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燃烧论文_宋少雷,孔龙,杨家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强化燃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助燃,等离子体,锅炉,纳米,燃气轮机,物性,流化床。

强化燃烧论文文献综述

宋少雷,孔龙,杨家龙[1](2019)在《等离子体点火特性与强化燃烧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低热值气体产量大,利用率低,因为热值较低容易造成点火困难和燃烧稳定性差等问题。等离子体点火与助燃技术通过其热力学作用、化学动力学作用和流体力学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点火边界,并缩短点火延迟时间,因此是解决低热值燃料燃烧问题的有效方式。本文以某型舰用燃气轮机等离子点火器为实验对象,以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为方法,总结了等离子体点火电压特性、火核发展过程以及影响等离子体射流特性的因素。为新型等离子点火器设计研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燃气轮机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赵宁波,郑洪涛,闻雪友[2](2018)在《液态纳米燃料及其强化燃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态纳米燃料是一种由纳米颗粒与燃料基液组成的特殊液-固两相混合物,具有热传输能力强、催化助燃性能好、污染物排放低等诸多优点。然而,纳米颗粒的小尺寸特征使得液态纳米燃料的热/质输运机理、雾化蒸发特性以及燃烧化学反应过程极其复杂,导致液态纳米燃料强化燃烧理论与应用研究至今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液态纳米燃料制备与稳定性处理方法,其次分析了纳米颗粒影响下液态燃料热物性参数、雾化、蒸发与燃烧特性的研究进展,然后重点综述了液态纳米燃料在动力装置性能提升与污染物减排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对液态纳米燃料强化燃烧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高效可控制备方法、热物性参数变化规律与数学描述、催化助燃与减排机制是液态纳米燃料领域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8年04期)

刘晓波[3](2017)在《燃煤链条锅炉分区多重强化燃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煤链条锅炉由于其固有的燃烧特性,使得其燃烧效率不高,导致锅炉热效率低,但由于运行操作简单,在我国仍然被广泛使用。文中针对链条锅炉效率低下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分区多重强化燃烧链条锅炉技术。该技术通过对链条炉固有的燃烧特性、燃烧过程机理分析,将炉膛内空间进行分区,分为炉排煤层燃烧区、悬浮空间燃烧区及其它区域。根据各区不同的燃烧特性采用多重强化燃烧技术、空气分级燃烧技术,组成高效燃烧系统,提高链条锅炉热效率和环保性能。该技术可获得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地质》期刊2017年12期)

何立明,刘兴建,赵兵兵,金涛,于锦禄[4](2016)在《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目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基本原理,总结了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3种途径,分别是热强化、动力学强化与输运强化;对国际上,特别是国内在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应用验证、作用机制和数值仿真研究方面的最新代表性成果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4个研究方向,分别是等离子体强化燃烧机理、多场耦合建模与仿真、测试诊断研究,以及等离子体强化燃烧在航空发动机中应用的其他科学与技术问题,同时提出了开展这4方面研究工作的一些建议,主要是定量研究等离子体点火与助燃的3种效应,分别建立各效应与点火特性、助燃特性之间的关系;建立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详细动力学模型;应用先进的测试诊断设备,发展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新型测试技术;考虑等离子体点火与助燃应用到不同类型发动机燃烧室时的匹配问题,特别是等离子体电源的小型化与轻型化问题等.(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李晶晶,汪春梅,彭杨茗,姚登举[5](2015)在《汽油机利用非平衡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低温等离子体作为点火技术应用于汽油机,需要克服高压环境放电不均匀的限制。高压纳秒脉冲放电可在汽油机内形成大面流注通道,扩大点火空间。该文研究了高压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辅助汽油机点火的过程。利用放电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内燃机环境下燃气混合物的放电过程,得到放电产生的组分及活性自由基的信息。并借助多区模型计算了放电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对汽油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电形成的自由基O、H能明显促进汽油的燃烧,缩短点火延迟时间,对提高稀燃极限有很大潜力。(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动力装置》期刊2015年06期)

闫金山,张凯,徐琳渊,郭嘉,赖竟飞[6](2015)在《煤粉锅炉氧气助燃强化燃烧微油点火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目前国内微油点火应用的现状,提出了氧气助燃强化燃烧微油点火技术的设计,该技术具有燃烧火焰温度高、燃油燃尽率接近100%、降低煤粉的着火温度、煤种适应范围广、更符合锅炉升温升压曲线要求的特点,该设计以消耗部分纯氧的代价,获得燃料高强度的着火燃烧和高燃烬度的良好效果,使机组启动与稳燃的节油效果更显着,飞灰可燃物更低,同时不影响脱硫与脱硝系统的运行;对于直吹磨锅炉系统,还可以解决锅炉点火初期的热膨胀问题。通过对磨煤机的变频运行改造,降低磨煤机的煤粉出力,减少锅炉点火初期热容量,最大程度满足锅炉点火过程中温升曲线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工业炉》期刊2015年03期)

曾振任[7](2015)在《基于强化燃烧的大型循环流化床机组控制系统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基于强化燃烧的大型循环流化床机组控制系统出现故障的过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控制策略,并就改进机组运行操作、完善机组控制逻辑等方面探讨了相应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15年06期)

邹冲[8](2014)在《高炉喷吹煤粉催化强化燃烧机理及应用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国家对钢铁行业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严格和企业炼铁成本压力的不断加大,优化高炉效能成为提高钢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其中,高炉喷煤是优化高炉原燃料结构,降低原燃料消耗的重要措施,该措施不但能节约炼铁成本,还可降低炼焦工艺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提高高炉煤比已成为钢铁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喷吹煤粉在风口前的燃烧率是目前限制喷煤量提高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者已采用诸多措施强化喷吹煤粉在此区域的燃烧。尽管如此,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高炉平均煤比与国外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在化石燃料燃烧涉及的相关领域,催化燃烧技术是改善燃料燃烧性能的重要手段。尽管煤的催化燃烧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根据高炉喷吹煤粉的燃烧特点和未燃煤粉生成原因,在喷吹煤中加入适量添加剂可提高燃料利用效率,改善料柱透气/液性,提高喷煤量。将催化燃烧技术应用于高炉喷煤工艺前需要评估的核心问题是添加剂的作用效果和适用性,即高炉喷煤添加剂既要有催化强化煤粉燃烧的功效,又要对高炉炼铁无富集损坏作用,还应具有较低廉的成本。而高炉喷吹煤粉的催化强化燃烧机理研究可为添加剂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围绕高炉喷吹煤粉催化强化燃烧机理及应用基础,采用实验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催化燃烧行为及动力学、催化燃烧过程中的氧传递/释放机理、高温催化燃烧机制及复合添加剂及应用基础等方面的研究。采用以热分析法为主的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添加剂对煤粉的催化强化燃烧行为及机理。首先,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对煤粉燃烧规律的影响,建立了煤粉燃烧过程的非等温动力学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考察了适合高炉喷吹的典型催化剂对煤粉燃烧特征和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了产生此规律的原因。基于喷吹煤粉燃烧特点,发展了喷煤添加剂的种类:①经筛选和热分析实验得出含有Fe2O3、CaO等催化活性物质的转炉除尘灰在8种含铁冶金粉料中的助燃催化效果最佳;②基于过氧化钙分解温度(362~456℃)与煤粉热分解温度相近,提出以过氧化钙作为复合添加剂配方组分的思路,通过实验研究表明过氧化钙在煤粉燃烧过程具有分解释氧、改善半焦结构和催化半焦燃烧的多重作用,对促进煤粉燃烧反应性和提高燃烧效率作用效果明显。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系统地研究了CaO、-Fe2O3等催化剂在强化煤粉燃烧过程中促进氧传递的机理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CaO(001)面的Ca-O桥键位、Fe2O3(0001)面及Fe2O3(1102)面的氧空穴位、FeO(001)面的Fe原子上方是催化反应的活性位,O2可在这些位置稳定吸附并生成活性氧物种;②C或CO优先与生成的活性氧物种反应,产物的脱附过程容易进行;③Fe2O3(0001)面及Fe2O3(1102)面的氧空穴生成原因为表面被C或CO还原。解释了催化剂促进碳-氧反应的微观机理,丰富了煤粉催化燃烧机理关于“氧传递理论”内容。利用滴管炉(DTF)模拟高炉风口喷吹煤粉的快速升温过程,考察了叁种催化剂对煤粉燃烧率和气体产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对烟煤的催化活性顺序为:CaO> Fe2O3> MnO2,对无烟煤的催化活性顺序为:Fe2O3> CaO> MnO2;催化剂对无烟煤的催化作用明显优于烟煤。通过比较分析添加催化剂前后未燃煤粉的微观结构、微晶结构和反应性变化,解释了快速升温条件下的煤粉催化燃烧机制为:①催化剂促进半焦表面和内孔的碳氧化学反应进行,加快内孔的塌陷、交联、破碎和粒径缩小速度;②催化剂加快了半焦的不饱和脂肪类结构燃烧,使未燃煤粉中脂肪类结构比例降低,晶格尺寸增加,燃烧后期碳原子有序性排列趋势增强。通过热分析结果发现,催化燃烧生成的未燃煤粉的气化反应性也高于普通的未燃煤粉,有利于未燃煤粉在高炉内的后续消耗。针对喷吹煤粉燃烧产物在高炉内的衍变规律,采用FactSage软件对催化燃烧产物的高温熔融及粘温特征进行了理论计算,通过实验考察了燃烧产物对焦炭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Fe2O3和CaO在原煤中添加量低于1.5%条件下,降低了煤灰全液相温度和粘度。②煤粉燃烧产物在焦炭表面均不润湿,但含有催化剂的煤灰(简称“催化煤灰”,下同)对焦炭的侵润性强于原煤灰。③未燃煤粉与焦炭表面反应较弱,对焦炭表面形貌影响不大;原煤灰与焦炭反应导致焦炭表面孔径增加,对焦炭结构影响只停留在焦炭表面及孔隙入口处;催化煤灰熔融后则会浸入焦炭内部,与焦炭反应后造成焦炭孔径增加。④原煤灰和未燃煤粉降低了焦炭的反应性;催化煤灰则提高了焦炭的反应性,其中添加Fe2O3的影响强于添加CaO。⑤高炉喷煤催化强化燃烧应用中应考虑喷吹煤自身的性质,使用灰熔点高且灰分流动性较差的煤粉,并应控制添加剂的加入量。采用实验室扩大的喷煤设备分别进行了3组分和含有转炉除尘灰的4组分复合添加剂的研制。由Fe2O3、CaO2、CaO组成的叁组分添加剂按最佳配比添加后,对高炉喷吹煤粉的燃烧具有良好的催化强化效果;采用转炉除尘灰替代部分化学试剂Fe2O3后,在添加量为0.6%条件下,可提高煤粉燃烧率8.94%。利用COMSOLMultiphysics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软件对加入复合添加剂后煤粉燃烧速率、温度、气体组分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本采用催化强化燃烧技术对高炉生产相关指标的影响。本研究成果对强化高炉喷吹煤粉燃烧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4-04-01)

王缚龙[9](2013)在《工业锅炉超负荷强化燃烧的危害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家的有关规定中,锅炉燃烧和供汽,属特种设备的操作,锅炉的使用单位,必须建立起针对锅炉操作的节能和安全等制度,并要求全面监管和有效实施。但有些单位还是存在盲目的进行超负荷强化燃烧的方式来进行供汽,从而造成一些弊端和危害的存在。文中将对工业锅炉的运行原理作简要的介绍,并对其超负荷强化燃烧所产生的危害和弊端作着重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3年03期)

尹宾宾[10](2012)在《无烟煤着火强化燃烧器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阳第叁热电厂燃烧无烟煤时存在排烟温度高、结渣严重、飞灰含碳偏高、低负荷稳燃性能差等问题。本文仔细分析原因后,对燃烧器进行了合理的改造,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燃用无烟煤锅炉解决类似问题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期刊2012年09期)

强化燃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液态纳米燃料是一种由纳米颗粒与燃料基液组成的特殊液-固两相混合物,具有热传输能力强、催化助燃性能好、污染物排放低等诸多优点。然而,纳米颗粒的小尺寸特征使得液态纳米燃料的热/质输运机理、雾化蒸发特性以及燃烧化学反应过程极其复杂,导致液态纳米燃料强化燃烧理论与应用研究至今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液态纳米燃料制备与稳定性处理方法,其次分析了纳米颗粒影响下液态燃料热物性参数、雾化、蒸发与燃烧特性的研究进展,然后重点综述了液态纳米燃料在动力装置性能提升与污染物减排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对液态纳米燃料强化燃烧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高效可控制备方法、热物性参数变化规律与数学描述、催化助燃与减排机制是液态纳米燃料领域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强化燃烧论文参考文献

[1].宋少雷,孔龙,杨家龙.等离子体点火特性与强化燃烧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J].燃气轮机技术.2019

[2].赵宁波,郑洪涛,闻雪友.液态纳米燃料及其强化燃烧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8

[3].刘晓波.燃煤链条锅炉分区多重强化燃烧技术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17

[4].何立明,刘兴建,赵兵兵,金涛,于锦禄.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目前研究进展[J].航空动力学报.2016

[5].李晶晶,汪春梅,彭杨茗,姚登举.汽油机利用非平衡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数值模拟[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15

[6].闫金山,张凯,徐琳渊,郭嘉,赖竟飞.煤粉锅炉氧气助燃强化燃烧微油点火系统设计[J].工业炉.2015

[7].曾振任.基于强化燃烧的大型循环流化床机组控制系统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J].机电信息.2015

[8].邹冲.高炉喷吹煤粉催化强化燃烧机理及应用基础研究[D].重庆大学.2014

[9].王缚龙.工业锅炉超负荷强化燃烧的危害探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

[10].尹宾宾.无烟煤着火强化燃烧器改造[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

论文知识图

3烟气辐射与对流对称布置简图3.2结合...强化燃烧反应的膜反应器设置示...扰流装置强化燃烧机理本文的研...强化燃烧装置加扰流片前后预压缩增压比及燃烧所产...一16烟雾的浓度逐渐变大以上两张照片反...

标签:;  ;  ;  ;  ;  ;  ;  

强化燃烧论文_宋少雷,孔龙,杨家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