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孔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孔,脆性,材料,损伤,雷诺,效应,孔洞。
微孔洞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蒋东,李永池,杨建民,高洪亮,周刚[1](2018)在《微孔洞有核长大损伤演化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材料的层裂问题,从细观角度出发,提出微孔洞有核长大损伤演化模型假说。该模型包含损伤开始、演化和终止叁个阶段,共有4个材料参数,分别是代表损伤开始发展的阈值应力的σ_0,损伤演化时损伤率对超阈值应力的依赖指数λ,损伤终止时材料发生层裂时的极限损伤D_c,和损伤持续的时间参数Ψ。通过对D6AC钢和45钢层裂实验进行计算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损伤演化模型假说的合理性。并结合试验,给出了模型中4个材料参数物理内涵、取值方法及影响规律。损伤发展的过程量λ对损伤影响最大,表明损伤演化过程并非简单的能量累积,其次是损伤阈值应力σ_0,极限损伤D_c和损伤持续的时间参数Ψ对损伤影响最小。(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程家幸,盛冬发,杨天琪,王晨星[2](2018)在《含微孔洞损伤的压电功能梯度矩形板热屈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含微孔洞缺陷的压电功能梯度材料矩形板的热屈曲相关特性。假定功能梯度层的材料参数如热膨胀系数及弹性模量均沿厚度方向呈指数变化,且四边简支边界条件。首先推导了屈曲平衡方程,然后结合数值算例分析了功能梯度层材料性能的梯度参数、厚度及长宽比对临界屈曲温度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微孔洞损伤对临界外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板的薄厚程度对屈曲特性有较大的影响,板越薄则临界屈曲温度越低;材料属性的梯度变化越大,临界屈曲温度也越低;微孔洞缺陷带来的损伤对于临界屈曲荷载的影响很小,但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需要更精准的传感器设计则不建议忽略,且损伤影响随着板厚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何燕,周刚,刘艳侠,王皞,徐东生[3](2018)在《原子模拟钛中微孔洞的结构及其失效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六角金属由于其各向异性等特点,在塑性变形等过程中容易产生形状和构型都相对复杂的点缺陷团簇.这些团簇之间及其与运动位错等缺陷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能.然而对相关问题的原子尺度、尤其是空位团簇的演化和微孔洞的形成乃至裂纹形核扩展等的理解还不全面.本文采用激发弛豫算法结合第一原理及原子间作用势,系统考察了钛中的空位团簇构型及不同构型间的相互转变,给出了不同尺寸空位团簇的稳定和亚稳构型、空位团簇合并分解和迁移的激发能垒等关键参数,发现较小的空位团簇形成稳定构型,较大的空位团簇呈现出空间对称分布趋势进而形成微孔洞;采用高通量分子动力学模拟系统研究了不同尺寸的空位团簇在拉应力作用下对变形过程的影响,发现这些空位团簇可以形成层错,并对微裂纹的形核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闫美加[4](2017)在《喷丸强化对表面含有微孔洞的713Al-Zn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喷丸强化技术能显着提高材料的疲劳性能。本文以铸造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喷丸速度、弹丸直径和喷丸次数这叁个喷丸参数对微孔洞周围的残余应力分布、塑性应变状态以及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影响,并对微孔洞距材料表面相对位置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喷丸强化的弹塑性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喷丸速度、弹丸直径和喷丸次数叁个喷丸参数和孔洞相对位置深度分别对孔洞周围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以及对孔洞周围塑性变形的影响,得到了微孔洞与喷丸表面交点处为危险位置,并得到了喷丸表面及沿喷丸方向上的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喷丸后的弹坑直径随喷丸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在相同条件下,沿喷丸方向上的等效塑性应变值要低于喷丸表面上的等效塑性应变值。建立了喷丸后材料的线弹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微孔洞变形对最大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得到了最大应力集中系数的变化规律,并得到了在该研究下影响最大应力集中系数的相对最佳喷丸参数。最后,分别分析了残余应力和孔洞变形的对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影响,以及残余应力和孔洞变形的对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综合影响,并与未喷丸时进行了对比,得到了寿命增加的倍数关系。本文研究对实际生产中针对铸造铝合金微孔洞缺陷的喷丸强化工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7-05-01)
董天云[5](2016)在《基于体视学的材料微孔洞叁维重建及疲劳寿命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铸造铝合金因质量轻、比强度高和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浇铸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微孔洞等缺陷,而材料的疲劳裂纹极易在微孔洞处萌生,特别是其表面或近表面区域的微孔洞。为了较准确的预测材料的疲劳寿命,需要得到材料中微孔洞的叁维分布情况。本文采用金相实验技术,获得铸造Al-Zn713试件表面的微孔洞断面图像,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得到微孔洞断面数量和面积等信息,并提出使用等效半径来表征微孔洞的尺寸。为确定实验试件的最少数量:研究了微孔洞最大及最小等效半径随试件数量的变化情况;并利用统计学中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对试件中微孔洞等效半径进行分析。本文提出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取代传统直方图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从而避免了体视学叁维重建过程中出现微孔洞尺寸在某一范围内的数量为负数的情况,并且可以得到光滑连续的分布曲线。研究了核估计的核函数和带宽对本文材料中微孔洞二维尺寸分布的影响。并提出在叁维重建过程中使用逆体视学迭代法,提高了叁维重建精度。分析了分组数量和试件数量对体视学叁维重建结果的影响。统计表明,铸造Al-Zn713合金中微孔洞叁维尺寸遵从2参数的lognormal分布。为验证核估计法和体视学法叁维重建的可靠性,虚拟产生一个含重构微孔洞叁维尺寸分布信息的物体,并对其进行大量随机截面,统计发现,微孔洞断面尺寸分布与金相实验结果能够很好吻合。分析了材料中易萌生疲劳裂纹的微孔洞,建立含微孔洞缺陷的材料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结合修正后的Coffin-Manson公式,建立了孔洞分布与疲劳寿命模型。根据叁维重建后的材料中微孔洞尺寸分布信息,最终得到材料疲劳寿命曲线。本文建立的“金相实验—核估计+体视学叁维重建—有限元分析—疲劳寿命”方法为研究不同材料孔洞缺陷的疲劳性能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6-05-01)
商晶,李春[6](2015)在《拉伸作用下Ni/Ni3Al纳米结构微孔洞扩展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含有微孔洞的Ni(γ)和Ni/Ni_3Al(γ/γ′)一维纳米线和二维薄膜为研究对象,选取嵌入原子势为势函数,对纳米线和纳米薄膜结构进行[001]方向的单轴拉伸,研究了300 K恒温条件下微孔洞的扩展和合并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刘杰,张育恒,楚海建[7](2015)在《辐照材料中微孔洞与位错相互影响的尺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2种FCC晶体材料(Cu,Ni),面,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位错与微纳米孔洞相互作用的尺度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姜太龙[8](2015)在《微孔洞影响脆性材料冲击响应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冲击波压缩过程中,脆性材料的冲击破坏与失效现象难以避免。准静态和冲击波压缩下的实验研究均表明,引入微孔洞可以显着提高脆性材料的塑性,但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通常无法直接揭示材料内部的细观演化机制。本论文旨在通过开展计算机模拟研究来揭示孔洞影响脆性材料冲击响应的物理/力学机制,从而为避免或延缓脆性材料冲击失效提供基础认识。本论文选用“格点-弹簧模型”作为计算方法,建立了能够合理描述脆性材料冲击大变形、大量裂纹扩展和介质破碎等现象的冲击波压缩模型。对孤立孔洞的塌缩过程分析表明,当冲击波扫过微孔洞时,孔洞周围会出现剪应力集中,剪切裂纹由此萌生并扩展,同时破碎介质向孔洞内填充,致使样品体积收缩。在受冲击波压缩的多孔脆性材料中,存在着因大量剪切裂纹扩展而破碎的介质,它们能够在孔洞完全塌缩之后通过相对滑移和转动继续维持塑性变形过程。论文的研究对比了不同微孔洞排布方式下的冲击波压缩细观变形特征,可以发现正方形排布和正六边形排布状态下,微孔洞贯通和体积收缩变形占主导,应变局域化程度强;而正叁角形排布和随机排布状态下,剪切裂纹长距离扩展和滑移与转动变形占主导,应变局域化程度弱。对宏观冲击响应的计算结果表明,冲击波在多孔样品内传播时会逐渐演化为弹性波-变形波双波结构;气孔率决定着多孔脆性材料的HEL,气孔率和冲击应力共同决定着变形波的传播速度;虽然多孔脆性材料的Hugoniot曲线都包含线弹性阶段、塌缩变形阶段和滑移与转动变形阶段叁部分,但孔洞正方形排布时塌缩变形阶段对样品宏观冲击塑性的贡献最大。(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5-06-01)
姜薇,李亚智,刘敬喜,菊池正纪[9](2015)在《基于微孔洞细观损伤模型的金属剪切失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GTN模型不能模拟剪切破坏这一缺陷,基于Nahshon和Hutchinson的修正,在隐式有限元过程中开发了同时适用于拉伸和剪切断裂模式的细观损伤材料本构.首先,推导了适用于修正后损伤本构的全隐式数值积分公式和一致性切线模量,给出了UMAT子程序的计算流程;然后,采用一个单元分别施加拉伸和剪切边界条件,验证了细观损伤材料本构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了薄壁结构在扭转载荷下的弹塑性响应.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表明:修正的细观损伤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出延性材料的剪切损伤演化过程.(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喻寅,贺红亮,王文强,卢铁城[10](2014)在《含微孔洞脆性材料的冲击响应特性与介观演化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孔洞显着地影响着脆性材料的冲击响应,理解其介观演化机制和宏观响应规律将使微孔洞有利于而无害于脆性材料的工程应用.通过建立能够准确表现材料弹性性质和断裂演化的格点-弹簧模型,本文揭示了孔洞的演化对于脆性材料的影响.冲击下孔洞导致的塌缩变形和从孔洞发射的剪切裂纹所导致的滑移变形产生了显着的应力松弛,并调制了冲击波的传播.在多孔脆性材料中,冲击波逐渐展宽为弹性波和变形波.变形波在宏观上类似于延性金属材料的塑性波,在介观上对应于塌缩变形和滑移变形过程.样品中的气孔率决定了脆性材料的弹性极限,气孔率和冲击应力共同影响着变形波的传播速度和冲击终态的应力幅值.含微孔洞脆性材料在冲击波复杂加载实验、功能材料失效的预防、建筑物防护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所获得的冲击响应规律有助于针对特定应用优化设计脆性材料的冲击响应和动态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4年24期)
微孔洞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含微孔洞缺陷的压电功能梯度材料矩形板的热屈曲相关特性。假定功能梯度层的材料参数如热膨胀系数及弹性模量均沿厚度方向呈指数变化,且四边简支边界条件。首先推导了屈曲平衡方程,然后结合数值算例分析了功能梯度层材料性能的梯度参数、厚度及长宽比对临界屈曲温度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微孔洞损伤对临界外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板的薄厚程度对屈曲特性有较大的影响,板越薄则临界屈曲温度越低;材料属性的梯度变化越大,临界屈曲温度也越低;微孔洞缺陷带来的损伤对于临界屈曲荷载的影响很小,但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需要更精准的传感器设计则不建议忽略,且损伤影响随着板厚增大而减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孔洞论文参考文献
[1].蒋东,李永池,杨建民,高洪亮,周刚.微孔洞有核长大损伤演化模型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18
[2].程家幸,盛冬发,杨天琪,王晨星.含微孔洞损伤的压电功能梯度矩形板热屈曲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2018
[3].何燕,周刚,刘艳侠,王皞,徐东生.原子模拟钛中微孔洞的结构及其失效行为[J].物理学报.2018
[4].闫美加.喷丸强化对表面含有微孔洞的713Al-Zn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D].燕山大学.2017
[5].董天云.基于体视学的材料微孔洞叁维重建及疲劳寿命预测[D].燕山大学.2016
[6].商晶,李春.拉伸作用下Ni/Ni3Al纳米结构微孔洞扩展的分子动力学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7].刘杰,张育恒,楚海建.辐照材料中微孔洞与位错相互影响的尺度效应[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8].姜太龙.微孔洞影响脆性材料冲击响应的机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5
[9].姜薇,李亚智,刘敬喜,菊池正纪.基于微孔洞细观损伤模型的金属剪切失效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0].喻寅,贺红亮,王文强,卢铁城.含微孔洞脆性材料的冲击响应特性与介观演化机制[J].物理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