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高温高压处理

医疗废物高温高压处理

一、高温高压处理医疗垃圾(论文文献综述)

丁凤珠[1](2020)在《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末开始,国内的医疗服务体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医院建设工作大规模展开,力求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医护人员提供更高效、舒心、安全的工作环境,从而提升民生工程的核心质量。医院后勤保障系统一直以来在医院的运行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医院的数量日益增多,规模愈加庞大,医院后勤保障系统的组织与建设便成了更加复杂、重要的工作项目。医院后勤保障服务主要负责为医院各项工作、科研、教学和生活的稳定开展提供各类支撑,主要有提供水、暖、电的建筑设备支撑、提供医疗活动所需的医疗设备支撑、存放各类物资的医疗保障支撑、以及提供饮食、被服及垃圾、污水处理的其他后勤保障支撑。但是作者在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的工作中,发现如今西安地区的医院建筑设计主要把重心放在医院的主要医疗服务空间上(如:门诊、医技、综合住院部),而医院后勤保障部分往往成为了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西安地处我国西部地区,医疗资源发展仍有些许不足。并且在我国,对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设计的研究较少,因此笔者将通过资料研究、实地走访等方法着重探索如何借鉴先进地区的先进医院案例的后勤保障体系的后勤保障用房建筑设计经验,并结合当下及未来先进的医疗设备及工艺的发展,使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的建设水平得以提升,从而更好的顺应未来医疗服务发展需求,为西安地区的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环境。本文内容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阐述了该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框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影响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设的相关因素,从宏观政策、后勤管理模式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程度来探究对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的影响,并对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从中发掘问题;第三章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总体布局设计研究,从综合医院总体布局规划角度,研究医院后勤保障用房与风向、水文等自然的关系,以及详细地分析各类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单体建筑与各个医疗部分、各类后勤保障用房之间的关系;第四章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单体设计研究,将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分为建筑设备用房、医疗设备用房、医疗保障用房及其他后勤保障用房三大类,并且从具体的每一类建筑用房进行较为细致的建筑单体设计研究;第五章对西安地区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设计提出初步建议及相关材料支撑,从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的发展趋势、相应的后勤保障用房发展方向、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的总体布局规划到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各类后勤保障功能用房规模占比,以及新技术在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系统中的运用等多方面,对未来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的后勤保障用房的发展进行初步论述;第六章结论,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得出研究结论。

王梦龙[2](2019)在《二氧化碳热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医疗废物典型组分的研究》文中指出医疗废物危害大、产量逐年增长,常规处理方法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利用热等离子体独特的高温、高能量密度、快速反应的特点,采用CO2热等离子体气化医疗废物模型组分制合成气,为同时实现医疗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提供新的可能。选取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作为塑料类医疗废物的模型化合物,研究了输入功率和CO2流量对气化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2热等离子体气化聚乙烯和聚丙烯主要气体产物为H2、CO和CO2。在聚乙烯进料速率为24g/min、C02流量为0.44Nm3/h、输入功率为18.5±0.5 kW时,碳转化率可达75.95%,能量转化效率可达69.67%,此时比能耗为3.18kWh/kg。在聚丙烯进料速率为24g/min、C02流量为0.74Nm3/h、输入功率为19±0.5 kW时,碳转化效率为86.93%,能量转化效率为72.41%,比能耗为3.39kWh/kg。经SEM及TEM分析发现,C02热等离子体气化聚乙烯的固体产物主要为积碳,而在聚丙烯固体产物中发现了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新型碳材料。选取丁腈橡胶作为橡胶类医疗废物的模型化合物,研究了输入功率和C02流量对气化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2热等离子体气化丁腈橡胶主要气体产物为H2、CO和CO2。在丁腈橡胶进料速率为29g/min、CO2流量为0.63Nm3/h、输入功率为14.5±0.5 kW时,碳转化效率为86.02%,能量转换效率为56.33%,比能耗为3.71 kWh/kg。输入功率、CO2流量及气化剂种类对气体产物中有害气体(H2S、S02、NO、N02、NH3、HCN)浓度均有显着影响,采用C02作为气化剂可比以空气作为气化剂时产生更少的含氮有害气体。经SEM分析发现,C02热等离子体气化丁腈橡胶的固体产物主要为积碳。选取Si02作为玻璃类医疗废物的模型化合物,研究了 Si02含量对CO2热等离子体气化聚乙烯、聚丙烯和丁腈橡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i02会在阳极石墨壁上结焦处熔融形成玻璃态物质,抑制气化反应的进行,且该物质与阳极石墨结合较牢,除去该物质时对阳极石墨有所损害,所以处理医疗废物之前最好能进行分类处理,除去玻璃类废物再进行气化处理。

王杏[3](2019)在《蓄热式余热回收用于热等离子体医疗垃圾处理系统的节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推进,医疗垃圾产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医疗垃圾种类复杂、危害性极大,因此,医疗垃圾的处理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热等离子体医疗垃圾处理技术具有彻底分解二恶英和副产物无害化等诸多优点,但是,传统的热等离子体医疗垃圾处理系统具有耗电量大的弊端。本研究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对热等离子体医疗垃圾处理技术的节能潜力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垃圾预热、高温空气气化、高温空气燃烧、以及余热极限回收,搭建了一整套实验系统,并对其完成了初步的实验测试。理论计算方面,提出了垃圾预热器的换热模型。设计的回转式预热器在破碎垃圾的同时,可以利用高温空气来预热医疗垃圾,提高医疗垃圾的温度,去除水分,避免了在气化炉中因水分蒸发而浪费大量的热能。通过对气化炉、燃烧室的能量平衡分析,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等离子体炬电耗,并从含水量的角度计算了因添加回转式预热器而节省的电能。结果表明,当含水量分别为20%、30%、40%、50%时,等离子体炬将分别节省约27kw、41kw、55kw、69kw功率。含水量越大,经过回转式预热器的预热作用节省的电能就越多,节能效果就越明显。本文还运用综合计算法获得了高温空气气化时的各项指标,分别为:气化效率78.9%,气化产率1.853m3/kg,碳转化率82.4%,各项气化指标均高于传统气化指标。对搭建的实验系统分别进行了初步的冷态和热态测试。冷态实验测试了不同空气入口流量时气侧阻力变化情况,根据冷态测试的结果对实验系统提出了相应的改进设计方案。热态实验则研究了不同换向周期、不同炉膛温度、不同助燃空气入口流量时蓄热体的换热性能。结果表明,极限余热回收技术的的温度效率都在90%以上,热效率都接近80%,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也低于国家烟气排放标准。

郝思佳[4](2018)在《等离子体处理医疗垃圾的技术经济性分析》文中认为等离子体技术可以高温熔融废塑料,并对医疗垃圾中重金属固化,前景广阔。以50 t/d的处理规模为例进行经济性分析,固定资产投入约为1 260. 65万元,年均运行成本约为759. 9万元。可通过以城市群为建设单位,现有处置场增设等离子体系统,产生的燃气及炉渣进行能源化及资源化利用等减少资本投入。为等离子体处理医疗垃圾提供依据。

张伊娜[5](2018)在《杭州市医疗垃圾现状及处理与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医疗垃圾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具体包括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废物。这些废物含有大量的细菌性病毒,而且有一定的空间污染、急性病毒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特征。它是一种特殊的垃圾,如果不妥善处理,容易滋生细菌、产生各种变异病毒,对人类的健康、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本课题以杭州市四家代表性医疗机构为例,两家为三级甲等市级综合性医院,分别记为A医疗机构和B医疗机构,一家为二级乙等区级综合性医院,记为C医疗机构,另一家为三级甲等市级专科医院,记为D医疗机构。对各类型医疗垃圾的特征及其危害性,各医疗机构处理垃圾的原则、程序和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分析。研究了杭州市和选择研究的四家医疗机构历年的医疗垃圾产量及趋势发展,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化学消毒效果,选择研究的四家医疗机构的医疗垃圾组成及特性以及医疗垃圾产量产率,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杭州市医疗垃圾总体情况进行预测、验证及分析,提出了医疗垃圾的优化管理办法,并将高压蒸汽消毒器应用到医疗机构的医疗垃圾处理中,减少医疗垃圾的社会危害性。杭州市对于医疗垃圾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完善,特别需加强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贮存和计量统计。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化学浸泡消毒效果并不理想,利用统计工具Minitab对已消毒和未消毒的菌落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已消毒和未消毒的一次性医疗废弃物的消毒效果无显着性差异。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转阴率为0%,乙型肝炎病毒是较易发生感染的疾病,这意味着很有可能清理人员在清理医疗垃圾时被感染,产生了新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塑料、玻璃和棉纱是医疗机构中最主要的垃圾,分别占57.11%、17.79%、10.21%。医疗垃圾密度为99.67kg/m3,无危害垃圾密度为111.52 kg/m3,传染性垃圾密度为109.61kg/m3。灰色预测模型(Grey Dynamic Model,记为GM),特点是利用较少原始数据即可建立较准确的预测模型。本次试验研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门诊病人数和住院病人数量,通过验证后计算出所产生的医疗垃圾产量。将清洁生产这种技术和思想贯穿于医疗垃圾中,以清洁生产作为指导,提出减少医疗垃圾的措施,将医疗垃圾转变为回收利用资源。用高压蒸汽消毒器处理医疗垃圾,简单有效,方便可行,使医疗垃圾对环境的破坏和人类健康的威胁降至最低限度,同时做到有始有终创造绿色医疗环境。

茹改霞[6](2017)在《医疗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介绍了医院垃圾的特点,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医疗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对常用的填埋堆肥法、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法、高温焚烧法、高温热解法和磁化裂解法的优缺点进行阐述,最后指出未来医疗垃圾研究的新方向。

秦林波[7](2017)在《医疗垃圾焚烧过程多环芳烃生成与控制研究》文中认为医疗垃圾是危险固体废弃物,焚烧法是医疗垃圾的主要处理方法,但医疗垃圾焚烧过程会产生持久性剧毒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PAHs)、二恶英等。因此,减少焚烧过程PAHs及其毒性是实现医疗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安全处理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基于多孔氧化铝的传热效应、催化作用和毛细吸附等特性,论文提出用多孔氧化铝代替传统石英砂床料减少医疗垃圾流化床焚烧过程PAHs生成及其毒性。论文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获得不同床料下医疗垃圾热分解动力学参数。论文分别在热重分析仪和微型流化床上进行基于程序升温和恒温的医疗垃圾热解和焚烧过程动力学研究,获得了不同流化床床料下医疗垃圾热解/焚烧过程动力学参数,并与传统基于程序升温的热重实验得到的动力学参数对比。结果显示:在160180μm石英砂、180250μm石英砂、250320μm石英砂、实心氧化铝和多孔氧化铝五种床料下,医疗垃圾热解过程活化能分别为47.6、52.7、57.3、44.8和47.4 kJ/mol,医疗垃圾焚烧过程活化能分别为76.5、86.5、91.8、71.0和62.1 kJ/mol。随着160180μm石英砂、180250μm石英砂和250320μm石英砂三种床料粒径增大,传热系数依次降低,医疗垃圾热解/焚烧过程活化能依次增加。在传热系数相近的250320μm石英砂、实心氧化铝和多孔氧化铝三种床料下,医疗垃圾焚烧过程活化能依次减小。因此,采用多孔氧化铝替代传统石英砂床料能够降低医疗垃圾焚烧过程的活化能。(2)揭示医疗垃圾焚烧过程PAHs生成机理。采用基于程序升温的热重-质谱联用仪和热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研究医疗垃圾热解/焚烧过程产生碳氢化合物的形态与分布;然后在基于恒温的流化床上研究医疗垃圾热解/焚烧过程产生碳氢化合物(如小分子量碳氢化合物和单环苯系物)与PAHs浓度之间关联。结果表明:烟气中PAHs前驱物主要是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和单环苯系物如乙烯、乙炔、二乙炔、乙烯基乙炔、苯、甲苯、苯乙烯、苯乙炔、联苯和萘等。2环、3环和4环PAHs主要通过脱氢加乙炔反应和苯系物加成环化形成,5环和6环PAHs则主要通过脱氢加乙炔反应生成。因此,减少烟气中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和单环苯系物浓度是抑制PAHs生成的重要途径。此外,论文提出用CO、CH4、C2H4、苯和苯乙烯可作为烟气中PAHs的指示物,预测烟气中PAHs浓度。(3)阐明多孔氧化铝床料抑制垃圾焚烧过程PAHs生成机理。通过微型流化床和流化床焚烧实验分别研究床料的传热、催化和吸附等机制对医疗垃圾焚烧过程烟气中小分子碳氢化合物、单环苯系物和PAHs浓度与分布影响。结果发现:流化床床料传热系数的降低减小了床料与燃料之间热量传递速度,降低燃料挥发份析出速度,从而降低烟气中PAHs前驱物浓度,进而抑制PAHs生成。采用传热系数为540 W/m2 K的250320μm石英砂替代传热系数为730 W/m2 K的160180μm石英砂床料时,流化床出口烟气中PAHs总浓度的消减率为32.9%。氧化铝床料催化作用促进了PAHs前驱物被氧化,降低烟气中PAHs前驱物浓度,进而减少PAHs的生成。采用传热系数和比表面积相近的实心氧化铝替代250320μm石英砂作为床料时,流化床出口烟气中PAHs总浓度的消减率为29.2%。此外,多孔氧化铝床料毛细吸附效应降低了烟气中PAHs前驱物的析出速率,促进PAHs前驱物的氧化,减少烟气中PAHs前驱物及PAHs的浓度。采用传热系数相近、晶型结构相同的多孔氧化铝替代实心氧化铝作为床料时,流化床出口烟气中PAHs总浓度消减率为20.9%。(4)评估多孔氧化铝床料对PAHs及其毒性消减的影响。实验研究了医疗垃圾流化床焚烧过程工艺参数(如焚烧温度、停留时间和过量空气系数等)对多孔氧化铝床料抑制PAHs生成、消减PAHs毒性当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如焚烧温度、烟气在炉内停留时间和过量空气系数不仅影响烟气中PAHs的形态与分布,还对多孔氧化铝床料抑制PAHs生成、消减PAHs毒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当焚烧温度为800℃、烟气在炉内停留时间为1.8s、过量空气系数为1.5时,多孔氧化铝床料抑制PAHs生成、消减PAHs毒性效果较优。

张力[8](2017)在《灾难救援医疗废弃物溯源方法、理化性质及热解特性研究》文中指出伴随重大灾难的发生,事发地原有的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往往会受到损毁。而灾难发生后,伴随大量伤员的出现,灾区的医疗废弃物处理需求会急速上升,导致必须引入其他的医疗废弃物紧急处理方法。研制具有移动能力的医疗废弃物处理设备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对策之一。目前,热解技术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医疗废物热化学处理技术,其工程研发的前提和关键,取决于与医疗废弃物的成分组成及其热解特性有关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本文首次根据灾难现场环境的特殊性,以灾难救援医疗废弃物(disaster relief medical waste,简称DRMW)的热解处理技术应用为目的,以DRMW的成分组成及理化特性为重点,分别进行了相关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该研究成果可为小型移动式DRMW热解处理装备的工程设计和运行工艺研究提供理论与应用指导。本研究主要包括:1.DRMW溯源重构方法的建立以及成分组成和理化特性研究。DRMW成分组成及理化特性研究,具有典型的追踪、回溯式研究性质,由于无法重现DRMW的现场采样,因而成为开展研究工作的最大难题。本文开创性的建立了DRMW溯源模拟重构方法(RSR),为开展DRMW成分组成、分类及理化特性等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和技术路径。同时,根据热解处置技术研究工作的需要,以物质的材质种类为分类原则,对DRMW进行了重新分类定义。研究结果显示:DRMW主要类型及占比是:塑料(43.2%)、生物质(26.3%)、合成纤维(15.3%)、橡胶(6.6%)、废液(6.6%)、无机盐(0.3%)和金属(1.7%);DRMW的容重为249 Kg/m3;含水率为44.75%。将以上七类材料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化学分析,结果显示,DRMW主要包含的四类化学物质及占比分别为:聚丙烯(PP)占33.98%、生物质(biomass)占26.30%、聚乙烯(PE)占8.64%、聚氯乙烯(PVC)占4.32%。该研究将为灾区的医疗废弃物的储存、转运、处置管理以及污染防控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对四类DRMW实验样品进行了元素分析、工业分析和热值测定,结果显示,DRMW中主要材料的挥发份含量均大于85%,热值平均约为35000kJ/kg,二者都很高,是热解技术的良好原料,不仅为DRMW采用热解技术处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物料基础,也是DRMW实现减量化处置的必要条件。2.多组分克级物料热解与产气特性分析实验台设计与研制。借鉴传统热重天平设计原理,根据DRMW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自主研制了具有多组分、大样量(质量量程0100g)测试功能的热重分析实验台。在保留传统热重天平的温控、反应、称重,气控等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升降系统和采气系统。在研究误差允许范围内,增大了反应系统和称重系统的样品容纳量。该实验台可用于多组分材料热解特性以及组分间交互影响作用的研究,可以提供近似工程实际的热解工况和瞬时升温(等温)的实验条件,满足DRMW热解工艺条件优化研究的需要。3.DRMW程序升温热解实验研究。本研究属于基础研究。在传统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主要DRMW微量样品(mg数量级)热解特性研究,主要结论是:(1)不同组分的DRMW具有不同的起始热解温度,热解过程主要集中在一个或两个温度区间进行。程序升温到500℃时,各种组分都已完成了95%以上的热解转化。继续从500℃升到700℃,热解转化率增加幅度不超过5%。(2)在选取相同的动力学模式函数的条件下,如果单纯采用积分法或微分法,以很好的线性相关性作为目标来求解动力学参数,则这两种解法的计算结果偏差较大。本文采用积分法和微分法共同求解的方法,优选出了与计算活化能值最为接近、且线性良好的机理函数及其相关的活化能值,研究证明,此思路是较为科学合理的热解动力学研究思路。(3)聚乙烯与聚丙烯混合热解,热解转化规律不受单组分相互之间影响。聚丙烯与聚氯乙烯、聚丙烯与生物质两组分混合热解实验表明,在程序升温条件下,聚丙烯对热源的争抢作用,以及聚氯乙烯对生物质热解的促进作用,对热解过程的影响极其微弱。由此认为,混合物程序升温热解转化规律不受单组分的相互影响。4.DRMW等温热解实验研究:本研究属于应用基础研究。克级(<100克)多组分混合物热解实验,近似于实际的DRMW热解环境。研究主要结论是:(1)DRMW中主要组分及其混合物的热解过程,基本都是集中在某个时间段的区间内,但是热解起始时刻和终了时刻不尽相同。(2)随着等温热解环境温度的升高,热解反应时间缩短了,且各组分的热解时间在相互接近和靠拢。对于多组分混合物等温热解,建议将500℃600℃作为热解环境温度。(3)DRMW两组分混合时,多数情况下,其热解转化规律都受到了单组分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温热解实验结果表明:500℃时,含有生物质的两组分混合物,生物质可以促进热解反应的进行;聚丙烯、聚氯乙烯两组分混合物的热解,不会受到单组分之间的相互影响。(4)程序升温热解和等温热解两种热重分析方法,在热解研究中所起到的作用具有互补性,且各自的实验功能不可替代。程序升温热解实验用于观察、研究温度对热解转化率的影响,该研究内容具有微观性和机理性,属于科学实验基础研究方法。但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缓慢升温这种运行工况并不存在。等温热解实验用于观察、研究时间对热解转化率的影响,等温热解环境近似于实际工程热解环境。程序升温实验研究可以为等温实验研究确定科学的温度梯度和范围,减少实验的盲目性。后者研究弥补了前者研究中有关时间因素缺失的不足。两种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对科学实验和工程应用均有指导意义。

王宏坤[9](2015)在《医疗垃圾高温蒸汽气化实验及热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垃圾处理问题,尤其是医疗垃圾处理问题,正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医疗垃圾的处置主要以焚烧为主兼顾其它处理方法。在常见的处理方法中,直接焚烧法产生的氮氧化物、二恶英等有害物质对人类和环境有着极大危害;高温蒸汽灭菌法、微波灭菌法及化学消毒法等方法则存在处理范围有限,二次污染及垃圾减容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此外,最近十来年得到广泛应用的热解焚烧法虽能有效地解决减量化要求。但是,其处理过程也存在二恶英和汞蒸汽等有害气体产生的问题,并不能实现垃圾的完全无害化处理。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新的医疗垃圾处理方法,完全实现医疗垃圾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医疗垃圾气化技术是利用高温下气化剂与医疗垃圾间的热化学反应,将医疗垃圾中的有机物转化为CO、H2等小分子气体及烃类等可燃气体的过程。因其在医疗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等特点而成为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热解气化理论,以下吸式气化炉为反应器,应用高温水蒸气作为气化剂,自行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医疗垃圾高温蒸汽气化实验平台。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以生物质类医疗垃圾为实验原料,选择气化温度为影响因素,对气化气组分、热值等气化指标进行实验分析,得出了棉签、竹棒等生物质类医疗垃圾高温水蒸气气化的最佳气化温度为900℃;对医疗垃圾中固定碳与高温水蒸气的气化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以制备富氢燃气或高热值燃气为目的的最佳气化温度为800℃,同时,以制备还原性气体为目的的最佳气化温度为850℃,并通过失重计算得出了碳—高温蒸汽气化反应的活化能等参数;通过化工流程软件Aspen plus建立了医疗垃圾高温蒸汽气化反应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分别模拟了乳胶手套、输液器、药渣等六种医疗垃圾的高温水蒸气气化热力学问题,分析了蒸汽/医疗垃圾质量比(S/W比)及气化温度对气化过程的影响,得出了医疗垃圾高温蒸汽气化最适温度范围为:800900℃,最适S/W比为2.0的结论。基于本文研究,采用高温水蒸气气化技术对医疗垃圾进行处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王振铎[10](2014)在《医疗垃圾高温水蒸气气化实验平台设计及优化》文中研究表明环境和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活动的地方,也是给人类提供生产和消费所需要资源的来源地,人类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于垃圾的处理,尤其是医疗垃圾处理已经被全社会和研究人士所关注。目前,对于医疗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卫生填埋法、高温焚烧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化学消毒法、热解气化法等。热解气化技术是具有前景的一项医疗垃圾处理技术。垃圾的气化处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量利用方法,是指在较高的反应温度下,与一定量的气化剂(空气或者水蒸气等)进行化学反应,生成CO、H2以及碳氢化合物等可燃气体的反应流程。当前医疗垃圾气化处理技术的主要问题是气化过程复杂,生成可燃气中还会含有焦油,大大降低了生成可燃气体的热值,并且会堵塞管道,损害设备。因此,设计一套完整的医疗垃圾气化装置对医疗垃圾的高效、清洁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对几种典型的医疗垃圾(输液管、纱布、胶带、橡胶手套、注射器)进行了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并依据得出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对水蒸气参与的气化反应进行了简单的物料平衡计算,得出了水蒸气与物料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水蒸气量和反应生成的气体量。这个结果为实验平台的设计提供了数据依据。其次,自行设计加工了一台固定床气化炉。该气化炉炉体结构选用下吸式,这样生成气中的焦油会在高温条件下产生裂解,最后产生气体的焦油含量会较其他类型气化炉大大减少。选用高温水蒸气作为气化剂,所以,还设计了一套高温水蒸气制备装置。它由硅碳棒、螺旋加热弯管、外部保温层、热电偶、蒸汽阀和外接控制系统构成。这套装置也可以用于其他的实验平台。最后,为了使产生的高温气体便于后续分析,还设计了一台换热器,对高温气体进行冷却降温。换热器的结构形式选用管壳式。并采用Fluent软件对设计出的换热器进行了模拟验证;针对换热器管程流体分流不均匀的问题,还提出了对换热器的一些改进措施,但这些措施还有很大的不足。

二、高温高压处理医疗垃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温高压处理医疗垃圾(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西安地区庞大的人口基数对医院发展的影响
        1.1.2 综合医院的建设发展趋势
        1.1.3 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在综合医院中的作用
        1.1.4 国家相关医院建设新政与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的关系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1.4.1 相关概念
        1.4.2 研究内容及对象
        1.4.3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案例研究法
        1.5.3 访谈研究法
    1.6 小结
2 影响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的相关因素及西安地区现状
    2.1 影响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的相关因素
        2.1.1 宏观医疗政策的影响
        2.1.2 医院后勤运营管理模式
        2.1.3 医疗设备与技术发展的影响
        2.1.4 医院的建设模式
    2.2 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现存问题
        2.2.1 陕西省人民医院(老旧大型综合医院改扩建)
        2.2.2 西安市第三医院(新建大型综合医院)
    2.3 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现存问题
        2.3.1 改扩建医院
        2.3.2 新建医院
3 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总体布局设计研究
    3.1 特定用房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1.1 与风向的关系
        3.1.2 与水文地质、地表水系的关系
        3.1.3 与其他自然条件的关系
    3.2 后勤保障用房的总体布局规划与医院建筑模式的关系
        3.2.1 高度集中型
        3.2.2 半密集型
        3.2.3 分散型
    3.3 后勤保障用房在医院建设中的总体布局规划
        3.3.1 各类后勤保障用房与医疗服务部分之间的关系
        3.3.2 各类后勤保障用房之间的关系
        3.3.3 各类后勤保障用房与医院外部的联系
    3.4 本章小结
4 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单体设计研究
    4.1 主要建筑设备用房
        4.1.1 锅炉房
        4.1.2 柴油发电机房
        4.1.3 变配电室
        4.1.4 制冷机房
        4.1.5 水泵房
    4.2 主要医疗设备用房
        4.2.1 负压吸引站
        4.2.2 中心供氧站
        4.2.3 空气压缩机房
    4.3 医疗保障用房
        4.3.1 病案库
        4.3.2 药库
        4.3.3 太平间
        4.3.4 信息中心机房
    4.4 其他后勤保障用房
        4.4.1 总务库
        4.4.2 餐饮服务中心
        4.4.3 洗衣房
        4.4.4 污水处理站
        4.4.5 垃圾废弃物收集站
    4.5 本章小结
5 对西安地区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设的建议
    5.1 西安地区综合医院建设发展趋势
    5.2 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未来发展方向
        5.2.1 西安老旧综合医院的后勤保障用房建设
        5.2.2 西安新建综合医院的后勤保障用房建设
    5.3 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总体规划优化建议
    5.4 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规模占比优化建议
    5.5 部分后勤保障用房发展建议
    5.6 绿色节能技术在后勤保障体系的应用建议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一 图表目录
附录二 访谈录(摘录)
致谢

(2)二氧化碳热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医疗废物典型组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医疗废物简介
        1.1.1 医疗废物的组成、分类及主要成分
        1.1.2 医疗废物的危害
    1.2 医疗废物处理技术
        1.2.1 医疗废物处理原则
        1.2.2 常用的几种医疗废物处理技术
    1.3 等离子体法处理医疗废物研究进展
        1.3.1 等离子体和热等离子体简介
        1.3.2 热等离子体的特点及应用
        1.3.3 热等离子体处理危险废物的特点和过程
        1.3.4 等离子体处理医疗废弃物研究进展
    1.4 本文研究思路与工作内容
第二章 CO_2热等离子体气化聚烯烃制合成气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装置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2.2 实验装置
        2.2.3 操作流程
        2.2.4 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聚乙烯、聚丙烯物料组成与性质分析
        2.3.1.1 粒径、工业、元素及热值分析
        2.3.1.2 热重分析
        2.3.1.3 热解动力学分析
        2.3.2 CO_2热等离子体气化聚乙烯
        2.3.2.1 输入功率的影响
        2.3.2.2 CO_2流量的影响
        2.3.3 CO_2热等离子体气化聚丙烯
        2.3.3.1 输入功率的影响
        2.3.3.2 CO_2流量的影响
        2.3.4 固体产物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O_2热等离子体气化丁腈橡胶制合成气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装置及方法
        3.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2.2 实验装置、流程与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丁腈橡胶物料组成与性质分析
        3.3.1.1 粒径、工业、元素及热值分析
        3.3.1.2 热重分析
        3.3.1.3 热解动力学分析
        3.3.2 CO_2热等离子体气化丁腈橡胶
        3.3.2.1 输入功率的影响
        3.3.2.2 CO_2流量的影响
        3.3.3 固体产物分析
        3.3.4 气化产生的有害气体分析
        3.3.4.1 输入功率对有害气体浓度的影响
        3.3.4.2 CO_2流量对有害气体浓度的影响
        3.3.4.3 气化剂种类对有害气体浓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O_2热等离子体气化二氧化硅塑料/橡胶混合物制合成气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装置及方法
        4.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2.2 实验装置、流程与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CO_2热等离子体气化含SiO_2的聚乙烯
        4.3.2 CO_2热等离子体气化含SiO_2的聚丙烯
        4.3.3 CO_2热等离子体气化含SiO_2的丁腈橡胶
        4.3.4 固体产物分析
        4.3.5 SiO_2含量对气化产物中有害气体产物浓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3)蓄热式余热回收用于热等离子体医疗垃圾处理系统的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医疗垃圾的定义与分类
    1.2 医疗垃圾的危害
    1.3 医疗垃圾的产量及处理原则
    1.4 医疗垃圾的处理技术
    1.5 国内外等离子体气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1.6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2 热等离子体医疗垃圾处理系统实验装置
    2.1 实验系统总体组成与工艺流程
    2.2 回转式垃圾预热器
    2.3 高温空气气化熔融炉
    2.4 布袋除尘器
    2.5 蓄热式燃烧器
    2.6 极限余热回收系统
    2.7 本章小结
3 热等离子体医疗垃圾处理系统的节能理论与计算
    3.1 传统热等离子体垃圾处理装置及其能耗计算
    3.2 改进后系统的节能理论与计算
    3.3 蓄热体的热平衡及传热计算
    3.4 本章小结
4 实验系统冷态测试及分析
    4.1 垃圾代用物分析
    4.2 系统设计参数
    4.3 检测系统
    4.4 实验调试
    4.5 阻力变化情况
    4.6 本章小结
5 实验系统热态测试结果与讨论
    5.1 蓄热体的换热性能评估
    5.2 氮氧化物排放结果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等离子体处理医疗垃圾的技术经济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医疗垃圾产生量现状
2 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医疗垃圾
    2.1 等离子体技术
    2.2 等离子体处理医疗垃圾系统
3 经济性分析
4 医疗垃圾等离子体处置场建设建议
5 结束语

(5)杭州市医疗垃圾现状及处理与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背景
    1.2 医疗垃圾处理现状
    1.3 医疗垃圾的类型
    1.4 医疗垃圾的危害
    1.5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杭州市医疗垃圾特性及管理状况研究
    2.1 杭州市管理处置方式
        2.1.1 考察内容及方式
        2.1.2 结果分析
    2.2 一次性医疗废物化学消毒试验研究
        2.2.1 消毒试验
        2.2.2 医疗废物化学消毒效果
    2.3 杭州市医疗垃圾特性研究
        2.3.1 特性研究试验
        2.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医疗垃圾产量灰色组合模型预测
    3.1 问题的提出
    3.2 杭州市医疗垃圾产量预测
        3.2.1 灰色预测模型
        3.2.2 杭州市医疗垃圾产量灰色预测
    3.3 小结
第四章 医疗垃圾管理方法优化及处理设计
    4.1 我国医疗垃圾管理体系现状
    4.2 杭州市医疗垃圾管理现状
    4.3 医疗垃圾管理方法优化
    4.4 清洁生产减量化
    4.5 医疗垃圾源头减量化
    4.6 各医疗机构管理体系
        4.6.1 原则
        4.6.2 垃圾分类
        4.6.3 垃圾收集
        4.6.4 垃圾运输
        4.6.5 垃圾贮存
        4.6.6 垃圾审计
        4.6.7 管理队伍的建设
    4.7 杭州市管理体系
        4.7.1 垃圾分类和收集
        4.7.2 垃圾运输
        4.7.3 垃圾贮存
        4.7.4 垃圾最终处置
        4.7.5 团队建设
    4.8 高压蒸汽消毒器应用到杭州市医疗垃圾处理
        4.8.1 杭州市医疗垃圾处理现状
        4.8.2 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原理
        4.8.3 高压消毒器结构特征
        4.8.4 高压蒸汽消毒运行过程
        4.8.5 废气及废水处理
        4.8.6 针对D医疗机构的高压蒸汽消毒器
    4.9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医疗垃圾焚烧过程多环芳烃生成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医疗垃圾来源及危害
    1.2 医疗垃圾处理现状
    1.3 PAHS来源及危害
    1.4 PAHS生成机理
    1.5 PAHS控制技术
        1.5.1 烟气中PAHs脱除技术
        1.5.2 燃烧中PAHs生成控制技术
    1.6 课题研究意义、研究内容
        1.6.1 课题研究意义
        1.6.2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医疗垃圾热解/焚烧过程动力学研究
    2.1 引言
    2.2 动力学研究方法及模型
        2.2.1 医疗垃圾热解/焚烧动力学研究方法
        2.2.2 气固反应动力学模型
    2.3 医疗垃圾热解/焚烧实验
        2.3.1 基于程序升温的热重实验
        2.3.2 基于恒温的微型流化床实验
    2.4 基于程序升温的医疗垃圾热解/焚烧动力学研究
        2.4.1 基于程序升温的医疗垃圾热解/焚烧特性
        2.4.2 基于程序升温的医疗垃圾热解/焚烧动力学分析
    2.5 基于恒温的医疗垃圾热解/焚烧动力学研究
        2.5.1 基于恒温的医疗垃圾热解/焚烧特性
        2.5.2 基于恒温的医疗垃圾热解/焚烧动力学分析
    2.6 基于程序升温与恒温的动力学对比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医疗垃圾焚烧过程PAHS生成机理
    3.1 引言
    3.2 医疗垃圾热解/焚烧实验
        3.2.1 基于程序升温的医疗垃圾热解/焚烧实验
        3.2.2 基于恒温的医疗垃圾热解/焚烧实验
    3.3 基于程序升温的医疗垃圾焚烧过程产物析出特性
        3.3.1 基于程序升温的医疗垃圾热解/焚烧产物分析
        3.3.2 基于程序升温的医疗垃圾焚烧过程产物形成机理分析
    3.4 基于恒温的医疗垃圾焚烧PAHS前驱物及PAHS生成规律
        3.4.1 医疗垃圾热解PAHs前驱物及PAHs生成规律
        3.4.2 医疗垃圾焚烧过程PAHs前驱物及PAHs生成规律
    3.5 PAHS前驱物与PAHS关联
    3.6 PAHS生成机理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孔氧化铝床料抑制PAHS生成机理
    4.1 引言
    4.2 实验过程与方法
        4.2.1 微型流化床焚烧实验
        4.2.2 流化床焚烧实验
        4.2.3 床料筛选与表征
    4.3 传热效应影响
    4.4 催化效应影响
    4.5 吸附效应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孔氧化铝床料对PAHS毒性消减评估
    5.1 引言
    5.2 实验过程与方法
    5.3 焚烧温度影响
    5.4 停留时间影响
    5.5 过量空气系数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2 攻读博士期间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详细摘要

(8)灾难救援医疗废弃物溯源方法、理化性质及热解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医疗废弃物的分类、理化特性及生物学特性
        1.2.1 医疗废弃物的定义和分类
        1.2.2 医疗废弃物的组成及理化特性
        1.2.3 医疗废弃物的生物学特性
    1.3 国内外医疗废弃物处置现状
        1.3.1 医疗废弃物的收集
        1.3.2 医疗废弃物的转运
        1.3.3 医疗废弃物处置方法及技术特点
        1.3.4 焚烧技术存在的问题
        1.3.5 热解处置技术原理
        1.3.6 医疗废弃物热解焚烧处置技术及研究现状
        1.3.7 DRMW应用热解技术处置存在的问题
    1.4 本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目的意义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DRMW溯源方法与理化特性研究
    2.1 研究概述
    2.2 “回溯-模拟-修正”溯源方法研究
    2.3 DRMW溯源实验及分类方法研究
        2.3.1 DRMW溯源与重构实验
        2.3.1.1 医学救援病历资料的数据收集
        2.3.1.2 医学救援病历资料的回溯性分析
        2.3.1.3 DRMW组成修正与重构
        2.3.2 DRMW分类方法
    2.4 DRMW物理组成与理化指标分析与测定
        2.4.1 DRMW样本制备
        2.4.2 医疗废弃物容重测定
        2.4.3 医疗废弃物物理组成分析
        2.4.4 医疗废弃物含水率测定分析
    2.5 DRMW分析结果及讨论
        2.5.1 SMW和UMW的组成比较分析
        2.5.2 SMW和UMW的容重分析比较
        2.5.3 SMW和UMW的含水率分析比较
    2.6 DRMW实验样品的选择
        2.6.1 DRMW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2.6.2 DRMW实验样品选择
        2.6.3 DRMW实验样品的元素分析、工业分析及热值测定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DRMW主要成分热解机理概述
    3.1 热解反应类型
        3.1.1 解聚反应
        3.1.2 无规断链反应
        3.1.3 侧基脱除反应
    3.2 DRMW主要成分的热解机理
        3.2.1 聚乙烯(PE)的热解机理
        3.2.2 聚丙烯(PP)的热解机理
        3.2.3 聚氯乙烯(PVC)的热解机理
        3.2.4 生物质(biomass)的热解机理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DRMW单组分程序升温热解实验研究
    4.1 实验设备及方法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2 DRMW单组分热解特性
        4.2.1 PE的热解特性
        4.2.2 PP的热解特性
        4.2.3 PVC的热解特性
        4.2.4 biomass的热解特性
        4.2.5 四种主要DRMW成分的热解特性比较
    4.3 主要DRMW单组分热解动力学参数计算
        4.3.1 动力学参数计算
        4.3.1.1 积分法动力学模型
        4.3.1.2 微分法动力学模型
        4.3.1.3 固态反应机理函数及热解阶段的确定
        4.3.1.4 四种主要DRMW热解动力学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组分克级物料热解实验与产气特性分析装置研制
    5.1 研究背景
    5.2 多组分克级物料热解与产气特性分析实验台系统设计
        5.2.1 多组分克级物料热解与产气特性分析实验台主要技术指标
        5.2.2 多组分克级物料热解与产气特性分析实验台整机设计
        5.2.3 反应系统设计
        5.2.4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5.2.5 称重系统设计
        5.2.6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5.2.7 升降系统设计
        5.2.8 炉内热解气氛控制与采气系统设计
    5.3 多组分克级物料热解与产气特性分析实验台主要功能
        5.3.1 多组分克级物料样品程序升温热解实验
        5.3.2 多组分克级物料样品等温热解实验
        5.3.3 多组分克级物料样品产气特性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DRMW多组分程序升温热解实验研究
    6.1 实验设备及方法
        6.1.1 实验仪器
        6.1.2 实验方法
    6.2 DRMW多组分混合物热解特性研究
        6.2.1 PE与PP混合热解实验及结果讨论
        6.2.2 PP与PVC混合热解实验及结果讨论
        6.2.3 PP与biomass混合热解实验及结果讨论
        6.2.4 PVC与biomass混合热解实验及结果讨论
        6.2.5 PE、PP、PVC和biomass四组分混合热解实验及结果讨论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DRMW等温热解实验研究
    7.1 实验设备及方法
        7.1.1 实验仪器
        7.1.2 实验方法
    7.2 单组分DRMW等温热解特性
        7.2.1 PP等温热解特性
        7.2.2 PVC等温热解特性
        7.2.3 biomass等温热解特性
        7.2.4 DRMW单组分等温热解特性比较
        7.2.4.1 等温热解转化特性
        7.2.4.2 等温热解过程中单组分样品温度变化规律及能量变化特性
    7.3 DRMW两组分混合物等温热解特性
        7.3.1 PP与PVC两组分混合物等温热解特性
        7.3.2 PP与biomass两组分等温热解特性
        7.3.3 PVC与biomass两组分混合物等温热解特性
        7.3.4 两组分混合物等温热解特性比较
        7.3.4.1 等温热解转化特性比较
        7.3.4.2 等温热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特性比较
    7.4 多组分混合物等温热解特性实验误差分析
    7.5 等温热解特性与程序升温热解特性比较
        7.5.1 DRMW单组分热解特性
        7.5.2 DRMW两组分热解特性
        7.5.2.1 PP与PVC两组分混合物热解转化特性比较
        7.5.2.2 PP与biomass两组分混合物热解转化特性比较
    7.6 DRMW四组分混合物等温热解特性
    7.7 本章小结
        7.7.1 单组分等温热解特性研究结论
        7.7.2 两组分等温热解特性研究结论
        7.7.3 两种升温实验方法的比较研究
        7.7.4 DRMW等温热解实验研究结论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工作总结
        8.1.1 DRMW溯源方法建立及成分组成和理化特性研究
        8.1.2 DRMW处置方法选择
        8.1.3 多组分克级物料热解与产气特性分析实验台设计与研制
        8.1.4 DRMW程序升温热解实验研究
        8.1.4.1 单组分热解特性研究主要结论
        8.1.4.2 单组分医疗废弃物热解动力学研究主要结论
        8.1.4.3 DRMW多组分混合物热解特性研究主要结论
        8.1.5 DRMW等温环境下的热解实验研究
        8.1.5.1 单组分医疗废弃物等温热解特性研究主要结论
        8.1.5.2 多组分医疗废弃物等温热解特性研究主要结论
        8.1.5.3 程序升温热解研究与等温热解研究结论比较
        8.1.5.4 DRMW等温热解实验研究结论
    8.2 主要创新
    8.3 研究思路
    8.4 下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成果及发表的代表性论着
作者简历
致谢

(9)医疗垃圾高温蒸汽气化实验及热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医疗垃圾概述
        1.1.1 医疗垃圾的定义和分类
        1.1.2 医疗垃圾的产量和危害
        1.1.3 医疗垃圾的处理原则
        1.1.4 医疗垃圾的处理方法
        1.1.5 我国医疗垃圾的处理现状
        1.1.6 小结
    1.2 热解气化技术
        1.2.1 热解技术
        1.2.2 气化技术
        1.2.3 热解气化技术主要影响因素
        1.2.4 小结
2 实验平台搭建及测试
    2.1 高温蒸汽制备
    2.2 气化炉炉型选择
    2.3 实验平台搭建
    2.4 实验平台的测试
    2.5 本章小结
3 气化实验
    3.1 类医疗垃圾中生物质碳粒—高温水蒸气气化实验
        3.1.1 实验原料选择
        3.1.2 实验方法及步骤
        3.1.3 气化气组分及热值分析
        3.1.4 实际参与反应炭粒质量计算
        3.1.5 气体产率、气化效率及气化反应速率计算
    3.2 类医疗垃圾中生物质组成(松木颗粒)—高温蒸汽气化实验
        3.2.1 实验原料选择及投入量
        3.2.2 实验步骤
        3.2.3 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Aspen plus 模拟
    4.1 Aspen plus 模块简介
        4.1.1 气化模型的建立
        4.1.2 模型验证
    4.2 乳胶手套、棉花、输液器气化过程模拟与分析
        4.2.1 气化温度对产气的影响
        4.2.2 高温水蒸气通入量对产气的影响
    4.3 药渣、纱布、胶带气化过程模拟与分析
        4.3.1 气化温度对产气的影响
        4.3.2 气化温度对总产气量及热值的影响
        4.3.3 高温水蒸气通入量对产气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10)医疗垃圾高温水蒸气气化实验平台设计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医疗垃圾概述
        1.1.1 医疗垃圾的定义和分类
        1.1.2 医疗垃圾的危害
        1.1.3 医疗垃圾处理的现状
    1.2 医疗垃圾热解气化技术
        1.2.1 气化技术的发展背景
        1.2.2 气化反应的原理
        1.2.3 热解气化过程中的控制因素
    1.3 气化炉设计及实验平台搭建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小结
2 医疗垃圾性能分析与气化过程的计算
    2.1 医疗垃圾工业及元素分析
    2.2 气化气体成分估算与分析
    2.3 小结
3 医疗垃圾气化系统及关键部件的理论分析与设计
    3.1 气化炉结构形式的确定
    3.2 炉体尺寸的设计
        3.2.1 气化炉主要气化参数的确定
        3.2.2 气化炉主要结构参数的设计
    3.3 气化剂的选取与高温水蒸气反应装置的设计
        3.3.1 空气气化的特点及不足
        3.3.2 高温水蒸气制备装置的结构设计
    3.4 加料口密封装置的设计
    3.5 炉体其他辅助装置的设计
    3.6 小结
4 气体冷却换热器的结构设计研究
    4.1 换热器类型的选用
    4.2 换热器具体尺寸的确定
    4.3 换热器的模拟研究及优化设计
        4.3.1 对设计的换热器的模拟验证
        4.3.2 换热器管程分流不均匀问题的探讨
    4.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高温高压处理医疗垃圾(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设计研究[D]. 丁凤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2]二氧化碳热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医疗废物典型组分的研究[D]. 王梦龙. 浙江大学, 2019
  • [3]蓄热式余热回收用于热等离子体医疗垃圾处理系统的节能研究[D]. 王杏.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4]等离子体处理医疗垃圾的技术经济性分析[J]. 郝思佳. 应用化工, 2018(10)
  • [5]杭州市医疗垃圾现状及处理与管理体系研究[D]. 张伊娜. 浙江工商大学, 2018(06)
  • [6]医疗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 茹改霞. 广东化工, 2017(21)
  • [7]医疗垃圾焚烧过程多环芳烃生成与控制研究[D]. 秦林波. 武汉科技大学, 2017(04)
  • [8]灾难救援医疗废弃物溯源方法、理化性质及热解特性研究[D]. 张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7(01)
  • [9]医疗垃圾高温蒸汽气化实验及热力学研究[D]. 王宏坤.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5(08)
  • [10]医疗垃圾高温水蒸气气化实验平台设计及优化[D]. 王振铎.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4(09)

标签:;  ;  ;  ;  ;  

医疗废物高温高压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