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法治观教育问题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刘欢[1](2021)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文中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红色文化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其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以及党规党纪等教育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宝贵素材。深入研究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新时代高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题中之意。通过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概括,在学习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立目标、提出问题,整理思路,从学科发展、教学效果等方面确立本主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理论为指导,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运用文献研究、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比较研究等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践,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融?”为基本思路,对本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首先,对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概述是本文研究的基础。第一,从红色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以及特征来对红色文化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第二,以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育功能进行分析。第三,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目标一致性,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思想教育的内容共通性,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道德示范功能相近性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联系。其次,分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可行性。第一,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三个方面阐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基础。第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比较,革命英雄榜样的塑造以及红色遗址的环境,分析红色文化“人、物、事、魂”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教学方法借鉴。第三,红色文化中的英雄模范人物、红色文艺作品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教学资源。最后,探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策略。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构建机制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教学内容,通过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突出以共产主义理想为主题的思想教育。用红色文化中的革命道德传统以及革命先辈们优良的作风来增强了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运用红色文化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讲纪律、重法规的光荣传统以及“讲规矩”的原则中突出社会主义法治观教育。第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法,运用好“潜移默化法”“参照学习法”“红色旅游体验法”“红色文化传播法”等教学方法。第三,构建机制;构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维”决策的教学机制;健全评价标准和评价原则克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中可能出现的随意性;通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师资力量保障、物质经费保障来确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施。
辛显华[2](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研究》文中指出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法治观教育作为一项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时代性很强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法治信仰、树立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推动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法治思想为理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为思想借鉴,阐述了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相关概念,分析了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现状及成因,探究了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途径。全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研究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相关概念。分析“法治”和“法治观”的概念是进行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前提。本文以古今中外有关“法律”和“法治”等概念进行研究,界定了“法治”和“法治观”的概念。同时,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相比其他群体而言所具有的特殊性,并阐述了开展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重要性。第二,阐释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分析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法治思想是进行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的性质、地位以及法律职能的研究,体现了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科学性。同时,本文分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法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价值,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坚持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等法治思想作为研究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内容。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借鉴。第三,通过社会调查对大学生法治观现状以及大学生法治观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从数据分析来看,大学生法治观呈现良好的态势,表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高度认同、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以法治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树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意识。同时,大学生法治观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一些大学生存在特权观念、缺乏对错误法律思想的判断力以及缺乏依法维权的意识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了大学生法治观存问题的原因,包括法治观教育体系不完备、法治观理论教育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法治观教育合力尚未形成以及社会存在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现象。第四,提出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途径。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根本遵循。本文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阐述了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途径,包括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重要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创新教育方法。第五,提出构建有利于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社会环境。当前,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社会环境不断改善,但是,依然存在着结构性、阶段性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必须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总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在促进全社会形成尊法守法学法用法良好氛围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法治观教育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高等学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阎婷[3](2021)在《抖音等短视频对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课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在青年一代中流行甚广,影响巨大。在抖音风靡的背后存在着大量违法乱象,对大学生的法治观产生了影响,表现为对违法行为不知不觉或者存在侥幸心理,并且这种影响存在被持续强化的趋势,这对包括中医院校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法治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对于短视频的兴趣宜疏不宜堵,高校教育工作者、校外法治宣传工作者应采取多种措施,利用抖音等短视频为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服务,助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法治观。
路金超[4](2020)在《依法治国视阈下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对策思考》文中研究表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法治保证,是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在依法治国方略落实的过程中,要以人为主体,加强全体人民的法治观念。大学生作为未来全面依法治国践行者和建设者,通过坚持学校、社会和个人"三位一体"方式来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使其真正领会法治要义,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对推动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唐献玲[5](2019)在《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创新探索》文中研究指明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帮助高校大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与策略,从而树立民主、法治、公正、平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与价值观念,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意识与行为,推动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为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该文通过对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分析,结合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内容和原则,对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实施的具体路径进行探析,为有关实践及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张静琪[6](2019)在《云南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明确指出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全民法治意识的高低关乎着我国法治化进程。而法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有利于培育大学生优质的法治意识,为国家的法治化建设提供优秀人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培育法治意识是一个必然要求,对云南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开展法治意识培育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主要有四章。第一章主要是对法治意识相关概念的界定和思想资源即理论基础的阐述,同时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渗透法治意识培育的历史过程进行追溯,从而间接说明了加强该专业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第二章是根据实地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云南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指出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章是针对第二章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第四章是加强该专业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对策思考,主要是根据第二章和第三章存在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提升对该专业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重要性认识,丰富该专业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内容,并从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自身层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刘民月[7](2019)在《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来,我国的法治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实践证明,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日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高度重视全社会法治观念的培育,是新时代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法治观念是法治在人民思想领域的反映,只有培育出一批真正热爱法治、信仰法治的大学生,才能保证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建设工作具有源源不断的源泉与动力。因此,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不仅符合我国依法治国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客观需要和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个人需要。本论文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旨在系统地研究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面临的时代背景,分析现阶段法治观念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进行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即为什么培育、培育什么、如何培育等问题。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首先对研究问题的背景、研究意义进行了分析,指出新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重要意义与现实依据;其次,对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问题的研究现状做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进行借鉴与学习;同时,确定了论文的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更好的把握了论文的研究方向。第二部分为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基础理论。从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相关内涵出发,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进行阐释,只有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内涵。在内涵分析的基础之上,具体分析研究的理论来源、新时代培育的主要特征与时代要求两个方面。第三部分为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现状分析。结合文献与调研问卷结果分析得出新时代法治观念培育取得了培育效果增强、培育方式有所创新、培育环境得到优化的成效。同时不可否定,也存在着培育主体专业性不强、培育内容系统性不足、培育方式多样化不够等问题,进而对这些问题从社会、高校、家庭、个人多方面挖掘其产生的根本原因。第四部分为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策略分析。针对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主要问题从完善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课程、优化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环境、建强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队伍三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
向长胜[8](2018)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多数高校都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来对非法学专业大学生开展法治观教育来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本文在论述大学生法治素养内涵及构成要素,分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法治素养培育现状后,提出完善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教学建议。
王希[9](2018)在《加强青年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思考——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青年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并通过各种措施确保教育取得实效。青年大学生将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高校作为法治观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要重视青年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加强青年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及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原则的必然要求,在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年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加强青年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措施。
史海泉[10](2017)在《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多维路径》文中指出中央政府推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适应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要求。同时,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中国法治建设被置于社会转型的突破口,法治观教育构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内容。法治观教育不仅要关注立法、执法、守法、普法和护法等环节,维护法治运行秩序,同时需要从法治教育的素材选择、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系统性等多维度路径入手,提高法治观教育的有效性。
二、大学生法治观教育问题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生法治观教育问题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相关概述 |
第一节 红色文化的相关概述 |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
二、红色文化的形式 |
三、红色文化的特征 |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关概述 |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 |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功能 |
第三节 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关联性 |
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目标一致性 |
二、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思想教育的内容共通性 |
三、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道德示范功能相近性 |
第二章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可行性 |
第一节 红色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强理论基础 |
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
二、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 |
三、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 |
第二节 红色文化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
一、历史人物比较学习法 |
二、革命英雄榜样塑造法 |
三、红色遗址环境熏陶法 |
第三节 红色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教学资源 |
一、英雄模范人物充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力量 |
二、红色文艺作品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
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渠道 |
第三章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策略 |
第一节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
一、突出以共产主义理想为主题的思想教育 |
二、增强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
三、坚持社会主义法治观教育 |
第二节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
一、优化红色文化环境的潜移默化法 |
二、以革命英雄为榜样的参照学习法 |
三、知行合一的红色旅游体验法 |
四、规范有序的红色文化传播法 |
第三节 建构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同机制 |
一、构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机制 |
二、健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机制 |
三、完善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保障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选题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方法 |
1.3.1 跨学科研究法 |
1.3.2 阶级分析法 |
1.3.3 问卷调查法 |
1.4 本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相关概念 |
2.1 法治观的内涵 |
2.1.1 “法治”的界定 |
2.1.2 “法治观”的界定 |
2.2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内容 |
2.2.1 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思想 |
2.2.2 宪法 |
2.2.3 基本法律知识 |
2.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成果 |
2.3 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特征 |
2.3.1 教育对象的独特性和可塑性 |
2.3.2 教育过程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
2.3.3 教育内容的阶级性和批判性 |
2.4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
2.4.1 坚定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 |
2.4.2 树立新时代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 |
2.4.3 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扞卫者 |
2.4.4 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
第3章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理论基础 |
3.1 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思想 |
3.1.1 法的关系反映着经济关系 |
3.1.2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
3.1.3 法律具有政治统治和管理社会的双重职能 |
3.2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法治思想 |
3.2.1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
3.2.2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
3.2.3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
3.3 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为思想借鉴 |
3.3.1 “隆礼重法” |
3.3.2 “以法而治” |
3.3.3 “法不阿贵” |
第4章 大学生法治观现状分析 |
4.1 大学生法治观呈现良好态势 |
4.1.1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高度认同 |
4.1.2 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
4.1.3 以法治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 |
4.1.4 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意识 |
4.2 大学生法治观存在的问题 |
4.2.1 一些大学生存在特权观念 |
4.2.2 缺乏对错误法律思想的判断力 |
4.2.3 缺乏依法维权的意识 |
4.3 大学生法治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法治观教育体系不完备 |
4.3.2 法治观理论教育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
4.3.3 法治观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
4.3.4 社会存在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现象 |
第5章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途径 |
5.1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 |
5.1.1 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
5.1.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5.1.3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
5.1.4 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
5.2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重要作用 |
5.2.1 加大思政课教学中法治教育力度 |
5.2.2 提升“第二课堂”法治教育水平 |
5.2.3 加强法治类通识课教育 |
5.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5.3.1 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法治素养 |
5.3.2 增强辅导员、管理人员的法治教育能力 |
5.3.3 聘任司法实务人员参与思政课教学 |
5.4 创新教育方法 |
5.4.1 创新理论讲授方式 |
5.4.2 丰富实践教育载体 |
5.4.3 加强校园法治教育宣传阵地建设 |
第6章 构建有利于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社会环境 |
6.1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
6.1.1 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6.1.2 凸显人民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
6.1.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6.2 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
6.4.1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
6.4.2 发挥“关键少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示范引领作用 |
6.4.3 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
结束语 |
附录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3)抖音等短视频对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抖音风靡背后,大学生法治观教育面临的影响 |
1.1 短视频的风靡 |
1.2 抖音上的违法乱象 |
1.2.1 发布者的违法行为 |
1.2.2 APP运营者的违法行为 |
1.2.3 受众的态度 |
1.3 对于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负面影响 |
1.3.1 对违法行为“不知不觉” |
1.3.2 对违法行为心存侥幸 |
1.3.3 不断强化影响 |
2 应对之策 |
2.1 教育工作者 |
2.1.1 在课堂内,教师仍应紧扣教材,抓住课堂 |
2.1.2 在课堂外也应利用好抖音等短视频 |
2.1.3 学校“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的相关实践 |
2.2 法治宣传工作者 |
3 结语 |
(4)依法治国视阈下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对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内涵 |
二、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重要性 |
(一)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
(二)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 |
(三)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
三、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对策 |
(一)立足学校主阵地,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 |
1. 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重视大学生法治教育。 |
2. 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法治教育的实践性。 |
3. 拓宽教育载体,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 |
4. 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 |
5. 加强法治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生法治教育的组织保障。 |
(二)加强社会普法,法律实施和监督工作,为学生法治教育构建外部条件 |
(三)大学生主动加强法治的学习和实践 |
四、结语 |
(5)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创新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分析 |
2 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分析 |
3 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实施路径 |
4 结语 |
(6)云南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云南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相关概述 |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科学内涵 |
(一) 法治的内涵 |
(二) 法治意识的内涵 |
(三)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内涵 |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思想资源 |
(一) 西方法治思想 |
(二) 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 |
(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 |
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渗透法治意识培育的历史过程 |
(一) 探索尝试阶段(1978—1984) |
(二) 初步发展阶段(1985—1995) |
(三) 深入发展阶段(1996—2010) |
(四) 全面加强阶段(2011—至今) |
第二章 云南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现状调查分析 |
一、云南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问卷调查分析 |
(一) 调查的目的 |
(二) 调查的范围及对象 |
(三) 调查的方式 |
二、云南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取得的成效 |
(一) 开设了相关法律基础课程 |
(二) 法治观教育内容被纳入专业课程当中 |
(三) 学校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形式有所丰富 |
(四) 学生对法治的关注度有所提升 |
三、云南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法治意识培育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
(二) 法治意识培育效果欠佳 |
(三) 学生尚未形成对法律权威的真诚信仰 |
(四) 学生自身的法治观念不强 |
第三章 云南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学校法治意识培育方式不充分与重视度不够的影响 |
(一)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不充分 |
(二) 校园法治环境渗透薄弱 |
(三) 法治意识培育重视度不够 |
二、法治意识培育的社会环境复杂 |
(一) 社会中渗透着不良风气 |
(二) 网络媒体传播不良信息 |
(三) 重经济发展轻法治意识培育 |
三、法治意识培育的家庭教育不充分 |
(一) 家庭的传统教育理念 |
(二) 家长自身法律基础知识薄弱 |
(三) 良好的家庭法治氛围熏陶不足 |
四、学生自身因素及对法治意识培育认知偏颇的影响 |
(一) 学习兴趣不足,法律基础知识欠缺 |
(二) 自我培育法治意识的主动性不强 |
(三) 对法治意识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
第四章 云南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对策思考 |
一、提升云南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重要性认识 |
(一)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育人目标的需要 |
(二)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
(三)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
二、丰富云南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内容 |
(一) 加强学生法律知识的传授 |
(二) 增添突显时代特色的法治意识内容 |
(三) 强化学生法治实践能力的培育 |
三、优化云南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对策 |
(一) 发挥学校对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主阵地作用 |
(二) 营造良好社会法治环境加强社会法治建设 |
(三) 重视家庭教育对法治意识培育的作用 |
(四) 学生要重视法治意识的自我培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概述 |
(一)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基本内涵 |
(二)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研究的理论来源 |
(三)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主要特征与时代要求 |
二、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现状分析—基于长春市五所高校的调查 |
(一)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主要成效 |
(二)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主要问题 |
(三)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成因分析 |
三、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策略分析 |
(一)完善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课程 |
(二)优化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环境 |
(三)建强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队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法治素养内涵及构成要素 |
(一) 大学生法治素养内涵 |
(二) 大学生法治素养构成要素 |
二、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现状 |
(一) 教学内容单一 |
(二) 教学方式单一 |
(三) 实践教学弱 |
三、完善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教学建议 |
(一) 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
(二)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
(三) 加强实践教学 |
四、结语 |
(9)加强青年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思考——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加强青年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必要性 |
(一) 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回应发展要求的重要体现 |
(二)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发展的题中之义 |
(三) 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原则的必然要求 |
二、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年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内在关联 |
(一) 二者在教育目标及教育原则上相一致 |
(二) 二者在教育内容及教育范畴上相关联 |
(三) 二者在侧重领域及教育手段上相互补 |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加强青年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关键措施 |
(一) 推进学校各项事务的法治化管理 |
(二)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作用 |
(三) 利用各类资源搭建有效教育载体 |
(10)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多维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法治观教育的传统方法拓展 |
二、法治观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 |
三、法治观教育的素材选择 |
四、法治观教育的系统性思维 |
四、大学生法治观教育问题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D]. 刘欢.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2]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研究[D]. 辛显华. 辽宁大学, 2021(02)
- [3]抖音等短视频对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课为例[J]. 阎婷.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02)
- [4]依法治国视阈下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对策思考[J]. 路金超.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5]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创新探索[J]. 唐献玲.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16)
- [6]云南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D]. 张静琪.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7]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研究[D]. 刘民月.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
- [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研究[J]. 向长胜.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09)
- [9]加强青年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思考——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J]. 王希. 高校后勤研究, 2018(01)
- [10]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多维路径[J]. 史海泉.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7(05)
标签:法律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 大学论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大学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