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辆运输架论文和设计-孙赫宏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车轮、滑块、滑杆、第一弹簧、总拉线、第一拉线、限位块、转动轴、弹簧桶、活塞、第二弹簧、活塞杆和制动片。本实用新型通过车叉推动滑块向后运动,总拉线拉动第一拉线、第二拉线和第三拉线,使第一摩擦板、第二摩擦板和制动片都脱离接触,大大减小了摩擦力,不需要预先采取降低摩擦力的措施节省了人力和时间,解决了摩擦过大造成的装卸困难;同时在装入集装箱中车叉离开后,在弹簧作用下,第一摩擦板、第二摩擦板和制动片自动与集装箱底面、集装箱顶面和车轮接触,增大摩擦力防止底架移动,装卸方便;通过悬空的底架,解决了直接摩擦对车辆运输架和集装箱底面造成的伤害。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新型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车轮(6)、滑块(51)、滑杆(52)、第一弹簧(53)、总拉线(54)、第一拉线(55)、限位块(58)、转动轴(61)、弹簧桶(62)、活塞(63)、第二弹簧(64)、活塞杆(65)和制动片(66),所述底架(1)两侧形成有叉车孔(11),所述滑块(51)在叉车孔(11)内并与底架(1)滑动连接,所述叉车孔(11)后方的底架(1)形成有限位块孔(12),所述限位块孔(12)内设置有限位块(58),所述滑块(51)与滑杆(52)固接,所述滑杆(52)穿过底架(1)与限位块(58)固接并与底架(1)滑动连接,所述滑杆(52)外侧套装有第一弹簧(53),所述第一弹簧(53)两端分别与滑块(51)和底架(1)接触,所述限位块(58)与总拉线(54)固接,所述总拉线(54)与第一拉线(55)固接,所述底架(1)两侧形成有车轮孔(13),所述车轮(6)在车轮孔(13)中并通过转动轴(61)与底架(1)转动连接,所述车轮(6)与制动片(66)接触,所述制动片(66)与活塞杆(65)固接,所述活塞杆(65)穿过弹簧桶(62)与活塞(63)固接,所述活塞杆(65)与弹簧桶(62)滑动连接,所述活塞(63)在弹簧桶(62)内并与弹簧桶(6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64)一端与活塞(63)固接另一端与弹簧桶(62)固接,所述第一拉线(55)穿过弹簧桶(62)与活塞(63)固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新型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车轮(6)、滑块(51)、滑杆(52)、第一弹簧(53)、总拉线(54)、第一拉线(55)、限位块(58)、转动轴(61)、弹簧桶(62)、活塞(63)、第二弹簧(64)、活塞杆(65)和制动片(66),所述底架(1)两侧形成有叉车孔(11),所述滑块(51)在叉车孔(11)内并与底架(1)滑动连接,所述叉车孔(11)后方的底架(1)形成有限位块孔(12),所述限位块孔(12)内设置有限位块(58),所述滑块(51)与滑杆(52)固接,所述滑杆(52)穿过底架(1)与限位块(58)固接并与底架(1)滑动连接,所述滑杆(52)外侧套装有第一弹簧(53),所述第一弹簧(53)两端分别与滑块(51)和底架(1)接触,所述限位块(58)与总拉线(54)固接,所述总拉线(54)与第一拉线(55)固接,所述底架(1)两侧形成有车轮孔(13),所述车轮(6)在车轮孔(13)中并通过转动轴(61)与底架(1)转动连接,所述车轮(6)与制动片(66)接触,所述制动片(66)与活塞杆(65)固接,所述活塞杆(65)穿过弹簧桶(62)与活塞(63)固接,所述活塞杆(65)与弹簧桶(62)滑动连接,所述活塞(63)在弹簧桶(62)内并与弹簧桶(6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64)一端与活塞(63)固接另一端与弹簧桶(62)固接,所述第一拉线(55)穿过弹簧桶(62)与活塞(63)固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架(2)、支撑桶(3)、支撑杆(4)和第一连接件(32),所述底架(1)上方与顶架(2)铰接,所述底架(1)上方与支撑杆(4)铰接,所述支撑桶(3)套装在支撑杆(4)外侧并与支撑杆(4)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4)形成有若干支撑杆孔(41),所述支撑桶(3)形成有支撑桶孔(31),所述第一连接件(32)穿过支撑桶孔(31)和支撑杆孔(41)将支撑桶(3)和支撑杆(4)位置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摩擦板箱(7)、第二拉线(56)、推板(71)、第三弹簧(72)、推杆(73)和第一摩擦板(74),所述总拉线(54)与第二拉线(56)固接,所述底架(1)与摩擦板箱(7)固接,所述第二拉线(56)穿过摩擦板箱(7)与推板(71)固接,所述推板(71)与摩擦板箱(7)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弹簧(72)一端与摩擦板箱(7)固接另一端与推板(71)固接,所述推板(71)下方与推杆(73)固接,所述推杆(73)穿过摩擦板箱(7)与第一摩擦板(74)固接,推杆(73)与摩擦板箱(7)滑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杆(8)、第三拉线(57)、铰接轴(81)、内杆(82)、第四弹簧(83)、第二摩擦板(84)、固定板(85)和第二连接件(86),所述总拉线(54)与第三拉线(57)固接,所述底架(1)两侧形成有顶杆槽(16),所述顶杆(8)在顶杆槽(16)中,所述顶杆(8)通过铰接轴(81)与底架(1)铰接,所述内杆(82)在顶杆(8)并与顶杆(8)滑动连接,所述第四弹簧(83)一端与顶杆(8)固接另一端与内杆(82)固接,所述内杆(82)与第二摩擦板(84)固接,所述内杆(82)与第三拉线(57)固接,所述顶杆槽(16)后方的底架(1)上方固接有固定板(85),所述第二连接件(86)穿过固定板(85)和顶杆(8)将固定板(85)和顶杆(8)可拆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与拉绳(14)固接,所述拉绳(14)与挂钩(15)固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2)可拆卸连接有挡车板(2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车辆运输架。

背景技术

车辆运输架,可以改变汽车角度或位置,利用集装箱的空间尽可能多装车辆,从而降低车辆的运输成本。目前的车辆运输架都是与地面和集装箱底面直接接触,由叉车推拉从而进入和离开集装箱。车辆运输架与地面和集装箱底面摩擦力大,造成了车辆运输架在进入和离开集装箱时非常不便,往往需要使用在地面铺设铁板或者涂抹润滑油等措施降低车辆运输架的摩擦力,增长了装卸车辆运输架的时间,费时费力。而且直接摩擦会对车辆运输架和集装箱底面造成伤害,同时造成巨大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车辆运输架,解决了车辆运输架进入和离开集装箱时摩擦过大造成的装卸困难,解决了直接摩擦对车辆运输架和集装箱底面造成的伤害。

一种新型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车轮、滑块、滑杆、第一弹簧、总拉线、第一拉线、限位块、转动轴、弹簧桶、活塞、第二弹簧、活塞杆和制动片,所述底架两侧形成有叉车孔,所述滑块在叉车孔内并与底架滑动连接,所述叉车孔后方的底架形成有限位块孔,所述限位块孔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滑块与滑杆固接,所述滑杆穿过底架与限位块固接并与底架滑动连接,所述滑杆外侧套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滑块和底架接触,所述限位块与总拉线固接,所述总拉线与第一拉线固接,所述底架两侧形成有车轮孔,所述车轮在车轮孔中并通过转动轴与底架转动连接,所述车轮与制动片接触,所述制动片与活塞杆固接,所述活塞杆穿过弹簧桶与活塞固接,所述活塞杆与弹簧桶滑动连接,所述活塞在弹簧桶内并与弹簧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活塞固接另一端与弹簧桶固接,所述第一拉线穿过弹簧桶与活塞固接。

优选的,还包括顶架、支撑桶、支撑杆和第一连接件,所述底架上方与顶架铰接,所述底架上方与支撑杆铰接,所述支撑桶套装在支撑杆外侧并与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形成有若干支撑杆孔,所述支撑桶形成有支撑桶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支撑桶孔和支撑杆孔将支撑桶和支撑杆位置固定。

优选的,还包括摩擦板箱、第二拉线、推板、第三弹簧、推杆和第一摩擦板,所述总拉线与第二拉线固接,所述底架与摩擦板箱固接,所述第二拉线穿过摩擦板箱与推板固接,所述推板与摩擦板箱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弹簧一端与摩擦板箱固接另一端与推板固接,所述推板下方与推杆固接,所述推杆穿过摩擦板箱与第一摩擦板固接,推杆与摩擦板箱滑动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顶杆、第三拉线、铰接轴、内杆、第四弹簧、第二摩擦板、固定板和第二连接件,所述总拉线与第三拉线固接,所述底架两侧形成有顶杆槽,所述顶杆在顶杆槽中,所述顶杆通过铰接轴与底架铰接,所述内杆在顶杆并与顶杆滑动连接,所述第四弹簧一端与顶杆固接另一端与内杆固接,所述内杆与第二摩擦板固接,所述内杆与第三拉线固接,所述顶杆槽后方的底架上方固接有固定板,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固定板和顶杆将固定板和顶杆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架与拉绳固接,所述拉绳与挂钩固接。

优选的,所述顶架可拆卸连接有挡车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车叉推动滑块向后运动,总拉线拉动第一拉线、第二拉线和第三拉线,使第一摩擦板、第二摩擦板和制动片都脱离接触,将滑动摩擦变成了滚动摩擦,大大减小了摩擦力,且不需要预先采取降低摩擦力的措施节省了人力和时间,解决了车辆运输架进入和离开集装箱时摩擦过大造成的装卸困难;同时在装入集装箱中车叉离开后,在弹簧作用下,第一摩擦板、第二摩擦板和制动片可以自动与对应的集装箱底面、集装箱顶面和车轮接触,增大摩擦力防止运输过程中底架移动,装卸方便;通过悬空的底架,解决了直接摩擦对车辆运输架和集装箱底面造成的伤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在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到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车轮6、滑块51、滑杆52、第一弹簧53、总拉线54、第一拉线55、限位块58、转动轴61、弹簧桶62、活塞63、第二弹簧64、活塞杆65和制动片66,所述底架1两侧形成有叉车孔11,所述滑块51在叉车孔11内并与底架1滑动连接,所述叉车孔11后方的底架1形成有限位块孔12,所述限位块孔12内设置有限位块58,所述滑块51与滑杆52固接,所述滑杆52穿过底架1与限位块58固接并与底架1滑动连接,所述滑杆52外侧套装有第一弹簧53,所述第一弹簧53两端分别与滑块51和底架1接触,所述限位块58与总拉线54固接,所述总拉线54与第一拉线55固接,所述底架1两侧形成有车轮孔13,所述车轮6在车轮孔13中并通过转动轴61与底架1转动连接,所述车轮6与制动片66接触,所述制动片66与活塞杆65固接,所述活塞杆65穿过弹簧桶62与活塞63固接,所述活塞杆65与弹簧桶62滑动连接,所述活塞63在弹簧桶62内并与弹簧桶6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64一端与活塞63固接另一端与弹簧桶62固接,所述第一拉线55穿过弹簧桶62与活塞63固接。

优选的,还包括顶架2、支撑桶3、支撑杆4和第一连接件32,所述底架1上方与顶架2铰接,所述底架1上方与支撑杆4铰接,所述支撑桶3套装在支撑杆4外侧并与支撑杆4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4形成有若干支撑杆孔41,所述支撑桶3形成有支撑桶孔31,所述第一连接件32穿过支撑桶孔31和支撑杆孔41将支撑桶3和支撑杆4位置固定。

优选的,还包括摩擦板箱7、第二拉线56、推板71、第三弹簧72、推杆73和第一摩擦板74,所述总拉线54与第二拉线56固接,所述底架1与摩擦板箱7固接,所述第二拉线56穿过摩擦板箱7与推板71固接,所述推板71与摩擦板箱7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弹簧72一端与摩擦板箱7固接另一端与推板71固接,所述推板71下方与推杆73固接,所述推杆73穿过摩擦板箱7与第一摩擦板74固接,推杆73与摩擦板箱7滑动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顶杆8、第三拉线57、铰接轴81、内杆82、第四弹簧83、第二摩擦板84、固定板85和第二连接件86,所述总拉线54与第三拉线57固接,所述底架1两侧形成有顶杆槽16,所述顶杆8在顶杆槽16中,所述顶杆8通过铰接轴81与底架1铰接,所述内杆82在顶杆8并与顶杆8滑动连接,所述第四弹簧83一端与顶杆8固接另一端与内杆82固接,所述内杆82与第二摩擦板84固接,所述内杆82与第三拉线57固接,所述顶杆槽16后方的底架1上方固接有固定板85,所述第二连接件86穿过固定板85和顶杆8将固定板85和顶杆8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架1与拉绳14固接,所述拉绳14与挂钩15固接。

优选的,所述顶架2可拆卸连接有挡车板21。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初始状态底架1和顶架2接触,车辆10行驶到顶架2上方,安装上挡车板21限制车辆8移动。然后,叉车的车叉从图1的右侧伸入顶架2下方,车叉托动顶架2逆时针转动上升到图1位置。然后使用第一连接件32穿过支撑桶孔31和支撑杆孔41,将支撑桶3和支撑杆4位置固定。其中第一连接件32可以是销轴、螺栓等连接件。

然后转动顶杆8从图2位置到图1位置,与固定板85接触。使用第二连接件86将固定板85与顶杆8固定,第二连接件86可以是螺栓并配合螺母使用。

随后车叉下降,插入到叉车孔11中,推动滑块51压缩第一弹簧53向后运动,限位块58向后运动拉动总拉线54,同时拉动第一拉线55、第二拉线56和第三拉线57。

第一拉线55拉动活塞63向图4中右侧运动,压缩第二弹簧64,制动片66脱离与车轮6的接触。其中,车轮6在与制动片66的接触位置可以固接有制动片增大摩擦。

第二拉线56拉动推板71在图3中向上运动,压缩第三弹簧72,带动第一摩擦板74脱离与地面的接触。

第三拉线57拉动内杆82向图1中下方运动,压缩第四弹簧83。

当限位块58向后运动到底架1接触时,叉车推动本实用新型运动,进入集装箱中。限位块58起到防止第一弹簧53被过度压缩的作用。此时,第二摩擦板84不与集装箱顶面102接触。

当本实用新型到达集装箱中的指定位置时,车叉从叉车孔11离开。第二弹簧64回弹,将制动片66压紧在车轮6的端面上,增大摩擦。第三弹簧72回弹,将第一摩擦板74压紧在集装箱底面上101上,增大摩擦。第四弹簧83回弹,将第二摩擦板84压紧在集装箱顶面102上,增大摩擦。从而防止本实用新型在集装箱中移动。

当集装箱到达目的地,需要将本实用新型移出集装箱时,车叉将滑块51推动到限位块58向后与底架1接触时或接触之前,将挂钩15固定在叉车上,此时第一摩擦板74、第二摩擦板84和制动片66都脱离接触。然后叉车通过拉绳14拉动底架1离开集装箱中。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设计图

一种新型车辆运输架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5577.4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5(青岛)

授权编号:CN209396324U

授权时间:20190917

主分类号:B65D 85/68

专利分类号:B65D85/68;B65D61/00

范畴分类:34A;

申请人:青岛赫博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青岛赫博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泰山路35号1028室

发明人:孙赫宏

第一发明人:孙赫宏

当前权利人:青岛赫博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新型车辆运输架论文和设计-孙赫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