鲽形目鱼类论文_商晓梅,马爱军,王新安,周洲,孙志宾

导读:本文包含了鲽形目鱼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线粒体,控制区,基因组,大口,舌鳎,序列,碳水化合物。

鲽形目鱼类论文文献综述

商晓梅,马爱军,王新安,周洲,孙志宾[1](2016)在《六种鲽形目鱼类无眼侧头部皮肤形态特征与功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方法首次对半滑舌鳎、大菱鲆等6种鲽形目鱼类无眼侧头部皮肤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比较,以期获得与摄食行为等生态习性相关的新发现。结果显示,半滑舌鳎和塞内加尔鳎的无眼侧头部皮肤存在大量游离神经丘,但其形态特征存在差异。半滑舌鳎皮肤表面的游离神经丘类似于乳头状突起,突起上有表皮细胞形成的微脊,多个为一簇,很少单独存在,呈无规则排列;而塞内加尔鳎的游离神经丘直接裸露在皮肤表面,呈线性排列在肉芽状皮肤突起的下方。星突江鲽的头部无眼侧皮肤表面零散分布着多个为一簇的游离神经丘,形状类似于半滑舌鳎的乳头状游离神经丘。大菱鲆、黄盖鲽和条斑星鲽的头部无眼侧皮肤表面未发现游离神经丘等特殊结构,但其表面均凹凸不平。研究推测鲽形目鱼类头部无眼侧皮肤形态特征与其摄食习性密切相关;其头部无眼侧游离神经丘的分布特征与种群分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为物种的分类提供一定依据。(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吕云云,常青,陈四清,于朝磊,秦搏[2](2014)在《鲽形目鱼类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鲽形目鱼类的营养需求,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添加剂等方面。(本文来源于《饲料博览》期刊2014年02期)

时伟[3](2011)在《应用线粒体全序列研究鲽形目鱼类的分子系统关系及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鲽形目鱼类(Pleuronectiformes)又称比目鱼,隶属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e)、硬骨鱼纲(Osteichthyes),是鱼类中较大的目之一,也是唯一一个身体不对称的目,两眼位于头部一侧,另一侧无眼。该目在整个鱼类中无论从生物学意义还是经济地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许多鱼类都是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现已有很多研究利用分子手段分析鲽形目的进化地位,但是大都集中在整个硬骨鱼纲的分类上,其中只有一两种鲽形目鱼类作为代表,部分研究是关于鲽形目的科内及科间的系统关系。然而,关于鲽形目在起源演化及分类地位的研究还未见详细报道。另一方面,在已测序完成的鲽形目舌鳎科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线粒体全序列里我们发现了其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发生了重排和倒位,控制区也从通常的tRNA-Pro和tRNA-Phe之间移位到ND1基因和tRNA-Gln之间,并且其序列发生非常显着地变异。为了进一步研究鲽形目的起源及舌鳎科鱼类线粒体的基因重排问题,我们展开并完成了以下工作:1.我们首先测定了重要的经济物种大菱鲆(Psetta maxima)的线粒体全序列,其基因组包括13蛋白质编码基因, 2个rRNA基因和22个tRNA和一段控制区。与其他硬骨鱼线粒体基因组基因相比,ND2基因长度发生变异为1100bp,是现已测定的700多种硬骨鱼全序列中最长的。为了探索鲽形目的起源,我们另外选取了与鲽形目亲缘关系较近的41种硬骨鱼类线粒体全序列,基于1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除ND6基因)的密码子第一位和第二位核苷酸序列和22个tRNAs联合序列构建了贝叶斯系统发育树和最大似然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鲽形目为单系群,并且鲽形目和鲈形目的鲹科有最近的共同祖先,因此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不支持传统的鲽形目起源于海鲂、金眼雕及鲱鱼等的观点,而应该源于鲈鱼之后。同时,我们探讨了应用tRNA序列数据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的可行性,结果显示tRNA序列,尤其是tRNA的非配对区序列能够提供系?统发育信息,并且利用其数据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的物种间的关系和之前的各种分子及形态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因此tRNA序列可以用于研究硬骨鱼目水平的系统发育。2.我们测定了舌鳎属的大鳞舌鳎(Cynoglossus macrolepidotus)、双线舌鳎(Cynoglossus bilineatus)、长钩须鳎(Paraplagusia bilineata)和短钩须鳎(Paraplagusia blochii)线粒体基因组控制区全序列,并与鲽形目其它鱼类控制区结构和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四种鱼类的控制区结构和其他鲽形目鱼类差异明显,只有CSB-A和TAS保守序列被识别。比较碱基组成发现这四种鱼类的AT含量比鲽形目其它鱼类要高。这些变异都可能导致该类鱼控制区的快速进化。所有四种舌鳎的控制区在5’端都存在串联重复序列,每个重复单元中都存在类似的TAS相关序列,并且这些重复序列中大部分可以形成非常稳定的二级结构,这两种特征为线粒体重复序列的非正常延伸机制(Illegitimate elongation model)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我们也利用该机制推测了这些鱼类重复序列可能的延伸过程。3.本研究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扩大的研究范围,新测定了两种鳎科鱼类:峨眉条鳎(Zebrias quagga)、日本钩嘴鳎(Heteromycteris japonicus);五种舌鳎属鱼类斑头舌鳎(Cynoglossus puncticeps)、舌鳎sp. (Cynoglossus sp.)、双线舌鳎(Cynoglossus bilineatus)、短吻叁线舌鳎(Cynoglossus abbreviatus)、中华舌鳎(Cynoglossus sinicus)和叁种须鳎属鱼类短钩须鳎(Paraplagusia blochii)、日本须鳎(Paraplagusia japonica)、长钩须鳎(Paraplagusia bilineata)的线粒体全序列。十种鳎类的线粒体全序列长度从最短的短吻叁线舌鳎16,417bp到斑头舌鳎的17,142bp不等, 8种舌鳎和须鳎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和大部分硬骨鱼类相比都发生了重排和倒位,控制区也从正常的tRNA-Pro和tRNA-Phe之间移位到ND1基因和tRNA-Gln之间。我们利用类似于随机复制丢失的模型(duplication/random-loss model)来解释其产生:首先控制区由tRNA-Phe上游转座到ND1下游,由于控制区的移位导致复制不稳定,致使相邻的tRNA基因IQM (Ile、Gln和Met)发生了倒位复制,之后随着进化选择,重复的每两个tRNA退化掉一个,形成了现在的舌鳎类基因排序。4.本实验室在研究角木叶鲽线粒体控制区时,我们发现其中的串联重复序列复杂而有规律,因此我们又测定了20个个体109个克隆的角木叶鲽(Pleuronichthys cornutus)重复序列来探讨其特征及变化规律。同时,我们从NCBI基因组数据库中下载并总结了所有的1358种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数据,并筛选出其中的重复序列,通过比较分析脊椎动物线粒体重复序列来讨论脊椎动物重复序列的产生、延伸和删减机制。关于重复序列的产生机制现存在多种假说,如分子内分子间重组(intra- or inter- molecular recombination)、滑链错配(slipped-strand mispairing)、非正常延伸(illegitimate elongation model)等。这些机制的适用性和适用范围还没有被研究。并且这些模型依然解释不了很多重复序列的特征,如长重复单元的重复数量要比短重复多,重复序列不仅可以在线粒体控制区生成也可以产生于线粒体基因组内的任何位置包括蛋白质编码基因,等。基于角木叶鲽和脊椎动物的线粒体重复序列的特征及已有的关于产生机制的各种假说,我们提出了新的重复序列产生、延伸和删减的模型:暂停解链错配模型(Pause-Melting Misalignment model):当线粒体复制延伸发生暂停时,被新生链置换的链与新生链竞争结合模板链,从而导致新生链解链,当新生链重新结合模板链后,由于重复序列的存在,很容易导致错配的产生,当线粒体继续复制后,便会增加或者删减一个重复。经过下一轮线粒体复制后,这种变异就会稳定下来。(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1-04-20)

唐优良[4](2011)在《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中国鲽形目鱼类分子系统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研究了鲽形目10科44属74种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其中包括本研究所用的7科22属42种鲽形鱼类,以及从GenBank中下载的10科37属50种鲽形目鱼类。以鲉形目(Scorpaeniformes)、鲈形目(Perciformes)和金眼鲷目(Beryciformes)的鱼类作为参考类群,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推断法(BI)分别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得到以下结果:(1)当选用鲉形目、鲈形目和金眼鲷目鱼类作为鲽形目鱼类的参考外类群时,有的外类群常常会聚到鲽形鱼类之间。不同外类群的组合对鲽形鱼类科以上阶元的聚类有一定影响,但是鲽形目各科属的单系性是比较确定的,基本不受外类群的影响。支持鲆科(Bothidae)、鳎科(Soleidae)、舌鳎科(Cynoglossidae)、冠鲽科(Samaridae)、瓦鲽科(Poecilopsettidae)和棘鲆科(Citharidae)的单系性,但牙鲆科(Paralichthyidae)不是单系。线粒体16S rRNA基因作为分子标记虽然不足以解决科以上的阶元的系统关系,但能很好地体现鲽形目的各个科的单系性及其属间关系。(2)鲽科(Pleuronectidae)明显地分为两个大支,木叶鲽属(Pleuronichthys)单独成一支,其他各属共同聚为一支。牙鲆科不呈单系,分为叁个支系:斑鲆属(Pseudorhombus)-大鳞鲆属(Tarphops)支系、牙鲆属(Paralichthys)支系、华鲆属(Tephrinectes)支系。其中,牙鲆属与鲽科聚类,表明牙鲆属与鲽科的亲缘关系更为密切;华鲆属在鲽形目中单独成支,系统位置较为孤立,支持将华鲆(T. sinensis)从牙鲆科中移出(Hoshino and Amaoka,1998),并建议将华鲆属的分类地位上升到科(Tephrinectidae)的阶元。鳎科中角鳎属(Aesopia)聚类在条鳎属(Zebrias)中,同时基于二者形态学上的相似性,建议撤销角鳎属,将角鳎(A. cornuta)归类为条鳎属。舌鳎科中紫斑舌鳎(C. purpureomaculatus)和短吻叁线舌鳎(C. abbreviatus),长吻红舌鳎(C. lighti)和短吻红舌鳎(C.joyneri)无法区分。(3)鲽形目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似乎与眼位的左右变化无必然联系,初步认为眼位的变化在鲽形目鱼类分科中的作用需要重新评估。(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1-04-20)

张艳春,孔晓瑜,王忠明[5](2010)在《大口鳒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和鲽形目鱼类的系统进化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大口鳒Psettodes erumei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并与其他7种鲽形目鱼类控制区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口鳒线粒体控制区全长大约1601bp,5’端和3’端分别存在56bp和8bp的串联重复序列。除此之外,其控制区结构和其他种类相似,分为终止相关序列区(TAS)、中央保守区(CSB-D、CSB-E、CSB-F)、保守序列区(CSB-1、CSB-2、CSB-3),同时在CSB-D后还识别出鲽形目保守的Poly-T结构。比较了8种鲽形目鱼类控制区全序列和去除重复序列后控制区序列的碱基组成变化,结果显示前者的种间差异明显大于后者,变异系数约是后者的两倍。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重复序列的异质性如长度及其拷贝数不同、碱基组成不同所造成的。基于控制区部分序列对鲽形目12种鱼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在鲽形目内部大口鳒分类地位最原始;鲽亚目先与鳎亚目聚在一起,后与鳒亚目聚在一起,这个结果与基于形态特征的系统关系相符。(本文来源于《热带海洋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蒋寒[6](2010)在《我国完成首个鲽形目鱼类基因组测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北京8月12日电 (记者蒋寒)记者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获悉,由该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华大基因研究院联合启动的半滑舌鳎全基因组测序和基因图谱绘制研究项目已全部完成。    据介绍,这是我国完成的第一个鱼类基因组测序项目和全基因组序列图谱,使半滑舌鳎成(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0-08-13)

杨凡[7](2010)在《中国鲽形目鱼类的DNA分子条形码及褐牙鲆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50种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鱼类的分类进行了探讨,采用线粒体控制区(control region)基因序列分析研究了中国近海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6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主要结果如下:一、测定了鲽形目7科18属31种76尾标本652bp的线粒体COI序列,结合从Genbank下载的与本研究同属或同种的同源序列83条。基于K2P模型的平均种间遗传距离为0.195,除了大牙斑鲆(Pseudorhombus arsiu),眼斑豹鳎(Pardachirrus pavoninus),大口羊舌鲆(Arnoglossus laterna),斑头舌鳎(Cynoglossus puncticeps),东亚单孔舌鳎(Cynoglossus itinus),蛾眉条鳎(Zebrias quagga)外,其它鱼类的种内遗传距大部分为0,平均为0.004,表明CO1序列对鲽形目鱼类鉴定具有很好的区分能力。这6个种内遗传距离偏大的物种全部采自不同地点,由不同的研究者鉴定,说明人为因素会对鉴定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基于K2P距离的邻接树上,有3个属内的鱼不能被很好的区分,它们是斑鲆属(Pseudorhombus)、舌鳎属(Cynoglossus)和羊舌鲆属(Arnoglossus)内部的鱼类,这3个属内部物种的分类地位需要进一步讨论。角鳎(Aesopia cornuta)和卵鳎(Solea ovata)形态差异明显却聚在一起,其物种有效性值得商榷。结合已报道的核糖体ITS1、线粒体16SrRNA研究报道以及本文结果,支持短吻叁线舌鳎(Cynoglossus abbreviatus)和紫斑舌鳎(Cynoglossus purpureomaculatus)可能是同种异名的观点。二、分析了中国近海6个地理群体的107尾褐牙鲆样本,得到了602bp的线粒体控制区5'端序列片段。共检测到104个多态位点,发现66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986(0.879-0.990)和0.02483(0.01449-0.02603),表明中国近海褐牙鲆群体的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AMOVA分析结果显示变异主要来自于种群内。单倍型核苷酸不配对分布(Mismatch)分析呈现单峰及Fu's Fs (-24.17135, P=0.00)检验表明中国近海褐牙鲆可能经历过种群扩张,扩张时间为56K至144K年前。在邻接树上出现3个谱系分支,各地理群体的单倍型在3个谱系分支中比例相当,说明中国沿海褐牙鲆存在3个进化显着单位,但没有地理结构。建议将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的山东烟台群体作为优先管理保护单位。(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0-05-01)

张艳春[8](2009)在《大口鳒Psettodes erumei线粒体全序列的研究和鲽形目鱼类系统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测定大口鳒(Psettodes erumei)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其长度为17,315bp,共包含22种tRNA基因、2个rRNA基因、13个蛋白编码基因和2个非编码区。各基因在线粒体上的排列位置,与脊椎动物共有的基因次序相同,其中L链仅编码8个tRNA和ND6基因。分析大口鳒基因组及各基因片段的碱基组成,整体来说A+T的含量大于G+C。tRNA和rRNA基因碱基组成偏倚较小,蛋白质编码基因呈现显着的反G偏倚,且主要表现在第叁个密码子上。以L链为计算标准GC-skew=-0.32,AT-skew=0.08,符合脊椎动物的GC偏倚。分析大口鳒各基因的序列特征:tRNA长度变异主要为插入和缺失;蛋白编码基因除COⅠ和COⅢ分别以GTG和CAC为起始密码子外,其余11个基因的起始密码子都为标准起始密码子ATG。终止密码子除TAA、TAG及它们相对应的不完全终止密码子T、TA外,ND1以AGG做为终止密码子,这种现象在鱼类中较少见;22个tRNA中,tRNAscan-SE只识别出21个tRNA的二级结构,tRNA-Set(GCT)则是用软件RNAstructure 4.5识别出其不规则的叁叶草结构。在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中,碱基数目的变异主要存在于DHU环,而非配对碱基对主要存在于接受臂中;分析10中鲽形目鱼类的轻链起始复制区(O_L)的碱基组成和结构,大口鳒的A+T含量最少,仅为16.9%,牙鲆次之为36.5%,而其他种类均高于50%。同时在鲽形目鱼类中,O_L具有典型的“stem-loop”结构,茎区结构较保守。设计两对引物扩增大口鳒左眼型和右眼型两个个体的控制区序列。两个个体均在5'端存在相同的56bp重复单元,3'端存在相同的8bp重复单元,只是重复数不同;左眼型个体在5'端有叁个单倍型,重复次数分别为5.7:7.7;8.7;在3'端有两个单倍型,重复次数分别为8和23。右眼型个体在5'端有叁个单倍型,重复次数分别为3.7;7.7;8.7。在3'端有两个单倍型,重复次数分别为6和25。同时通过与其它鲽形目鱼类比较,标识出大口鳒控制区结构:终止相关序列(TAS)、中央保守区序列(CSB-F、CSB-E、CSB-D),保守序列区序列(CSB-1、CSB-2、CSB-3)。比较8种鲽形目鱼类控制区全序列和只含有单拷贝重复单元的控制区碱基组成,结果显示前者的种间差异明显大于后者,变异系数约是后者的两倍。两者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种类重复单元的碱基组成、长度及拷贝数不同。建立两套系统树,其一为基于控制区部分序列,用BI法和ML法分析,对鲽形目12种鱼类进行系统分析,以鲈形目甲若鲹作为外类群。结果表明:在鲽形目内部大口鳒分类地位最原始;鲽亚目先与鳎亚目聚在一起,后与鳒亚目聚在一起,这与形态特征相符。其二为基于mtDNA基因组(控制区除外),用BI法和ML法分析,构建鲽形目系统进化树,种类的选取包含10种鲽形目鱼类和其他与鲽形目进化关系较近30种鱼类,并以鲱形目(远东拟沙丁鱼和太平洋鲱)作为外类群。用DAMBE软件计算平均碱基含量为A 27.6%;C 29.4%,G 16.8%;T 26.2%,转换(Ts)/颠换(Tv)=1.18。系统树结果表明(1)大口鳒处于鲽形目系统分化的最原始位置,和其他学者研究的结果完全一致。大口鳒分类地位的确立,为今后研究鲽形目系统起源至关重要。(2)鲈形目在系统分类中别分为3、4个类群,鲽形目只和鲹科鱼类(鲈形目-Ⅰ)形成姐妹群,和鲈形目的其它类群关系较远。(3)本文虽选取的鲽形目种类很少,但是在目前的水平来看,仍支持鲽形目是单系起源的说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9-05-20)

苗淑彦,王际英,张利民,王世信[9](2009)在《鲽形目鱼类摄食节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鱼类的摄食量随时间呈规律性变化,称为摄食节律。摄食节律是摄食行为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鱼类的摄食活动表现出特定的节律,这是其对生活环境的一种主动适应。摄食节律主要分为日节律、季节节律和周期性间歇,我们通常所说的"摄食节律"即指日摄食节律,Helfman(1986)将其(本文来源于《齐鲁渔业》期刊2009年02期)

刘滨,臧晓南,刘顺梅,张学成,雷霁霖[10](2008)在《7种鲽形目鱼类生长激素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及系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7种重要鲽形目经济鱼类——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黄盖鲽(Limanda yokohamae)、木叶鲽(Pleuronichthys Cornutus)、宽体舌鳎(Cynoglossus robustus)、石鲽(Platichthys bicoloratus)和条鳎(Zebriaszebra)、夏鲆(Paralichthys dentatus)的脑垂体中提取mRNA,通过RT-PCR方法,克隆了含开放阅读框的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cDNA序列,与本实验室已克隆的大菱鲆和漠斑牙鲆、已报道的鲆鲽鱼类及外群鱼类共22条生长激素基因cDNA进行了序列比对和同源性分析.测序结果显示,高眼鲽、黄盖鲽、木叶鲽、宽体舌鳎、石鲽、条鳎和夏鲆的GH cDNA长度依次为479,564,519,440,564,440,522 bp,编码140~170个氨基酸的成熟GH多肽片段.通过序列比对,这7种蛋白序列与其他已知的鲆鲽鱼类GH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同科的鱼类之间同源性更高.运用PAUP软件对15种鲽形目鱼类与另外7种不同种属鱼类进行了分子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与根据传统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分类进化地位基本一致,大菱鲆和塞内加尔鳎各自单独形成一个分支且与鲆科和鲽科鱼类相距较远,其中塞内加尔鳎等种类的分类地位与根据线粒体DNA序列分析的系统发生模式基本吻合.说明生长激素基因可以有效地用于研究鲽形目等硬骨鱼类的亲缘关系及分类地位.(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鲽形目鱼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鲽形目鱼类的营养需求,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添加剂等方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鲽形目鱼类论文参考文献

[1].商晓梅,马爱军,王新安,周洲,孙志宾.六种鲽形目鱼类无眼侧头部皮肤形态特征与功能探讨[J].水产学报.2016

[2].吕云云,常青,陈四清,于朝磊,秦搏.鲽形目鱼类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J].饲料博览.2014

[3].时伟.应用线粒体全序列研究鲽形目鱼类的分子系统关系及演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1

[4].唐优良.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的中国鲽形目鱼类分子系统学研究[D].暨南大学.2011

[5].张艳春,孔晓瑜,王忠明.大口鳒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和鲽形目鱼类的系统进化初步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10

[6].蒋寒.我国完成首个鲽形目鱼类基因组测序[N].科技日报.2010

[7].杨凡.中国鲽形目鱼类的DNA分子条形码及褐牙鲆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0

[8].张艳春.大口鳒Psettodeserumei线粒体全序列的研究和鲽形目鱼类系统进化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

[9].苗淑彦,王际英,张利民,王世信.鲽形目鱼类摄食节律研究进展[J].齐鲁渔业.2009

[10].刘滨,臧晓南,刘顺梅,张学成,雷霁霖.7种鲽形目鱼类生长激素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及系统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

论文知识图

鲽形目鱼类生长激素氨基酸同源...7种鲽形目鱼类GH cDNA扩增结果...基于COII序列利用MP法构建的鲽形目部分鲽形目鱼类ND6&COII扩增电...部分鲽形目鱼类fibint7扩增电泳...基于ND6序列利用MP法构建的鲽形目

标签:;  ;  ;  ;  ;  ;  ;  

鲽形目鱼类论文_商晓梅,马爱军,王新安,周洲,孙志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