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散论文_周建辉,王爱梅,欧阳静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清香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清香,湿热,模型,脾胃,加味,结肠炎,鼻甲。

清香散论文文献综述

周建辉,王爱梅,欧阳静萍[1](2009)在《清香散对大鼠炎症递质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清香散对大鼠炎症递质(NO)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建立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观察大鼠血清NO变化水平,并对正常对照组、湿热模型组、清香散预防组、清香散治疗组NO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湿热模型组与清香散预防组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清香散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清香散预防组与湿热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而清香散治疗组显着高于湿热模型组;清香散治疗组显着高于清香散预防组。结论:湿热证模型大鼠NO含量明显降低,清香散能显着提高大鼠血清NO含量。(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09年08期)

谭永振,文小敏,陈佩婵,李玉静,陈佩虹[2](2008)在《清香散对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P物质、生长抑素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清香散对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胃窦P物质(Substance P,S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湿热组、清香散组,每组各8只,湿热组与清香散组采用肥甘饮食、湿热环境及病原微生物等复合因素建立脾胃湿热证的动物模型。以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窦中SP、SS的变化。结果:湿热组大鼠胃窦SP、SS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清香散组与湿热组比较,SP、SS的含量提高(P(0.01);清香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P含量亦有明显提高(P(0.01),而SS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说明清香散能提高已降低的SP、SS的含量。结论: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存在胃肠激素的紊乱,SP、SS含量降低,而清香散对大鼠胃窦的SP、SS含量具有调节作用,能提高已降低的SP、SS的含量。(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08年10期)

文彬,贺松其,罗显荣,吴仕九[3](2008)在《清香散治疗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清香散治疗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清香散,治疗60 d后观察两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ALT、AST、TBil和肝纤维化4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清香散对逆转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一定疗效。(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杂志》期刊2008年07期)

文小敏,谭永振[4](2008)在《清香散对脾胃湿热模型大鼠尿液中AQP_2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清香散对脾胃湿热模型大鼠尿液中AQP2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脾胃湿热模型组、清香散组,每组8只。采用肥甘饮食、湿热环境及病原微生物等复合因素建立脾胃湿热证的动物模型。采用Bradford方法测定各组动物尿液中AQP2的含量。结果:脾胃湿热模型组AQP2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清香散组,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清香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清香散可以调节脾胃湿热模型大鼠尿液中AQP2的降低水平,能较好地恢复AQP2在机体内的含量至正常水平。(本文来源于《广西中医药》期刊2008年02期)

廖礼兵,甘忠,吴仕九[5](2007)在《清香散加味治疗湿热型鼻窦炎6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选择湿热型鼻窦炎患者120例,症状有鼻塞、脓浊涕伴头痛头昏为主,证见口苦、舌苔黄腻,脉弦滑、小便黄、大便黏腻者。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83例,女37例,年龄15~64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治疗方法治疗组予清香散加味合阿莫西林胶囊治疗。处方:香薷15g、地胆草15g、醋柴胡10g、黄芩10g、石菖蒲9g、郁金9g、白术10g、茯苓10g、辛夷10g、苍耳子10g、白芷10g、薄荷6g。每口1剂,水煎服,得药汁300ml,每次口服150ml,每日2次。餐前服阿莫西林胶囊0.5g/次,3次/d。对照组60例,仅用阿莫西林胶囊,同治疗组。两组均以12天(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科技》期刊2007年03期)

陈金伟[6](2006)在《清香散治疗结肠炎实验研究有新发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可能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既往有研究发现,脂质过氧化损伤及一氧化氮(NO)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实验研究表明,清香散具有减轻大鼠胃肠道炎症反应、抗氧自由基、调节免疫失调等作用。最近(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06-08-31)

陈金伟[7](2006)在《清香散治疗结肠炎作用机理研究有新发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广东讯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系伍杰勇、吴仕九最近在一项研究中发现,清香散对TNBS致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与其下调结肠组织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一氧化氮(NO)表达水平,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水平有关。  这项研究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报》期刊2006-07-08)

伍杰勇,吴仕九,余林中[8](2006)在《清香散治疗炎症性肠病信号转导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清香散抗炎症性肠病作用机理。方法:叁硝基苯磺酸钠法制备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观察清香散对模型大鼠组织学损害改善程度及髓过氧化物酶含量变化;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检测结肠组织NF-κB,RT-PCR法检测TNFαmRNA、IL-1βmRNA,从细胞信号转导角度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清香散能明显改善结肠炎症组织学损害,降低MPO值,降低结肠组织NF-κB及TNFαmRNA、IL-1βmRNA的表达。结论:清香散对炎症性肠病模型有明确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抑制结肠组织NF-κB,下调TNFαmRNA、IL-1βmRNA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药药理与临床》期刊2006年02期)

伍杰勇[9](2006)在《清香散对炎症性肠病大鼠模型急性期疗效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 炎症性肠病(IBD)为消化系疾病中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因其病因不明,且在我国发病呈逐年上升之趋势,所以治疗十分棘手。目前国内治疗该病侧重于中西医结合为主。在中医药关于炎症性肠病的认识中,大多数学者认同以急性期与缓解期,分而治之,急性期以清热利湿为主,属于湿热病证范畴。缓解期以健脾利湿为主。清香散为导师吴仕九教授多年从事湿热证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经验方,功效清热利湿,健脾和胃。临证中应用于各种肠炎(包括炎症性肠病),证属湿热证型者,有良效。导师前期对于清香散复方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清香散能改善湿热证患者症状,纠正湿热证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紊乱;提高湿热证模型大鼠抗氧化能力,调节湿热证大鼠热休克蛋白70(HSP_(70))的表达,减轻湿热证大鼠胃肠道炎症反应,提高模型大鼠血清胃泌素、D-木糖、谷胱甘肽过氧物酶水平,提高湿热证大鼠中分子与巯基含量,提高湿热证大鼠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调节蛋白质肽的降解等作用。本研究正是在前期对清香散的研究基础之上,展开清香散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与机理实验研究,寻求以清热祛湿法为主治疗炎症性肠病急性期的新途径。 目的与意义 本实验研究利用叁硝基苯磺酸钠(TNBS)法制作的炎症性肠病大鼠模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求:1、清香散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对TNBS大鼠一般症状如体重、腹泻及便血状况、髓过氧化物酶活力(MPO)、肠道粘膜损害及组织病理损害的影响:2、研究清香散对TNBS大鼠结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OD)与丙二醛(MDA)含量影响,探讨其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机理之一;3、研究清香散对TNBS大鼠肠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与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机理之二;4、研究清香散对TNBS大鼠(本文来源于《第一军医大学》期刊2006-04-01)

文彬,彭齐荣,贺松其,吴仕九[10](2006)在《清香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Smad4免疫组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清香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及Smad4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肝组织生长因子β1及信号转导分子Smad4表达的情况。结果:清香散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肝组织纤维化,并抑制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及Smad4的表达。结论:清香散可有效防治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及信号转导分子Smad4的表达实现的。(本文来源于《江苏中医药》期刊2006年03期)

清香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清香散对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胃窦P物质(Substance P,S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湿热组、清香散组,每组各8只,湿热组与清香散组采用肥甘饮食、湿热环境及病原微生物等复合因素建立脾胃湿热证的动物模型。以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窦中SP、SS的变化。结果:湿热组大鼠胃窦SP、SS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清香散组与湿热组比较,SP、SS的含量提高(P(0.01);清香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P含量亦有明显提高(P(0.01),而SS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说明清香散能提高已降低的SP、SS的含量。结论: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存在胃肠激素的紊乱,SP、SS含量降低,而清香散对大鼠胃窦的SP、SS含量具有调节作用,能提高已降低的SP、SS的含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清香散论文参考文献

[1].周建辉,王爱梅,欧阳静萍.清香散对大鼠炎症递质含量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09

[2].谭永振,文小敏,陈佩婵,李玉静,陈佩虹.清香散对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P物质、生长抑素含量的影响[J].中药材.2008

[3].文彬,贺松其,罗显荣,吴仕九.清香散治疗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

[4].文小敏,谭永振.清香散对脾胃湿热模型大鼠尿液中AQP_2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08

[5].廖礼兵,甘忠,吴仕九.清香散加味治疗湿热型鼻窦炎6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

[6].陈金伟.清香散治疗结肠炎实验研究有新发现[N].中国中医药报.2006

[7].陈金伟.清香散治疗结肠炎作用机理研究有新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6

[8].伍杰勇,吴仕九,余林中.清香散治疗炎症性肠病信号转导机制探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

[9].伍杰勇.清香散对炎症性肠病大鼠模型急性期疗效及机理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

[10].文彬,彭齐荣,贺松其,吴仕九.清香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Smad4免疫组化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06

论文知识图

一2清香散对NTBS模型鼠NF一邮活性...一3:TNBS模型组清香散对NTBs模型...一2清香散对TNBS模型大鼠组织病理...一l、清香散对NTBs模型大鼠结肠粘...一1各组肝、脾肉眼外观APPearnaeeofhte...组:清香散治疗组

标签:;  ;  ;  ;  ;  ;  ;  

清香散论文_周建辉,王爱梅,欧阳静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