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建成毛秀娟潍坊市峡山区王家庄街道王家庄初级中学262115
好奇心正是诱发学习兴趣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处于兴趣“旺季”这个时期,努力去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起始阶段的教学应从努力去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入手。
一、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而言,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尚未成熟,一味地讲解强调物理概念和公式,学生将对物理产生一种恐惧感和厌烦感,既不利于学生的物理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初中物理第一篇就是“希望你喜欢物理”。喜欢就是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层层深入、学以致用。如“大气压”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上大气压这一课时可在课堂上表演空手取物的魔术。表演时,老师模仿“气功”大师,憋气、运气跺脚、伸腰等一连串优美而夸张的动作、将一只手插入盛有半盆水的脸盆中。然后大喊一声,将脸盆用一只手吸了起来。同学们看得目瞪口呆,不知老师用什么办法能把半脸盆水提起来。待老师把手伸出,原来手中有一塑料吸盘,这种吸盘可以贴在镜子或墙壁上,可用来挂衣物等。用手将吸盘内空气挤出后,利用大气压,便可把脸盆吸了上来。老师讲完后,学生即惊奇又信服,对“大气压不但确实存在而且又很大”的结论深信不疑了。通过这种趣味性课堂的导入,使学生急切想掌握大气压的知识,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埋下伏笔。再举一例,在初二物理“简单的电现象”中就运用了这一思路。课本上是两个气球在衣服上摩擦,两气球同时带上同种电荷,这时两气球互相排斥。这个实验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随后,我留下了思考题:能否用其他物体代替气球?我让学生在课下不用气球制作出可以检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实验器材来。经过一番讨论、实验后,一部分同学用手中的两纸片和细线制成了简易的验电器,另一部分同学用两张塑料薄膜完成了这个实验,使同学们认识到电就在我们身边,仪器就在我们手下。只要第一步开头开得好,就会减轻学生学习物理的精神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物理的心理环境,消除了畏惧心理,树立了要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二、多用实验,设疑解疑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因而要利用物理实验课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来明确学习物理的必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较原教材多很多。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既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前半学期的实验,一定要认真做、全部做、帮助学生做,而且要做得成功。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更加投入。如“引言”中的演示实验1,趣味性很强。在演示这个实验时,为使实验效果好,杯子应固定在桌面上(抓在手上不可靠),当教师用木尺敲击硬塑料片时,前排的一个学生不自由主地用手做接的架势,他担心鸡蛋会掉在他面前的桌面上打破,突然鸡蛋落到杯子里,学生一阵紧张后又兴奋起来。
三、联系实际,增强信心
1.运用生活经验。初中学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与物理有关的现象或者问题,例如,雷电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骑车上坡是走S形省力;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越快等等,教学中充分地利用,这对学习新的知识、形成新概念会帮助极大。在学习杠杆的应用一节时,对学生提出了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想到的一些问题,如家中门的把手为什么安在门边缘处?然后我准备了一些日常用品:老虎钳子、剪布用的剪子、理发用的剪刀、钓鱼杆、杆秤、天平、起子等,先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分别说出如何使用然后运用杠杆平衡原理,引导学生自然解释这样使用的理由。这种教学虽费时费力,但学生学习劲头高涨,课堂效果很好,便于理解有关知识。
2.积极观察,科学思考。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物理知识既有利于理解掌握有关的物理知识,同时也能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后,要求学生在坐火车或汽车时,在车站观察并排的车的运动情况,体验由于运动的相对性而带来的神奇的现象,并在开车和刹车时体验由于惯性使人体向后倒和向前倾的现象。自行车是同学们的重要交通工具,对它非常了解,它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都是用什么方法增大和减小的?同学们都有这方面的亲身体验,对学习摩擦的有关知识帮助甚大。
又如,学习液化知识前,布置让学生观察从冰箱刚拿出的饮料瓶外有水珠的现象。观察烧开水从壶嘴向外喷“白气”的现象,并思考为什么离开壶嘴一段距离才看出“白气”?让学生思考早晨雾是怎样形成的?蒸馒头冒“白气”和冬天我们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否一样?等等,这样既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也使学生思考问题有针对性。
3.运用物理解决发现的现象。这个过程中,学生常常把自己当作是(或希望是)探索者、研究者、发明者,因此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去接触生动的物理实验和现象,运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和认识物理世界,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认识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给予知识的容器。例如,在学习光的一些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轿车上装了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通过将物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将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