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贞栋:从“理论掌握群众”到“群众掌握理论”——兼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逻辑转向论文

丁贞栋:从“理论掌握群众”到“群众掌握理论”——兼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逻辑转向论文

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包含着“理论掌握群众”的逻辑,还包含着“群众掌握理论”的逻辑。“理论掌握群众”实质是理论武装,强调以科学理论为前提,以理论“灌输”为重点,以说服教育为关键;“群众掌握理论”实质是实践运用,强调以真信真懂为前提,以灵活运用为重点,以推动实践为根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实现“理论掌握群众”与“群众掌握理论”的有机统一,才能彰显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理论掌握群众;群众掌握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身包含着两个逻辑,一个是“理论掌握群众”逻辑,在这个逻辑中,着力要提升理论的说服力和公信力,用理论的严密逻辑和科学道理,去进行理论阐释,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力量,进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让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实现理论武装;另一个逻辑是“群众掌握理论”,这个逻辑侧重于群众掌握和运用理论,不仅学会马克思主义的知识与道理,更要学会马克思主义的思维与方法,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评判事物,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知识去认识和分析问题,进而解决实践问题。从两者关系看,前者解决了认识问题,后者解决了实践问题,两者相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才能达到效果。

一、“理论掌握群众”实质是理论武装

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实践的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进程中,离不开群众智慧、群众力量和群众拥护。只有让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学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凝聚实践力量,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马克思科学揭示出了精神的物质力量,也即是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主张理论能够外化成为物质因素,成为思想武器,产生革命性的作用。广义上理解,“理论掌握群众”,包含着“群众掌握理论”的内在要求。狭义上理解,“理论掌握群众”实质就是实现理论武装群众,主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升马克思主义认同。

1.“理论掌握群众”前提是理论科学

理论是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经验总结和升华,但是并非所有理论都是正确的、科学的。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真理,也有谬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人类解放和发展的真理性认识,是科学的理论体系,这就构成了“理论掌握群众”的前提。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马克思强调理论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作用,同时马克思又指出,理论说服群众也是有前提的,理论必须是彻底的理论,这个彻底的理论就是要求理论必须具备真理性、科学性,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和升华。创立于一百余年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合理性因素基础上形成的科学认识,是人类历史中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学说自创立以来,形成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以此两大理论为基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性认识。革命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一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推动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巴黎公社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首次实践,并进行了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尝试;十月革命后,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列宁带领俄国社会民主党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在世界的东方又一个改变人类的历史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实践又实现了新的跨越,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当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所指出的,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一百余年的科学理论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不可能有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壮丽篇章。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于百年前,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品质。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开始,坚持与各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不断发展,形成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时代变迁,马克思主义也不断发展,正是这种与时俱进的特性,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是个开放、包容的理论体系,始终彰显活力和理论魅力。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够“掌握群众”,还是源自理论本身的科学性与真理性。

2.“理论掌握群众”重点是理论“灌输”

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理论是社会意识的体现;同时,理论对于推动实践又具有无比重要的作用。无产阶级革命离不开无产阶级理论。20世纪初,俄国与当时的欧美各国有着显著不同的国情,以工人阶级和小农阶级主导的俄国社会,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接受,亟需以特定的办法影响这些群体。因此,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指出“对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3]他认为,资产阶级的思想有着较长的历史与传播历程,影响深刻,相比而言,无产阶级思想产生较晚,影响较小,迫切需要传播,需要教育。他进一步指出了方法:“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4]这就是列宁提出的著名的“灌输”理论。他认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不会自发形成,需要外力加以影响,只有进行理论的“灌输”,才有可能出现效果,实现理论掌握群众。列宁又进一步强调:“我们严格地单独组成为一个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其全部意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我们要始终不渝地进行这项马克思主义的工作。”[5]“灌输”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形式,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从古至今,任何一个阶级都希望通过特定的途径传播该阶级的主张。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新时代,坚定不移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重任与使命。“灌输”作为理论传输中最为有效的办法,对于理论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推动者,在当下,要重新审视灌输理论的价值,重视发挥“灌输”在理论的系统学习、主导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创新形式,丰富和发展“灌输”理论,打破知识“垄断”,使得“灌输”能够成为体现无产阶级教育权,进行无产阶级思想意识教育的重要依靠。同时,也要摒弃“灌输”理论给人的“刻板印象”。从西方语义上看,“灌输”容易被误解为带有强制性色彩。因此,要重视对于“灌输”理论的运用,诸如把“灌输”和“机械灌输”相区别,把“灌输”和“强制性学习”相区别,把“灌输”与“显性教育方式”相区别,充分发挥“灌输”在理论学习方面的系统优势、主导优势、主动优势等,全面加强理论学习,达到理论掌握群众的效果。

3.“理论掌握群众”关键是说服教育

理论变为力量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理论掌握群众,即理论说服和教育群众。不能被最广大群众所掌握的理论,即使精深博大,也发挥不了理论的作用和价值,只能成为少数人的特权和“盛宴”,这样的理论也会最终被时代和历史所抛弃,成为人类文明史中的“空中楼阁”和“海市蜃楼”。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与推动革命实践相统一,以群众观和人民观赢得了群众,换得了人民的真心拥护;把理论转换为现实的物质力量,才有了一批又一批为革命事业前仆后继的人。毛泽东曾指出:“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6]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人民的政党,代表工人阶级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特点,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发挥作用,形成理论力量,就必须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博大精深、融会贯通的理论,这种理论特性就决定了“理论掌握群众”需要特殊的办法——说服教育。在这里的“说服教育”不是简单的人际沟通,而是复杂的群众工作、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掌握群众工作艺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说服教育”的效果。

二、“群众掌握理论”实质是实践运用

1.“群众掌握理论”前提是真信真懂

第一次飞跃,由“理论文本”到“思想观念”。在内容形态上,马克思主义首先是文本形态,也即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组成的理论文本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第一次飞跃,就是要把理论内化于心,掌握理论的精髓,灵活运用理论看世界、想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坚定理想信念,打牢思想基础。习近平指出:“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17]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就是要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夯实理论根基,进而把握理论精髓,学习到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论,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要在这个环节上做足功夫。在“理论文本”到“思想观念”转化过程中搭建桥梁,使得“文本语言”能够转化为思想观念。

在马克思观点的基础上,列宁指出“思想一经群众所掌握,就会变为力量”,[11]理论的价值在于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列宁这句话毫不避讳的说出了理论的价值与作用。理论被群众掌握后,需要灵活运用理论,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以理论解决现实问题。1956年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上就鲜明的写着:“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在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斗争中从实际出发,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它的原理解决实际斗争中的各种问题,并且使它的理论不断地得到发展。”[1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要学会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不能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力量就彰显不出来。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就是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典范。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在革命事业陷入低潮之时,毛泽东同志通过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等,客观分析了当时国内外实际情况,提出了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既没有教条化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又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针对党内日益盛行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倾向,他提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13]针对实践中的问题,他强调要坚持调查研究,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不能把共产国际以及苏联经验教条化执行,针对当时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他反对攻打中心城市的路线,他在一系列文章中理性的分析了当时的中国国情和阶级情况。在实践工作中,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灵活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群众掌握理论”是复杂的认识与实践过程,其中灵活运用是重点,能够对理论进行灵活运用,也说明群众客观上掌握了理论,学会了理论蕴含的思维与方法。

2.“群众掌握理论”重点是灵活运用

钾盐企业应当根据市场变化洞悉和把握机会。我国钾肥产业发展步入了一个新阶段,迎合市场高效需求将成为发展动力。钾肥企业应当在迎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关注下游复合肥产品转型、区域作物调整、特殊需求市场,把握其中的机会。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践性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所在。毛泽东曾经形象的比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作用。他告诫全党同志:“我们看列宁、斯大林他们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苏联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又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就可以知道我们在中国是应该如何地工作了。”[14]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特征,毛泽东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15]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16]客观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源自实践,是实践智慧的升华和总结,又对未来社会具有科学的预见性。“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破除,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正是因为实践,理论才会转化为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党和国家进行理论武装的重要依靠。“群众掌握理论”不仅是让群众学会运用理论,还需要群众用理论去推动实践,在实践中贯彻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实践中的行动,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改造主客观世界过程中的实践作用。

3.“群众掌握理论”根本是推动实践

②通过肺炎双球菌小鼠体内培养实验的结果,发现:向小鼠体内注射大量的某亚型R型菌,有时候能获得相应亚型的S型菌,而有时R型菌能够在小鼠皮下组织存活2~3周也不会发生突变。

三、实现“理论掌握群众”与“群众掌握理论”的有机统一

“理论掌握群众”与“群众掌握理论”是理论学习的两种样态,二者统一于理论教育的全过程,“理论掌握群众”侧重于理论的学习,“群众掌握理论”侧重于理论的运用。割裂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忽略了两者的关系,理论就会成为空洞的理论,实践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彰显不出活力。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实现理论学习的“两次飞跃”,重视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知、情、信、意、行相统一。

非生育期覆膜对河套灌区盐碱地耕作层盐分的影响…… 杜 超,温埃清,李 军,柴玉鑫,王 刚,任志远,张俊峰,邬雪瑞(50)

1.实现理论学习的“两次飞跃”

与“理论掌握群众”不同,“群众掌握理论”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更高要求。“群众掌握理论”的前提是真信和真懂理论。首先,信仰是理论学习的最高目标和最高层次的追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最集中体现在信仰的坚定,体现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因为极端贫困化,在物质困难面前,就会丧失信仰。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贫困也将迫使工人抛弃信仰,他们会越来越认识到,这种信仰只能使他们变得软弱,使他们屈服于自己的命运,对榨取他们脂膏的有产阶级俯首帖耳。”[7]正是由于这个信仰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长久不变,坚定信仰就变成了一个永恒的课题。马克思曾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8]有了信仰才能够产生精神力量,信仰不会凭空产生,需要以理论提高认识,以理论坚定信仰。反之,理论学习目的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培养一种理论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要义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观、方法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正如习近平所说的:“只有学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才能带领人民走对路,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9]其次,“群众掌握理论”是要掌握理论的精髓。群众掌握理论不仅是熟读或者熟记理论的语句,而是要掌握理论的精髓。所谓“精髓”主要指理论的精华,要善于在理论学习中去粗取精,学到真本领。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10]这里的精是指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逻辑与基本方法,真正从内心上拥护理论、信仰理论,懂得理论中的本质。既不能把理论当教条,也不能把理论当中介,要把理论作为认识事物与处理问题的基础和依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即:“这个小丘难道真的有遇合或不遇合吗?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这小丘的遇合。”柳宗元从小丘的遭遇自然引出自己的遭遇,同病相怜,惺惺相惜,贺小丘实则是悲自己。

第二次飞跃,由“思想观念”到“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能离开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理论与实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隔阂。马克思主义理论被群众所掌握或者说掌握群众的第二次飞跃是由“思想观念”到“实践运用”,理论转为思想观念后,就是形成对事物的基本看法和判断,形成特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了这些后,才能灵活运用理论解释和解决实践问题,推动实践的发展,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理论学习闭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实现了第一次飞跃的目标后,要继续推动形成第二次飞跃,达到理论推动实践的目标,才是完整的理论学习全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要有实践意识、实践思维、实践导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设计上,要重视在文本研究基础上,加强现实问题的针对性回答,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阐释。比如,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如何把当下大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社会公平正义,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现实问题,婚姻恋爱等家庭问题等,利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有效的剖析,形成针对各类型问题的特定解释范本等,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功能。在教育途径上,尽量避免单一化,要更加重视结合对象思想、价值、认知的实际状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方法,提升教育实践的效果。最终,使理论学习能够转化为提升学习实践能力的途径,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2.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知、情、信、意、行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行”的过程,而是复杂的思想接受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知、情、信、意、行相统一,缺一不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核心在于解决“知”的问题。这个时候,教育对象通过系统的学习,接受理论知识,形成对理论的全面系统的认识,进而认同理论的合理性,为后续理解和掌握理论奠定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第二个阶段,核心在于解决“情”的问题,这个时候,由“知”转换而来的情感,这种体验促使教育对象在情感上形成了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第三个阶段,核心在于解决“信”的问题,这是建立在有了系统的知识,对事物有了客观和全面的了解,产生了情感的基础上,形成了高层次的价值认同,进而转变为坚定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第四个阶段,核心在于解决“意”的问题,以信仰为基础,坚定信念,并形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从而为实践行动积蓄动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第五个阶段,核心在于解决“行”的问题,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结果,转化为教育对象的行动,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链”的最后一个环节。至此,经过了复杂的转化,教育对象就实现了知行合一,达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2][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29.

[3][4] 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7.

[5] 列宁全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35.

[6]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5.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

[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4-405.

[10]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11] 列宁全集(第六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460.

[12]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九六六年五月)(第二十四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23.

[13][15]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1,284.

[14]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3.

[16]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9.

[17]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3.007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9)03-0031-05

收稿日期:2018-12-14

基金项目: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思维研究”(BJSZ2017YB032);北方工业大学青年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丁贞栋(1984—),男,安徽合肥人,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研究生,北京化工大学团委书记,讲师;

周伟婷(1983—),女,广西玉林人,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张学玲]

标签:;  ;  ;  ;  ;  ;  ;  ;  ;  ;  ;  ;  ;  ;  ;  

丁贞栋:从“理论掌握群众”到“群众掌握理论”——兼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逻辑转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