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起重机主梁的转移吊爪装置,属于吊装技术领域,其包括平衡架和吊耳,所述平衡架的主体呈矩形,且平衡架的顶部四角均固定安装有吊耳,吊耳上设置有卡环,卡环上连接有钢索,所述平衡架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个耳板,耳板的下方设置有U型插口,U型插口通过转轴与耳板铰接相连,所述U型插口的底部连接有吊臂,吊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吊钩,且位于平衡架两侧的吊钩相对设置,所述吊钩抓取在横梁的顶部侧面,与常见的吊爪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多组相对的吊钩能够实现横梁的抓取吊装,无需使用钢丝绳索对横梁进行捆绑固定,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安全系数更高,提高了工作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起重机主梁的转移吊爪装置,包括平衡架(1)和吊耳(2),所述平衡架(1)的主体呈矩形,且平衡架(1)的顶部四角均固定安装有吊耳(2),吊耳(2)上设置有卡环(3),卡环(3)上连接有钢索(4),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架(1)的底部两侧固定安装有若干个耳板(5),耳板(5)的下方设置有U型插口(7),U型插口(7)通过转轴(6)与耳板(5)铰接相连,所述U型插口(7)的底部连接有吊臂(8),吊臂(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吊钩(9),且位于平衡架(1)两侧的吊钩(9)相对设置,所述吊钩(9)抓取在横梁(10)的顶部侧面。
设计方案
1.一种起重机主梁的转移吊爪装置,包括平衡架(1)和吊耳(2),所述平衡架(1)的主体呈矩形,且平衡架(1)的顶部四角均固定安装有吊耳(2),吊耳(2)上设置有卡环(3),卡环(3)上连接有钢索(4),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架(1)的底部两侧固定安装有若干个耳板(5),耳板(5)的下方设置有U型插口(7),U型插口(7)通过转轴(6)与耳板(5)铰接相连,所述U型插口(7)的底部连接有吊臂(8),吊臂(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吊钩(9),且位于平衡架(1)两侧的吊钩(9)相对设置,所述吊钩(9)抓取在横梁(10)的顶部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主梁的转移吊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9)设置为 “匚”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起重机主梁的转移吊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插口(7)、吊臂(8)和吊钩(9)为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起重机主梁的转移吊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9)的两侧固定焊接有若干个加强筋(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起重机主梁的转移吊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9)的下侧内壁上设置有连续的防滑纹(2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起重机主梁的转移吊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架(1)的两侧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1),安装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12),且液压缸(12)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3),所述液压缸(12)的两侧均竖直设置有一个导向杆(15),每个所述的导向杆(15)上均滑动设置有套环(17),且两个导向杆(15)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横杆(16),所述套环(17)与连接块(13)之间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杆(14)相连,且位于液压缸(12)同一侧的吊臂(8)和套环(17)之间铰接有驱动杆(18)。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重机主梁的转移吊爪装置。
背景技术
吊爪装置作为起吊设备中的关键零部件之一,现已广泛用于各种装卸、搬运、提升等工作中。对于起重机生产加工厂家来说,通常在起重机主梁加工成型后,不管是进行仓库保存还是进行下一步的组装,都需要对其进行转移,因此需要频繁的使用到起重设备。由于起重机主梁一般长度较长,质量较重,且横梁多为“工”字型,因此,在吊装时对横梁进行固定一直是一个难题。
目前,在对起重机横梁进行吊装转移时,大都采用绳索对主梁进行绑缚捆扎固定的方法。然而,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吊装时,由于主梁的绑缚捆扎较为麻烦,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耗时较长,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在吊装主梁的过程中,绳索很容易会发生移动,导致横梁倾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安全系数低。因此,现提出一种起重机主梁的转移吊爪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工作效率更高且更安全的起重机主梁的转移吊爪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起重机主梁的转移吊爪装置,包括平衡架和吊耳,所述平衡架的主体呈矩形,且平衡架的顶部四角均固定安装有吊耳,吊耳上设置有卡环,卡环上连接有钢索,所述平衡架的底部两侧固定安装有若干个耳板,耳板的下方设置有U型插口,U型插口通过转轴与耳板铰接相连,所述U型插口的底部连接有吊臂,吊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吊钩,且位于平衡架两侧的吊钩相对设置,所述吊钩抓取在横梁的顶部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吊钩设置为 “匚”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U型插口、吊臂和吊钩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吊钩的两侧固定焊接有若干个加强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吊钩的下侧内壁上设置有连续的防滑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平衡架的两侧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且液压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液压缸的两侧均竖直设置有一个导向杆,每个所述的导向杆上均滑动设置有套环,且两个导向杆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横杆,所述套环与连接块之间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杆相连,且位于液压缸同一侧的吊臂和套环之间铰接有驱动杆。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中,一种起重机主梁的转移吊爪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多组相对的吊钩能够实现横梁的抓取吊装,无需使用钢丝绳索对横梁进行捆绑固定,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安全系数更高,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在吊钩上设置加强筋和防滑纹,提高了吊钩的使用寿命,增大吊钩与横梁之间的摩擦力,更加安全;通过设置的液压缸、连接块、连接杆、导向杆、套环和驱动杆的相互作用,能够实现吊钩的自动打开,提高了吊装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起重机主梁的转移吊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起重机主梁的转移吊爪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一种起重机主梁的转移吊爪装置中吊钩的放大图。
图中:1-平衡架、2-吊耳、3-卡环、4-钢索、5-耳板、6-转轴、7-U形插口、8-吊臂、9-吊钩、10-横梁、11-安装板、12-液压缸、13-连接块、14-连接杆、15-导向杆、16-横杆、17-套环、18-驱动杆、19-加强筋、20-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起重机主梁的转移吊爪装置,包括平衡架1和吊耳2,所述平衡架1的主体呈矩形,且平衡架1的顶部四角均固定安装有吊耳2,吊耳2上设置有卡环3,卡环3上连接有钢索4,所述平衡架1的底部两侧固定安装有若干个耳板5,耳板5的下方设置有U型插口7,U型插口7通过转轴6与耳板5铰接相连,所述U型插口7的底部连接有吊臂8,吊臂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吊钩9,且位于平衡架1两侧的吊钩9相对设置,所述吊钩9抓取在横梁10的顶部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吊钩9设置为便于吊装横梁10的“匚”形。
再进一步的,所述U型插口7、吊臂8和吊钩9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在实际使用时,将钢索4的另一端连接在起重设备上,然后将平衡架1移动至横梁10的上方,向外拉动两个相对的“匚”形的吊钩9,使吊钩9抓取在横梁10的顶部侧面,在通过起重设备进行提升移动即可,非常方便。
和常见的吊爪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多组相对的吊钩9能够实现横梁10的抓取吊装,无需利用钢丝绳索对横梁进行捆绑固定,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安全性更高。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主要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升级,所述吊钩9的两侧固定焊接有若干个加强筋19,且吊钩9的下侧内壁上设置有连续的防滑纹20。
这里,通过在吊钩9的两侧设置加强筋19,能够增强吊钩9的强度,提高吊钩9的使用寿命,防滑纹20的设置,能够增大吊钩9与横梁10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横梁10在被吊起过程中产生滑动。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主要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升级,所述平衡架1的两侧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1,安装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12,且液压缸12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3,所述液压缸12的两侧均竖直设置有一个导向杆15,每个所述的导向杆15上均滑动设置有套环17,且两个导向杆15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横杆16,所述套环17与连接块13之间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杆14相连,且位于液压缸12同一侧的吊臂8和套环17之间铰接有驱动杆18。
在使用本装置进行横梁10的转移吊装时,只需将整个装置移动至横梁10的上方,然后启动液压缸10工作,液压缸12的伸缩端带动连接块13运动,进而通过连接杆14带动套环17沿着导向杆15进行上下运动;套环17通过驱动杆18驱动吊臂8围绕转轴6转动,从而能够实现两个相对的吊钩9自动打开和闭合,便于对横梁10进行抓取,且无需人工进行操作,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中,平衡架1、吊耳2、卡环3和钢索4均为现有技术的应用,而吊钩9、液压缸12、套环17和驱动杆18等的具体安装、应用、结构为本申请的创新点,和常见的吊爪装置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匚”形的吊钩9便于对横梁10进行吊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安全系数更高;通过液压缸12、套环17和驱动杆18的作用,能够实现吊钩9的自动打开和闭合,提高了吊装的工作效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4186.X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536788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B66C 1/14
专利分类号:B66C1/14
范畴分类:32F;32G;
申请人: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洛阳分院
第一申请人: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洛阳分院
申请人地址:471003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王城大道付40号
发明人:王彦辉;王矿伟;裴倩;李毅;杜虹;刘莹
第一发明人:王彦辉
当前权利人: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洛阳分院
代理人:李静
代理机构:1154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起重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