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佛道与地域文化】
[摘 要]阳明的“一体”论是其学说的一大亮点,主要体现在“心即理”与“仁者以天地万物一体”两个命题中。“一体”论揭示了宇宙为一体,天下犹一家,蕴含了世界具有统一性的理论取向,是马克思主义传进中国之前最具高度、最为深刻的宇宙整体观。其社会意义在于:对阳明所处时代的救赎,以及对当今家、国建设的启迪,并可以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一体; 仁者; 天地一体; 一体之仁; 家; 国; 人类命运共同体
集心学大成的阳明学,是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它曾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思想武器,其学说至今仍闪烁着真理光华而风靡世界。本文仅探究其“一体”论的理论意义及其社会价值,以揭示其学说对当今的启示。
面具男子表情冷峻:“不管她是什么人,你们都要盯紧了,阴鱼也许就在她的身上,我们这次绝不能空手回圣族。”
一、“一体”论:揭示宇宙为一体、天下犹一家
学界把阳明学归结为三个方面,即“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对这些方面,近年来多有探究。诚然,称得上其学说一大亮点的“一体”论,则更值得充分关注和深入探讨。
对比组共8例患者检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检出率为11.94%,研究组共9例患者检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检出率为8.371%,试验组共5例患者检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检出率为33.33%。三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检出率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患者年龄越大则检出率越高。
阳明学的“一体”论,既探究人之内外的一体性,尤其探究天地万物的一体性。其“一体”论,主要体现在两个命题之中,一是“心即理”,一是“天地万物一体”。
1.“心即理”,揭示内外一体
“心即理”论,是阳明心学的理论基点,是其本体论的集中体现。阳明明确提出,“心”是宇宙的本体,宇宙间的一切,无不由“理”而生,也无不由心而生。在他看来,“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1]2,把没有私欲之“心”,视为宇宙本体的“理”。他明确指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2],认定心是宇宙本体,“心”具有衍生、统摄与主宰的功能。
1.在阳明所处时代而言,“一体”论倡导以“仁心”疗治社会之疾
从“心即理”的理论基点出发,阳明推演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3]。他说,“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4]。心就是理,理就是心,于是,宇宙的本体便带有主体性与道德伦理性,“即从主体性上面找到道德的源头”[5]。这便是阳明心学的道德本体特色,也是其“一体”论在本体论中的体现。
对阳明心学的“心即理”,学界一直有多种解读,近年更有学者以西方的现象学、量子学等现代学科理论,来阐述其合理性,如称“王阳明乃是以本体的人的存在为出发点,来理解世界的本体论存在方式”[6];或称“这个回答,无疑是一种现象学思想的中国式表达”[5]等。这些观点的提出,无疑是阳明学研究深化的体现,遗憾的是学界尚未能把“心即理”中的“一体”论,很好地阐发出来。阳明学“心即理”的真理性所在,便是揭示宇宙是统一的,是一个不可相分、不可支离的、没有内外之别的整体。当然,肯定宇宙一体性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内与外的绝对等同,并不意味着外界的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意识的绝对等同,应该说客观外界与主观意识既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为一体,但二者也并非毫无差异地等同。可以说,把心、理、物等内外的一切都无差异地等同,便是“心即理”一体论的理论偏颇。
肉眼观:表面有完整包膜,呈分叶状,切面灰白淡黄相间,质中等。镜检:肿瘤细胞呈短梭形,核大深染,部分排列密集,部分排列疏松,可见黏液样基质。
2.“万物一体”,揭示宇宙一体
阳明的“一体”观,不仅揭示内外一体,还揭示宇宙一体。宋代程颢的“仁者与天地万物一体”论,影响明代心学家,甘泉与阳明皆发挥“一体之义”,去创立“合一之论”,以之反对宋代理学的“支离”观。
阳明继承与弘扬程颢的“与天地万物一体”思想,他紧扣家、国、天下的整体性而展开。他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7]968阳明提出,统治者应具有“与天地万物一体”的观念,把“天下”看作“一家”,把“中国”看作“一人”。
阳明所说的“一”,是“一体”,指“整体”、“统一体”的意思。他明确提出“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是一体”[8]107。显然是说宇宙间的一切,是由人的灵明勾连的一个不可相分的统一体。
阳明认定宇宙是一个整体,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证:
2.基层党组织层面。把好入党积极分子“入口”关。严格落实入党积极分子“双推双评”工作制度,加强与工会、团委的联系和沟通,通过对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员好中选优,合理确定参加“双推”的人员数量,尽量保持入党积极分子数量平稳。在“双推双评”工作过程中,严格落实各个环节要求,增强工作的严肃性,使全体党员和员工群众充分重视并认真对待“双推双评”工作。可以尝试采取公开“述学述思”等方式,使入党积极分子各方面表现更加直观、立体地展现在参加党内党外民主推荐和民主评议测评的人员面前,避免“双推双评”工作变成走过场。
其一,以“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来说明,人与天地万物原只是“一体”,“故能相通”[8]107。他的推理是:因为宇宙中的动植物“可以养人”,人从其中得到营养,可见彼此之间“相通”而能互补,故宇宙具有一体性。
其二,以人借助于万事万物使自身机能得以发挥为例,说明人离不开宇宙间的一切,人与天地万物确实是一体。阳明说,“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鼻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8]108。他的推理是:因为人的五官的功能,皆与万物密不可分,故足见彼此原为一体。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是一种成熟思维。得意不忘形,成功不失态,才是巨人品质。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时时刻刻明白自己还不够强大,天外还有天,地外还有地。得意便猖狂,有钱就任性的人,永远成不了大气候。
其三,以人的五官、肢体不可分来比喻宇宙的一体性。阳明说,物我之间犹如“一人之身,目视、耳听、手持、足行,以济一身之用”[9]。在阳明看来,人与人不可相分,人与物不可相分,就像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四肢五官虽有分工,但分工并非分离那样,故天地万物为一体。
二、“一体之仁”,启示维系一体乃须道德
阳明提出“一体之仁”说,为“一体”设定前提,揭示一体必须有“仁”即道德来维系。他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论,是说有仁心的人,才可能有天地万物一体的思想,这揭示了“仁”与确立“一体”观的密切关系,强调一体的构建必须有道德的观照。
阳明提出,“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7]968。统治者有仁心,故能与天地万物一体。他又指出,这“仁”心,人人皆有,故人人皆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在阳明看来,天地万物,只要有知觉、有生意,便都有仁心。他如是说,“岂惟大人,虽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顾自小之耳。是故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焉,是其仁之与鸟兽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是其一体之仁也,虽小人之心亦有之”[7]968。这,便是把“仁”作为一切生物所必有的本性。
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农业科研机构应对农业科研管理工作不断创新,改进管理机制和管理技术。农业科研管理人员应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学习相关科研机构的先进管理经验,加强创新意识,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全面推进科研工作,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增产增收和农村繁荣注入强大动力。新时期农业科研管理者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农业科研管理的作用,开创现代农业科研管理的新局面。
尽管,阳明认为“一体之仁”乃是一种“根于天命之性”[8]968,是人的本性,但他更强调“仁心”虽人人先天所具有,但并非人人都能保住。在他看来,是否能保住这“一体之仁”,主要决定于是否“动于欲,蔽于私”。他尖锐指出,“苟无私欲之蔽,则虽小人之心,而其一体之仁犹大人也;一有私欲之蔽,则虽大人之心,而其分隔隘陋犹小人矣。[8]968阳明认定,只要没有“私欲之蔽”,“一体之仁”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如有“私欲之蔽”,“一体之仁”则不可保。显然,阳明的推理便是:
“一体之仁”→“无私欲之蔽”→则“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一体之仁”→“有私欲之蔽”→则“分隔隘陋”而不可为一体。
可以说,阳明“一体之仁”的命题,揭示了确立“一体”观的关键,在于保有人的道德本性——“仁”,在于人的道德本性不受到私欲所蔽。这,说明“一体”必须由“仁”来维系。
阳明生活的时代,是程朱理学一统天下的时代,史称“明初学者,也大抵笃信程朱,而鲜有发明”,尽管南宋陆九渊心学的提出,使学界一度出现朱陆对峙,迄至明中叶,白沙拉开明代心学序幕,出现“有明之学渐入精微”的趋势,然而程朱理学仍然是统治哲学。阳明年轻时,也曾崇拜朱子,践行朱子学说,但后来提出“一体”论,则与白沙、甘泉一样,都以检讨和清算朱熹的“支离”论为宗旨。
三、“万物一体”与“一体之仁”论的形而上意义
阳明的“万物一体”与“一体之仁”论,提出了人与宇宙的万事万物一体,这一体的基础是“仁”,[10]这一说法蕴含了世界具有统一性的理论取向,强调了宇宙间的一切相互依倚、密切相关,彼此结为不可支离的整体。应该说,阳明的一体观,是古代中国比较全面阐述世界统一性的理论,其形而上的理论价值应充分肯定。
当然,当人们指出阳明一体论的理论偏颇时,不要也不该对其学说采取苛求或否定的态度。我们既要正视阳明学说的不足,更应创新性地发掘其中的社会价值,使之服务于当今的现代化建设与民族复兴。
关于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有各种不同的答案,或是说,世界并不存在统一性。否定世界统一性的传统看法,如基督教认为世界分为世俗与天国,佛教认为世界存在天堂与地狱;如西方的笛卡尔和康德,认为世界分为各自独立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中国古代的精气说则认为,宇宙二分为精气与形体,各自独立。认为世界存在统一性的哲学流派,在中国古代如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荀子与张载的气论,认定宇宙统一于“气”,是气的运动变化,产生天地万物。可见,古往今来哲学家们,无不把探究世界是否统一,作为其构建学说的重要内容,阳明也不例外。
阳明的“一体”论,是对中国传统“一体”论的继承与弘扬,也是对宋学“支离”观的检讨与批评;是马克思主义传进中国之前,最有高度、最为深刻的宇宙整体观理论。
“仁”是什么?在阳明学说里,“仁”即善性,即良知,即灵明。“一体之仁”,便是说要以“良知”来维系“一体”。阳明提出,“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微处,是人心一点灵明”[8]107,显然是说,天地万物都是人的“灵明”,即人的良知、仁所衍生,天地万物因此与人相通而能成为一体。在阳明看来,天地的存在,万物的生长,人能感知到的这一切,都因良知的“妙用”而“发生”,故他明白地说,“天地既开,庶物露生,人亦耳目有睹闻,众窍俱辟,此即良知妙用发生时。可见人心与天地一体”[8]106。正是因为“良知”,即灵明,即“仁”,不仅在人,也在天地万物,它成为彼此之间相同、相连的纽带,使彼此能结为一体。显然,阳明是说世界具有统一性,世界的统一在于“仁”,即“良知”,即道德精神。这“仁”、“良知”,即道德精神,便是世界统一性的基础,因而离开了“仁”,即不存在“天地一体”。
朱子学是一个博大精微,又蕴含着诸多矛盾的理论体系,其中有精辟之论,也有背离原始儒家之说。朱熹宇宙论的基本模式是:“理生气,气生万物”,即理气万物。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是理后生是气”[11],这是一个以“理”为宇宙本源的模式。朱熹认为世界由理衍生,世界统一于“理”,也算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说法,而明代的心学家们则批评朱学是“支离”。阳明尖锐指出朱熹“析心与理为二”,背离了孔孟之学,故提出“物理即吾心”[12]。阳明的“心即理”,明确指出理不在心之外,就在心中,二者完全合一,不可支离;他的“天地一体”论,在理、气、心、物等之间划上了等号,鲜明地否定了朱熹那个先于气、外于心、在物之外的理,强调理与心合一、内与外合一、天地万物一体。他以亲身体验来批评朱熹的“支离”:年轻时的阳明曾和他的朋友,遵循朱熹的“格物”说去“格竹子”,结果不但格不到什么“物理”,反而病倒了,就此阳明质疑朱熹的理在心之外,在物之先。他认定把理看作在人之外,是支离了理与人,他坚定地维护儒家的天地一体的理论传统。
2)随着能量市场的完善应采用不同的长期备用补偿机制。电力市场中的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是一个整体,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市场作用。所以在电力市场建设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补偿策略。近期能量市场以中长期建议为主,建议以固定费用法对需量备用机组的未补偿成本进行补偿;中期能量市场过度到现货市场后,建议采用备用服务竞价的方式,设定合理的需求曲线;远期在预期容量充裕度不足时启动容量市场。
在威廉皇帝纪念教堂对面的广场上,摆放着一座著名的雕塑,它的造型是两个有裂口的环紧扣在一起,喻示着东西两方是紧紧相连的整体,即使表面看起来有一些缝隙。这座雕塑就叫《柏林》。
可以说,阳明的“一体”论,在宇宙本体的高度上论证了世界的统一性,具有颇高的理论价值。然而,一种学说往往受到时代条件与个人认知的局限,在实证科学尚未产生的年代所创立的阳明一体论,难免带有一些理论偏颇,主要表现在:由“心即理”论而推演的“天地一体”,是以“心”,即道德、主体意识作为宇宙统一的基础,是一种“我思故我在”的思维模式,否定了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再说,阳明的天地一体的理论前提是,天地万物贯穿着人的“良知”,故天地万物都相通、相联、相等,人的主体意识、道德精神与外界事物之间的差异消除了,事物的质的区别不再存在。有学者指出,阳明“他解物为事,把意识之外的一切存在都说成是物,都是由于一念发动”,“他从根本上否定了客观事物是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的”,“这说明意识具有很大的能动性”,“这说明主观精神具有很大的能动性”,“他夸大了意识同物质的统一性这一面”,“这就从根本上取消了主观与客观的对立,把客观世界完全融化于主观精神之中”,“把朱熹的理一元论变成了心一元论”[13]。这是一个精辟的评述,指出了阳明在批评朱熹之时,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关于世界的统一性的探讨,是哲学家所关注的重要命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面对世界的多样性,人们即要回答,多样的世界是否存在共同的基础,是否具有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统一的基础,便是物质。也就是说,千姿百态的世界,有共同的物质基础,世界是统一的不可支离的整体。
四、“天地一体”与“一体之仁”论的社会价值
阳明的“一体”论,既是对程颢思想的继承,也是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考察而后获得的理论升华,具有可贵的理论意义与社会价值。
目前,市场发展已进入新阶段,以往粗放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渐淘汰。杭州诠世将进一步强化服务工作,了解终端用户的需求变化,有的放矢的对标准产品进行功能的增减。展望未来,寿总强调,我们将继续用服务打造杭州诠世的软实力,加强产品研发,优化供应链,推进精益生产,进一步提升诠世减速机的市场竞争力。
“心即理”论,把人们腔子里的、内在的“心”,与宇宙间万物所蕴含的“天理”完全等同,与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完全等同。可见“心”与“理”、与“万物”之间,没有间隔、没有差异,完全混为一体。在阳明看来,“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1]6,宇宙间的一切,不论是外在的事与物,还是内在的意或知,无非都是心之发,“理”、“义”、“善”等等,虽名称相异,但实质无非“吾心”罢了;宇宙间的一切,皆由心所衍发、所囊括、所主控;形形色色的事与物,不过是名称的不同而已。
标准储备溶液(1.0mg/mL):准确称取10mg标准品物质,用甲醇溶解后定容至10mL,置于-18C冰箱冷藏保存。标准品稀释溶液(10.0mg/L):准确吸取100μL标准储备溶液,用甲醇定容至10mL,置于-18C冰箱冷藏保存。
(2) 含碎石粉质粘土(Q4)el+dl ②:黄褐-棕红色,硬塑,稍湿状态,岩芯切面稍有光泽,含少量砾石,粒径0.5~1 cm,含量约10%,成分主要为泥灰岩,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厚度0.5~4.4 m。该层主要分布于坡体上。
阳明生活的明代中叶,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物欲的膨胀,是一个被阳明视为“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而习以成性”[9]56的时代。他目睹人们被“私欲”所蔽的种种怪现象,曾他尖锐指出“相矜以知,相轧以势,相争以利,相高以技能,相取以声誉”;“其出而仕也,理钱谷者则欲兼夫兵刑,典礼乐者又欲与于铨轴,处郡县则思藩皋之高,居台谏则望宰执之要”;“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9]56等等。
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阳明叹曰:“既其久矣,斗争夺取,不胜其祸,欺人沦为禽兽夷狄”,“呜呼,可悲也已!”[9]55,56他不得不疾呼:“拔本塞源!”他希冀通过对仁心的恢复,使人们能“消除私欲之蔽”,日后“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这无疑是阳明的治国理念中极为重要的方面,事实上,他每到一个地方平乱之后,都希望通过地方建设,而后进行教化,改变民风民俗,培育人的仁心,以维护社会的“一体”。
史料显示,阳明在江西、广东和福建平乱之后,先后奏请设立了崇义县、和平县与平和县,原因是他认定,偏僻山区由于“声教不及”、“政教不及”而产生动乱,尽管以朝廷之威而平定,但只有“建立县治”,“兴起学校,以移易风俗”,“化盗为良”,才是“久安长治之策”[14]。教化,即以教化人,具体便是通过儒家经典教育,培育人的仁义之德,故阳明把三个县分别定名为“崇义”、“和平”与“平和”,期待由仁义道德而带来世间的“和平”,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整体和谐。
阳明的“一体”论,不仅在当时是疗治社会顽疾的良方,而且其疗效历数百年仍未减退,至今对家、国、天下治理与维系,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2.在当今社会,“一体”论对家、国建设仍有重要意义
由此足见,阳明不仅从理论上阐述了“仁”,阐明“仁”——人的道德本性对树立“以天地万物一体”观念的重要性,并针对现实存在的弊端,强调须“拔本塞源”,堵塞功利思想的源头,从根本上恢复人的仁心,使人具有“与天地万物一体”的理念。这是阳明“万物一体”论与“一体之仁”论,在他那个时代的社会价值。
当今社会,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而催生“私欲”,而使一些人的良知被狗叼了,守不住道德底线,社会各种乱象丛生,尚存在阳明当年所说“斗争夺取,不胜其祸,欺人沦为禽兽夷狄”的现象:如社会上,常出现有毒的食品、不及格的疫苗、种种假冒伪劣商品、催生的家禽、打针的海鲜,以及形形色色的诈骗、吸毒、打劫等等;在家庭里,为争家产兄弟姐妹相争、相斗,甚至子女杀父母,子女不赡养、不照顾父母,或是只爱妻儿不顾父母等等。社会被撕裂、家庭被撕裂!当年湛若水在《湛氏家训》的第一章便以“明一体”为标题,这恰恰是阳明以“一体”论去救赎那不堪的社会相一致。在当今,确实需要全社会树立“一体”观,使人人都明白,家是一个不可支离的整体,人人都有维系家的一体性的责任;使人们懂得,社会也是一个不可支离的整体,人人都有维系社会的整体协调和谐的义务;当今中国,国家还未完全统一,在台湾有“台独”,应教育公民树立“一体”观,使人人都懂得,国也是一个不可分裂的整体,每个公民都有捍卫国家独立完整的职责。
3.在当今,“一体”论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支撑
阳明的“一体”论,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基础理论支撑,这是最为重大的社会价值。[10]
人民没有忘记,冷战时代已经结束,可是世界并不平静、不太平,纷争、对峙、战争等依然存在,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当今的国际交往中有的大国,以一国之利为“优先”,无视他国利益,而敢于无视甚至破坏既定的国际规则,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去抗拒“全球化”的历史潮流;有的大国,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充当“世界警察”,以强凌弱、以大欺小,到处点火,搞军事威胁;在当今,危及人类生命与安全的恐怖活动,时有发生;欠发达国家的民众,生活无着而不得不逃亡他乡,难民潮事件难免发生等等。当今世界,各国仍处于挑战的时代,一个国家要关起门来自我发展不再可能的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分必要。同时,由于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各国、各民族、各地域之间的联系在不断地增强,事实上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世界一体化趋向明显呈现。可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条件,不断地成熟。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15]。经历了纷争、战争,特别是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从血的教训中走了出来,认识到“和平与发展”对人类的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说时提出,“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历史都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16]272,273;“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6]272。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告诉人们,历史的发展有着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规律,那是只能遵循而不能违抗的铁律!应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示了人类发展的前景蓝图,顺应了人类发展的历史潮流。依据马克思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观认为,世界是整体的,任何事物都具有整体性,人类本是一个不可支离的整体。因而,当人类愈来愈认识到,维系人类的整体性,构建命运共同体,关系着人类的生死存亡,是历史自身发展的必然。
本病案对患者进行了综合性治疗,尤其对基础病进行有效干预,患者加用胰岛素治疗,使血糖维持在相对正常的水平,提高了机体抗感染能力,为我们后续治疗提供了保障。
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又需要寻求理论的支撑。近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正是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开展国际性的经济合作,共同造福于本地区人民、世界各国人民,由始构建地区命运共同体,而后扩展至全球,最终一定能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时间是必须的。但理论总是行动的先导,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整体的,任何事物都是整体的,人类也是一个不可支离的整体。在中华文化中,也不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堪相一致的整体观,如“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一家”,尤其是阳明学的“天地万物为一体”论,便是一种视宇宙为整体的理论观点,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蕴含“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因子,可以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支撑。
阳明的“一体”观,无疑可以启迪今人:生存在同一地球上的人类,人与人之间、国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尽管存在着差异,但不存在“人己之分”和“物我之间”,彼此通过“对话”、“合作”、“包容”、“协调”、“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可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统一体,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就是说,让人们树立起阳明所倡导的“一体”论,可以使各国人民取得共识,从而让世界上不同信仰、不同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民族,形成一个基本共识,使彼此之间可以和平共处、利益交融、有序竞争。
4.“一体之仁”论,启示铸造道德基石之关键意义
阳明的“一体之仁”论,把道德提到宇宙的本体高度,把道德觉醒、铸造道德基石作为维系家、国、天下一体性的关键。曾受到阳明心学影响的孙中山,也继承了这样的观念,他概括地说:“有道德始有国家,有道德始成世界。”[17]孙中山同样深刻认识到,有了道德,国家才成为国家;有了道德,世界才成为世界。道德是维系国家一体性、维系世界一体性的重要基石。孙中山曾演绎儒家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提出世界大同的愿景,并同阳明一样,高度重视道德对维系家、国、天下统一性的关键性意义。在《三民义·民族主义》演讲中,他说:“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18]可以说,家、国、天下的构建与维系,都不能没有道德作为基础。
人的道德觉醒,是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人在道德自觉上,首先做出模范。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世人做出如此承诺:“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的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16]47-48这段高度概括的话语,不仅彰显了我们的外交政策,更体现了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中国人有着可贵的道德自觉。这,将为世界人民铸造道德基石作出榜样。
⑥在该文协调研发投资的联盟定义为研发卡特尔(R&D cartel),完全分享研发信息的联盟称做研发合资企业(RJV)。
[参 考 文 献]
[1] 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卷一.语录一·传习录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 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卷六.文录三·书三·答季明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14.
[3] 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卷四.文录一·书一·与王纯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56.
[4] 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卷二.语录二·传习录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42.
[5] 欧阳谦.“心即理”的意向性诠释——从现象学看阳明心学[J].孔学堂(中英双语),2015(4).
[6] 张新民.意义世界的构建——论王阳明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说[J].孔学堂(中英双语),2014,创刊号.
[7] 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第二十六卷.大学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8] 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卷三.语录三·传习录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9] 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卷二.语录二·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55.
[10] 李承贵.王阳明“万物一体”义理构造及其意蕴[J].江淮论坛,2018(2).
[11] 黎靖德.朱子语类·理气上[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2] 王阳明.文录四·象山文集序[M]//王阳明全集:第三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45.
[13] 蒙培元.理学的演变——从朱熹到王夫之戴震[M].方志出版社,2007:222.
[14] 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卷十一.别录三·添设和平县治疏、别录三·立崇义县治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367,350,370,371.
[1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7.
[16] 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4.
[17] 刘望龄.孙中山题词遗墨汇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31.
[18]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253.
TheTheoreticalSignificanceandSocialValueofYangming'sIntegrationTheory
HUANG Ming-tong
(Guangdo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5)
Abstract: Yangming's theory of “integration” is one of the highlights of his theory, which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propositions of “mind is reason” and “benevolence is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earth and all things”. The theory of “oneness” reveals that the universe is one and the world is still one. It contains the unified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of the world. It is the highest and deepest view of the universe as a whole b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Marxism into China. Its social significance lies in the redemption of Yangming's time, the enlightenme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and our country, and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Keywords: integration; Benevolent people; Integration of heaven and earth; Integrative Benevolence; home; country;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for all mankind
[中图分类号]B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73(2019)04-0018-06
[收稿日期]2019-04-20
[作者简介]黄明同(1939-),女,广西合浦人,研究员,国际儒联顾问,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与岭南文化研究。
(责任编辑:谢光前)
标签:万物论文; 天地论文; 世界论文; 宇宙论文; 道德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明代哲学(1368~1644年)论文;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论文;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