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赞一论文-郭海荣

陈赞一论文-郭海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陈赞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型小说,小小说,陈赞,人性

陈赞一论文文献综述

郭海荣[1](2009)在《简单生活中的人性显现——略论陈赞一的微型小说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陈赞一,1962年生于香港,是一位学者、作家,也是一位牧师。1991年创办加略山房,1992年开始发表本色化探索作品,即通过深入研究中国文化传统、把握其精神来诠释基督教思想,并力求二者的契合。陈赞一的微型小说题材大都取自平凡人的日常生活场景,但是他从这些平凡的人物和事物中间感受到和挖掘出的却是人性深层的情感内容,展现了人们的精神状态。在陈赞一笔下,死亡是同生活、生命的本质意义密切相连的,他正是借助死亡来观照生且透视死,并借助死亡来反映社会人情、世态冷暖。作家的绝望言说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为了摆脱绝望,在无意义的废墟上找到真正的意义。作为一位极具爱心的基督徒,陈赞一深深地体味着爱的精髓,并以博爱之心关怀人世、观照人世。(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半月)》期刊2009年12期)

王丽娟[2](2004)在《论陈赞一的诗歌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文本分析的方法,从陈赞一所创作的新诗、圣诗两个方面分析其诗歌中西方基督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诗歌的表现手法、独特风格,揭示出陈赞一贯穿在诗歌中的现代意识和基督教本色化思想。陈赞一的诗歌作品是以本色化的思想来进行创作的,这也就是基督教在中国的本色化思想,即通过深入中国文化传统、把握其思想精神之真谛来诠释基督教思想,达到二者的契合。在陈赞一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刚健自强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爱国之心,同时也能体会到基督的宽恕、自省、仁爱之情。对陈赞一诗歌的认识不仅可以促使我们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同样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新的诗歌类型——圣诗及有宗教意味的诗歌,增强我们对现当代诗歌中宗教元素的认知,并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多义性和多样性。(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04-04-01)

陈赞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文本分析的方法,从陈赞一所创作的新诗、圣诗两个方面分析其诗歌中西方基督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诗歌的表现手法、独特风格,揭示出陈赞一贯穿在诗歌中的现代意识和基督教本色化思想。陈赞一的诗歌作品是以本色化的思想来进行创作的,这也就是基督教在中国的本色化思想,即通过深入中国文化传统、把握其思想精神之真谛来诠释基督教思想,达到二者的契合。在陈赞一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刚健自强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爱国之心,同时也能体会到基督的宽恕、自省、仁爱之情。对陈赞一诗歌的认识不仅可以促使我们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同样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新的诗歌类型——圣诗及有宗教意味的诗歌,增强我们对现当代诗歌中宗教元素的认知,并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多义性和多样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陈赞一论文参考文献

[1].郭海荣.简单生活中的人性显现——略论陈赞一的微型小说创作[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

[2].王丽娟.论陈赞一的诗歌创作[D].上海师范大学.2004

标签:;  ;  ;  ;  

陈赞一论文-郭海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