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屹:拖延症是病,不治不行论文

高屹:拖延症是病,不治不行论文

心理学探究人们的行为表现与心理动机的规律与联系,在项目管理工作日益复杂,人们越来越强调个性、自我的今天,心理学已经成为优秀项目经理的一门必修课。本刊将继续为项目经理打开心理学通道,教你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管理项目。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种种“难移”的本性中,拖延症可算是一种源自人性的、大多数人都难以避免的毛病。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一件事情,即便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只要时间要求不是非常紧迫,人们通常会采取“能拖一会儿是一会儿”的态度,甚至到了不能再拖延的情况下,才不得不开始执行。这种因拖延而导致的“不得不开始执行”,其结果通常只有两个:一是不能按约定时间完成;二是即使按约定时间完成,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行为神经科学教授利维坦认为,“一心多用其实是在过度耗费大脑的能量,在任务间切换会耗费体力,和只专心做一件事相比,一心多用让你更疲劳”。所以,主动拒绝那些环境干扰、诱惑,是缓解拖延症的最有效手段。

拖延症普遍存在

拖延行为表现被西方心理学家称为“学生症候群”。我们回忆一下自己上学时的情景:假设老师在星期一的课上留了一些作业,要求下周一上课前把作业交到讲台上。可是,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同学(也可能是自己)交不上作业,因为没做完,甚至根本就没做。是他们真的不会做,还是没时间做呢?显然不是!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的最根本原因是,这些学生在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时,总是习惯拖延到最后一分钟才开始写。结果可想而知,要么不能按时完成,要么勉强交上作业,作业的质量无法保证。

未次给药前记录小鼠体质量。处死小鼠后立即取新鲜双侧全肾,去除肾外膜和脂肪后称取肾质量,计算肾指数。肾指数=肾质量(g)/体质量(g)×100。

拖延症几乎是全人类的通病,因为确实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不拖延。美国德保罗大学调查研究发现,75%的大学生都是拖延症患者,其中有20%的人患有慢性拖延症。瑞典心理学家尼流·科尼和马丁·克莱茵曼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记录了30个学生在21天中准备考试的过程,结果显示,越接近截止日期,突击复习的学生人数越多。

再次,对时间的认知也是造成拖延的重要因素。当要求完成的时间紧迫时,人们一般无暇顾及其他干扰,能集中精力快速完成任务。而当工期要求不紧迫时,某项活动不着急,可以晚点儿开始,人们就会感觉放松。一旦处在放松的环境中,拖延的想法就很可能滋生,那些原本只是“可以晚点儿开始”的工作,往往成了拖延的对象。另一种情况,出于对自己的保护,人们总是会以应对意外、风险为理由给自己多争取一些时间。结果,这些原本专门用于意外、风险的“安全时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们的压力,却变成了进一步拖延的理由。等这些“安全时间”因为拖延而被白白消耗掉以后,剩下的工作时间就真的没有保障了。一旦执行中出现意外(这种意外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即所谓“墨菲定律”:一切可能发生的麻烦都必然会发生),工期必然延误,并且这种延误会不断积累,结果是“安全时间”不但不起作用,工作最终还会被严重拖期。

经测算该方案仅地下通道这块需要新增加建安费4400万元,占比整个大明路该造工程总建安费4.1亿中的10.7%。

拖延症的诱因

最后,生理因素。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显示,拖延行为确实与人的身体、大脑、基因等生理因素有着一定的关系。有一些人,天生就有拖延的基因,这显然不是个好消息,不过在严谨的科学实验证据面前,我们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并尝试着去改变。

和很多姐妹一样,我也是来自甘肃的一个普通农民。在家时除了种地还做一些小生意,虽说日子过得不算拮据,可一年到头积蓄却很少。了解到干家政比在家种地、做生意轻松,而且收入也不错。想着现在孩子都大了,儿子外出打工,女儿读高中住校,家里也没有什么牵挂。所以,我安顿好家里的事,跟着老乡来到了富平家政。

一天我回家,他轻轻对我“嘘”了声,说:“你妈刚刚睡着了,轻点儿。”我们轻手轻脚地绕过房间,父亲领我去看他种的瓜果蔬菜。

在项目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受到拖延症的影响,那么有没有什么缓解拖延症的方法呢?当然有!针对上文提到的引发拖延症的原因可采取相应的举措,拖延行为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手册(第10版,ICD-10)及美国精神卫生协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V)都没有将拖延(procrastination)定义为生理疾病或心理疾病,但是被大家约定俗成地叫作“拖延症”,也足见其危害之广、之深。百度百科对“拖延症”的解释是,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症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病”,但是过于严重的拖延症,也会对人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的影响,可能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地自我否定、贬低自己,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了上述几种状态,就要引起高度重视。

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人的拖延行为呢?这确实是个很难准确回答的问题。综合众多研究成果,以下这几个方面被认为是造成拖延行为的主要因素。

拖延症的应对策略

其次,源于任务本身的因素。任务的难度越大,人们拖延的概率越高。大部分的拖延症患者之所以拖延是为了逃避自己的某一种不舒服的感受,包括害怕自己无法被别人接受、害怕失败等。于是,当我们认为某项任务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时,因为缺乏对成功的控制感,通常会采用拖延的方式来推迟或逃避执行该项任务。另外,任务执行者对活动本身的接受程度,也会直接影响拖延的程度。如果工作是枯燥的、乏味的、令人厌烦的,人们会首先选择回避,如果实在不能回避,就会尽可能地推迟面对。如果这项任务的完成与奖惩相关,按时完成有奖,超期完成会受到处罚,人们的拖延行为就会有所改观。否则,拖延在所难免。

首先,环境因素。外部环境的干扰,特别是娱乐方面的诱惑,直接拉长了活动的时间。在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被太多的应用、游戏、媒体无时无刻地包围着。即使只是一声提示、一个轻微的震动,都能随时把我们的注意力从当下的活动中拉走,这一点恐怕每个人都有切身的感受: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一边玩儿手机一边工作,最终消耗的时间可想而知,完成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很难令人满意。

第一,切断干扰源。人只有集中精力,才能提高做事的效率。丰田公司提出的看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让工作内容可视化,来确保工人手头只做一件事。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行为神经科学教授利维坦认为,“一心多用其实是在过度耗费大脑的能量,在任务间切换会耗费体力,和只专心做一件事相比,一心多用让你更疲劳”。所以,主动拒绝那些环境干扰、诱惑,是缓解拖延症的最有效手段。微信、QQ、微博、淘宝……管好这些对我们精力牵扯巨大的应用软件,就能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一直以来,许多癌症病人都伴有着恐惧,烦躁,焦虑和其他一些心理情绪。临床研究表明,科学的心理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的痛苦感。护理人员应像对待家人一样,亲热、主动地对待患者,获得病人的信赖,建立和谐的护理关系,主动听取病人对于疼痛的诉求,以病人本身的病情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一对一的疼痛护理措施。

第二,合理制定任务目标,也是缓解拖延症的有效手段。简单粗暴地指派任务,缺乏目标设定的参与,可能让团队成员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项目经理应该结合每个人的能力和特点,通过讨论、协商的方式来安排具体任务,明确时间节点,让执行者对任务目标有更清晰的理解,并在需要的时候,能为团队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帮助,包括指导、培训、资源补充等。面对工作,让团队成员有信心、有意愿,按时完成工作的概率才能得到提升。

第三,适度“挤水分”。既然放松的环境容易让人产生拖延的行为,我们在规划工作的进度安排时,就可以对每项活动的持续时间进行必要的压缩,即将所谓的“安全时间”合理剔除。随着每项活动“安全时间”的减少,每个项目执行者身上的压力就会增大。虽然压力会让人感觉不舒服,但压力也是抑制“拖延症”的最佳良药。当然,各种意外、风险不会随着“拖延症”的缓解而自动消失,该来的一定会来。所以,“水分”的挤压要适度,特别是那些直接影响进度的关键活动,必要时可能还需要通过加班等手段来让工期得到保证。另外,辅以合理的奖惩制度,也能加强工作中的紧张度,让因为放松而引发的拖延行为得到有效抑制。

结语

拖延症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疾病,但拖延引发的各种问题、麻烦真的能让人身心疲惫、痛苦不堪。与拖延症的较量,注定是一场历时终生的持久战,只要解锁正确的方法,我们还是能够做到缓解拖延、让拖延行为受控的。

高屹,《项目管理评论》职业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项目管理者联盟高级顾问,国家心理咨询师,国内多家培训机构讲师。

扫码购买《不懂心理学怎么管项目》

标签:;  ;  ;  ;  ;  ;  ;  ;  ;  ;  

高屹:拖延症是病,不治不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