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莹:荀子“性恶论”思想对当代社会的教育价值论文

戚莹:荀子“性恶论”思想对当代社会的教育价值论文

摘 要:先秦诸子关于人性论的探讨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例如:荀子“性恶论”中天人相分的天道观、化性而伪等思想内涵,在物质富足道德却出现滑坡的当代社会,极具现实意义。研究先秦思想家荀子的“性恶论”思想体系,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修养、完善德治教育制度、完善法制体系,对于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荀子;性恶论;教育价值

先秦时期关于人性论的探讨,一直是后世学者们重视的哲学问题。如今,在物质生活极大富足的当代社会,却屡见道德沦丧、人性冷漠现象。这是因为法律的宽松还是教育的缺失,是值得深究的问题。

荀子,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战国末期人。作为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其继承了孔孟之道,同时将百家思想融为一体。研究荀子极具特色的“性恶论”思想,在当今社会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一、荀子“性恶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战国末年,分崩离析,建立在血缘宗亲关系之上的礼乐制度形同虚设,周天子已不具权威,部分实力强大的诸侯国开始藐视天子权威,自行制定礼乐制度,出现了“八佾舞于庭”的局面。“礼崩乐坏”的时代,各诸侯国和各个阶层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和私欲争战不休,征伐无度,自私贪利的人之本性暴露无遗。荀子游历赵、楚、齐,在齐国曾“三为祭酒”[1](P2348),看透了无礼制约束下人性丑恶的一面,由此提出了“性恶论”。

二、荀子对“人性恶”的认知

荀子认为,人性即人之欲望,人生而就有欲望,此欲望分为生理欲望和心理欲望,并且这种欲望是恶性的。这一思想在荀子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关于生理层面的欲望,《荀子·性恶》篇中说:“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心理欲望的表现,如《荀子·性恶》篇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荀子认为,人生而即有好利疾恶和耳目之欲,如《荀子·性恶》:“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再如《荀子·荣辱》中:“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

别呦呦说:“有一种野菜叫燕子不来香,叶芽香嫩,吃了第一口,想吃第二口,可惜现在见不着了。”我说:“燕子不来香,这名字好听。”别呦呦说:“这种菜,要早采,燕子一来,它就变得腥臭,不能吃了。”一边走,一边唱:

钢轨波浪型磨耗是指线路在投入运营后,出现在钢轨接触表面的类似波浪形的不均匀磨损。钢轨波浪形磨耗形成之后,列车行驶其上必将激励起车辆、轨道系统的振动, 而且这种振动是随着轨道不平顺的加剧而加剧的。车辆、轨道系统的剧烈振动不仅引起行李移位,使旅客舒适度降低,而且还会加速动车组车轮和轨道结构的破坏。随着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的增加和车次的增多,铁路现场钢轨波磨分布变得更加广泛,问题日益严重。对已经开通的高速铁路波磨成因等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对整治已有高速铁路出现的波磨问题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对新开通和尚未开通的线路,也能起到很好的预测和防护作用。

三、荀子“性恶论”的思想内涵

要想理解荀子“性恶论”的思想内涵,就要先简单了解荀子天人相分的天道观。荀子在道家老子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基础上,创立出自己的天道观。《荀子·天论》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道有它自己的运行路数,不会因为个人的存在与否而产生变化。也就是说,荀子认为天道是自然存在的,不会因为人的行为而存亡。《荀子·天论》另有“应之(天道)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的论述,即强调人应该尊重自然,人的行为应该符合自然规律的发展,否则就会有祸事发生。当人适应自然规律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对自然的了解对自然界进行改造,“制天命而用之”,人可以成为自然的主人。“明于天人之分”则突出人在自然界的地位。这种唯物主义思想、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荀子的天道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荀子这种强调人为的重要作用的天道观为他提出“化性而伪”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荀子是中国最早提出人性本恶的思想家,主张控制人性并改造人性。如今,社会丑恶现象层出不穷,人性价值观扭曲,道德出现严重滑坡。在这种情况下,重新探讨荀子的性恶理论仍然具有理论价值。

尽管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但他并不否定、回避人性,而是认为需要将此欲望加以节制,去追求善,积善成德。由此,荀子肯定了人主动学习的积极意义。如《劝学》名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积”,就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都意在说明,在学习过程中要长期努力,将“礼”积淀下来,慢慢内化于心,化“恶”为“善”,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2.在客观评价指标中,物质维度对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满意度的评价影响是比较大的,仅次于环境维度,高于心理维度。具体说来,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物质维度包括三方面评价指标,根据权重的计算,薪酬制度最为重要,其次为薪酬激励方式,最后为社会保障体系。

四、荀子“性恶论”思想体系对当代社会的教育价值

关于“化性而伪”,孔子的《论语·阳货》中有一句关于人性的言论流传甚广,即“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在人性观上,孔子认为人的本性大同小异,在后天的学习环境中才渐渐表现出各自的差异。荀子作为儒家后生,在此看法上与孔子有相似之处。荀子认为,通过主体的自我努力,人性可以从实然的状态朝着应然的状态转化[2],如《荀子·儒效》:“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

(一)提高个人的修养

《荀子·性恶》中有“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等论述。《荀子·荣辱》中也有“伪,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的论述。从这些论述中可以得知,荀子认为人的天性是一种自然本性。自然的本性,即先天存在的,那便不是我们能去除的,但是可以被教化。恶既已存在,就不能否定和逃避,要靠“伪”去实现善。这里的“伪”即“为”,是对人的礼乐教化。因此,荀子提出了“化性而伪”,也就是礼义教化的重要作用。荀子崇尚“礼治”,“礼”是荀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荀子·修身》有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礼论》又云:“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这些欲望若不加以制约,人就会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择手段地去争夺。因此,人要被教化,习得何为善恶,压抑住自己的欲望。人性本恶,善良不存在于人的本心,善是通过外在习来,人的行为皆来源于人性好利。《荀子·性恶》开篇有名句:“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为“恶”,“伪”为“善”。人的恶性是可以通过外在教化为善的。荀子尤其强调后天人为和外部环境的重要性,其著名代表作《劝学》中“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一句就突出了人为的重要作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以及“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皆是强调外部环境对事物的重要影响,以致事物的本性可因环境而改变,美好的现象要靠人努力得来,人性也如此,并非固定不变。

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若不加以限制,就会导致社会动乱。对此,应用外在的规范来约束人之恶行为。这也不难理解为何韩非、李斯虽师承荀子,是儒家学派的后人,却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这一现象了。韩非在荀子性恶的基础上,使性恶更加鲜明彻底,并且认为教化是有限的,只有通过严苛的刑法,以刑止恶,人恶之欲望及行为被压制,之后才能建立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

(二)完善德治教育制度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注重外在的教化功能,强调后天道德教育的作用,通过外在道德礼教改造人性,由外而内,教化人为善。《荀子·性恶》:“尧、舜之与桀、跖其性一也……所贵尧、禹、君子者,能化性,能起伪,伪起而生礼义。”“化性而伪”就是荀子重视道德教育的表现,这也是荀子人性观中最有价值的一点。荀子主张通过对恶的克制与善的积累,最终达到“涂之人可以为禹”的目的。因此,当今社会要重视道德教育,在教育层面要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地教化和引导,使国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防治人之恶性带来不良的后果。

(三)完善法治体系

荀子的思想体系中礼法兼容[3]。《荀子·王治》有“礼义者,治之始也”“法者,治之端也”等论述,强调先礼后法,以礼为本,法为制高点。如《荀子·成相》:“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再如《荀子·君道》:“至道大形:隆礼至法则国有常。”“隆礼至法”是荀子的治国思想,单方面重礼或者重法并非治国良方。荀子强调要礼法并用,对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用严厉的手段惩罚。先教后刑,此为德治之表现。礼为主,法辅之以礼,礼法并行,从而建立长治久安的社会。千年的王朝更替表明,荀子的这种治国思想对当下依然有现实指导作用。对此,我们应深刻领悟荀子经世治国的思想,建立相关礼仪制度,完善法律法规,褒奖行善之人,严惩为恶之人,扬善除恶,重建道德体系。

五、结语

荀子师出儒家,身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却与儒家主流思想并不相同。孔子一生都在为恢复周礼而努力,又信“天命”,孟子是“性善论”的提出者。而荀子在继承孔子“礼”的思想的同时,直指现实,犀利地提出“性恶论”,打破了先秦时期孟子美好的“性善论”思想。荀子否定天命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又援“法”入“礼”,因而荀子被看作是儒家学派的异端。“性恶论”虽然不如“性善论”为世人所接受,但其最终目的是引人为善。荀子性恶理论实际的思想内涵,对当今社会的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指导意义。

运用支持向量机回归原理进行该生产设备的采购量进行预测。选择RBF核函数作为核函数,因为RBF核函数只有一个g,再加上一个惩罚系数C,所以只需对这两个参数进行优化。选择网格搜索法对惩罚系数C和核参数g进行优化,参数寻优的过程如图2所示。当C=1024,g=0.0315时MSE取达到最小值,此时的(C,g)取值为最优值。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王楷.荀子“性”概念的元伦理学考察[J].中国哲学史,2018(4):20-26.

[3]张昕.荀子礼法思想新探[J].中华文化论坛,2017(7):113-115.

中图分类号:G77;B2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9)04-0014-02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9.04.007

收稿日期:2019-04-06

作者简介:戚莹(1993—),女,浙江余姚人,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技术史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地方农业科学技术史。

(责任编辑:张红雨)

标签:;  ;  ;  ;  ;  ;  ;  

戚莹:荀子“性恶论”思想对当代社会的教育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