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白色念珠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念珠菌,白色,乙酸乙酯,敏感性,药物,负荷量,质体。
白色念珠菌论文文献综述
侯宇茹,杜永洪[1](2019)在《超声联合适配体修饰的载药纳米粒靶向治疗白色念珠菌生物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抗生素耐药性的普遍存在和有效抗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治疗策略的缺乏对公众健康造成日益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制备了一种新型靶向载药纳米粒,增强其对白色念珠菌壁上1,3-β葡聚糖的识别能力,增强选择性递送,并结合低频低强度超声进行控释,促进药物向生物膜渗透,从而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达到高效靶向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载两性霉素B的PLGA-PEG纳米粒,表面修饰AD1适配体对纳米粒进行功能化。用马尔文粒度仪检测其粒径分布与ZATA电位,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各组载药率、包封率,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纳米粒外表及包载情况。通过激光共聚焦,流式细胞仪,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仪检测靶向纳米粒对体内外白色念珠菌及其生物膜的特异性结合能力。通过激光共聚焦,平板菌落计数法,XTT法分别验证超声联合靶向载药纳米粒对体外白色念珠菌及其生物膜的协同抗真菌效果。在体内通过真菌负荷量测定及病理切片观察评估了超声联合靶向载药纳米粒对BALB/c小鼠皮下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的局部协同抗真菌作用。结果 1、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显示AD1适配体修饰的载两性霉素BPLGA-PEG纳米粒(AD1-AmB-NPs)呈规则球形,粒径均一且分散性良好。2、激光共聚焦和流式细胞术显示AD1适配体修饰的纳米粒对体外浮游白色念珠菌和成熟生物膜都具有高效的特异性结合能力。3、超声(42 kHz,以0.30 W/cm~2的强度持续15分钟)和AD1-AmB-NPs体外联合处理浮游白色念珠菌和成熟的生物膜后,白色念珠菌的存活率和生物膜活性与其他处理组相比显着降低(例如,纯药物组,纯超声组,非靶向载药纳米粒组)。4、成功建立BALB/c小鼠皮下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感染模型,并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显示在体内AD1适配体修饰的纳米粒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亦具有良好靶向性。5、在体内AD1-AmB-NPs联合超声(参数同体外一致)处理后,感染组织中真菌集落形成单位显着减少,感染组织病理切片观察下显示正常的皮下组织,没有炎性细胞和真菌集落聚集。结论低频低强度超声和AD1适配体修饰的载两性霉素B PLGA-PEG纳米粒联合治疗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抗真菌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余达浪,陈玲霞,谢璐,刘志春,刘志平[2](2019)在《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在抗白色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模式识别受体(PRRs)是宿主抵抗白色念珠菌入侵的第一道屏障,通过识别并结合白色念珠菌表面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激活机体的固有免疫应答,从而发挥抗菌作用。目前机体主要有两类模式识别受体,其中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在抗白色念珠菌感染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本文就胞内模式识别受体的类型及它们在抗白色念珠菌感染中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赣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邓凌,薛晶,蒋丽,邹玲,李伟[3](2019)在《白色念珠菌与口腔常见致病菌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越来越多的微生物组研究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拮抗和协同的微生物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疾病结果的。白色念珠菌是人类口腔微生态系常见的机会性病原体。在健康口腔环境中白色念珠菌具有明显影响口腔细菌生态系与宿主之间平衡的潜力,从而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对白色念珠菌与口腔主要常见致病菌交互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理解口腔感染性疾病的本质。(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阎力君,吕欣彧,张多,陈昌斌,张爽[4](2019)在《黄连解毒汤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对体内白色念珠菌的清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研究黄连解毒汤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对其体内白色念珠菌的清除作用。分别采用水煎煮和乙醇回流提取法,随后乙醇提取物用3种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萃取(正丁醇、乙酸乙酯、石油醚),以最小抑菌浓度为指标优化出最佳抑菌效果的提取工艺;观察给药前后系统性感染白色念珠菌小鼠肾脏、肝脏的真菌负荷量及活性氧(ROS)含量水平的变化,并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β、白细胞介素-1β前体(pro-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显示,黄连解毒汤抑菌效果最优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0,乙醇浓度60%,温度80℃,提取时间1 h,提取次数2次,测得乙酸乙酯萃取物MIC_(90)为0.3125 mg/mL。与模型组相比,黄连解毒汤乙酸乙酯提取物(EAHD)高剂量组能显着降低小鼠肾脏真菌负荷量(P<0.05),完全治愈率达40%,并明显高于氟康唑组;EAHD低、中和高剂量组(50、100及200 mg/(kg·d))均能显着降低肝脏真菌负荷量(P<0.05),其中中剂量组和氟康唑组降低肝脏真菌负荷量效果接近。同时EAHD高剂量组能显着或极显着降低感染后小鼠肾脏和肝脏ROS含量(P<0.05;P<0.01);显着或极显着提高血清中IL-6、IL-1β和TNF-α的含量(P<0.05;P<0.01),同时降低pro-IL-1β含量。综上所述,通过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得到的EAHD具有降低模型小鼠肾脏和肝脏ROS含量和调控炎症因子的作用,进而降低炎症反应,起到保护组织和抵抗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文书琼,郭君怡,戴文晓,王迪侃,王智[5](2019)在《白色念珠菌影响口腔黏膜癌变的机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感染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这样的观点:机会性白色念珠菌通过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增加患者患癌的概率和肿瘤转移的风险。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可能通过以下几种机制来促进癌症发生:产生致癌副产物、引发炎症以及诱导辅助性T细胞17反应。本文就白色念珠菌影响口腔黏膜癌变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能够进一步阐明白色念珠菌和癌症发生之间的关系,有望为预防和治疗口腔黏膜癌变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国际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彭红,周刚,王颖思,李彩玲,谢小保[6](2019)在《苦楝素联合BIT对白色念珠菌的协同抑菌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苦楝素与BIT分别单独及二者联合使用对白色念珠菌的浮游菌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以预加菌液倾注平板打孔抑菌实验法测定苦楝素、BIT及二者联合使用对白色念珠菌菌体生长的抑制效果,96孔板微量稀释法培养该菌浮游菌及其生物膜,分别测定浮游菌及其生物膜的吸光度并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二者联合时的抑菌指数(FIC)。平板打孔抑菌实验结果显示,其抑菌效果依次为:二者联合>BIT>苦楝素;96孔微量稀释法结果显示:二者联合的FIC系数为0.75;二者联合抑制该浮游菌生长比单用时药效增加了20%~50%,抑制其生物膜的形成比单用时药效增加了33%~50%。苦楝素与BIT联合使用具有对白色念珠菌生长的复配增效抑制作用,不但有效抑制该菌浮游菌生长,也能抑制其生物膜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工业微生物》期刊2019年05期)
肖光文,罗晓东,杨迎平,蔡国雄[7](2019)在《ICU患者肺部感染病原性真菌的分布及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旨在了解梅州地区ICU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物种分布、药物敏感及白色念珠菌RAPDPCR指纹图谱特征和不同基因型菌株耐药性差异。方法收集ICU中149例IPFI患者的呼吸道标本,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 2-Compact和API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运用RAPD技术对分离的62株白色念珠菌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IPFI的物种以白色念珠菌占比最高为38.51%(62/161),其次为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季也蒙念珠菌等非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整体占比为48.45%(78/161);它们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但是出现了近平滑念珠菌对卡泊芬净的耐药菌株和光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敏感性相对较低的情况;白色念珠菌P2随机引物扩增条带数量1~5条,条带大小在300 bp~1.8 kb,以300 bp、400 bp和600 bp 3个主条带为主;利用聚类分析将这些菌株分为A~D 4个基因群,其中A基因群11株,B基因群42株,C基因群7株和D基因群2株;不同基因型白色念珠菌对各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等念珠菌属是广东梅州地区ICU患者IPFI的最常见病原体,白色念珠菌存在丰富的基因多态性,RAPD技术对于白色念珠菌的基因型鉴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丁艳娇,李晓明,谢嵩,刘秀菊[8](2019)在《白色念珠菌SC5314原生质体制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白色念珠菌菌龄、预处理剂、酶解温度、裂解酶种类、酶解时间等不同因素对白色念珠菌SC5314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确定了其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选用菌龄为12 h的菌体,用50 mmol/L EDTA+5%巯基乙醇(体积比)+50 mmol/L Tris (pH=8.0)的复合预处理剂进行预处理,用0.7 mmol/L的Na 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1%的蜗牛酶+1%的纤维素酶+1%的溶壁酶在30℃的条件下酶解120 min.在此条件下,其原生质体制备率高达98%.(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亚辉,张欢欢[9](2019)在《阴道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阴道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选取100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疾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VVC组以及非复发VVC组,各50例。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念珠菌培养,利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 2组患者的阴道白色念珠菌对卡泊芬净、阿尼芬净及米卡芬净叁种药物全部敏感。和非复发VVC组相比,复发VVC组对于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以及氟胞嘧啶的耐药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VVC复发时,菌株耐药性明显增加,临床应加强对阴道白色念珠菌的检测,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以提升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罗兰兰,李卫[10](2019)在《Th17细胞在白色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色念珠菌作为宿主共生微生物群之一,在特定环境下过度繁殖而诱发机体病理性疾病。越来越高的临床复发率与低治愈率促使人们不断探索机体抗真菌感染的防御机制。随着对Th17细胞研究的深入,发现Th17/IL-17轴是保护细胞外微生物的关键介质,也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IL-17在人类和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中发挥特异性的作用。本文将重点介绍Th17细胞的分化调节过程,并分析白色念珠菌感染中IL-17介导的免疫反应。(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白色念珠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模式识别受体(PRRs)是宿主抵抗白色念珠菌入侵的第一道屏障,通过识别并结合白色念珠菌表面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激活机体的固有免疫应答,从而发挥抗菌作用。目前机体主要有两类模式识别受体,其中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在抗白色念珠菌感染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本文就胞内模式识别受体的类型及它们在抗白色念珠菌感染中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色念珠菌论文参考文献
[1].侯宇茹,杜永洪.超声联合适配体修饰的载药纳米粒靶向治疗白色念珠菌生物膜[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2].余达浪,陈玲霞,谢璐,刘志春,刘志平.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在抗白色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9
[3].邓凌,薛晶,蒋丽,邹玲,李伟.白色念珠菌与口腔常见致病菌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9
[4].阎力君,吕欣彧,张多,陈昌斌,张爽.黄连解毒汤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对体内白色念珠菌的清除作用[J].中国畜牧兽医.2019
[5].文书琼,郭君怡,戴文晓,王迪侃,王智.白色念珠菌影响口腔黏膜癌变的机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9
[6].彭红,周刚,王颖思,李彩玲,谢小保.苦楝素联合BIT对白色念珠菌的协同抑菌效果研究[J].工业微生物.2019
[7].肖光文,罗晓东,杨迎平,蔡国雄.ICU患者肺部感染病原性真菌的分布及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J].中国热带医学.2019
[8].丁艳娇,李晓明,谢嵩,刘秀菊.白色念珠菌SC5314原生质体制备的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李亚辉,张欢欢.阴道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10].罗兰兰,李卫.Th17细胞在白色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J].江苏医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