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崂山区城市管理局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城市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大,随之所带来的就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消耗,目前已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同时在城市发展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热岛效应、城市内涝等,给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城镇化建设中提出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可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匮乏的难题,本文就此进行了进一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探讨
引言: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所带来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对城市水资源泉和生态的修复工作已势在必行,相关部门颁布了有关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方针,对城市建设规划提出的新的方向和要求,对自然净化、自然渗透、自然积存的海绵城市进行建设,已成为了未来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主要课题和目标。
一、,概述
海绵城市的表述指的是具有弹性特性的新兴城市形态,就象海绵一样能够对环境变化和气候变化产生良好地适应能力,通过自身的弹性对各种自然灾害以及孜尔安灾害等进行抵御和修复的弹性城市。这类城市系统可以在多雨的季节,对水资源实现净化、吸水、蓄水等目标,通过对水资源的充分的利用,使其利用率得到提升,使城市的用水需求得到保障。此类城市是通过对现有城市生态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发挥其功能性调节作用,采用各种生态途径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城市水生态循环系统得以有效构建。
二、建设规划目标及必要性
(一)建设规划目标
城市的未来发展建设以这种新兴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为引导,使未来的城市更有活力、更生态化而且更安全,使社会文化、经济以及生态保护都得到促进和发展,其主要发展战略是改善水资源、保障水安全、形成良好水生态、丰富水文化、美化水景,对城市的防洪潮系统、排水防涝系统、开发系统等进行完善和优化,并使相应的管理体系得以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得以落实,最终使生态适宜、人文和谐的宜居绿色城市的构建得以实现。
(二)必要性
此新兴城市建设的必要性主要有三方面:对城市内涝问题的有效减少;对城市水污染问题的有效降低;对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有效缓解。
目前我国每年的降水情况变化较大,每季的降水量也时常分布不均,通常都集中发生在夏季,导致很多城市在六到九月都是内涝多发的时段,同时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财产和生命安全的损失。此类新兴城市主要是对建设中使用的不透水材料的铺装减少,对绿地技术和渗透技术的有效使用予以加大,利用地面径流减少的方式对内涝问题予以减少。同时,对雨水汇集的条件进行改变,加大滞留区、路边植草沟等市政工程的建设,使雨水汇集的速度减缓,暴雨洪峰出现的时间延迟,同时对雨水管道网络的排水强度予以降低,使城市的排水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通过多项联合措施和各种绿色水资源基础设施的应用,降低地表径流量,对城市内涝的发生进行有效地控制。
对城市水造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雨水径流的冲淋作用,通常在暴雨期,大雨会急速将地面附着的大量污染物及下水管道堆集的垃圾冲入城市水体内,造成了城市水资源的污染。此类新兴城市通过对生态滤池、人工湿地等绿色环保设施,将雨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地过滤、吸收和降解,并通过城市系统中的滞、渗等作用,对大颗粒的垃圾和污染物进行截流,使水质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有效地对水体污染进行了降低。
三、建设规划要点
(一)规划建设原则
在进行此类新兴城市的建设前,需要对建设思路进行捋顺,要对优先节水、均衡空间、两手发力以及系统治理等予以贯彻和落实,按照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进行和谐管理,以实现其建设目标。在前期的城市建设规划时,对远近予以兼顾,进行统筹规划,相互协调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在对建设目标实现予以保证的同时,对项目的绩效及评估保证其准确性,合理化时序,使建设的持续性得以有效保证。
利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和自然排水系统,对雨水的自然储存、自然净化、自然渗透和可持续水循环予以实现,使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并对城市水安全予以有效保障。
通过城市水系统和内湾的充分结合,根据城市发展和公共建设设施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用各类设施组合,进行合理化的建设,科学改善城市地下水位高、下渗难度大、地下水矿化度高以及分布较广的盐碱地等情况。
对城市的道路、景观、水系、绿地、防洪以及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及充分衔接,遵循是新兴城市的建设理念,规划设计进行全面协调,使管理、建设、规划以及协调能够实现统一性。
(二)建设制度的保障性
城市建设中需要实现全流程控制,对各种净、渗、滞、蓄、设施进行布局优化,使径流污染负荷和径流量得到有效控制和降低,在保证景观功能的前提下,对相关设施进行规划和铺设,透水地面和绿色屋顶主要应用于新建区的源头控制设施;透水地面和雨水桶应用于建成区;植草沟、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带以及透水铺装等主要应用于传输控制设施,可是,排雨水量得到有效控制和减少,同时可积极利用收集池、景观水体以及下渗等设施作为相应的雨水调蓄空间。
针对城市竖向自然生态空间设计,应对道路、涉水、绿地等进行统一的规划编制,同时在径流总量控制指标中也纳入城市排水防涝,对城市规划制定出生态红线和城市蓝线,使城市防洪规划以及城市排涝规划连同其他市政建设统一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首先要明确施工许可、施工图审查以及建设工程批复等审查内容,并对城市规划、建设、土地等方向的指导意见和方针予以明确,对城市建设速度予以合理保证。
四、城市建设重点
(一)政策法规的制定
在城市发展建设中,需要对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予以借鉴,对国内城市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制定出相关的鼓励性以及强制性政策法规,加大对雨水的综合利用,比如对不透水屋顶和路面的使用予以限制,对相关雨水综合利用措施进行强制,以及提供相应的专项研发资金或财政补贴,使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的研发、使用和生产得到促进,使此类新兴城市的建设发展得到有效推动。
(二)技术研发和推广的强化
对国外的先进技术、工艺、材料以及成功经验,针对性的进行借鉴和吸收,同时与国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自主研发相关的产品和技术,另外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推广力度予以加强,并加大对新兴城市建设的宣传力度,使其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
(三)协调规划、统筹建设
在城市建设中,不仅要考虑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于其他领域也应有所涉及,通过城市的统筹建设,对所涉及的相关领域进行总体规划协调,将建设的指标和目标在建设项目中进行具体地分解,并在场地开发建设以及各专项规划中予以落实,主体工程和其他相关的设施建设,如道路、水系统建设、场地、园林等建设实现同步。另外可以和智慧城市相结合,使地表水污染的实时监测、管道检测智慧排水、水循环利用、雨水收集、暴雨预警、水系统的智慧应对等得到有效促进。
结束语:
作为新兴城市形态,目前已经列入了国家重点发展建设规划之中,对水环境的治理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步调统一地对城市发展建设项目进行大力推动,在城市建设中,绿地广场和水系湿地都是其必备的硬件条件和设施,因此需要提高其建设和管理水平,并保证其建设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进行合理统筹规划,同时吸引社会资金,对建设予以有效保障,同时通过建设目标的实现,使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1]许心倩.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及问题分析[J].管理观察,2016(35):97-99,共3页.
[2]曾庆红.关于城市规划建设指标与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衔接的探讨[J].建设科技,2017(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