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满:惠能悟道偈之禅学思想阐释论文

李满:惠能悟道偈之禅学思想阐释论文

提 要:惠能的悟道偈虽然只有20个字,但其中蕴含着明心见性、自性、有执皆妄、心净一切净、大自由大自在等惠能禅学思想的核心理念。隐含其间的这些核心理念尚未有论者明确指出,更未有论者对其禅学意旨进行过深入而详尽的阐发。对这些核心理念的指明和阐述正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惠能;悟道偈;禅学思想;阐释;

唐高宗时期,中国佛教史上发生了一桩极其重要的事件。如果没有这一事件,禅宗的衣钵就不会传到惠能手上。而中国佛教史上没有惠能的佛学革命,就像西方基督教史上没有马丁·路得的新教革命一样,尔后的世界简直难以想象。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世界肯定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关于这一事件,《坛经》是这样记载的:五祖弘忍让弟子们以偈显明自己修行的心得。首座神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踏碓僧惠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1][P69]据此,弘忍认为神秀未能明心见性,而惠能已然明心见性。是夜,五祖将惠能叫到自己房中,为其讲《金刚经》,并将圣物袈裟传承给他,惠能就此成为禅宗六祖。

五祖凭据什么来传承衣钵?就凭弟子是否已然“明心见性,得道成佛,达到大自在大自由之境”。其中甚深道理,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熟悉常用量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掌握产品各项技术指标,严格执行企业标准、检验规程,进行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检验和控制,以及产品的实验和测试,对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及时反馈,针对现场做好制程解析,并进行改善活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树立服务生产的意识。

一、关于见性

“见性”一词在《坛经》里共出现37次,是禅宗学说的核心关键词之一。当年五祖弘忍传衣钵之时,一见神秀偈就“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1][P66]而当惠能偈子使“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时,“五祖恐人损害(惠能),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1][P69]可见是否见性是弘忍传承衣钵的根本依据。惠能得到衣钵后隐居十几载才出山。初出山传道之时“印宗法师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1][P78]这再次证明见性在禅宗学说中的地位。

见性之“见”是显现的意思。见性的“性”指佛性。佛性,惠能又称其为自性。(自性,意为自身本来就有的佛性,也就是说,佛性并非后天习得或从外部获得。)后世禅者总是将“明心”与“见性”连用,谓之“明心见性”;意思是人心明澈,自性便自然显现。反之,人心污染不净,则自性被遮蔽而无法显现。

正如惠能所说:“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1][P126]

国外发达国家对交叉口车道功能划分与信号配时设计的研究都较为成熟. 对于交叉口的渠化设计一般都形成相关规范或手册,如美国的《交通管理设施手册》[5]、日本的《平面交叉路口的规划与设计》[6]等,而交叉口的信号配时一般以韦伯斯特(Wsbster)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展开,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单点信号交叉口控制配时理论、方法和应用软件,其中最有影响的当为英国的ARRB法,澳大利亚的TRRL法和美国的HCM法[7]. 我国对交叉口的车道功能划分和信号配时的研究均晚于发达国家. 结合国外的研究,针对中国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特色,有一些相关研究成果.

如前所述,自性就是自然性、自然大化性。自性是绝对实体,恒常变化而变化恒常。因为恒常变化而变化恒常,故而自性无所不包、无不转化。因为无所不包、无不转化,故而自性圆融一体,无善恶垢净之分。善恶垢净是二分之法,是人为造作生成的二元对立的法门(二元分别对立,且固执于人为分别,并以之为绝对真实存在,固执于二元对立就是不悟的凡夫),自性是无二之性(自然大化无穷流转,故一切圆融一体而万法归一,也即返璞归真、返空归无、一无所执,是谓自然无为无造作),明心见性(自性显现)的人明晓“不二法门”。如惠能所言:“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1][P78]不二法门就是圆融一体恒常变易而变易恒常的法门。通达不二法门,则为人处事通透圆融。所谓通透圆融就是“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于无所住而生其心”[1][P19]就是“于相而离相,于空而离空”[1][P137],就是恒常变易而变易恒常,一丝不挂而圆融无碍。

二、关于自性

自性是绝对实体,本身真空绝无、非善非恶、无是无非、“不垢不净,凡圣无差”[2][P106]。也就是说,自性是人人自然秉赋、天生就有的,无论善人恶人、凡人圣人,其自性是同一不二,没有差别的。然而,人的心念却有是非善恶、妄念正念、净与不净之分。

所谓自在境界,即婴儿初生,处在混沌未开、蒙昧未觉、意识未明状态。如前所述,佛性众生皆有,自性本来具足;然而处于自在境界的孩子,其佛性无明自动,也就是凭借天赋本能而动。

依理推论,既然自性本来清净,无是非善恶正邪之分,那么自性所现之象(心念)应该亦无是非善恶正邪之分才是。

我们来看看惠能怎么解释,惠能说:“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1][P115]又说:“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1][P101]

5.心去除了妄念,复归清净,叫做“明心”;心思清明澄澈,自性便无遮无蔽地显现出其本来面目了。这也就是“明心见性”。

这段话有这么几个意思:

1.自性本来清净,并无是非善恶正邪之分,所谓“人性本净……性自清净。”

2.人心确实有净与不净之分,所谓“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

解释变量:“营改增”、企业外购商品和劳务作为解释变量。“营改增”作为虚拟解释变量,当虚拟变量的取值为1时,表示样本企业已实施“营改增”政策;当虚拟变量的取值为0时,表示样本企业未实施“营改增”政策。由前文可知,不管是税负变动还是盈利能力的变动都与企业外购商品及劳务息息相关,因此本文选取外购商品及劳务作为第二个解释变量。

3.人心净与不净是人自己造作产生的结果,所谓“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

4.人为造作则心生妄念,导致人心陷于不净的境地。去除人为造作导致的妄念,则人心自然清净。心不净,则一切不净;心净,则一切净。所谓“‘随其心净即佛土净’,‘随所住处恒安乐。’”

由于建设项目的多样性,唯一性,每个建设项目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施工难度、意外风险等因素,因此在项目投保阶段,应针对本项目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列出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并对每种风险因素带来的损失程度进行分析,借助于保险合同通用条款和扩展条款,对上述风险因素均进行投保。港珠澳大桥项目保险合同就通过扩展条款将设计师风险、预防性措施、重新检测及试验、海上取消费用、沉管隧道损失等多达54种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扩展投保,在后续的出险事件中也证明了上述扩展条款对承包商理赔起着决定性作用,使得出险后承包商得到更多范围的赔偿。

自性到底是什么?以往论者皆以为它是禅宗面壁虚构的绝对理念,是主观唯心的东西。其实自性是自然存在的东西,并非任何人主观虚构的东西。

人生在世有三种境界,自在境界,自为境界,大自在大自由境界。

如惠能所说:“自性本自清净,自性本不生灭,自性本自具足,自性本无动摇,自性能生万法”[1][P64]其意思是:自性自然清净,自性自然无生无灭,自性自然完满自足,自性自然不受影响,自性自然能够显现为一切现象。可以更详尽地阐释道1.自性自然清净的意思是:自性依其自身本来的性状就是无限变化、一丝不挂、了无执碍、无沾无染的;2.自性自然无生无灭的意思是:自性依其本来的性状就是生生不息而灭灭不已的,而其本体从来就存在,即既无生成之时也无灭亡之日的;3.自性自然完满自足的意思是:自性依其自身本来的性质就是绝对无限唯一无二的存在;4.自性自然就不受影响沾染的意思是:自性依其自身本来的性能就是恒常变化而变化恒常,任何东西都无法影响改变其绝对无限能动性;5.自性自然能够显现为一切现象的意思是:自性依其自身本来的性能就是以一切现象来显现自身的存在的。

三、关于有执皆妄

如上所述,自性是本体,人心是本体所现之象,二者是本体与现象的关系。人的自性本自清净,人的自性所现之象(人的心念)为何会有净与不净之别呢?

自性是自然的存在,人心却是人为的产物。自然与人为相对而立:自性自然无为而人心造作有为,自性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人心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自性自然清净无为无求无欲故无所沾染,人心有为有求有欲故有所沾染;自性自然无执无偏绝对无限能动,人心有为偏私执著相对有限僵化;自性自然真实无妄如其本然,人心造作妄想妄为而沦为虚妄。

也就是说,人心总是有为有求有欲有偏有执,而因为其有为有求有欲有偏有执,故而陷于不净。有为有求有欲有偏有执就是背离自然,背离自然就是人为造作。因为人为造作,所以人心不净。因为固执地以为人为造作妄想妄为的产物是自性本来的真实面目,故而妄念如浮云蔽日遮蔽了自性,使自性不得如实显现。

如惠能所言:“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若著心著净,即障道也。”[1][P115]这段话不长,却有八个“著”字。著,即执著。

“有执皆妄,因执故妄”是禅宗一再强调的理念。诚哉是言!

人为造作则滞塞自性,人为妄想则遮蔽自性。所以,人心若能返璞归真而复归自然、返空归无而复归无限能动,则人心去蔽除染而复归澄明(明心);妄念去而覆盖除,自性自然显现本真性状,这就叫做明心见性。自性如其本然地显现出来,就叫做见性成佛。用惠能的话说就是:“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1][P58]

将需要反向计分的条目进行转换后,所有被试的数据根据量表总得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列,以总得分前27%的被试作为高分组,后27%的被试作为低分组,两组被试每一条目得分的平均数差异均显著,ps<0.01。被试每一条目得分与量表总得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35~0.87之间。

四、关于心净一切净

佛学认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2][P232];“境由心生,象乃心现”。意思是说,无论是心理现象(心象)还是物理现象(物象),世界上的一切现象皆是人心所现之象。故而,清净无染的心,其所现之象也是清净无染的,不洁净的心,其所现之象也是不洁净的。所以惠能一再对韶州韦刺史及僧俗大众说:“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1][P101]意思是只要自心清净,无论在哪里做什么都是清净无染的。也就是“心净一切净”的意思。

自性本来清净无染,由自性所生的现象(心念)本来也是清净无染的。然而,由于人心的造作和执著,本来清净的心就蜕变成了不净的心。如惠能所说:“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1][P126]坦山和尚的公案可以说明这个道理:

日本明治时期有个禅僧名坦山。一日与另一和尚行脚至一河边,恰逢一妙龄女子求助,坦山二话不说,横抱女子淌水过河,至岸放下,各奔东西。同行者疑曰:“出家人不近女色,你怎能将女子抱在怀里?”坦山答曰:“你还抱在怀里呀,我是早就放下了。”

屋里的声音静下去了,嬉笑声虽然没有停止,谈话的内容和方式在璀璨斑斓的灯光下显得耀眼生硬。父亲耸了耸肩,两手交叉放在桌面上,端详着我们说:“都是自己人,不必拘束了。记得以前你们常去复兴公园,玩儿得可热乎了!”叔叔刚要开口,正在低头只管吃饭的堂妹立即放下手边的筷子,滋润一下轻柔的嗓音:“复兴公园倒不错;我们家养的狗好可爱;奶奶多吃点……”于是在大人热切的期待下,我们又开始谈起来,都是家常便饭的话。

两个和尚自性本来一样清净无染,坦山和尚“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其心思清净无染,故而他所见的女子也是清净无染之象,他所做的事情(抱女子过河)也是清净无染之行。另一和尚“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其心思造作执著(认为世界是色与空二元对立的现象构成的世界,执著地认为色是恶法而空是善法),故而陷入不净;其不净之心所现之象皆为不净之象(视求助女子为不可触碰的恶物),其所做的事情(不助女子)也是不净之行为。这就叫做“心净一切净,心不净一切不净。”

张庆伟在讲话中指出,农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指示。两年多来,我们把推动农垦改革发展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成立改革专班强力推进、部省合作协同推进、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推动农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诚如惠能所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1][P101]

课程后的考试平均分高于课程前,分别为(18.8±1.7)分、(12.2±2.1)分,差异具有统计意义(t=-7.177 5,P<0.001)(见表3)。所有学生均认为该课程强度合适(100%)、对临床实践有帮助(100%)。

自性本来清净,自然大化流转不息,圆融无碍一丝不挂,自洁自净永无沾染。人心本无净秽之别,造作执著则秽,自然无执则净。人为造作分别善恶,并固执于造作分别生成的二元对立观念,使人心丧失自然大化流转不息自洁自净之本来清净性质,因此而不净。人心复归自然大化流转不息自洁自净之本性,则一尘不染复归清净。

“心外无物,四大皆空”;“本来无一物,万法由心生”。 万法本无净秽,有执则秽,无执则净。所谓有执则秽意为,执著心使万象丧失真如本性而沦为僵化死寂之象。所谓无执则净意为,无执即自然无偏私无执著,如此则万法尽现真如本性而自然大化灵动鲜活。

世界万象本无净秽之别,人心有执则所见皆秽,人心无执则所见皆净。“境由心生,象乃心现。”净心所生皆清净象,不净心所生皆不净象。所谓清净心,即自然大化流转不息自洁自净永无沾染之心。清净心所见皆为清净象。所谓清净象,即尽显万象本来具足之自然大化鲜活灵动性即真如本性的形象。所谓不净心,即人为造作执著而丧失自然大化流转不息自洁自净性之心。不净心所见皆为不净象。所谓不净象,即丧失本来具足之自然大化性绝对无限能动性的死寂僵化之象。

在使用移动工具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建立学习记录夹。首先选取材料,然后,将材料置入移动工具中,最后,听读。貌似简单的事情,实则需要持之以恒,做到一日一读,最终实现英语听读成绩的提升。

五、关于大自由大自在

自性即自然性、即自然变化性、即自然大化性。只要是自然存在的东西,必然有此性质性状和性能,故曰自然性。只要是自然存在的东西,必然处于自然变化中,故曰自然变化性。自然变化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融,无所不化,故曰自然大化性。自然大化性即自然存在的恒常变化而变化恒常性。因其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融,无所不化,即将一切包容于自身,融化于自身,从而使自身成为了唯一不二的存在,故此恒常变化而变化恒常性是绝对实体。

在教学模式改革中,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在线学习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更加开放、更加自主、更加全面地开展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混合教学实践(见图1),形成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与学新形态。在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体现学习者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即“主导一主体”教学模式。

所谓自为境界,即人已成年,混沌已开,蒙昧已启,意识自觉,人凭借自觉意识和自我意志而思想和行动;其思想行为不是佛性无明自动的状态,而是人心自明自为的状态。

无论自在状态还是自为状态,人都是有情有欲的;然而自在状态的人,有情有欲而不自知;自为状态的人,其情欲是自己能够意识且受自己意志支配的。

处于自在状态的人,其情欲行为是天然本真、自然而然的,是与自然大化同一不二的,是体现了人的自然性、自然大化性,即体现了人之佛性的。但这时人处于佛性无明自动的状态。

人心乃自性所现之象,心念现象本来具足绝对无限恒常变化性而并无净秽之别,是分别心使得色空二分,是偏执心固执地以色念为秽,以空念为净,结果却是色空两秽,因偏私固执故也。若心无执,则人心与自性同一,生灭流转无已,则性体和心念皆自然空灵空明澄澈,何污秽之有?

处于自为状态的人,其情欲行为是自觉意识、自我中心、自以为是的,因而是背离自然性,背离自然大化性,即背离人本来具足的佛性的。这时人的妄想妄为妄念遮蔽和扭曲了自身本来具足的佛性。

所谓大自在大自由境界,即人由佛性自蔽状态进入明心见性状态,是人由背离自然而回归自然的状态,是人由偏私执著而进入自然大化流转不居的状态,是人由相对有限存在境域而进入绝对无限境域的状态,是人返璞归真而自然存在、返空归无而无限能动的状态,是人佛性自明而再现恒常变化而变化恒常性的状态。也就是惠能所说的“佛性非善非不善,佛性非常非无常”[1][P78]的状态。

这里所谓“世人性”指的就是人心。人心与自性是本体与现象的关系。自性是绝对本体,人的所有心念都是自性所现之象。

当年五祖弘忍传承衣钵时为惠能讲《金刚经》,讲到“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1][P19]处,惠能豁然大悟。凡夫总是“住色生心,住声香味触法生心”,悟者则“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1][P19]。“住”就是执著。执著地以为色香味触法等一切现象是真实不易的存在,因而生起贪恋占有的心念就是“住色生心,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见色香味触法等一切现象而不起贪恋占有之心,而是任其自然显现、自然流转、自然生生灭灭,就是“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不住声色香味触法生心,并非“住寂守静”一念不生。若是如此,便是落入枯空死寂之境,此境绝非悟者得道之境。悟者得道之境是“于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心思一无所执而一尘不染、恒常变化而变化恒常、自然大化而圆融无碍,自然鲜活而无限能动。

正如惠能所言:“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1][P137]执迷不悟的凡夫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执迷于声色香味触法等外在现象,一种是执迷于枯空死寂之内在现象;或以为前者是真实不易的实在,或以为后者是真实不易的实在,因此而执著固执于其上。其实,无论是外在现象还是内在现象,都是自性自心所现之象,任其自然显现、自然流转、自然生生灭灭,就是了无执著。凡夫总是执著,“内迷著空”是为执念,“外迷著相”是为执相[3][P102]。悟者则内外都不执迷,这也就是“于相离相,于空离空”。 “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就是任内外诸象自然显现、自然流转、自然生生灭灭,自己的心思一无所执而一尘不染、恒常变化而变化恒常、自然大化而圆融无碍,自然鲜活而无限能动。这样,自心就与自性同一不二;这样,就自心明澈而自性如其本然显现。这也就是“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这是真正的大自由大自在境界:“于相离相而于空离空”“活在当下而了无牵挂”,“当体即空而空即当体”,“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走未曾踏着一片地”。[4][P195]这也就是应机自动,应境自如,应时而至,应运而生,应物无尽,应变无穷的境界。

返璞归真而自然存在即大自在,大自在即与一切同在。返空归无而无限能动即大自由,大自由即与一切圆融一体而互予自由,大自由即与一切同自由。这也就是所谓的“无缘大慈而同体大悲”境界。用老庄的话来说就是天人合一而物我无间,有无相生而色空一如,阴阳互动而动静相成,就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自然无有而无不有,自然无生而无不生,自然无灭而无不灭,就是自然无所在而无所不在,自然无时限而无时不至的境界。

用现代哲学术语来说,自在是自然本然状态,自为是自觉自为状态;自在是自然无为境界,自为是人为有为境界,大自由大自在是无为而无不为境界。用现代哲学术语来说,自在的存在是绝对无限可能性存在,是非现实性存在;自为的存在是相对有限现实性存在,是丧失自然大化绝对无限能动性的存在;大自由大自在是自觉的返璞归真而返空归无,是有意识的自主自为的绝对无限能动性的存在。

准确量取15 mL发酵过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NaCl饱和,再加入1.5 mL重蒸CH2Cl2,振荡萃取10 min,静置一段时间,吸取1.5 mL萃取物离心,吸取下层萃取物0.5 mL。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这天也是达斡尔族传统的节日。天没亮,一家人或亲朋好友三五成群到郊外踏青、采艾蒿,把艾蒿插在头上,把艾蒿叶塞进耳朵里。回家后将艾蒿插在门框上或房屋不同的位置。也有些人把艾蒿采回家后,用水煮沸艾蒿,然后用艾蒿水洗脸、洗澡,认为这样做能够防病治病。五月五日开始也是江河水复活的开始,人们赶早来到江河边,用江河水洗一洗脸、擦一擦身子,这样可以祛除病灾,一年平安。端午节这天早饭要吃馅饼或面条,吃煮鸡蛋必不可少。爸爸、妈妈还要给孩子们佩带香囊。吃完早饭,妇女们成群结队到野外采摘柳蒿芽。

六、关于神秀偈与惠能偈不同的境界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具体解悟神秀偈与惠能偈的不同的境界:

(一)神秀有执,惠能无执

神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菩提树和明镜台都是佛性的征象,都属佛性本体所现之象。依据禅学义理,无论什么现象都不能执著痴迷,一旦执著痴迷地认为现象即绝对实体,一旦以相对有限存在的现象替代绝对无限存在的实体,人就陷入凡夫俗子的境界。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就是把相对有限存在的现象直接等同于绝对无限存在的实体。神秀于是陷入了“有执皆妄”的凡夫境界。

惠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惠能认为菩提和明镜都是佛性的征象,二者都是绝对实体(佛性)所现之象;凡是现象都不能执著痴迷,执迷便落入相对有限存在之境而丧失绝对实体之无限能动性(佛性)。“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明确地表示了惠能认为相对有限存在的现象与绝对无限存在的实体本质不同,也明确表示了惠能对一切现象(哪怕是作为神圣象征的现象)了无执著的心境。

(二)神秀心不净,惠能心净

依据禅学义理,众生皆有佛性,人人自有的佛性(自性)本来是清净无染的,是人为造作偏私执著使人心发生了污染。神秀之心人为造作地将现象分别为二元对立的圣物与尘埃,并偏执地认为圣物(菩提树和明镜台)净而尘埃不净。这样就使自己的心背离了自性而丧失了本来具足的自然大化而无限能动性、恒常变化而变化恒常性、自洁自净而了无沾染性,也就是陷入了自心不净的境况。“心不净则一切不净”,就连神秀心中圣洁的圣物(菩提树和明镜台)也因沦为僵化固执之物而成为不净的东西,更何况其他现象了。在神秀眼里,一切现象都成了不净之物,所以他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明显是罹患心理强迫症了,哪里有悟道者的气象?

而惠能偈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证明他“心净一切净”。人人皆有的自性本来清净无染,只要顺其自然,任一切现象自然显现、自然流转、自然生生灭灭,则一切现象都是自洁自净而无尘可染的。一切现象本无所谓净与不净,有执则使之不净,无执则自然清净;“有执皆妄,因执故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惠能身上显示了“随缘自在”的悟道者的气象。

(三)神秀未能明心见性,惠能已然明心见性

神秀的妄想所生的妄念遮蔽了自性。他“外迷著相”,执著于菩提树、明镜台、尘埃等现象,以为相对有限存在的外界现象属于绝对无限存在的实体(自性);他“内迷著念”,以为断念绝想的心思(这种人为造作所生的心思也属于相对有限存在的心念现象)就是绝对无限存在的实体(自性),结果使得自性所现之象遮蔽了自性本体。

神秀偈显示其自心不明,故自性不现。惠能偈则显示其心中了无一物(既无菩提树、明镜台,也无尘埃),故而自心空明澄澈一无遮盖,因此其自性便敞然无蔽地显现出真如本性了。这就叫做明心见性。

(四)神秀未达大自在大自由境界,惠能已达大自在大自由境界

惠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大有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廓然无圣而唯我独尊”的气概。

当年梁武帝问菩提达摩:“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达摩答曰:“廓然无圣!”[4][P57]他的意思是:环宇之中没有任何神圣之物,无论是佛教象征物还是佛的言教说法,都不过是相对有限存在的现象而已,都不可执著地以为它们是绝对无限存在的实体。

达摩廓然无圣,体现的是唯我独尊而绝对自由的境界。此“我”非他物,正是自身本来具足的自性实体。惠能悟道偈显示就是“廓然无圣,心外无物,唯我独尊”的精神。廓然无圣,哪里有什么菩提树明镜台?心外无物,“本来无一物”,万象由心生。对于自性自心所生的一切现象,一相不执,一念不执,“于相而离相,于念而无念”,自性恒常变化而变化恒常,自性自然大化而自洁自净,“何处惹尘埃?”

必须强调的是:只有唯我独尊而没有顺应自然,那不是自由自在,而是任性妄为。只有顺应自然,没有唯我独尊,那也不是自由自在,而是佛性无明本能自动。唯我独尊的“我”如不是自性(自然而然性)而是为所欲为性,那就是流氓气息而不是佛陀精神。唯我独尊的大自由必须基于自然至上的大自在,才是真正的佛陀境界。唯我独尊是大自由,与万物众生同在(无缘大慈而同体大悲)是大自在。自由而自在,自在而自由,二者圆融一体,才是真正的大自由大自在。

惠能悟道偈体现的就是这种大自由大自在境界。而神秀的悟道偈显得自己像个循规蹈矩生怕犯错的童养媳,丝毫没有自由自在的精神。无怪乎五祖弘忍要把衣钵传承给惠能,真是慧眼独具识英才。

卷积神经网络中卷积层+池化层的组合,可以根据实际任务需要重复出现多次。通过多层神经网络的特征提取,逐步由空间特征到深层语义特征,得到不同深度的特征表达能力,最终经过全连接层和输出层得到目标检测的结果。因此,根据每层的功能,卷积神经网络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由输入层、卷积层和池化层构成的特征提取器以及由全连接层和输出层构成的分类器。

参考文献:

[1] 金刚经·坛经[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2] 普济.五灯会元[M].北京:中华书局,1984.

[3] 方立天.佛教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

[4] 瞿汝稷.指月录[M].成都:巴蜀书社,2005.

InterpretationofZenThoughtsinaHuiNeng’sPoem

LI Man

(DepartmentofChinese,NanchangNormalUniversity,Nanchang330032,China)

Abstract:Although there are only 20 words in the gatha of Hui Neng, it contains the core concepts of self-consciousness, self-nature, self-obsession, pure heart, and great freedom, etc.No one has made it clear that these core ideas exist in them, and that no one has ever made a thorough and detailed exposition of his zen philosophy.It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thesis to identify and expound these core ideas.

keywords:Hui Neng;A poem that understands the truth;Zen thoughts;interpretation;

中图分类号:B9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80X(2019)04-0006-06

收稿日期:2019-02-18

作者简介:李 满(1953—),男,安徽太平人,南昌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佛教禅宗。

(责任编辑:周 淳)

标签:;  ;  ;  ;  ;  ;  ;  ;  ;  ;  ;  

李满:惠能悟道偈之禅学思想阐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