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智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诗性智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诗性智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智慧,立命,音乐,藏族,赞词,布朗族,神话。

诗性智慧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陈大阳,王玲[1](2019)在《从“感性出发”到“诗性智慧”——论我国当下大众音乐审美现象的本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笛卡儿的"唯理主义"在欧洲大陆盛行之际,维柯的历史哲学和人性科学提出了"人类的真理是人在知的过程中所组合和造作出来的"(1),他把真理作为行为的结果,直击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思"即理性,它不能完全达到真理,而"真理与事实的统一,(才是)作为知识的标准或根据"(2),也就是说维柯强调事实和理性的结合,而且以事实为基础在历史中寻找各民族发展的规律和一致性,从而建立了自己"共同人性"的理论体系。维柯在他的《新科学》中有详细论述,本文正是以这部着作为理论基础,并以我国当下音乐审美现象中的主体——"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9年09期)

黄子洵[2](2019)在《从“兴于诗,立于礼”看诗性智慧——试论《诗》礼合一的成德之学a》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所言之志可以从多重层面来理解。其中,采诗、献诗与编诗之志使《诗》完成了从个人领域到伦理政治领域的转向。《诗》浸润在先秦礼乐文明的时代背景之中,是礼的精神在言说。不通礼,无以言《诗》。《诗》与礼既有同一,又有差异。《诗》与礼都源于人情,目的在于导养人的道德情感,使其止乎礼义。但两者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诗》的独特性在于"兴",由有限的言辞与意象通达无限的道,兴起好善恶恶之心。礼的独特性在于"立",通过一系列节文度数使人心念纯正、行为周旋中礼。(本文来源于《哲学分析》期刊2019年04期)

邵维庆,李豫凤[3](2019)在《布朗族瓦房帽的文化隐喻与诗性智慧——以澜沧江中游云县忙怀乡布朗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瓦房帽是滇西南布朗族儿童的帽子(头饰)。瓦房帽的制作与馈赠是临沧市云县忙怀乡布朗族的传统民俗事象,并以布朗族村民日常生活中一再复制的模式化行为呈现。在田野调查基础上,通过探讨布朗族瓦房帽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分析作为儿童头饰兼具传统保健用品的布朗族瓦房帽,如何在社会互动中为自己提供一个系统的、有组织的表达方式,从而揭示布朗族通过某一经验域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种经验域的诗性智慧认知方式。(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诺布旺丹[4](2019)在《诗性智慧与族群记忆》一文中研究指出《格萨尔》史诗作为青藏高原牧业文明的代表作,不仅在藏族民众中口耳相传,蒙古族、土族、白族、纳西族等很多民族,也都传诵着格萨尔的故事,它已经成为了这些族群几千年来的集体记忆。公元13~15世纪以前,《格萨尔》史诗完全凭口传,没有文字的记载;那时基本上也没有专门说唱的艺人,处于"集体记忆时代"。一些与格萨尔相关的故事,像我们小时候爷爷奶奶讲故事一样,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讲一点。(本文来源于《西藏人文地理》期刊2019年03期)

任丽芳[5](2019)在《教学过程:指向儿童诗性智慧的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理念向实践转化的通道,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质量。因而,在准确把握学科育人价值、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如何转变教学过程便成为语文教学亟待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要想发现语文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就必须寻找儿童天性与汉语学习的契合之处,于是儿童的诗性智慧得到了重视和开掘。诗性智慧最初由意大利杰出思想家维柯提出,他认为诗性(本文来源于《小学语文教学》期刊2019年12期)

柔金措毛[6](2019)在《诗性智慧:论藏族祝赞词的形成及文体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藏族祝赞词作为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文学形式,是藏族文化的有声载体和文字的表现符号。它产生于藏族原始时期,与藏族人的原始信仰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多在举行婚礼、祭祀等仪式时进行演说,其内容包括以赞颂为主的教诲、嘱托、祈祷等。这种依附于仪式的文学体裁,不仅具有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一般特征,也有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点,它是顺自然规律而成、感自然馈赠而展、蕴多元文化而富的文化。其所表现出的多层次、多元素的文化内涵充满诗性智慧,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经久的生命力。(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路文[7](2019)在《从诗性智慧到本真性理想——对泰勒与维柯在现代性问题上的路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查尔斯·泰勒在《本真性的伦理》中将现代性的困境概括为叁个隐忧:个人主义、工具理性和政治自由的丧失,同时在其中看到了值得追求的本真性理想。但是泰勒并未具体谈论本真性理想的诠释角度与具体内涵。维柯在《新科学》中考察了原始异教民族的诗性智慧与人类共通性,区分了人类知识的两个领域。通过回到维柯提出的个体性、民族性等现代性概念的根源,分析诗性智慧与共同原则,泰勒的本真性理想展现出一种可能的维度。(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10期)

郭慧敏[8](2019)在《论中国古代神话思维的诗性智慧》一文中研究指出神话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形式。从古代神话中孕育而来的中国古代神话思维往往是具体、形象的,又是综合、概括的,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形成了象征性、隐喻性的审美特点。这些与维科所提出的"诗性智慧"的理念内涵不谋而合。探讨中国古代神话思维的诗性智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神话的思想内核,在现实人生中寻求"诗意的生存"。(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08期)

胡万里[9](2018)在《音乐行为下的古人音乐诗性智慧透析——以《葛天氏之乐》中《敬天长》、《依地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始乐舞能够体现中国古人的音乐诗性智慧,本文以古乐舞《葛天氏之乐》中《敬天长》、《依地德》为例,结合音乐人类学家梅里亚姆的叁分模式之音乐行为的方法论,对原始乐舞进行分析。笔者以为,这些乐舞是充满诗性的,它以反理性的原始冲动,与生命紧密相关为特征。在感性的具象音乐行为中体现了和谐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合二为一,是用人的声态和体态去表征人的内在生命情态。原始人类以诗意的目光打量世界,构建了诗意的天空和诗意的大地。(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18年12期)

贾茜[10](2018)在《“诗意精神”与“诗性智慧”新辨》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意精神"细腻地指称某些关于生命哲学在文学中如何呈现的重要层面,这一层面我们用"诗意精神"来概括。"诗意精神"与"诗性智慧"相比,具有更丰富的含义。它不局限于思维分析,更偏向于以文学形象为媒介的美感升华、哲学阐释;其中最具魅力的部分是除此之外那种近乎"游"的超越理性的生命状态;是主客相融相通所形成的一种生命交相赠答的韵致。"诗意精神"指涉中国古代诗人以诗为家园,寻求灵魂安顿的立命哲学、指向虚无的价值追求,从而形成一种富于神韵、语带烟霞的诗学技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诗性智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诗所言之志可以从多重层面来理解。其中,采诗、献诗与编诗之志使《诗》完成了从个人领域到伦理政治领域的转向。《诗》浸润在先秦礼乐文明的时代背景之中,是礼的精神在言说。不通礼,无以言《诗》。《诗》与礼既有同一,又有差异。《诗》与礼都源于人情,目的在于导养人的道德情感,使其止乎礼义。但两者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诗》的独特性在于"兴",由有限的言辞与意象通达无限的道,兴起好善恶恶之心。礼的独特性在于"立",通过一系列节文度数使人心念纯正、行为周旋中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性智慧论文参考文献

[1].陈大阳,王玲.从“感性出发”到“诗性智慧”——论我国当下大众音乐审美现象的本质[J].文艺争鸣.2019

[2].黄子洵.从“兴于诗,立于礼”看诗性智慧——试论《诗》礼合一的成德之学a[J].哲学分析.2019

[3].邵维庆,李豫凤.布朗族瓦房帽的文化隐喻与诗性智慧——以澜沧江中游云县忙怀乡布朗族为例[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9

[4].诺布旺丹.诗性智慧与族群记忆[J].西藏人文地理.2019

[5].任丽芳.教学过程:指向儿童诗性智慧的生长[J].小学语文教学.2019

[6].柔金措毛.诗性智慧:论藏族祝赞词的形成及文体特征[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路文.从诗性智慧到本真性理想——对泰勒与维柯在现代性问题上的路径解读[J].教育教学论坛.2019

[8].郭慧敏.论中国古代神话思维的诗性智慧[J].戏剧之家.2019

[9].胡万里.音乐行为下的古人音乐诗性智慧透析——以《葛天氏之乐》中《敬天长》、《依地德》为例[J].音乐创作.2018

[10].贾茜.“诗意精神”与“诗性智慧”新辨[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

标签:;  ;  ;  ;  ;  ;  ;  

诗性智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