2.1.8 常见有害刺激气体种类与接触人群分布 |
2.1.9 常见窒息性有害气体种类与接触人群分布 |
2.2 靖江地区职业健康监护结果与职业病发生情况 |
2.2.1 近三年健康监护体检情况 |
2.2.2 电焊工2001、2004、2009、2010尿锰检测情况 |
2.2.3 某造船企业健康监护情况 |
2.2.4 职业病诊断情况 |
2.2.5 靖江地区2000年以来中毒事故发生与原因 |
2.3 靖江地区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工作现状 |
2.3.1 靖江地区企业职业卫生工作情况 |
2.3.2 靖江地区职业危害因素超标原因分类 |
3 分析与讨论 |
3.1 靖江地区职业病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
3.2 职业危害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 |
3.3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根源分析 |
4 小结 |
第二章 靖江地区职业危害控制规划研究 |
1 职业危害控制规划基本概念与规划设计技术思路 |
1.1 职业危害控制规划目的 |
1.2 规划设计的技术思路 |
1.3 制定规划的程序 |
2 基于目标导向的职业危害控制规划目标体系 |
2.1 职业危害控制目标 |
2.2 职业病危害规划控制目标指标分类与逻辑关系 |
2.3 区域职业危害控制目标指标体系 |
3 职业危害控制规划实施方案的研究 |
3.1 基于治标、治本原理的职业危害控制规划技术方案 |
3.2 基于职业危害预防基础理论模型、PDCA管理循环的职业危害控制方案 |
3.3 基于风险评估与量化分级的控制规划实施方案 |
3.4 基于危害关键点控制原理对靖江地区职业危害控制方案分析 |
3.5 控制规划方案可行性与动力、阻力分析研究 |
4. 提高控制规划方案实施执行力研究 |
4.1 监管网络体系建设研究 |
4.2 监督管理机制建立与应用研究 |
4.3 实施职业危害控制规划的技术保障平台建设 |
5 小结 |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资料 |
致谢 |
(5)某铜冶炼厂车间环境空气污染特征研究及其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项目选题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铜冶炼工艺发展情况 |
1.2.2 主要污染物的危害研究情况 |
1.2.3 车间环境空气样品分析方法 |
1.2.4 生物样品分析方法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研究方法 |
2.1 现场调查与工程分析 |
2.1.1 熔炼车间 |
2.1.2 制酸系统 |
2.1.3 电解工段 |
2.1.4 阳极泥处理及金银回收工段 |
2.1.5 亚砷酸车间 |
2.2 样品采集 |
2.2.1 现场监测采样点设置原则和方法 |
2.2.2 采样布点 |
2.2.3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
2.3 仪器与试剂 |
2.3.1 仪器 |
2.3.2 试剂 |
2.3.3 标准样品 |
2.4 样品分析 |
2.4.1 样品分析方法 |
2.4.2 车间空气样品分析 |
2.4.3 生物样品分析 |
2.5 质量控制 |
2.5.1 车间空气的质量控制 |
2.5.2 生物样品的质量控制 |
2.5.3 质量控制样品检测 |
第3章 资料和数据分析 |
3.1 车间空气检测结果与分析 |
3.1.1 熔炼车间空气污染物含量特征及来源分析 |
3.1.2 硫酸车间空气污染物含量特征及来源分析 |
3.1.3 电解车间空气污染物含量特征及来源分析 |
3.1.4 阳极泥处理车间空气污染物含量特征及来源分析 |
3.1.5 亚砷酸车间空气污染物含量特征及来源分析 |
3.1.6 空气中污染物车间分布特征分析 |
3.2 生物样品检测结果与分析 |
3.2.1 血镉检测结果与分析 |
3.2.2 血铅检测结果与分析 |
3.2.3 尿砷检测结果与分析 |
3.3 小结 |
第4章 对策 |
4.1 工程技术措施 |
4.1.1 闪速炉、转炉烟气环保措施 |
4.1.2 卡尔多炉(处理杂铜)烟气治理措施 |
4.1.3 阳极炉烟气治理措施 |
4.1.4 阳极泥处理车间烟气治理措施 |
4.1.5 环境集烟治理措施 |
4.1.6 无组织排放的酸雾净化措施分析 |
4.1.7 个体使用防护用品 |
4.2 环境管理措施 |
4.2.1 环境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
4.2.2 环境管理建议 |
4.2.3 废气污染源监测 |
第5章 总结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荆门市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尿铅检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采样及检验方法 |
1.3 评价标准及方法 |
2 结果 |
2.1 铅作业工人尿铅超标情况 |
2.2 不同车间尿铅超标情况 |
2.3 尿铅超标性别分布情况 |
2.4 尿铅超标工人年龄分布情况 |
3 讨论 |
3.1 关于“观察对象” |
3.2 超标率差异分析 |
3.2.1 不同车间超标率差异分析 |
3.2.2 超标率性别差异分析 |
3.2.3 各年龄段超标率分析 |
3.3 预防措施建议 |
4 结论 |
(7)某私营蓄电池厂铅危害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内容及方法 |
1.1 一般卫生学调查 |
1.2 铅作业工人健康检查 |
2 结果 |
2.1 一般卫生学调查 |
2.2 铅作业工人健康检查 |
2.3 铅中毒情况 |
3 讨论 |
(8)太仓市某蓄电池厂铅污染情况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生产车间空气中铅烟、铅尘浓度测定 |
1.2.2 尿铅的测定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车间空气中铅浓度检测结果 |
2.3 尿铅检测结果及分析 |
2.3.1 各工段间作业工人尿铅水平分布 |
2.3.2 不同性别职工尿铅水平 |
2.3.3 不同工龄的尿铅水平 |
3 讨论 |
(9)皖南地区中学生伤害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研究背景 |
研究之一: 皖南地区中学生伤害分布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之二: 中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综述: 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 |
参考文献 |
附: 调查表 |
(10)蓄电池维修工尿铅值与工龄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 |
2 方法 |
3 结果 |
4 建议 |
四、蓄电池维修工尿铅值与工龄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某锌业公司职业铅中毒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邱炜,赵红宇,胡秀,陈莹.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4(11)
- [2]蓄电池行业铅职业危害现况及防治对策研究[D]. 朱文文. 济南大学, 2014(12)
- [3]某蓄电池厂355例铅作业工人尿铅测定结果[J]. 韦丽丽,石莉莉,朱国强,劳哲,何昭,江恩源. 职业与健康, 2012(22)
- [4]靖江地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及控制规划研究[D]. 朱林根. 复旦大学, 2012(03)
- [5]某铜冶炼厂车间环境空气污染特征研究及其防治对策[D]. 田月. 南昌航空大学, 2012(04)
- [6]荆门市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尿铅检测分析[J]. 王占成,郭孝鹏,官玉琴,许晶晶. 现代预防医学, 2010(09)
- [7]某私营蓄电池厂铅危害调查[J]. 王化玲,韩忠敏,张遂柱. 现代预防医学, 2008(06)
- [8]太仓市某蓄电池厂铅污染情况的调查[J]. 徐雨虹,周建华. 职业与健康, 2007(13)
- [9]皖南地区中学生伤害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D]. 姚应水. 安徽医科大学, 2002(01)
- [10]蓄电池维修工尿铅值与工龄的关系[J]. 张翠玲,闫武新.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